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225節 葬禮和反思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旅明

  死掉的穿越眾名叫陳有光,今年37歲,是船廠幾名總工之一。

  陳有光負責的是眼下船廠最重要的項目:400噸機帆炮艦的建造。而正因為項目重要,所以晚上原本待在磚混樓里的陳有光有點不放心船塢情況,于是他便出門站在過道里往船塢方向張望。

然后事情就悲劇了:樓旁的一顆小樹突然被狂風吹斷,樹枝正好甩在他頭上,造成本人當場死亡  第二天風暴過境后,大批的穿越眾紛紛趕到大員島上的醫院,去吊唁這位第一個為穿越大業獻出生命的老哥。

  而當兩天后曹川歸來,聞聽噩耗后也同樣很驚訝。要知道,一直以來穿越眾對自己的防護工作還是到位的:稍微危險一點的工作都由學徒,工人,或者奴隸去干了;哪怕是公認風險最大的軍隊,截至目前受傷的有,死亡的穿越眾一個都沒有。

  另外,坐落在大員島上的內部醫院也不是吃素的。看上去面積不大的醫院里設備齊全,冰柜里保存的是各種不在醫保名錄里的高級藥品,譬如格列衛(非印度產)。

  這么說吧,如果曹川今天有能耐弄一個胸外科專家來,那么醫院明天就能開張心臟搭橋手術——設備都是現成的。

  然而陳有光是當場死亡什么樣的醫院沒用。

  死者在醫院的冷庫停放三天后,就準備下葬了。

  而關于事故討論,論壇上這次居然出人意料地沒有發生爭吵,謾罵和甩鍋。要知道,平日里可是遇到屁大點事都會有人DISS一波當道諸公的。

  這次事故,將會在大家心中留下很長一段時間的陰影。

  墓地是臨時開辟的,就在已經基本完工的皇城背后。按曹川的意思,大員島既然是所有人奮斗的起點,那么大家將來就都葬在這里好了。

  出殯那天人來得很齊。總數已經增加到210人的穿越眾,當天除了身在外地的,其余全部參加了追悼儀式。

  上午10點整,一副厚重的楠木棺材開始在皇城公墓第一口墓穴中下葬。與此同時,包括奴隸在內的所有穿越眾下屬,都在崗位上原地靜默三分鐘時間。

  關于老陳的身后事,大辦公室事后除了把即將舾裝的那艘400噸機帆船命名為“有光”號外,其實也拿不出更多的補償辦法——因為老陳沒后代。

  陳有光生前是有一個女朋友的。然而這個從杭州買來,才和陳有光一起待了兩個月,沒有懷孕的土著女孩,大辦公室自然不可能讓她繼承老陳的政治遺產。

  事實上包括一切老陳從后世帶來的物品,女孩都無權過問。

  大辦公室最后的解決方案,只能是給女孩發一筆錢,然后將她安排在機關里干點輕松工作,最后在赤崁新區再給她免費分一套獨棟小屋。

  這種小屋通常都是給家庭完整的移民分配的,數量比較少,而且這一家移民需要用今后的工資來償還房貸咳,利息也不算太高,還有房產稅。

  以上就是全部了女孩需要搬出穿越眾住的高檔小區。

  這件事不但對其他人產生了強烈刺激,而且影響深遠。

  要知道,如果女孩現在是懷孕狀態,那么毫無疑問她會享受到所有穿越眾能享受的日常待遇。另外,當18年后孩子長大,他/她肯定會第一時間繼承老陳在貴族議院的席位,并且擁有一個穿越眾“首輪”后代應有的基礎財富份額。

  現在這些都不存在了。

  由于當初受挑選條件所限,這些來到新位面的穿越者,絕大部分都是獨身人士。而隨著1年多來穿越眾內部不斷地感觸,探討和磨合,如今在絕大部分關于意識形態的問題上,大家其實已經達成了共識。

  這里面就包括繼承權:未來的貴族議院是不會給養子們留下位置的。

  第一代穿越眾是極端特殊的一代人,而且無法復制,因為這是一個處于絕對壟斷地位的小團體。這種壟斷地位不光是對外,對于內部也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互相壟斷的內部關系,造成了第一代穿越眾的密不可分屬性:誰也離不開誰。

  舉個例子:如果有人打算離開這個團體,發明點肥皂鏡子去私自給自己掙家產。那么他將來就會面臨一顆消炎藥1億的價格。沒錢?沒錢就去死好了——醫生沒功夫去忽悠古人,但是醫生的技能和藥物同樣是壟斷的。

