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950回 普庵咒(一)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丈六金身

  元一其實不是很能理解佛經當中這對冤家的關系,龍族平日里富有強大,但是一旦遇到金翅大鵬,就會失去所有的力量被一口吞下,然后金翅大鵬也因為吞噬了太多的毒蛇毒龍,最終被毒死了,是兩邊都沒有討到好,可就算是這樣,金翅大鵬平日的時候該吃的時候還是得吃,那是一點都不含糊,絕對可以稱得上是要吃不要命的第一吃貨。

  事實上,并不是金隨風的金翅大鵬之體厲害,真正厲害的,是孔雀明王咒,孔雀可跟金翅大鵬不同,金翅大鵬純屬控制不住自己的嘴,明知道會被毒死,卻還是忍不住下嘴,而孔雀則是天生以各種劇毒為食,越是劇毒的東西越是喜歡,吃起來越是大補,根本不會像金翅大鵬一般最后把自己給吃死了。

元一有孔雀明王心咒在,別的仙家視之為蛇蝎的毒液,對他根本就沒有效果,而金隨風是金仙之體,若是全力爆發實力的話,這一群蜘蛛根本不在話下,但是關鍵是那邊一大堆大能在盯著,他要怎么解釋,他短短時間,在還不到別人一個零頭的時間內就突破到了金仙  想來想去,最終,讓他想到了普庵咒。

  這個咒語,是非常非常之特殊的,佛門絕大多數的咒語,要么是諸佛大菩薩講經的時候傳下來的,要么如同藏區那邊很多的咒語,是高僧在睡覺或者禪定的時候,得到諸佛大菩薩單獨授予的,但是這個普庵咒不一樣,他是由一個僧人,普庵禪師創造的。

  佛門的修煉是非常困難的,就比如阿難尊者,號稱多聞第一,每當有諸佛大菩薩講經,他從來不錯過,可是他的修為呢,最開始,他跟釋迦摩尼是同門師兄弟,同在一位古佛坐下聽講,然后,等釋迦摩尼都成佛了,阿難拜在釋迦摩尼的門下,成為了他的弟子,也只有初果阿羅漢的修為,在釋迦摩尼十六個弟子,也就是十六羅漢當中,修為是墊底的。

  由此,就可以想象佛門修煉的艱難,南洋的暹羅國,舉國修習佛法,每一個暹羅國男人,一生除了要服兵役外,還得在寺院當中出家一段時間,這可是在其他的國家都沒有的,如此篤信佛法,可是,他們只出了九大圣僧,而這九大圣僧當中,也就只有兩位證得阿羅漢尊者,而且就這兩位阿羅漢尊者,也不是說修煉一世,修個幾十年就能證阿羅漢果的。

  元一的前世,也就出過一個佛,那就是釋迦摩尼佛,至于第二位佛,要等到五億多年后,彌勒菩薩從兜率內院轉生人間,才會誕生第二位佛,至于菩薩,可以肯定成了菩薩的,那只有一位,就是號稱釋迦摩尼第二,大乘佛教偉大的復興者龍樹菩薩。

  至于天朝這邊,因為凈土宗大行其道,絕大多數的僧人追求的都是死后往生凈土,因此也就沒有誰會想要在活著的時候突破阿羅漢,很多非常著名的高僧,也許他們到臨死的時候,都只是一個半點神通都沒有的普通人,但是一旦往生,頓超十地都不是什么難事。

  而諸多僧人當中,就不得不提到三大活佛,三大活佛最出名的是濟公,他本身是降龍羅漢轉世,這里先且不提,第二位活佛,相傳當年順治帝出家,就是跟這位活佛修行,因為跟皇室掛鉤,而且還牽扯上一個出家的活佛,所以三大活佛當中就這位非常低調,元一甚至不清楚他叫什么。

  而最后一位活佛,就是創造了一個咒的普庵禪師。

  楞嚴經當中曾經提到過,只有八地菩薩以上乃可自說咒語,這是鐵律,境界不到,再怎么驚才絕艷都無法創造出屬于自己的咒語,佛門之中,像是那些個金剛明王,他們沒有八地菩薩的境界,但是他們是諸佛大菩薩的化身,所以也可以宣說神咒。

  諸多天神當中,像大吉祥天女,她有初地菩薩的修為,但是卻仍然宣說了一大堆的神咒,那是因為,她是觀世音菩薩的化身。

  而普庵祖師菩薩,就親口說了一個咒語,他并不是往生凈土后才宣說的,而是在活著的時候宣說的,就是說,他那個時候,就已經有了八地菩薩的修為。

  之所以有八地菩薩這個限制,那是因為,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可以了解,而這位普庵印肅禪師,曾經自說一種神咒傳給后人。因此,一般習慣叫它普庵咒。

  這個咒語的本身非常單調而復雜,但念誦起來卻很靈驗。所謂單調,它是許多單音的組合,猶如蟲鳴鳥叫,或如密雨淋淋,但聞一片浙瀝嘩啦之聲,洋洋灑灑。所謂復雜,它把這許多單音參差組合,構成一個自然的旋律,猶如天籟與地籟的悠揚肅穆,聽了使人自然進入清凈空靈的境界。由此可知,真正的悟道證道者,能夠了解密咒的作用,并自能宣說密咒的說法,并非是子虛烏有的事。

  普庵,俗姓余,名印肅,號普庵,世居宜春縣石里鄉太平里,唐時,精通風水的司馬頭陀和尚,曾到此地,并留下一段話來,南山有個七星嶂,亥脈宜丙向,面前峰秀似懸幡,佛祖不為難。果然宋代的時候,余坊村一戶余姓人家室內祥光燭天,隱現蓮花,普庵出世了。

六歲時,普庵夢見有僧點其胸,醒來但見胸前有赤點大如櫻桃,知非凡物,遂出家拜慈化寺正賢和尚為師  普庵善神術,屢屢為民禳災去病,救旱抗洪。南宋嘉熙元年,因祈雨封“寂感禪師”;淳佑十年,因救旱加封“妙濟禪師”;因禳疫加封“真覺禪師”。咸淳四年,又封“昭賜禪師”,大德四年,加“大德禪師”,皇慶元年加封“慧慶禪師”。明永樂皇帝評說普庵:“萬行圓融,六通具足,端嚴自在,變化無方,哲學悟于群迷,普利益于庶類,如溥甘霖于六合,膏澤均沾,猶現滿月于千江,光輝旁燭。”

  。手機版網址:m.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