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百三十八章:何處容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明末漢之魂

  冬去春來,百花盛開,四月初的大草原正是春明景和之時。

  可惜轟隆隆的馬蹄聲,噼里啪啦的銃聲,驚天動地的喊殺聲,絕望的嘶嚎聲破壞了十分好景。

  “紅旗軍”騎士們雄壯的嘶吼響徹山谷:“殺建奴、殺韃子,兒郎們沖啊!”

  “別執迷不悟,下馬跪下投降免死!‘紅旗軍’優待俘虜!”

  韃子們肝膽俱裂:“明軍殺來了,兄弟們快跑啊!”

  “那是‘紅旗軍’,那是打得女真人亡國滅種的‘紅旗軍’,千萬不能瞎跑,唯有投降才能夠能夠活命!”

  蒙古語的勸降聲不斷傳來:“兄弟們,我們也是蒙古人,如今投靠了‘“漢王”’是‘紅旗軍’正兵,‘漢王’仁慈從來不欺負蒙古人,蒙古人只要追隨‘漢王’都能夠過上好日子。”

  告饒聲此起彼伏:“長官,我們從來沒有背叛過大明,也一直被女真人欺負,別打了,我們投降……”

  “我們愿意為‘漢王’效忠,愿意跟著大軍去追擊女真人。”

  “我們的部落跟女真人仇深似海,長官,帶上我們把!我們要尋女真人報仇雪恨。”

  順我者昌逆我者亡!“紅旗軍”掃北大軍已經推進兩個半月,一路征服、一路招降納叛,距離沈陽已經四千里。

  在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有飛行軍參與搜索蒙古包事半功倍,在吊籃里視野開闊,架起固定式望遠鏡,熱氣球周圍五十里內的羊群、騎兵都一目了然。

  跟空襲沈陽截然不同,用于搜索的熱氣球下面的吊籃里不是只有一個飛行軍,而是三人組合。

  他們只攜帶九顆輕型萬人敵,一架固定式望遠鏡、兩個千里鏡,重量不超過一二十百斤,每人都配備米尼槍,可以在一百米高空射擊距離熱氣球不足三百米的敵軍騎兵。

  他們可以打出旗語,為“紅旗軍”騎兵指明敵軍的方向,如果風向適合,飛行軍可以乘風追逐敵軍。

  如果風力太大或者風向不對,為了防止失控,熱氣球唯有采取跟地面固定的模式升空,只能夠起到拓寬視野的作用,無法攻擊地面部隊。

  縱然如此,面對在天上飄著的飛行軍,韃子們唯有仰天長嘆無計可施。

  韃子們不傻,知道站得高看得遠,甚至于有大部落酋長曾經訓練鷹隼尋找敵人,爭取料敵于先。

  如今明軍都上天了,如同雄鷹般,他們還有何處可以容身?

  “紅旗軍”的裝備和戰斗力截然不同,以前韃子對付明成祖的那一套根本不管用。

  歷史上明成祖曾經發動軍民五十萬掃北,可惜韃子們不約而同選擇避戰,茫茫大草原上,人生地不熟,明軍還真找不著敵人。

  最后,相當于勞民傷財,朱棣帶著明軍來到大草原武裝游行一圈,灰溜溜撤回關內,戰果寥寥。

  這一次,“紅旗軍”掃北戰果輝煌,漠南、漠北蒙古損失慘重,內喀爾喀基本上臣服,外喀爾喀諸部一大半被“紅旗軍”征服,一小半往北、往西北大遷徙。

  如今憨子、王志誠、桑羽、王展鵬的四路人馬已經殺到“敖爾告“,這里就是后世的烏蘭巴托,也是這個時代喀爾喀部最大的活佛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駐錫地。

  由于征服的蒙古部落越來越多,歸附的蒙古輕騎兵已經達到三萬余,其中有一半人享受到衛所軍待遇,又有三千余被選拔為正兵。

  驅除韃虜卓有成效,有了蒙古人打頭陣,“紅旗軍”傷亡微不足道。

  憨子、王志誠、桑羽等等率領士氣如虹的將士們再接再厲繼續往北,下一站劍指“北海”。

  只可惜豪格部已經談紅色變,他們從北逃的外喀爾喀騎兵口中得知“紅旗軍”已經殺到“敖爾告”后不敢坐以待斃,再次開始了遷徙。

  越往北氣候越惡劣眾所周知,這么多人如何生活?唯有往西才有出路,建奴、韃子沒有第二選擇,只能往西而去。

  他們攜家帶口驅趕著滿載家當、糧食的馬車和留著做種的牛羊跑得不快。

  但是“紅旗軍”一邊搜索、一邊打仗同樣推進得不迅速,由于豪格早出發了一個月,五月下旬憨子率領人馬到達“北海”地界之時,又沒找得著建奴。

  “北海”地區太大了,搜索接近半個月只發現了零星的蒙古部落,“紅旗軍”往西追逐了一個月后,在七月底開始緩緩南歸。

  王志誠、桑羽、毛承祿、潘應勇等等七營人馬將要駐防“北海”、“敖爾告”這片廣袤區域。

  他們的營伍做了結構性調整,減少了步兵,增加了一個千總騎兵,達到騎兵七步兵三的新編關外騎兵營標準。

  以后平均一營兩千五百騎兵,一千一百余自行車步兵的騎兵營至少要組建二十個留在關外,保持鐵騎數量足五萬。

  再加上享受衛所軍待遇的蒙古輕騎兵,關外的騎兵總數要保持不低于十萬,有了這樣的實力,足以讓五千里方圓內的敵人消弭于形成前。

  明年春天在“北海”、“敖爾告”之間開始修建最少七座城堡,兩城之間相隔不超過三百里。

  爭取花三年時間,官道連接的關外城池一直延伸到“北海”北端。

  有條件的地區修通砂石路,條件不成熟地區也得修建簡易土路,漠南到長城范圍內的城池之間盡可能修建混凝土大馬路。

  至于更加遙遠的北方,暫時不會考慮修筑城堡,那里的氣候條件太惡劣,土著少得很,只要沒有老毛子大舉移民,用不著長期駐軍,定期巡邏即可,那塊地皮丟不了。

  總而言之,從“北海”北端到八千里之外的錦州港,某個城池遭遇攻擊,離這座城池最近的南、北兩座城池駐防的騎兵一天內、步兵花兩天時間,都要能夠趕到戰場。

  這些城池配合小型城堡,利用固定式望遠鏡以點帶面形成防御體系,白天用旗語,夜里用打光秘密聯絡,把整個漠南、漠北大草原一分為二。

  三年后,“北海”需要傳達的軍情白天進行旗語接力,夜里燈光密碼傳遞,除非天氣原因這樣的不可抗拒因素,緊急軍情兩天時間必須送達京城送交兵部。

  留守大草原的當然是以騎兵為主,而且超過一半騎兵來自于臣服的蒙古部落。

  大草原上,各部落談漢色變,沒有歸順的都遷徙去了遙遠的西方、北方。

  剩下的都是“紅旗軍”管理的部落。

  每一個部落都有最具備戰斗力的勇士三十人為“紅旗軍”服務,得到正兵待遇的屢見不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