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13章 星體投射與世界真相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科技巫師

  “雖說,假設性推論解釋了法術的生成機理,但卻無法解釋最根本的能量來源,即能量守恒問題。

  能量既不會憑空產生,也不會憑空消失,只能從一個物體傳遞給另一個物體,能量的形式可以互相轉換。

  如果法術的效果、威力、能量來源于法力、游離能量元素,那么游離的能量元素中的能量,又來自于哪里?

  作為高序列的超重元素,它們由于‘穩定島’的原因,衰變時間也許大大延長,但不可能像是鐵、碳等穩定的存在上百年、上千年。如果它們在最開始就存在于自然界中,那么早就應該完全衰變消失。

  而在之前冥想出體的過程中,卻能看到,游離的能量元素數量很多,而且還能‘憑空生成’。

  但‘憑空生成’,不是毫無理由的。

  一種新的元素的出現,無非有兩種途徑,要么是由低序列元素聚變合成,要么是由高序列元素衰變而來。

  對于游離能量元素來說,后一途徑基本上可以排除,因為高序列元素存在時間更短,要想不斷的生出的游離能量元素,那么就要保證有源源不斷的更高序列的元素來衰變。那么更高序列的元素是怎么生產的?還是需要低序列元素來聚變合成才行。

  所以,游離的能量元素,就是由低序列元素聚變而來的。聚變的具體情況暫時不知,應該有別于現代地球上的氫彈不可控的核聚變,是一種更平緩、更自然的形式。

  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是無法改變的,這種由低序列元素生出高序列超重元素的過程,需要吸收能量,或者說需要利用外界的能量來達到聚變所需的條件。

  就像現代地球上氫彈,要想成功引爆氫彈進行不可控核聚變,那么需要在氫彈內部裝填近一枚原子彈才行。只有只有原子彈爆炸,才能制作出核聚變所需的環境,才能引爆氫彈。這也是要想發展氫彈科技,必須要先發展出原子彈科技的原因。

  那么當前世界由低序列元素,通過未知聚變方式生產游離能量元素,所需要吸收的能量來自哪里?

  一個猜測,那就是輻射。

  就像衰變過程中,高序列元素衰變成低序列元素,會有高輻射反應,會向外釋放出能量。而聚變,作為某種意義上的逆衰變,從低序列元素變成高序列元素,也需要通過輻射來吸收能量。

  輻射又來自哪里?

  輻射來自任何地方。

  實際上,輻射作為能量的一種方式,不同于常識,它并不稀少,一個世界的大地、山川、河流、巖洞等各個角落都可能存在著具有放射性的核素,比如鈾系元素,比如錒系元素,比如釷系元素。就連人的身體中,都存在放射性核素——40K。

  當然,最重要輻射還是來自宇宙,來自于恒星。

  就如同現代地球的能量來自于太陽,當前世界的的能量也來源于太陽。不過有區別的是,按照冥想出體的觀察,不光是太陽在單獨發揮作用,遍布當前所在星球周圍存在的眾多恒星、眾多的星辰好像都可以把輻射投射過來。

  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星體投射’的真正意義?

  也許是,也許不是。但有極大可能,正是這些星體能量的投射,給予了低序列元素合成游離能量元素的條件,從而源源不斷的生出游離能量元素。

  當游離的能量元素被攝取后,在釋放法術的過程中,會快速的反應,在表現出特殊的狀態(法術效果)的同時,會快速衰變恢復成原來的低序列的普通元素,并釋放出能量,這能量就是‘星體投射’的能量。

  而變成的普通元素,會在某一天吸收夠星體投射的能量,重新變成游離的能量元素,然后再被消耗、恢復成普通元素。這是一個元素的循環,也是能量和物質的循環。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其實法術的最根本能量來自于星體投射,來自于當前世界宇宙中眾多特殊星辰的投射來的能量。

