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八十二章有錢男子漢,沒錢漢子難(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大魏能臣

  面對天災人禍之時,有位大貪官說過一句名言:‘救民先救官,官都活不了,還救什么民’,這話聽起來讓人怒不可遏,可細想又有一定道理,是現實無奈的鐵道理!

  就以大漢王朝為例,國家政權呈金字塔結構:皇帝(有名無權)執政者(曹操、蕭逸)朝廷文武封疆大吏地方官吏平民百姓!

  政令自上向下、層層傳達,賦稅自下向上、層層遞交,只有政令通暢了,國家才能正常運轉,如果某個環節出現問題,國家機器就會崩潰了!

  連戰征戰,國庫空虛,朝廷一年多沒發俸祿了,曹操、蕭逸這些頂級權貴們,有封地、有莊園、有藏寶庫,就算一百年不發俸祿,對生活也沒啥影響,可底層官吏就不行了。

  小官小吏也是人,也有老婆孩子、也要吃喝穿戴,全靠微薄的俸祿過活,如今朝廷拖欠了俸祿,就等于斷了他們的生路。

  官吏們缺吃少喝、老婆孩子嗷嗷待哺,自然會怨恨上朝廷,對于下達的政令,或是消極怠工、或是陽奉陰違,國家機器也就無法運轉了。

  生存是人類的本能,官吏們為了口中食、身上衣,為了養活父母妻兒,只能自己想辦法了,而最直接、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壓榨最底層的百姓,也就是貪污腐敗!

  貪欲之河一旦決堤,就再也封堵不住了,朝廷拖欠官吏十石祿米,他們就會貪污一百石、一千石……百姓們受到的壓迫,也就十倍、百倍的增加了,這才有苛政猛于虎、官吏狠如狼的說法!

  因此上,蕭逸弄到錢糧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發放俸祿,讓官吏們吃飽穿暖、堵住貪欲之河,讓國家機器運轉起來,才能救濟最底層的百姓!

  當然了,人的貪欲是無盡的,就算給官員們發放俸祿,也難免他們貪污受賄、魚肉百姓,可俸祿還是要先發的,因為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不忠則殺之有名矣!

  拖欠俸祿,饑寒交迫,致使官員貪污受賄,于國法難容、于情理可通,想殺貪官也舉不起刀!

  相反的,俸祿全部發放了,官員仍然貪污受賄,那就抓一個、殺一個,殺的理直氣壯,誰求情也沒用了。

  商人們辦事效率很快,晚上答應的事情,第二天就把錢糧送來了,車輛在太倉前排起了長龍,空虛一年多的國庫,終于又有了點底氣……

  至于商人們捐獻的住宅、田地、牲畜,則移交給地方官府,用來救濟百姓之用了,開發礦山需要大量人力,就要招募很多工匠、民夫,又解決很多人吃飯問題。

  “太倉發放俸祿了,大家快去領祿米呀!”

  “大司馬神通廣大,一夜之間就弄到了錢糧,果然是治世之能臣!”

  “蕭郎是殺神轉世,又不是財神轉世,如何弄到許多錢糧,莫非其中有詐嗎?”

  有了錢糧好當家,蕭逸安排好人手,給文武官員發放俸祿,而且從大官到小吏、從中央到地方,一次性補發干凈,絕不拖欠任何人!

  消息傳開之后,朝廷上下頓時轟動了,尤其是貧困的底層官吏,連忙帶著家人、趕著牛車來領俸祿了。

  高級官員也來了不少,他們不至于揭不開鍋,卻不相信發俸祿的消息,認為又是蕭逸的詐術,想以此來穩定人心,故而也坐著車馬來了,看看是否真有錢糧?

  如果真有錢糧,就把俸祿全領出來,誰會跟錢糧過不去呀,何況他們領出來一分、國庫就空虛一分,用來救濟災民的就少一分,曹操、蕭逸的麻煩就多一分!

  如果沒有錢糧嗎,他們就借機把事鬧大,蠱惑官員們討伐蕭逸、曹操,最好把二人鬧下了臺,就能趁機奪權了,孔融、祖弼就是代表人物!

  幾次血腥鎮壓下來,忠漢勢力元氣大傷,也沒了武力反抗的勇氣,只好暗中四處拆臺了,中原各地民變四起、鬧得沸沸揚揚,這些人可是推波助瀾呢……

  大臣們向君主效忠,君主給大臣們俸祿,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夏、商、周三代時期,俸祿以食邑為主體,既君主把土地分封給諸侯、大夫、士卿,土地上的收獲就是俸祿了。

  到了戰國后期,奴隸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確立,賦稅、俸祿制度也發生了變化,國家收回土地管理權,直接給官員們發放谷祿,也就是給糧食!

  按照漢家制度:三公每月俸祿350斛粟米,(1斛=1石=120斤),一年就是4200石,另有部分絲綢、皮毛、藥材之類賞賜!

