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云覺得,皇帝需要的毫無疑問是軍權,是對于衛軍,乃至整個魏軍群體無可置疑的軍權。
而自己,就是橫在這中間最大的障礙物。
所以,才在自己成為衛軍大將軍的情況下,直接動手。
趙云猜測,新皇帝所需要的,就是自己的職位所掌握的那些權力。
新皇帝不愿意把權力交出去,卻必須要這樣封賞自己,因為自己立了很大的功勞。
所以,自己只能擁有名義,卻不能擁有實際權力。
趙云明白了一切,主動退讓,深居簡出,對于衛軍的事情不管不問,只是象征性的宣誓一下自己的存在,并不做什么實際的事情。
郭瑾抓住了這個契機,開始主動把自己的手往衛軍里伸。
當衛軍眾人發現他們無法從趙云那邊獲得什么指示的時候,覺得很疑惑,但是當他們通過綠色通道得到了皇帝的直接指示的時候,他們就覺得這樣其實也不錯。
與其和趙云商量之后還要和皇帝確認,倒不如直接和皇帝確認。
反正趙云也找不到,感覺他有點消極怠工的樣子,所以直接和皇帝商量事情,一步到位,多輕松?
衛軍里那些負責干事的人就擁有了這樣的想法。
于是,郭瑾進一步確定了綠色通道的存在和意義,他號召四將軍和后勤方面的辦事人員,遇到什么問題直接通過綠色通道和自己商量。
不用找大將軍,大將軍很累,需要休息。
我不累,我不需要休息。
都來找我。
郭瑾要架空趙云,把衛軍大將軍變成一個純粹的榮譽職位,讓這個榮譽職位再也不能影響軍隊,只能象征性地存在,然后在必要的時候充當救火隊員。
趙云出征在外的時候這個趨勢就出現了。
現在,趙云主動地退讓則是讓這個趨勢加速了。
皇帝的存在逐漸替代了大將軍存在的意義,什么事情都可以通過綠色通道聯絡皇帝,那么是否需要大將軍從中作為中介已經沒什么必要了。
更何況,大將軍自己都很少出現在軍隊里了。
于是大將軍這個職位所擁有的權力就在實際上被郭瑾通過綠色通道掌握了。
某種意義上來說,趙云的政治智慧遠超關羽和張飛,權力欲望卻遠低于關羽和張飛。
多優秀的將軍啊。
無外乎郭鵬那么喜歡他。
郭瑾如此認為。
只是郭瑾的權力欲望絲毫不弱于郭某人,皇位交接之際一度為趙云掌握的衛軍實權必須要掌握在手,否則他就吃不香睡不好。
而現在綠色通道的建立和趙云的主動退避,實際上已經確定了郭瑾戰勝趙云的結果,郭瑾成為了實際上的衛軍大將軍。
而趙云則主動進入了半退休狀態。
郭瑾非常欣賞趙云的魄力和政治智慧,所以沒有打算進一步的折騰趙云,而是打算讓趙云安度晚年,而且比曹仁還要舒服一點。
因為趙云還有職位,一旦出事,趙云還是可以掛帥出征。
只是趙云不能在日常擁有實際權力罷了。
郭瑾的奪權計劃初步成功,他的下一個目標,是架空衛軍四將軍。
衛軍四將軍也是魏軍中常設將軍的職位,常設將軍職位所自帶的權力非常重大,且不能隨便改變。
一個趙云好對付,四個常設將軍卻不好對付。
眼下衛軍大將軍雖然沒有了威脅朝政的可能,這四將軍卻可以擁有。
一旦朝局有變,四將軍必然成為各方勢力爭相拉攏的角色,而且眼下他們本身就具備著各方勢力的背景。
曹純,李典,郭棟,夏侯淵。
郭棟自然是聽他的,因為是自己人,非常忠誠于郭氏。
曹純和夏侯淵一個代表曹氏,一個代表夏侯氏,兩家在某種情況下甚至可以結為戰略同盟。
李典游離在外,代表的實際上是游離在皇族、親族將領集團之外的軍中勢力,是第三方勢力,也是一旦出事非常容易被拉攏的一方勢力。
他們各自已經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團。
在郭鵬還在的時候,他們當然都聽郭鵬的。
不管背后有什么奇奇怪怪的勢力集團需要代表,郭鵬一聲令下,讓他們交出兵權,他們還敢有二話?
現在郭瑾沒有這種威望,所以他們背后的勢力集團其實是可以作妖的,若不把這種可能性掐滅掉,問題就很大了。
這種可以集中力量的常設將軍職位...