  換句話說,巫師不過是在利用遠方星辰的能量在釋放法術。

  這些星辰的能量顯然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就像太陽也不過只有100億年的壽命,這些能進行星辰投射的星辰,也許能存在不短的時間,但早晚都會結束它們的生命,結束星辰投射的過程。

  等到那個時候,游離的能量元素便會完全無法生產,便會徹底消失在世界上。巫師的法術時代結束,無魔時代降臨,也就成了現代地球的樣子。”

  “沙沙……沙。”

  鵝毛筆停住,李察站了起來。眼睛閃了閃,邁步走出書房,走到外面的院子中,抬頭看向夜空。

  在肉眼狀態下,此時無法發現、冥想狀態時才能看到的特殊星辰,只能看到普通的一片星海,看上去和現代地球并無不同。實際上,很有可能,這星海最終會變的和現代地球一模一樣。

  當前世界,某種意義上,和地球真的很相似。

  李察在想。

  當初在森林中,給潘多拉指認北極星的時候,利用星辰的判斷,曾確定當前世界其實應該是現代地球上的公元2100年左右,是未來。

  但有一點也應該想到,北極星的變化是循環的,在占星學上每過一個柏拉圖年,即每過去25,800年,就會重復一次。

  當前世界也許是現代地球上的公元2100年,但也有可能是25,800年前的一個時間點。更有可能,不是一個25,800年,而是兩個、三個、十個、一百個、一千個、一萬個25,800年前的時間點。

  實際上,即便是一萬個25,800年,也不過才兩億多年,比起整個星球、宇宙的年齡,差的太大了。

  按照現代地球上的研究,整個宇宙有著137億年的壽命,銀河系形成大約120億年,太陽系形成50億年,地球形成46億年。

  把地球上46億年拿出來比較,那么25,800的長度真的太短了,其實就連一個物種、文明的存續渺小的不值一提。

  可以這么來看,把地球的46年當成一天24小時,那么這一天的前4個小時之中,地球上沒有任何生命,之后第一批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才出現。

  凌晨6點,最低級的藻類出現在原始海洋中,在整個白天外加傍晚,都是它們孤獨的表演。

  到晚上20點,軟體動物才開始出現在水中。

  接下來的三個多小時,節肢動物、魚類、有脊椎動物、兩棲類爬行類出現。

  然后到深夜的23時30分,恐龍姍姍來遲的登場,結果只表演了10分鐘就被一顆來自天外的巨大隕石,或者其他原因消滅。

  恐龍之后,哺乳動物和鳥類分化,然后到這一天最后的十分鐘,靈長類的祖先出現。在最后的2分鐘內,某些靈長類動物的大腦擴大了3倍,成為人類。

  最后的最后,在這一天中的臨結束的20秒,才有了人類真正意義上的歷史(一百萬年),而所謂的人類真正有記載的文明,更是只占據這一天24小時中的0.1秒(5000年)。

  宇宙、星球、星辰生命太漫長了,一個物種、一個文明,在這其中存在的痕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畢竟哪怕他們存在了足足兩個柏拉圖年,存在了人類有記載文明的十倍時間——五萬年,在星球的一天24小時時鐘上,也不過是秒針跳動一下而已。

  那么會不會有這種情況,真正的現代地球世界上,的確存在過巫師文明,比人類的文明都長,但他們存在于某個時間的間隙中,比如說恐龍時代和人類文明之間的某一點,他們存在、他們發展、他們毀滅,他們毫無痕跡。

  但自己卻突然來到了這其中。

  李察繼續想著。

  這到底是為什么?

  當疑似“穿越”事情發生,當不可能的事情變成現實,當科學的體系受到沖擊,當邏輯的世界出現漏洞,總要問一聲為什么。

  那么到底是為什么?

  自己很想得到這個答案。

  那么就只能一點點的研究、解析,想辦法弄清楚當前世界的原理,然后再去探究這最根本的秘密。

  也許自己正活在一個盒子中,也許自己正活在一本書中,誰知道呢?

  半響,李察收回目光,轉身走回房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