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入地階,成為引氣境的修士之后,徐亦山忽然就理解了很多東西。
  理解了家族內外那么多相識不相識的人,以前對他為什么是那么的羨慕、嫉妒、恨,甚至一些父祖輩或自身關系交好的那些,也是一樣的那么嫉妒,并暗生間隙。
  實在是,成為天階的弟子,太……
  徐亦山無法形容。
  在年齡堪堪過百的歲月,站在了地階的起點,他的人生,也仿佛被重新歸零,從頭起步。
  前方,路途遙遠。
  這遙遠是一種資格。
  以前,家族內外,那么多嘰嘲他的人,那么多安慰他的人,在此之齡,尚無一晉入地階!
  就算再過五十、一百年,晉入地階的人也不會超過十個。
  而那些所有晉入地階的,和他晉入的地階,也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彼者,千辛萬苦晉入地階,力已用盡用竭,就算未盡未竭的,潛力也早已消耗大半,接下來,就是在歲月的滋長中,慢慢地跟著一起滋生余力,慢慢地向前蹣跚著。
  能蹣跚多久呢?
  十之一二,能晉入地階中段。
  百之一二,能晉入地階高段。
  也就這樣了,再沒有更上。
  而徐亦山這邊呢?
  卻仿佛是大睡了一覺,正神清氣爽,并且是滿身的精力飽滿,亟待發揮。
  老師等在那里。
  他的晉入引氣是引起了一些動靜的,老師當是為他護法。
  時隔近三十年,老師形神,一如昨日,而反觀徐亦山自身,卻是比三十年前仿佛猶年輕了三十歲。
  三十年前,他是中年近老。
  此時,他是中年近少。
  如果腆著臉,再穿一些年輕些的衣服,那他,就是年輕人!
  當然,不止是看起來的年輕。
  內在,一樣年輕!
  凡修為有成之修士,愈活愈年輕,愈活愈年少,這本就不是什么秘密,當然,就算在中上品世家,這樣的人也并不多。
  徐亦山,跨出這一步后,算是躋身其一。
  不過他還只能說是“年輕”,還談不上“年少”。
  真正年少的,是他的老師。
  師徒兩人站在一起,單從外貌上看,仿佛兄弟。
  徐亦山是兄。
  他的老師是弟。
  不過這也只是拎出外貌來說,而貌從來就離不了神。若以神論,徐亦山現在還根本無法望及老師的項背。
  “師尊!”徐亦山拜伏在地。
  “不錯。”
  老師用這兩個字,以及面上的嘉許,為他的這三十年定論,大抵,也是為他整個的修行定論。
  一位天階口中的不錯,那就是真正的不錯也。
  而如果想及老師以前向來都未曾真正評價過他一次,那么,此時的這個“不錯”,簡直就是重逾萬鈞。
  還是那個小木屋,還是篝火架邊。
  以前都是老師動手燒烤,這一次,徐亦山動手,用他這三十年來零零星星磨練出來的手藝,煮雪為酒,烹獸為食,雖鄙陋卻赤誠,獻給自己的老師。
  師徒二人共享。
  這片地域,一年四百天,兩百六十天以上是雪季,這一刻,小木屋外依然和昔日一樣,飄著大片大片的雪花。
  如果不清理的話,只三四天,小木屋的門就會完全被雪封死。
  這三十年里,徐亦山靜修期間,都不知多少次被雪封在屋內,當然了,以他的修為來說,這都不是事。
  “亦山,感覺如何?”老師問道。
  一如昔年。
  這樣的問,老師已經問過了兩次。
  晉入通脈后,老師問了一次;晉入開竅后,老師又問了一次。
  而這次,是第三次。
  前兩次,徐亦山都說“好”。
  這次,沒有去望窗外的雪,而是正面地望著自己的老師,徐亦山沉吟了會,道:“師尊,若非當年你收我為弟子,弟子不會有今天這一日。”
  老師展顏一笑。
  “是,確實如此。”
  “你被我收為弟子,是你的機緣。”
  “而你,我,這天下間所有的修士,能得以修行,能沿著這條無上的大道向前邁步,這是我們共同的機緣,也是這天這地所給予我們的機緣。”
  “來,我們去到外間。”
  老師說著。
  徐亦山跟隨,一如差不多百年前,他九歲之齡,被老師收為弟子時。
  亦步亦趨。
  屋內屋外,老師仿佛兩個人。
  屋內的,很溫和,屋外的,不是嚴厲,而是如天,如地,那磅礴擴展開來的氣勢,仿佛讓整個天地都靜了那么一下。
  下一刻,徐亦山發現不是仿佛。
  風,停了。
  雪,住了。
  周邊,或遠,或近,萬籟皆無聲息。
  徐亦山只聽到了自己的心跳,以及血液在身體內靜靜流淌著的聲音。
  怦,怦。
  雖微弱,亦強勁。
  雖渺小,卻惟一。
  只片刻間,徐亦山就被老師“拽”入了一種莫名的境況中去,身心處于一種奇異的狀態之中。
  “今有修士莫天奎,為弟子徐亦山,主持三拜九叩之禮,高天厚土,望深鑒之。”
  “徐亦山!”
  平淡卻莊嚴的聲音在天地間響起。
  徐亦山頭皮發麻。
  全身都是顫栗。
  非驚,非恐,非畏,非懼。
  而就是莫名顫栗,從身到心。
  那一剎,仿佛有某種神秘的力量,在身體中,在心靈中,來回反復地,沖擊,回蕩,以至于,讓徐亦山有一種站立不穩仿佛要摔倒在地的感覺。
  “一拜師!師道尊嚴!”
  徐亦山踉蹌而出,正對著自己的老師,拜倒在地。
  一拜而三叩。
  “二拜地!地德如海!”
  沒有任何指示,徐亦山卻仿佛從老師那里,也仿佛從天地那里,得到了指示,自行自發地轉向了南方。
  一拜而三叩。
  “三拜天!天恩浩蕩!”
  徐亦山轉向北方,行最后的一拜三叩。
  至此,三拜九叩之禮,宣告結束。
  而三拜九叩之后,站起身來的徐亦山,整個地怔立在那里。
  身體中,莫名的力量沖蕩,心識中,無數的靈光迸發,而他就那么地垂手站立在那里,進入了一種大定之中。
  大雪重新飄落。
  很快地就落滿了徐亦山的全身,而后繼續落著。
  一天,兩天,三天……
  那個站著的身影,先是變成了雪人,后是變成了雪堆,再后來,直接就成了雪野里的一個和它處一般無二的起伏。
  “師道尊嚴。”
  “地德如海。”
  “天恩浩蕩。”
  草堂中,徐亦山手執毛筆,在紙上慢慢慢慢地寫著這九個字,手上在寫,心中也在寫。
  而他的整個人,也仿佛重新回到了當日。
  身心再一次沉浸在當日的那種莫名而又神秘的狀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