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兩百五十二章、本世紀最大的誤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1880年4月19日,奧屬中美洲殖民軍圍剿境內的“悍匪”,一路追擊到了巴拿馬地區。

  因為大霧的關系,和哥倫比亞守軍發生了誤會,爆發武裝沖突,造成了數千人的傷亡。

  當地民眾可以作證,4月19日巴拿馬地區確實出現了大霧。在軍隊進入巴拿馬地區前,殖民政府還派人和當地政府溝通過,決定共同出兵剿滅這幫無惡不作的“悍匪”。

  怎奈哥倫比亞政府內部有人和“悍匪”勾結,將消息泄露了出去,“悍匪”切斷了當地的電報,并且中途劫殺了傳令兵。

  守軍沒有及時收到消息,雙方沒能有效溝通,加入大霧天氣視線受影響,本來說好聯合剿匪,結果誤將對方當成敵人,造成了意外交火。

  這是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公布的“真相”。不管哥倫比亞政府能不能接受,他們駐守在巴拿馬地區的軍隊都完蛋了。

  “4.19事件”爆發后,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第一時間宣布對事件負責。對意外造成的死難者致歉,并且表示愿意支付傷亡撫恤金。

  如此積極、負責任的態度,如果不是奧軍還停留在賴在當地不走,實在是令人無話可說。

  當然,奧軍留在當地也是有原因的,“悍匪”主力雖然被圍殲了,可還有不少殘余在四處流竄。

  為了巴拿馬民眾的安全,奧軍必須要剿滅這些流寇后,或者是等哥倫比亞政府軍過來后,才能夠從當地撤離。

  “4.19”意外交火事件的消息,傳來到哥倫比亞后,首都波哥大的民眾就沸騰了,紛紛走上街頭游行示威,要求政府出兵收復巴拿馬地區。

  不得不說拉斐爾·努涅斯總統的運氣真不咋地,剛剛上位就遇到了這么多麻煩。

  民眾要求出兵,拉斐爾·努涅斯總統也想要出兵的,早點兒收回巴拿馬地區,還進行善后,可惜沒有哪支部隊能夠擔此重任。

  “誤會”這玩意兒,可以有第一次,同樣也可以有第二次。會不會繼續發生“誤會”,完全是建立在奧地利的節操上。

  哥倫比亞軍方很從心,反正奧地利人都說誤會了,肯定不可能長期占領巴拿馬地區。早晚都可以拿回來,何必要冒險呢?

  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奧地利對哥倫比亞政府封鎖秘魯的報復,巴拿馬地區的守軍恰好當了炮灰。

  誰惹出來的禍,就該由誰來承擔。至于報復奧地利,為無辜的守軍士兵討回公道,這不是哥倫比亞能夠做到的。

  作為小國,首先要考慮的是生存下來,只要領土沒損失,核心主權可以拿回來,些許委屈根本不算啥!

  善后的問題,拉斐爾·努涅斯暫時顧不上了,現在他正在接受國會議員質詢。

  一名反對派議員,譏諷道:“總統先生,由于政府錯誤的外交政策,導致了巴拿馬地區淪陷,你有什么想要說的么?”

  沒有壓力,就沒有動力。如果奧地利要強占巴拿馬地區,迫于外來壓力,沒準哥倫比亞各方還能夠團結起來。

  很遺憾,這種事情沒有發生,奧屬中美洲殖民政府已經對這次事件定性為“誤會”。

  既然只是誤會,那么奧軍就沒有長期占據下去的理由。奧地利公使已經發來外交照會,讓他們盡快派兵接防。

  主權能夠保住,唯一的問題是這一頓揍白挨了。沒有到生死存亡的地步,趁機打擊競爭對手再正常不過了。

  政客最大的優點就是臉皮厚,拉斐爾·努涅斯若無其事道:“巴拿馬地區沒有淪陷,只是發生了一場誤會。

  奧地利政府已經宣布為事件負責了。我們正在和他們商議賠償的問題,要不了多久奧軍就會從當地撤離。

  導致這場誤會發生的主要原因是政府中有人勾結悍匪,和政府的外交政策沒有關系。

  哥倫比亞是一個獨立國家,我們有權自由進行外交,并不需要受第三方的影響。”

  既然奧地利說這是“誤會”,那就讓這次“誤會”繼續進去吧!

  在沒有實力報復之前,這種事情就只能是“誤會”。

  內心深處,拉斐爾·努涅斯只是期盼事情快點兒結束,后面不要再出什么幺蛾子。

  一名議員質疑道:“一句誤會就完了,難道我們的人就白死了么?”

