塹壕背后的阿薩族士兵,在班組教官的指揮下,不斷投出手雷,轟炸出現在視野內的任何紅色身影。
與此同時,之前撤下去的第一線和第二線官兵也都重新裝好氣瓶和彈夾,紛紛回到陣地上,就在阿薩族戰友們身旁舉起“風之槍”,架在胸墻上,瞄準對面冒著炮火艱難前進的敵軍射出復仇的子彈!
經過前面兩道防線的打擊,斐真軍付出了慘痛的傷亡,已經是強弩之末,本想豁出最后一口氣攻占山頂,沒曾想卻遭到空前猛烈的阻擊,槍林彈雨不斷傾瀉在頭上,徹底摧毀了他們的斗志。
參與攻擊高地的三千斐真官兵,早已不復戰斗開始時軍容齊整威風凜凜的形象,付出超過半數的傷亡之后終于崩潰,不顧軍官的威脅咒罵,丟下步槍扭頭朝山下逃竄。
通往山頂的道路已經被尸體阻塞,鮮血如同溪水沿著山脊汩汩向下流淌。
奧黛麗透過望遠鏡看到敵軍潰退,立刻下令反攻!
上校女士手中還有一支預備隊尚未投入戰斗,正是來自迦南王國的一千多名志愿軍。
這些迦南老兵,可都是奧黛麗真正的“子弟兵”,之所以不遠萬里、跨越重洋來新大陸參戰,固然是出于幫助殖民地人民擺脫宗主國壓迫、謀求獨立解放的高尚理想,同時還有一個更重要也更富有騎士精神的崇高使命——就是“守護迦南人民的公主殿下”!
對這些迦南老兵而言,為公主殿下拋頭顱、灑熱血不存在“值不值得”的問題,而是自己配不配得上這份榮耀。
奧黛麗一聲令下,迦南志愿兵立刻催馬躍出塹壕,以裝上刺刀的步槍充當騎槍,追著潰逃的斐真官兵,發起一輪兇猛的反沖鋒。
戰馬鐵蹄震撼山丘,千騎宛如狂風席卷而至,攆著敵軍的屁股窮追猛打。
大陸軍的步兵們也聽從上校女士的號令,暫停射擊,扛起步槍跳出戰壕,加入到追殺敵軍的行列當中。
山腳下,班尼斯特·溫斯洛普身邊還有一個營的騎兵預備隊。
本來他的部隊也是以騎兵突襲成名,然而就靠這一個營的騎兵顯然無法阻擋如同泥石流一般從山坡上奔騰涌來的大陸軍,只得強忍著滿腔不甘下令全軍撤退。
血腥的追殺持續到太陽落山,一直追到三十里外,沿途又擊斃、俘獲數百名斐真官兵,奧黛麗才下令收兵,打掃戰場,過后押送戰俘渡河,從容撤回德林鎮。
1627年9月15日,于德林河灣打響的這場戰役,從午后持續到夜幕降臨,終于塵埃落定。
獨立戰爭爆發迄今已經兩年,在過往兩年中所向披靡的班尼斯特騎兵旅,就這樣一步步陷入迦南公主兼大陸軍騎兵上校奧黛麗·羅森塔爾·錫安精心設計的圈套,最終落得個一敗涂地,幾乎全軍覆沒。
以往戰無不勝的“血腥王子”,第一次在新大陸的戰場上被迫吞下失敗的苦果。
班尼斯特·溫斯洛普強打精神收羅潰敗下來的部隊,清點一下人數,出發時的三千人馬,如今只剩不到八百,還大多掛了彩,精神萎靡。
只靠手頭殘存的這點兵力,如此低落的士氣,小溫斯洛普再怎么不甘心也只能承認無力回天,匆匆收攏殘部,掉頭向北撤退,投奔駐守大本營的托馬斯·康華利將軍。
德林河灣的戰斗結束后,當天夜里,正在享用晚餐的康華利將軍就收到前線發回來的壞消息,頓時倒了胃口,丟下刀叉離開餐廳,把自己關在辦公室里抽煙斗,接下來整整一個鐘頭,眉頭沒有舒展開過。
托馬斯·康華利與班尼斯特·溫斯洛普年齡相差20歲,從軍事指揮理念到為人處事的風格都存在很大差異,一直以來關系就不太融洽。
康華利是一位老派貴族軍官,在戰場上主張穩扎穩打,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在社交生活中注重貴族體面,很在意維護自己的紳士風度,哪怕對戰場上的敵人也不會口出惡言,倘若敵將以禮來降,他也會用同等規格的禮遇款待對方,對戰俘也不至于趕盡殺絕。
同樣是貴族出身的小溫斯洛普,卻是年少輕狂、肆意妄為的做派,指揮作戰每每劍走偏鋒,經常采用偷襲和伏擊之類在康華利將軍看來不夠“堂堂正正”的手段險中求勝,屠殺戰俘的暴行更是臭名卓著,連斐真國內的報紙都不止一次點名抨擊他是“殺人狂”。
更讓康華利將軍惱火的是小溫斯洛普仗著自己是總督公子,糾結了軍方一大票資歷淺薄的少壯派軍官,看不起自己年長的上司,甚至在青年軍官俱樂部的牌桌上批評康華利優柔寡斷,虛偽做作,只是一個“迂腐的庸才”。
康華利將軍也知道自己指揮不動這位官二代,可好歹雙方是名義上的上下級關系,小溫斯洛普竟然背地里說上司的壞話……年輕人,你也太猖狂了!
看在總督閣下的面子上,康華利將軍一直忍著這口氣,直到今天收到前線戰報,得知小溫斯洛普的騎兵旅被叛軍殺得丟盔棄甲,三千人馬只剩不到八百,驚怒之余也有一絲幸災樂禍的快感。
時隔不久,后續戰報傳來,揭示了河灣之戰的更多細節。
康華利將軍看完以后,氣得額頭青筋暴漲,恨不能立刻派憲兵把小溫斯洛普抓過來,當面扇他兩個大耳光!
明知道敵方的兵力兩倍于己方,還特地選擇了一處三面環水的高地布陣,擺出跟你死磕的架勢,小溫斯洛普居然直愣愣地派兵往高地上沖鋒,根本不把敵方當人看——這何止是輕敵,根本就是特娘的作大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