  這個道理也適用于軍隊:單干的人如果需要軍隊保護,那么1發子彈1億。

  脫離了這個互相提供保障的團體,無所不能的穿越者頓時會發現,自己在這個蠻荒時代活不過三天。

  所以,繼承人是關鍵。

  穿越眾這一代是沒無法分割的,無論是財富還是政治地位,這是一種無法復制的特殊“大鍋飯”形態。

  從某種程度來講,穿越眾統統不是正常人,而他們現今所做的一切,全部屬于不正常的范圍。

  所以要分配未來的江山紅利,只能由大家在本位面產生的“正常”繼承人,來用一個正常的國家體系來接盤。到那個時候,所有專屬于穿越眾的獨特政治結構和秘密,都會逐漸消失在歲月中,再也不留痕跡。

  所以,終究還是需要一個繼承人集團的。

陳有光就是慘痛的教訓  于是乎,在這場葬禮之后,穿越眾內部有一個不便啟齒的改變就是:很多人因此而加快了日常“造人”的節奏。一些以廠為家的工作狂也默默增加了回家頻率。

  沒辦法,看看老陳的結局就知道,自己還是早點有個繼承人才能安心啊。再說了,大部分穿越眾現在的歲數都在20—35歲之間,正是年富力強方便造人的時候,此事不能再拖!

  在舉辦陳有光葬禮的同時,還有一些葬禮也在辦理。

  災難不光是造成了一位穿越眾的死亡,在這場持續一天一夜的狂風大雨中,整個臺南社會都遭受了巨大損失。事后統計的結果是:累計有80多人死于各種各樣的事故,受傷者翻倍,還有大批的房屋和設備被風暴和山洪損毀。

  救災工作的第一步就是處理死亡人員。在現有條件下,如果不及時處理尸體,很快就會產生病疫。

  赤崁碼頭雖說有煤氣冷庫用來保存魚獲,但是赤崁總院里并沒有后世里常見的停尸間。在這里所有的死者很快都會被火化下葬,不需要停尸間——這是一直以來都在執行的規定。

  死亡的工人自然不會葬在大員島上:新港溪上游的丘陵區有一塊專門的公墓,就是用來安置骨灰盒的。如果死亡的是奴隸,尸體就會被丟棄到外海,不會有骨灰盒。

  至于反對的聲音?一開始是沒有的。大員早期的移民全部是杭州來的乞丐,這些人即便是在大明,死亡之后同樣逃不過化人場一游,所以沒人說三道四。

  然而隨著時間推移,從各地匯聚來的“各種成份”的流民越來越多,有些閑言碎語就冒了出來地方這么大,為何不讓人入土為安?

  于是所有說話的人,聽話的人,附和的人,統統都被調去了伐木場,于是一夜間所有閑言都消失了。

  穿越眾跑到這個位面的終極目的,是用這200多號人去同化所有土著,而不是被土著同化。

  所謂的“認同感”,這里面有個關鍵的主次問題,誰認同誰?如果掌握著天頂星科技和歷史教訓的穿越眾,為了所謂的認同感去遷就土著,那才是滑天下之大稽。

  穿越眾不需要所謂的狗屁統治合法性,也不需要地主階級和貧民的認同——一切的規矩都要在這里從新定制,掌握著化肥和火帽槍的勢力,在中古時代需要的是別人的認同,是格式化這個世界,而不是反過來被土著同化。

  至于那些不配合的人?滿清的做法是從北殺到南。屠的城多了,辮子發型自然就留出來了,你看,土著還是懂得認同的,不懂的都死了。

  穿越眾的做法雖說沒有滿清那么野蠻,但是本質上是一樣的。在這個蠻荒的世界上,200多號人想要把自己的思想傳承下去,不下重手是不行的。

  所以臺南人民目前在穿越者治下,可以說社會氣氛是相當和諧的:小偷小摸?去伐木。打架斗毆?去伐木。不想自己被火化?去伐木。

  總之,移民們一切的陋習,包括火葬,包括放鞭炮,包括那些想恢復宗族大權的禮教達人們,在伐木面前,統統都是渣。

  這就是穿越眾治下社會安定,路不拾遺的秘密:去伐木。

  當然了,穿越眾的做法,實際上和朱八八同志將文武百官的腦袋當瓜切是一個道理:第一代親江山的人,自然可以為所欲為。

  而后代就不行。建文帝就做不到想砍哪一個,就砍哪一個一句話,于國無功。

  然后換成朱棣就敢。所謂破侖不難拿,然項羽能拿,大概說得就是這種情況了。

  至于穿越眾,他們毫不懷疑等大家將來都翹辮子以后,后代管理的社會一定會進化到“我要見我的私人律師”那一步。但那時候的社會,和他們已經沒關系了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