  拉斐爾·努涅斯擺了擺手:“當然不能白死。我們會追查到底,將導致這次沖突的罪魁禍首找出來,接受法律的制裁。

  逝者已逝,現在我們現在能夠做的是讓亡者安息,給家屬予以撫慰。

  政府會保證這次事件中死難者都可以拿到撫恤金,給我們一點兒時間……”

  說完,拉斐爾·努涅斯向眾人鞠了一躬,似乎在表示歉意。

  進入國會的都是政壇老油條了,趁機刁難一下拉斐爾·努涅斯可以,想要將他拉下馬也是真的。

  不過,大家都沒有做好和奧地利開戰的準備。所以有些事情,就只能選擇性的裝糊涂。

  在安撫國內的同時,拉斐爾·努涅斯也不忘向英國老大求助。

  出了這么大的事情,要是約翰牛再不出頭就說不過去了。不管怎么說,哥倫比亞政府也是為了替他們辦事,才招來了橫禍。

  唐寧街,首相府邸內。本杰明首相一邊吞吐著煙霧,一邊看著哥倫比亞政府的求援電報。

  對面坐著一名身著華服的中年男子,一手端著咖啡、一手拿著勺子攪拌著,兩眼注視著前方,仿佛在神游天外,正是不列顛外交大臣愛德華。

  半盞茶的功夫后,本杰明首相放下了電報,在煙灰缸上掐滅了煙頭,吐出了最后一口輕煙。

  “愛德華爵士,你覺得奧地利人在搞什么鬼,總不可能真的只是為了揍哥倫比亞一頓出氣吧?”

  和不列顛一樣,奧地利是以利益為核心的國家,一舉一動都是圍繞著國家利益進行的。

  哥倫比亞政府的做法固然讓維也納政府顏面大損,采取報復行動是必然的,可這還沒有到必須要出兵去打的地步。

  不要看巴拿馬地區的軍事行動很順利,那是奧地利政府及時對外公開了“真相”,讓大家知道他們只是暫時停留,很快就會離開。

  要不然哥倫比亞政府號召當地人起來反抗侵略,情況就沒這么樂觀了。

  南美各國能夠獨立存在,不是歐洲列強占領不了他們,主要是統治成本太高,收益和付出不成正比。

  愛德華放下了手中的咖啡,緩緩回答道:“當然不是。根據收集到的情報,初步判斷奧地利是在打巴拿馬地區的主意。

  只不過維也納政府顧及自家的聲譽,覺得直接入侵一個獨立國家影響太惡劣、成本也太高,才故意制造這次“誤會“的。

  干掉了巴拿馬地區守軍,他們扶持的獨立組織才能夠成事。估計奧地利撤軍后,要不了多久巴拿馬地區就要鬧獨立了。”

  這么大的動靜,想要完全保密是不可能的。奧地利的做法或許可以騙過普通人,卻瞞不過同為大流氓的英國人。

  類似的事情,約翰牛早就干過了,實踐經驗非常豐富。僅僅只是從表面上的蛛絲馬跡,他們就可以推得七七八八。

  本杰明首相點了點頭:“看來我們要替哥倫比亞人默哀了,到現在他們還不知道遇到了什么樣的敵人,至少這份求援電報上沒有體現出來。”

  “盟友”,對不列顛來說這是一個偽命題。

  從明面上來看,英奧才是簽訂過盟約的盟友,哥倫比亞還沒有和不列顛結盟的資格。

  實際上,作為盟友的英奧卻是最大的競爭對手,弱小的哥倫比亞政府是英國人新收的小弟,親近程度完全顛倒了。

  外交大臣愛德華搖了搖頭:“有時候無知也是一種福氣,要是知道了真相,拉斐爾·努涅斯的日子就沒法過了。

  當然,他也有可能是揣著明白裝糊涂。對付巴拿馬叛軍,總比對付奧地利人更加容易。

  這次奧地利人已經犯規了,以弗朗茨大帝愛惜羽毛的作風,同樣的“誤會”不可能出現兩次。

  只要哥倫比亞政府能夠鎮壓巴拿馬地區的叛軍,這次的事也就過去了。

  對哥倫比亞共和國來說,不揭開這個蓋子,還有獲勝的機會;要是現在就翻了臉,立即就會失去巴拿馬地區。”

  本杰明微微一笑,再次點燃了一根煙,深深吸了一口,吐出一縷輕煙。

  “你說的對,有時候確實需要裝糊涂。既然哥倫比亞政府不提,那么我們也就當不知道了。

  外交部盡快行動吧,早點兒把奧地利人送回去,讓哥倫比亞政府感受到我們的誠意。”

  局部是需要為整體服務的,針對秘魯、玻利維亞的陸地封鎖網已經建成,智利贏得戰爭幾乎成為了定局。

  不列顛在南美競爭中占據了絕對的上風,法奧兩國的影響力被壓縮到了一隅之地,繼續逼迫下去已經沒必要了。

  巴拿馬事件成為了奧地利最后的反撲,硬頂上去除了逼迫法奧靠攏外,不列顛也無法獲得更多的利益。

  略加思索后,愛德華露出了一絲笑容:“當然,我們從來不虧待朋友。不過在此之前,我們還需要給奧地利人添點兒麻煩。

  發生這么大的“誤會”,必須要讓更多的人知道。想必媒體很樂意多點兒新聞,增加報紙銷量。”

  不直接對抗,那是不列顛在巴拿馬地區的力量有限,就算是想要干預奧地利接下來的行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無法正面干涉,并不等于他們就不采取行動了。輿論攻勢,敗壞奧地利的聲譽,同樣也是一種進攻方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