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天,向南早早地來到了公司里,一轉頭就進入了小修復室里,開始忙碌了起來。
他現在手中正在修復的,是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畫家項圣謨的一幅《湖山佳序圖》設色紙本立軸圖。
在明末清初名家輩出的華夏畫壇上,項圣謨是一個非常值得注意的畫家,他的作品質量高、畫風獨特,其藝術技巧,在當時不亞于第一流畫家,更為突出的,是他的作品具有思想內容和時代的氣息。
項圣謨,字逸,后字孔彰,之江嘉興人,他的祖父項元汴,是明代界里著名古書畫大家、鑒賞家和書畫家,他所的古代法書名畫,以及鼎彝玉石,甲于海內,其數量之多,質量之高,不說在當時,就是在后代,也無人能與之相匹敵。
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下,項圣謨從小就把興趣投入到了書畫中,從而在繪畫創作上面,很早就顯現出了多方面的才能,山水、人物、花鳥無一不精。
明末清初著名書畫鑒賞家李日華曾稱贊項圣謨的畫風,“英思神悟,超然獨得”,是“崛起之豪”。
項圣謨的畫有兩點最值得稱道,也是當時的畫家有所不及的。
第一點是強烈的政治色彩,他用畫反映民間疾苦,寄托對人民的同情和對明王朝的忠貞。
在滿清入主中原之后,項圣謨在自己的畫作當中,就不再題寫朝代的紀年,僅用干支,并鈐蓋“江南在野臣”、“大宋南渡以來遼西郡人”等印章,來彰顯自己的志節。
第二點就是,項圣謨極其嚴謹的畫風和寫實態度。
項圣謨十分善于從生活中提取素材,他的畫作貼近現實、造型準確,嚴肅不茍,一反當時潦草粗疏,追求“逸筆草草”的畫風。
他的這種作風,直接影響到了他的畫風,使得他的畫作在當時的畫壇上別樹一幟,為其贏得了“士氣作家俱備”的贊譽。
項圣謨的這一幅《湖山佳序圖》以細膩的筆法,全景式的構圖,描繪了典型的江南小景,近景為湖畔矮山,山上樹木郁郁蔥蔥,怪石嶙峋;中景為湖畔莊園,亭中人影幢幢,樹木蔥蘢,稍遠處屋舍井然;遠景為群山起伏,煙云氤氳,山腳下林木青翠,一高塔聳立其中。
在這幅畫中,樹石、屋宇、人物及遠山高塔,周密嚴謹,栩栩如生,畫面意境明凈清雅,筆法簡潔秀逸,極富有書卷氣。
這幅《湖山佳序圖》殘損情況不算特別嚴重,大概是保存不善的緣故,畫面多處出現了紅色霉斑,客戶也是因為找了好幾位文物修復師都解決不了這古書畫中的“絕癥”,最后才找到向南這里來的。
不過對于向南而言,紅色霉斑早已經不算什么了,很早之前他就已經將這個問題解決了,而且還曾就這個問題寫過論文發表在了期刊上。
因此,只花了一上午的時間,他就將這幅《湖山佳序圖》給修復完畢了。
當然了,這也是因為這幅《湖山佳序圖》只是出現了紅色霉斑,而畫芯沒有殘損的緣故,在修復的過程中,他都不需要更換命紙,因此修復起來自然就要快得多了。
將這幅《湖山佳序圖》修復完畢后,向南便將它掛在另一邊的墻壁上,然后在洗手池旁洗干凈了手,就準備去食堂吃午飯。
剛一出門,就看到宋晴巧笑倩兮地站在前臺前面,正在和焦佳聊著天。
這段時間里,宋晴三天兩頭都會到公司里來,待的時間也不長,基本上在食堂吃過午飯后就會離開,一點也不影響向南修復文物,偶爾還會帶一些很少見的古陶瓷殘片過來,給向南鑒賞一番。
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讓向南對她好感大增,只要不影響他修復文物的,都是好女孩啊。
看到向南出來了,宋晴嘴角一揚,露出甜美的笑容來,一臉開心地說道:“向大哥,前幾天我一個朋友說他淘到了一片柴窯瓷片,我把它拿過來了,你要不要幫忙鑒定一下?”
“柴窯瓷片?拿過來看看。”向南一臉詫異。
柴窯,是五代十國皇帝周世宗柴榮的御窯,據記載,柴窯創建于五代后周顯德初年。
元末明初家曹昭在洪武年間撰寫、明中期由王佐增補的《格古要論》曾記載,“柴窯出北地,世傳柴世宗時燒者,故謂之柴窯。天青色、滋潤細媚,有細紋,多足,麄([cū])黃土,近世少見”。
早些時候,向南曾在京城和俞老板等人聚會時,曾經鑒定過一塊柴窯瓷片,沒想到宋晴這里也會有柴窯瓷片,不由得向南不驚奇。
明朝人文震亨在《長物志》中說:“柴窯最貴,世不一見,聞其制,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
這意味著,即便是在古代,柴窯瓷器都是很難見到一件的,這足見其稀有程度。
向南一邊往辦公室里走,一邊對宋晴說道,“到辦公室里坐一下吧,對了,你要喝茶嗎?”
“我自己來。”
宋晴笑了一下,就走進向南的辦公室里,拿出自己專用的那個茶杯來,給自己泡了一杯茶,又幫向南的杯子續滿了水,端到了沙發區,放在了茶幾上。
等在沙發上坐下來以后,她又從自己的包里面拿出來一個小盒子,遞給了向南,“那塊瓷片就在盒子里。”
向南“嗯”了一聲,伸手接過盒子來,打開蓋子看了看,只見一塊嬰兒巴掌大小的天青色瓷片安安靜靜地躺在盒子里。
他伸手將這瓷片拿了出來,翻來覆去地看了幾遍,隨即搖了搖頭說道:“這不是柴窯瓷片,應該是南宋時期龍泉窯瓷片。”
“啊?怎么看出來的?”宋晴一雙眼睛睜得大大的。
“看瓷器坯胎就比較容易分辨了。”
向南伸出手來指了指手中這塊瓷片的斷口處,說道,
“你看這胎土白中帶灰,胎體厚重,很明顯就不符合柴窯的特征,柴窯瓷器的胎土是粗黃土。而南宋時期的龍泉窯就比較符合這個特征了,而且你看這殘片上的釉層,呈半透明,這也是龍泉窯的特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