  九卿一年俸祿2160石,州牧一年俸祿1800石,郡太守一年俸祿1400石……而后逐級遞減,縣令五百石,縣丞、縣尉四百石,最底層的小吏不足百石!

  許昌是大漢的都城,官員們級別較高,俸祿動輒千石以上,自然要帶著仆從、趕著馬車前來了,可到了太倉門前之后,官員們驚奇的發現,這次發的俸祿有些不同:

  “大司馬神通廣大,弄來了大量錢糧,請諸位大人排好隊,按序領取各自俸祿,之前拖欠的全部發放!”

  “中大夫孔融,應領一年俸祿九百六十石,實發祿米一百九十二石、銅錢十萬枚,請簽字畫押吧!”

  “符寶郎祖弼,應領一年俸祿五百四十石,實發祿米一百六十二石,銅錢四萬枚,請簽字畫押吧!”

  太倉大門前面,陳群、楊阜領著部下們,開始給官員發放俸祿了,不是以往的粟米,而是錢幣、粟米混合下發,這正是蕭逸的政策之一,用來開源節流的!

  要知道,大漢官民數量60:1,軍民數量10:1,冗官、冗兵十分嚴重,俸祿數量極為巨大,而在發放祿米的過程中,還有更巨大的消耗!

  就以許昌城為例,有大小官吏八千余人、駐軍十五萬之眾,(因為是大漢都城,官、軍數量格外多),每年需要祿米四百萬斛,而兗州每年的賦稅,不過糧食一百五十萬斛!

  糧食差口巨大,只能從徐、豫、司……乃至于河北調運了,而在運輸的過程中,需要提供大量船只、車馬、民夫,而他們消耗的口糧,是運輸量的好幾倍呢!

  其他地方大同小異,都是村、縣、郡、州……一級一級的運糧食,道路越差的地方,中途消耗就越大,曹營集團的家底再雄厚,也禁不住這么折騰呀!

  因此蕭逸反復考慮,決定改變俸祿結構,把單純的發放糧食,變成糧食、錢幣相結合,高級官員二八開,中級官員三七開,底層官吏四六開,以糧食為輔、以錢幣為主!

  與沉重的糧食相比,等價的錢幣數量少、分量輕,運輸起來極為方便,中途的消耗也大為降低,對國家有很大好處,對官員們也有好處!

  糧食雖是好東西,可是只能裹腹,卻不能穿戴、不能居住、也不能當錢來用,因此官員們領了祿米,只留一小部分家人食用,大部分則賣成錢幣,或者交換其他東西,以維持日常生活之用!

  尤其是小官吏們,前一天領了祿米,第二天換上粗布衣服、到集市上叫賣的不在少數,否則全家就要吃米、喝米、穿米、用米了,好在戰亂年代中,糧食屬于搶手貨,賣起來還比較容易!

  問題是,士為四民之首,卻要做四民之末(商人)的賤業,臉面上著實不好看,而且在販賣過程中,往往會被真正的商人算計(業余的比不上專業的),無形中又吃了個大虧!

  如今俸祿變革了,到手的是金、銀、銅錢硬通貨,省去了賣糧食的煩惱,又能直接購買東西,官員們自然是高興了,利國利官利民,可謂一舉三得!

  “大司馬功德無量,下官們感恩不盡!”

  “大司馬執政治國,百姓們安居樂業!”

  “爾俸爾祿,民膏民脂,為民父母,莫不仁慈,諸位既食朝廷俸祿,自當公忠體國、愛護百姓,千萬不做貪官污吏,否則休怪本大司馬、手中寶劍無情矣!”

  金黃色的粟米,硬邦邦的貨幣到手,官員們興高采烈,紛紛跪在地上致謝,看來曹、蕭二人相比,還是后者技高一籌,起碼人家能弄來錢糧!

  蕭逸也站在大門前,發表了一通慷慨的講說,鼓勵大家盡心盡力,幫助朝廷平息民變,不過其言辭之中,卻隱藏著濃濃殺意呢!

  一天一夜忙碌下來,蕭逸也有點疲憊了,讓部下繼續發放俸祿,自己想到后面休息一下,那知剛進大堂大門,就被陳群一把拽住了……

  “大司馬覆手之間,就弄來了大批錢糧,給文武官員發了俸祿,如此施政本領、下官五體投地!

  不過嗎,今日以錢幣代替祿米,府庫中的金銀、銅錢消耗過半,長此以往難以堅持,到時候恐怕引出亂子,還望大司馬三思呀!”

  來到僻靜無人處,陳群露出了擔憂之色,俸祿從單純的糧食,變成了錢幣、糧食相結合,這個辦法固然利國利民,可也有很大的弊端呀!

  朝廷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聰明人,以錢幣代替祿米的辦法,西漢時期就有人提倡過了,也知道其中的好處,卻一直沒能實施!

  原因也很簡單,朝廷府庫中沒錢,而府庫沒錢的原因嗎,是整個國家都沒錢,具體說是缺金、銀、銅這些硬通貨!

  請:m.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