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九十八章、殖民地本土化——相忍為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神圣羅馬帝國

  維也納,經過長時間的政治博弈過后,1866年8月21日,非洲本土化戰略終于以正式議案提交新神圣羅馬帝國議會討論,決定帝國命運的時刻到了。

  如果在帝國議會獲得通過,那么非洲將成為神羅帝國的百年戰略,甚至國家重心都有可能偏移。

  歐皇變非酋這么喜劇的事情,就要在19世紀上演了。

  弗朗茨沒有變態,他做得已經夠多了。非洲本土化戰略一旦通過,給未來造成的影響太大,好的壞的都有,甚至這項戰略還有可能失敗。

  在這種情況下,弗朗茨自然不會強行通過議案,這種事情最適合背鍋的還是帝國議會。留下這么長時間就是讓殖民地利益集團施展神通,說服各大邦國政府的。

  按照神羅憲法規定,這種重大國策,必須獲得百分之八十的議員支持,這項提案才能夠通過。

  毫無疑問,符騰堡、巴伐利亞、倫巴第三國肯定是支持的,只要他們還想要非洲大陸的棉花,就無法阻止非洲本土化進程。

  阻力主要來自于奧地利內部,非洲本土化最有可能受到沖擊的就是匈牙利地區和羅馬尼亞地區,這是奧地利的兩大糧倉。

  帕克倫莊園內,推動非洲殖民地本土化的各方代表齊聚一堂,商業對策。為了換取反對派的支持,菲克尼男爵提出:

  “諸位,現在最大的反對派就是國內的農民,這個群體人數眾多,帝國不得不考慮他們的意見。

  我提議在帝國議會上做出承諾,奧屬非洲放棄向歐洲出口糧食的權利,換取國內農民階級的支持。”

  不沖擊本土的農業,這是菲克尼男爵冥思苦想出來的對策。目前奧屬非洲糧食產量并不高,基本上也就自給自足,每年的出口額不足五十萬神盾。

  這不是政府限制,主要是由經濟效益決定的。種植經濟作物明顯更加有錢途,看在錢的份兒上大家都知道該怎么選擇。

  “男爵閣下,現在奧屬非洲勞動力缺乏,種植糧食的人不多,我們可以做出這個承諾。

  可是隨著移民的增加,開發出來的土地也在日漸增加,如果放棄糧食這個產業,未來大家的競爭會非常激烈。”

  提出反對意見的是丹尼爾伯爵,他就是非洲大陸為數不多的糧食生產大戶。不要看糧食利潤低,可是勝在有保障。

  經濟作物的價格波動很大,利潤雖然比較大,可是一個不好就要滯銷,反倒是糧食價格比較穩定。

  因為波蘭地區淪為戰場,俄國人少了一個糧倉,最近兩年國際糧食價格還增長了八個百分點。

  漲價過后,糧食的利潤已經趕得上經濟作物了。丹尼爾伯爵正在擴充產能的,自然不想失去歐洲這個大市場。

  菲克尼男爵耐心的解釋道:“這是未來的問題,現在最重要的是先改變殖民地的地位,讓非洲本土化法案通過。

  國內的人口增長很快,為了開發非洲大陸,維也納政府還準備出臺一部刺激人口增長的法案。

  人口的不斷增長,對糧食的需求量也在增加。假如本土人口增長一倍,那么不用我們推動,帝國政府會主動讓我們輸送糧食的。”

  如果化肥沒有被發明出來,菲克尼男爵的預言要不了多久就變成現實。以目前國內的人口增長速度,三十多年后帝國人口就會增加一倍。

  直接后果就是奧地利將由糧食出口國變成糧食進口國,到時候除了俄國人外,全歐洲都要缺糧。

  這美好的前景,就是刺激他們投資農場、種植園的動力。或許在利潤上比不上工業,可是他們這是一項長期買賣,而一家工廠的生命周期不到十年。

  在德意志地區一直都是地狹人稠,這種背景下大家非常重視土地,很多人都堅信土地是不會貶值的。

  殖民地開辟過后,這一觀念受到了一定沖擊,不過大部分人還是認為土地是最有價值的產業。

  這也是為什么奧屬非洲上面農場、種植園遍地,而其它歐洲各國的非洲殖民地大都是一片蠻荒。

  不是各國政府不努力,問題是移民不愿意去種地,為之奈何?

  猶豫了一會兒,丹尼爾伯爵點了點頭表示默認。大不了削減糧食產量,改種經濟作物,這個損失并不大。

  為了非洲殖民地本土化,這點兒代價他還是愿意付出的。為了把終身制貴族變成世襲封地貴族,他已經投入太多了,這個時候絕對不能夠出亂子。

  1866年9月1日,就在帝國議會爭執不休的時候,奧屬非洲代表在帝國議會中做出承諾:非洲殖民地本土化過后,不向歐洲大陸出口糧食,沖擊國際糧食價格。

  轉折點出現了,即便是最反對非洲本土化的議員,這個時候也沒意見了。

  只要能夠保住國內的糧食價格不受沖擊,那么一切都好商量了。至于別的產業,非洲殖民地還沒有沖擊奧地利的資格。

  在維也納的大移民戰略下,奧屬非洲可沒有那么多廉價勞動力,人工成本比本土都高,基礎設施才剛剛起步,根本就沒有工業可言。

  未來那就更加不用擔心了。能夠把非洲大陸發展到趕上本土的地步,弗朗茨估計做夢都會笑。

  大不了歐皇變非酋,有那么大一片基業,足以支撐帝國的百年霸業,再往后就不在他的考慮范圍之內了。

  世界變化那么快,誰知道人類哪天就沖出了太陽系,又或者是運氣不好文明提前夭折了呢?

  最大的障礙不存在了,1866年9月1日,奧屬非洲殖民地本土化議案在帝國議會全票通過。

  代表團們的承諾,也被寫入了法律中,成為了本土化的前提條件之一。

  從此掃清了奧地利海外殖民地本土化的法律障礙,當然這只是第一步,殖民地本土化還需要很長的路要走。

  不可能隨便什么偏僻角落,都擁有本土化的資格。具體限制條件,這就需要政府仔細研究了。

  帝國議會的決定通過報紙擴散了出去,從維也納向歐洲、乃至全世界擴散。心情大好的弗朗茨提筆寫了一篇《相忍為國》,高度贊揚了奧屬非洲代表團的做法。

  這是他的真實想法,這不是弗朗茨在幕后遙控,而是他們自己做出的決定。

  這一讓步,或許付出的代價不算大,帶來的效果卻非常明顯,打消了國內農民階級的擔心。這個群體或許在政治上的發言權不高,可是他們人數眾多。

  現在奧地利的農業人口依然有近三千萬人,只有這個群體穩定了,帝國才會穩定。

  現在問題都解決了,只要不沖擊糧食價格,廣大農民自然不會反對帝國本土再擴大一些。

  《相忍為國》的誕生,迅速受到了各界人士的追捧,風靡整個歐洲大陸,成為了很多國家的宣傳口號。

  這不是弗朗茨文章水平有多高,也不是在拍馬屁。主要還是政治正確,有助于消除地域矛盾。

  當然,這是建立在弗朗茨提出的前提下,如果是普通人提出來的,估計浪花都濺不起來。

  這是成功者的特權,看看奧地利的地圖就知道了,現在他已經是當代最偉大的君主之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