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657節 救反賊(三)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旅明

  如果用無人機航拍的話,漢陽城內的漢陽府衙,就是一座再標準不過的明代市政衙門。

  府衙坐北朝南,位于漢陽城的東北區塊——正北方代表紫禁城,為了避諱,衙署會讓出正北位置。

  漢陽府衙占地面積約有百畝,這個數據是大多數府衙都具備的。其內部沿著中軸線,是以大堂、二堂、內堂為核心的建筑群落。

  整個府衙內的屋舍,除了人們最熟悉的大堂二堂外,其實還有包括耳房、配房、馬號、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吏宅、后宅等等在內的,總數量不下千間的房屋建筑......其實這就是一個袖珍版的紫禁城。

  有了衙署,就有了監獄。明清兩代,舉凡州縣衙門,必設牢獄...這是統治集團必備的施政設施之一。

  監獄位置的選擇不是隨意定的,方位一般在衙門的西面或西南面。

  東方主生,生門、神門置于東側,供常人進出;死門、鬼門置于西側,供死囚犯通行。西南屬于坤地,風水學認為是骯臟之地,此方位建造監獄是物盡其用。

  漢陽府也不例外,監獄就在府內西墻下,和外界隔墻相鄰。

  府衙西墻外的街道,就叫衙西街。說是街道,其實不夠寬,只能勉強容納兩輛馬車交匯,叫巷子更為妥帖一點。

  由于和獄牢相鄰,一般人怕沾上晦氣少來,所以衙西街是一條冷清的巷道。除了寫字算命的和小食攤外,就只有兩家花圈鋪子。

  自古以來,獄牢系統內部的陰私勾當就數不勝數,這其中多數都是見不得光的。

  另外,即便是平日里,往來府衙的各路官吏、老爺,也同樣不樂意見到一身晦氣的囚犯和牢子在衙門里進進出出。

  綜上,牢獄系統其實很多時候押送進出犯人,包括輸出/輸入違禁物品,都是走的西便門。

  西便門就設在府衙西墻,是一扇不起眼的外門。

  這扇不起眼的便門,就是某反賊救援小組重點關注的第一道關卡。

  在之前的策劃中,從衙內正面進入牢獄的方案很快就被否決掉了...往來進出人員頻繁,要突入多道門禁,不可控因素太多。

  而西便門就簡單了。只要突破這道門,就可以在避免和府內其余系統人員接觸的情況下,最短距離接觸到牢獄系統。

  包世南和小管在酒樓“談妥”的第二天正午。

  這個時間段,衙門自然是下班休息了。不過少數優秀員工還是要辛勞加班的...譬如牢獄里的牢子...這些都是愛明愛衙的典范,值得表彰。

  下一刻,穿著一身素淡袍子的小管,從停在衙西街的馬車幫上跳了下來。

  撣了撣衣袍,伸手從車內拎出兩個食盒,小管敲響了西便門上的獸面鐵環。

  響聲一起,很快就有值班牢子打開門上小窗觀察。拱手道了聲辛苦,報上名號。未及,門閂響動,門悄然開了半扇,將小管放了進去。

  進門第一時間,小管左右掃視。

  映入眼簾的,先是一個靠墻的簡陋雨棚,里面只有兩個公人和一張條案。其余的,便是腳下長長一條夾道。

  早期建造的府衙和縣衙,都有一些軍事方面的設計要求。

  這條夾道的存在,就是為了在城池被攻破后,給府臺據衙而守提供防線。所以兩堵高墻都用上好的青磚砌成,墻高4米5,其上還有防雨的滑瓦...這個也是朱元璋規定的:“府州縣外墻高一丈五尺,用青灰泥。”

  小管現在就處于兩堵高墻之間。

  條案后兩個穿著公服的牢子,臉色生硬。放小管進門后,二話不說,先是仔細搜檢了他的全身,食盒也不放過。

  完事后,其中一個瘦臉鼠須的這才說道:“既是管朋友當面,包牢頭便有交待,隨我來吧。”