將軍職位必須解除實權。
最高只能允許校尉的存在。
校尉就太多了,幾十萬衛軍,校尉起碼幾百個,讓利益集團盡管去爭取,看他們能爭到多少個站在他們那邊幫著他們辦事。
而且人一多,心思也多,繁雜紛亂,難以統御,各有各的需求,各有各的想法,要如何才能通過他們影響朝局呢?
只是四將軍的話,只要爭取到兩個,就有動搖朝政局勢的可能,就算兩兩對立,勝負也未可知。
設想一下,未來的某一天朝廷發生政治斗爭,皇帝不察,四將軍被某個權臣拉攏,或者說四將軍中的兩個被拉攏,那么這個權臣在實際上就已經有了主導朝政的可能,皇帝就危險了。
如果皇帝不能完全掌控這四人,很容易就會造成軍權旁落、權臣誕生,從而威脅到魏帝國的中央集權。
所以這種可能是郭瑾不能接受的。
四將軍不是不能存在,但是不能成為常設將軍,要成為和衛軍大將軍一樣的榮譽職位,實權不能交給他們。
軍隊里要以校尉為主要統兵者,日常只有校尉可以帶兵,不能有更高的職位身處于衛軍之中帶兵。
魏軍里沒有中郎將這一層級。
或者說曾經有,在亂世的時候有,但是當郭鵬的軍隊從名義上的漢軍進化成魏軍之后,就沒有中郎將這一層級了。
直接從校尉蹦到將軍。
這是郭鵬的掌軍之術,盡量削減軍隊層級,減少中間部分,可以更加凸顯最高統治者的權威,方便領導,也能增強最高統治者的存在感。
可以說當時郭鵬也在為日后郭瑾的行動做鋪墊。
漢軍和魏軍不同,漢軍在體制上也是貫徹了漢朝廷位卑權重的用人法原則的。
權力重不重,不重要,重要的是職位不能高。
職位越高,收拾起來越麻煩,職位越低,就算權力大,收拾起來也很簡單,這就是帝王心術。
位卑權重絕對是個好手法。
所以東漢時代,哪怕在黃巾之亂時代,中郎將都是統兵大將的最高職位了。
一群中郎將的地位又能多高呢?
當年討伐黃巾軍的時候,盧植就是以北中郎將的身份統兵作戰的,一樣取得了勝利,勝利之后還特別輕松的就被解除職位成為太尉。
這要是換一個高級軍職你試試?
和西漢時代的大將軍、驃騎將軍還有車騎將軍比起來,中郎將是典型的位卑權重,任命起來容易,撤掉一樣容易,都沒辦法掙扎的。
所以郭瑾覺得自己全面掌握衛軍之后,進一步全面掌握軍權之后,有必要更改一下郭鵬設立的軍銜軍職制度。
開國老將們紛紛凋零之后,將軍的榮譽都不能隨便給。
而且出征將帥也不應該隨便給個將軍號,就給中郎將,東南西北中郎將,或者加個威武的稱號之類的,就和郭鵬早期建軍時給麾下部將的封號一樣。
要貫徹位卑權重的用人之法,若非資深老將,絕不給將軍號。
郭鵬來自亂世,設立的軍職軍銜承接將軍號不值錢的亂世,而不是將軍號異常值錢的時代。
可適當亂世過去治世到來之后,將軍的地位和職權就太高太大了,這不符合和平時代皇帝控制軍權的要求。
郭瑾覺得自己有必要把這一趨勢改變。
不僅是軍界,政界也是一樣,徹底貫徹落實郭鵬一直都在貫徹的位卑權重用人法,不斷用地位低下權力卻很大的人去取代已經功成名就位高權重的人,以此實現政界和軍界的動態平衡。
郭瑾牢牢記住了郭鵬告訴他的動態平衡理念,絕對不能讓某一部門一潭死水動也不動一下,那么很快,這個部門就腐敗了。
必須要動,不停的動,不斷的折騰,讓他們沒有舒適區來折騰一些有的沒的。
自己的手法尚且不夠成熟,那就用這場行動來鍛煉這種手法,鍛煉的成熟一些,未來就能做更多的事情。
郭瑾暗暗下定了決心。
然后下令舉辦一場全軍中層軍官大比武活動。
打著考驗軍官就是考驗軍隊的旗號,號召整個衛軍全部的校尉、軍司馬這一層級的中下層軍官和積累斬首超過五個的強悍士兵全部參加這場大比武。
大比武分作多個項目舉行,每個人最多報名五項,每一項目獲得前三名的都會得到嘉獎,得到第一名還會有更加豐厚的嘉獎。
消息傳開,整個衛軍的中下層軍官們以及積累斬首五個以上的士兵們都有些疑惑。
他們不知道這是什么意思。
對于皇帝搞出來的這個奇怪的活動,他們并不知道這有什么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