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百二十六章 民以食為天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江山爭雄

  羅昭云得知燕郡的粟米、稻谷價如此高后,暗暗心驚,為這里的百姓擔憂,沒有錢財,家窮四壁的貧農,耕種的勞動力都消失去了,如何能繼續耕作下去,獲得來年的收成。

  家里原本的那些勞動力,除了一部分成勞役、甲士死在了修運河、修長城,征遼東外,還有一部分逃亡了,不敢再留在當地,免得被繼續抓走勞役而死,少許男子自砍了胳膊和腿,當成福手福腳,可以免遭勞役。

  這就是盛世過后的大隋,斷崖式崩將,開皇二十年內積累的巨大財富和人口,就這樣被隋煬帝給敗壞了。

  后世許多學者或吃瓜群眾,總拿著幾大糧草里有存糧來說事,認為幾大糧草的糧食到了唐立國幾十年還沒有用光,說明大隋的富有,這純屬扯淡,沒有經濟常識的想法。

  因為大隋官府積攢了九大倉糧草后,關乎到國運和軍糧、皇糧,以隋煬帝的冷酷與絕情,草菅人命的性子,是不可能下令打開官倉救濟戰亂中的百姓,后來,他更是無心考慮天下事,導致各地餓死的老百姓太多了。

  并不是大隋的糧食吃不完,富裕無比,而是根本就沒有打開官倉來放糧,否則的話,那幾個糧倉的糧食,夠四千萬百姓吃幾年?

  而且古代儲存糧食的技術不如后代,陳放許久后早就不適合食用,那些舊糧一直到大唐立國二三十年還未用盡,是因為大唐人都吃新種出來的糧食,并沒有繼續使用那開皇和大業初期的幾十年存糧。

  羅昭云想通了這些事,不禁暗罵史書的某些記載,害人不淺,后世一些學者,斷章取義,完全弄錯了史實,光這四郡幾十萬百姓,要熬過這個冬天,然后如何春耕,如何撐到秋收打糧都是未知數。

  “正好,我們今日就商議一下,你們四郡各需多少糧食來救濟百姓,每個月要多少?”

  “國公能解決糧食短缺的問題?”祖颋吃了一驚,趕緊詢問。

  羅昭云點頭:“嗯,北上之前,我已經派人收購糧食,運來四郡,就是解決軍需和難民用糧的困境。”

  “那太好了,百姓有救了。”四位郡守都高興起來,他們是地方父母官,眼睜睜看著百姓餓死,實在殘忍、悲凄,而且難民餓死越多,產生的嘩變就越大,整不好都揭竿而起,他們自身安全也很危險。

  “燕郡現有五萬多人,約兩萬戶左右,除了少部分還有一點存糧過冬外,大部分家中沒有多少食物儲備,如果能每戶每天能送一斤米,一天就是兩萬斤,一個月下來,需要六十萬斤,當然,這里面肯定有一些富裕的鄉紳、世家不考慮在內,也需要五十多萬斤,能夠滿足基本果脯需求。”

  羅昭云微微點頭,在隋唐時期,一石十斗,也就是五十三四斤樣子,五十多萬斤折合成石的話,就是一萬石左右。春耕之前,還有三個月,光燕郡就需要三萬石。

  北平郡、漁陽郡的人口加起來,是燕郡的三倍,那么需要的糧食就是九萬石了。

  羅昭云簡單核算,從臘月直到明年早春二月,這段期間,四郡的糧食需要約為十八萬石,如果再加上軍隊需求,還有從河北趕來的難民,那就更多了。

  “放心吧,糧食問題我會解決,你們的任務,就是回去發檄文,發動起各縣、鎮、村、亭等,傳達本國公的意思,從今日起由我代管四郡,不會讓百姓餓死,不會在抽調勞役去遼東征戰,讓他們聯系逃亡的男丁盡快回家過除夕,糧食你們可以一旬一發,救濟百姓,重新檢索人口,規劃來年的春耕。本國公還承諾,三年不收他們賦稅,田地耕作后的莊家,一縷自己留用。”

  四位郡守全都吃驚了,這種諾言可不是鬧著玩的,那么多糧食,除非打開黎陽倉、洛口倉等,否則,短時間內去哪里湊齊?

  邵長函期待不已道:“如果真的解決糧食和兵役問題,輕徭薄賦,相信百姓很快就能安定下來,不會再四處逃亡,擔驚受怕了。”

  潘櫟感嘆道:“不錯,誰也不想離家出走,漂泊他地,落草為寇,生死難料,舍棄家里的孤兒寡母。”

  “好了,事不宜遲,幾位郡守大人這就回去準備,盡快安撫一方,避免有人餓死,或是謀反,我們四郡要及早穩定下來,隨時聽我其它政令下達。”

  “下官遵命。”這四位郡守,都是文官,負責地方民政經濟許多事,對幽州邊陲之地的發展有很大作用。

  當四人走后,羅昭云拿起紙筆,在思考如何能籌糧籌錢,雖然他這些年都在儲備,但不想閑著就一股腦兒都拿出來,公布于眾,那是愚蠢的行為。應該一部分從那些鄉紳貴族、門閥大戶的家內扣出一些錢幣和糧食來。

  如果直接硬來,打土豪,分田地,槍他們的物資,恐怕要惹起門閥士族的集體抵抗,那肯定不行。這個時代,畢竟還是豪門、士子、貴族共同出仕、決策的時代,貧民的影響力不夠,羅昭云要奪天下,不能把貴族完全得罪死,否則那些名望大族、門閥勛貴都會排斥它,得不償失。

  他考慮一番后,覺得應該在幽州一帶繼續加大經濟貿易,研究一些新物品等,吸取豪門消費,此消彼長,來補給不足。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