  “有勞有勞。”小管于是提起食盒,跟著瘦臉牢子,沿著夾墻往南又走了二十米。

  這時候,真正通往衙內的一扇門,才出現在了小管左手。

  進入這道門時,小管注意到:和從里邊開的第一道門不同,這第二道門,瘦臉牢子掏出鑰匙,是從外邊打開的鎖。

  這個使用思路很好理解:第一扇門需要隔絕外界閑雜人等,所以要從里開。第二扇門是自己人在夾道中的工作門,需要值班人員隨時可以打開。

  小管暗暗記下了這個環節。

  穿過二道夾墻上的二道門后,小管眼前又出現了一條夾道,迎面又是一堵高墻。

  這次,小管知道:牢獄到了。

  果然,順著這條狹窄的夾道又往南走了十余米,再往東一拐,眼前豁然開朗:漢陽府衙牢獄正門到了。

  走到這一步,事先大體了解過府衙地形圖的小管,心中暗暗驚喜:從一道門直至獄牢大門,這一路上都等于是在獄牢和外墻的夾道中行走。

  獄牢建筑群無形中阻擋了不相干人員的接觸。

  獄牢系統這種心照不宣的設計,恰恰也是營救小組所需要的。

  從外觀上看,傳說中神秘陰森的牢獄,其實并沒有什么特殊。就是一處有著弧形內八字墻的傳統中式門廳。

  門廳大門照例緊閉,上有黑色匾額,書“獄牢”二字。左右兩旁,掛著同樣的黑色豎匾,卻是一副對聯:“但愿人樂業,何患獄常空”。

  到這里,就有值班門衛了。跟在瘦臉牢子身后的小管,仔細看了一眼門衛:胸前有個“禁”字的普通卒子,正斜靠在一把爛椅子上昏昏欲睡。

  理論上來說,負責牢獄系統的禁卒,應該歸屬于三班衙役中的“壯班”這個大團體。

  然而由于專業性和私密性比較強,所以牢獄系統的人在衙役團體中,是一處獨立的小山頭。其班長叫做牢頭,普通員工稱為禁卒。

  這組人在衙門中有專門編制,和俗語被稱作“都頭”的壯班頭子是平等級別。

  通常縣衙中,禁卒的編制是68人。而在漢陽府衙,由于規模比較大,所以禁卒攏共有14人。

  小管掃一眼門衛后,便跟隨著瘦臉牢子,從矮小的側門進了牢獄。

  穿過大門,首先是一面青磚照壁。繞過照壁,小管看到的,又是一處平平無奇的正院。

  院落正面是獄牢大堂,左右兩邊是公事房以及刑房...從外間望去,刑房的墻壁上委實掛著不少刑具,看上去血跡斑斑,陰森的味道頓時出來了。

  而背著手,笑瞇瞇在院中等著小管的,正是包世南包牢頭。

  見到包牢頭,早有心理準備的小管急忙拱手上前:“哈哈,包牢頭真乃信人!”

  “份內事,份內事。”

  包牢頭今天格外客氣。寒暄兩句后,他揮退了瘦臉牢子,親自引著小管往內里行去。

  一路走,包牢頭還熱情地給小管介紹:正院左右偏門,各自通向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

  而他領小管走的左偏門,則是進死牢的必經之路。

  穿過左偏門,小管終于見到了傳說中的牢獄。

  這是一處關押普通犯人的院落。和影視劇中類似大通鋪的柵欄式牢房不同,古代真正的監牢,其實都是由磚石砌成的房間。

  到了這里,小管也無多話,一步步隨著牢頭穿過了狹窄的過道。

  過道兩旁,各有一排普通牢房。這些房間都是由青磚砌成,窗戶狹小牢門低矮。

  抬頭看去,原本就狹窄到有一線天感覺的頭頂,兩檐之間還籠罩著繩網......影視劇中飛來飛去的夜行俠和導演,估計都沒想到有這一茬。

  穿過普通犯人院落,正對著狹窄過道的,是兩間禁房,為獄卒居住。

  而禁房旁邊,就是小管此行的目的地:死牢。

  死囚牢房是一道單獨的大門。牢門上刻畫著“狴犴“頭像,酷似“虎頭“,故而俗稱“虎頭牢”。

  虎頭牢的門廳,前后各有一扇門,中間相隔只有兩三米,剛好是一個房間的距離。

  這兩扇門此刻卻是大開著的,小管大搖大擺隨著包牢頭走進了死牢。

  然而小管在穿過這兩扇門時,刻意觀察了門框位置。下一刻,他心下暗道:“果不其然!”

  這兩道牢門設計巧妙,一為左開,一為右開。犯人逃跑時,情急之下即使可以打開第一道門,往往會在第二道門前束手無策。古人智慧可見一斑。

  小管事先也是不知道這種設計的。然而他出發前,自己的“恩兄”兼師傅黃忠,不知從哪里拿出一張紙,給他說了足足九條需要盡可能觀察的細微之處:牢門關節就是其中一處。

  死牢院落,反而沒有外間的普牢院落那么擁擠逼仄,畢竟死刑犯數量相對稀少。

  然而死牢院落的建設,卻是最費工的。

  同樣是院落結構,其中三面都是有著厚厚墻壁和底磚的牢房,每面三間——墻壁厚度達到了5尺,內里灌了沙子,就是為了防備囚犯打孔逃跑。

  死牢院落中有水井和水槽。水井為了防止犯人投井自殺,寬度只有半尺,轱轆和水桶都是特制的。

  隨著包牢頭進到院落,左右兩旁禁房里各自出來一個牢子。

  接下來是正常的探視流程。先是包牢頭引薦,然后小管給兩位值班大哥道辛苦,并遞上碎銀子。

  接下來,小管將其中一份食盒也遞給了兩位老哥:“天冷,吃口小菜御寒”。

  這些程序完畢后,得了好處,笑瞇瞇的禁卒,這才取下禁房墻壁上掛著的鑰匙,給小管打開了院落正東一間牢房的門。

  厚實的木門打開后,隨著陽光射入牢內,小管首先看到的,卻是一副粗若兒臂的柵欄——這道柵欄同樣有鎖。

  透過柵欄,小管終于看到了牢內。角落的爛草上,確實臥著兩個人。

  下一刻,小管放聲大喊了一嗓子:“田大兄,田副爺托小弟來看你啦!”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