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1章:神探狄仁杰 見狄仁杰這么說,賈詡都還沒有發話,一邊的荀彧卻急忙問道:“但是什么?”
狄仁杰深吸一口氣后,沉聲道:“屬下發現了兩件極為重要的事。”
賈詡、荀彧、韓非聞言不由相視一眼,他們都從狄仁杰的語氣中察覺到,接下來所說的定然不是一般的事。
“狄仁杰,你到底發現了什么?”賈詡一臉嚴肅的問道 狄仁杰眼中閃過回憶之色,不緊不慢的說道:“屬下這次出使袁術,雖沒能說服也袁術,但在臨別之際,卻發現了袁術的謀主閻象,以及豫州軍大將廉破(廉頗),都是反對袁術在此時出兵攻打我軍,廉頗甚至自殘都不愿意領軍。”
“什么?”
賈詡等人都露出震驚之色,而韓非道:“閻象和廉頗,一文一武,乃是袁術最為依仗之人,竟然連他們都反對出兵?”
“這不是重點,重點是在閻象和廉破(廉頗)都反對,甚至廉破都自殘的情況下,袁術竟依然選擇了進攻我軍?”
荀彧露出凝重之色,沉聲道:“這證明是另有他人在給袁術出謀劃策,而且這個人袁術還極為信任他。”
賈詡也點了點頭,有些期待的看著狄仁杰,問道:“狄仁杰,聽聞你查案特別厲害,甚至被南陽百姓譽為‘神探’,不知你可曾查到此人的真實身份?”
“大人過譽了,那都是南陽百姓太愛了。”
狄仁杰并未直接回答,繼續說道:“卑職發現有人在背后為袁術謀劃后,當即對此人展開排查,很快就發現有人因出兵司州一事,曾在豫州朝會上舌戰百官,辯的豫州百官啞口無言,辯的廉頗怒而拔刀。”
“這么說來,豫州眾臣都見過此人,那此人的身份應該不難查呀。”荀彧說道。
狄仁杰則搖了搖頭,道:“袁術好似刻意想隱瞞此人的身份,于是允許他戴著斗笠入場,所以沒人見到他的真面目。之后此人更是被袁術秘密安置起來,再也沒有光明正大的出現過。”
眾人都不由露出嚴肅之色,袁術既然如此保護此人的身份,看來蠱惑袁術出兵的,定是此人無疑了 “袁術對此人的保護極為嚴密,幾乎找不到任何蹤跡可尋,但只有這人還活著、還在豫州,就總會留下一些線索的。”
狄仁杰眼中閃過一絲精光,說道:“卑職故意以多勸勸袁術為由,在豫州多留了數日,而經過多方調查后,終于查到了袁家的一出秘密大宅,疑似發現了此人的藏身之處。
但那處宅院被袁術以重兵保護起來,任何人不得靠近,否則就會被立即抓捕起來。
保護卑職一起出使的李元芳,雖有能力潛入進去,但卑職在豫州的動作已經驚動了袁術,結果連使團都被強制驅逐出豫州。”
聽狄仁杰說到這時,眾人都不禁露出失望之色,講道理,沒有查出那人的真正身份雖可惜,但也已經怪不到狄仁杰的身上了。
“這樣也好,以袁術對那人的保護力度來看,你要是真查出那人的身份的話,就算你是使者,袁術恐怕也不會讓你活著回來。”賈詡輕嘆息道。
“不,卑職已經知道到了那人的身份,并且還活著回來了。”狄仁杰笑著說道。
眾人一聽都愣住了,荀彧率先問道:“你們不是連帶著使團都被驅逐出境了嗎?”
“袁術確實將我們都給轟出了豫州,但在離開豫州之前所找到的線索,已經足矣斷定那人的身份了。”
狄仁杰一臉自信的說道,說著他從懷中取出一幅畫,攤開道:“這時卑職在宅院外發現后畫下來的,一開始以為是什么重物所留下的坑洞,可仔細觀察后發現這其實是一個人的腳印。
卑職找到宅院的前一天,豫州曾下了一場大雨,雨水使泥土變軟,再加上這個人是個練家子,下盤極穩,所以才會留下這么深的腳印。”
眾人一看圖后都露出詫異之色,荀彧指著畫道:“你說這時腳印?看痕跡和輪廓確實也像,但人怎么可能有這么大的腳?這怕不是個巨人吧。”
“不,有個人可能會有這么大的腳印。”
韓非卻露出凝重之色,賈詡一聽也露出恍然之色,道:“你是說‘小巨人’巨毋霸?”
“沒錯,正是巨毋霸,這世上或許不只他一個小巨人,但可能在此時出現在豫州,卻沒有哦任何突兀感的人,也只有被主公驅逐出并州的巨毋霸了。”狄仁杰一臉篤定額說道。
“這么說來,在背后鼓動袁術出兵的人其實是……”
“沒錯,正是王莽,巨毋霸只是在保護他而已,所以宅院周圍才會留下他的腳印,之所以沒有留下王莽的腳印,則是以為王莽的武藝不夠高,下盤也不夠穩,所以腳印直接被雨水給沖掉了。”
聽到狄仁杰的分析之后,眾人不禁豁然開朗,心中都不由對狄仁杰的查案本領敬佩萬分。
任誰都沒想到,狄仁杰會通過一個腳印,就將目標鎖定巨毋霸,更通過巨毋霸將王莽給揪出來。
能將豫州百官辯的啞口無言的善辯這,這世上絕對有不少,但也不會有很多,可同時又在近期跟秦軍接下深仇大怨的人,會挖空心思來跟秦軍最對的人,也就只有王莽了。
“等等,狄仁杰,你剛剛說有兩個大發現,背后之人是王莽這只是第一個,那第二個呢?”賈詡問道。
狄仁杰笑了笑,道:“其實查到背后之人是王莽,這并不是重點,真正的重點是卑職的第二個發現,這個發現要是運作的好的話,或許能不費一兵一卒退走十余萬豫州軍。”
聽狄仁杰這么說,賈詡等人都不禁露出嚴肅之色,賈詡道:“你先說說看?”
“卑職在追查王莽時,意外發現袁術麾下大將趙匡,在豫州百姓之中的口碑極好,甚至比袁術還要受百姓的擁戴,好奇之下就抽空調查了一下趙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