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山下,蕭逸才徹底看清小鎮的全貌,與一般的正方形城池不同,小鎮南北長3里,東西寬只有1里,外圍城墻皆用巨石筑基,上用黃土夯筑而成;不過墻堡如今已經殘破不堪,很多地方都已經塌陷,設南北兩座城門,整個城鎮形如臥虎,北門為正門,入口處有個牌樓,已經有些殘破,布滿了箭痕而且有被大火燒過的痕跡,上面模糊的有著“臥虎亭”三個大字。
漢制100戶為一里,十里為一亭,十亭為一鄉。
也就是說,如果你是個亭侯,如關羽的漢壽亭侯,就能享受1000戶人家的賦稅作為自己的俸祿,而諸葛亮官封武鄉侯,就是貨真價實的萬戶侯。
難怪諸葛亮死前上遺表:“臣在外任。別無調度,隨身衣食,悉仰于官,”萬戶侯!絕對是這個年代的高薪工作。
此地為一亭,也就是說理論上起碼有上千戶人家,可現在看來能有一半就不錯了;這里人大部分都居住在小鎮上,還有一些分布在盤龍河各個支流附近的漁村中……
老道告訴蕭逸,臥虎亭因為自然環境惡劣,糧畝有限,所以此地的民眾只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臥虎山屬于燕山一脈,山中多有豺狼虎豹,所以此處男丁大都常年上山打獵,或者在盤龍河的湍急河水中施網捕魚,加上地處北疆,時常有游牧部落侵擾,百姓們平時為民,戰時為兵,所有幾百年下來養成了此地彪悍善戰卻又淳樸善良的民風。
正是因為此地民風彪悍,士兵不但英勇善戰而且悍不畏死,所以每有戰事,國家屢屢從此征兵,才造成了臥虎亭男丁缺少的景象;這里可以說家家戶戶都有人從軍,甚至當兵都成了這里成年男子的唯一出路。
而此地人丁的來源更是五花八門,有當地的土著,有在此戍邊的駐軍后裔,有因為戰亂跑來的流民,有朝廷流放來的犯官家眷,甚至還有從草原上跑過來的牧民……
老道此次來是要去城里的鐵匠鋪,原來蕭逸穿越前那一晚,天出異像,有流星隕鐵降落在附近的荒野中,而隕鐵正是打造兵刃的最好材料之一,所以那天老道才去野外尋找隕鐵,結果隕鐵沒找到,卻在途中恰巧撿到了河邊的蕭逸。
好在老道的一位鐵匠朋友得到一塊隕鐵,可惜那塊隕鐵重量不足以打造大型的兵刃,于是決定打制成三把短刀,并約定將其中一把送給老道,以回報當初的恩情。
鐵匠鋪在鎮子的西頭,不時傳來敲擊的聲音,師徒二人來到鐵匠鋪門前,門口豎著一塊布帆,寫著:“牛家鐵匠鋪”,下邊還畫著一柄錘子,看來是鐵匠鋪的標志。
前后兩層的院子,用碎石和泥加上植物的根莖砌成,里面一名彪形大漢正在舉錘猛擊砧板上的一塊長條形鐵塊,邊上兩名少年打著下手,看來應該是鐵匠的徒弟,墻邊上排著一些打造好的兵刃和農具。
此地民風尚武,男子都喜愛兵刃,所以鐵匠鋪的生意格外的好。
早期的鐵以礦石直接還原形成,含碳量低、質地較軟。東漢初年,杜詩發明冶鐵水排,利用水能帶動風箱鼓風,使冶鐵溫度進一步提高。這一時期,制鐵工藝迅速發展,鑄、鍛、柔化、滲碳、等技術日趨成熟。不過要想得到一塊好鋼必須得用生鐵反復加熱鍛打,話費大量的材料和人力才能打出的百煉鋼。
后來魏武帝曹操就是用反復加熱鍛打的辦法制的百辟刀,以龍、虎、熊、鳥、雀為識,共五枚,曹丕、曹植、曹林各一枚,曹操自仗兩枚。以曹操的當時尊貴身份,可以調動的人力,物力資源才打造出五把百辟刀,由此可見在這個時代打造寶刀之難以及鍛打代價之高昂。
見到老道到來,鐵匠連忙放下手中的大錘,拱手行禮道:“仙師安好”;蕭逸這才仔細觀看鐵匠,至少一米八以上的身高,上身,下面牛鼻短褲,戴著牛皮的圍裙,古銅色的雙臂上,青筋凸顯猶如小龍一樣盤根錯節,粗壯的指骨關節,虎口處老繭厚重,點點的疤痕顯示出長期和火星為伴的生活。
鐵匠名叫牛弘,家族世代都是鑄造師,卻不是本地的土著,而是數年前突然攜帶妻子、外甥來到小鎮,以打造農具為生,有時也給人修造兵器。
身后兩個少年,一個粗壯結實,肥頭大耳,目光憨厚,牛鼻短褲,腰系皮裙,腳下薄底的快靴。手里還握著一把小號的錘子,和牛鐵匠猶如一個模子里扣出來的,就是小了兩號。
另一個少年身材修長,雙臂寬闊有力,一雙眼睛精光四射,顯然是個機靈之人;尤其少年看向老道的目光,竟然有渴望之意,而當看到站在老道身后的蕭逸時,竟然露出無比羨慕的神色。兩人也連忙行禮,口稱“仙師”。
“羨慕哥干嘛?難道這年頭當道士也是一個讓人羨慕的職業?”蕭逸發現兩個少年羨慕的眼神,不由得看了看自己身上的混元八卦道袍。
“這是貧道新收的徒兒,道號‘無愁子’。
蕭逸忙學者老道的樣子稽首行禮道:“無量天尊,見過牛居士!”
“不敢,不敢,小仙師多禮了!”牛鐵匠一邊搖手一邊雙目精光四射,顯然聽到老道收徒讓他很是吃驚。這讓蕭逸再一次懷疑當道士是不是真的是一件很有前途的職業。
牛鐵匠指著粗壯少年對蕭逸介紹道:“犬子牛威,乳名‘大牛’;大牛嘿嘿憨笑了一下對蕭逸點頭示好。
鐵匠又一指哪個身材修長的少年道:“外甥馬寧,因為家中排行第六,乳名就叫‘馬六’”,馬六拱手行禮,蕭逸忙稽首還禮,口中沒忘了念一句:“無量天尊。”
正所謂當一天和尚撞……不是,是當一天道士念一天經,何況現在發現道士這個職業前景遠大呢。
就這樣,在這個小鎮的鐵匠鋪中,日后威震天下的,大魏‘神威天策上將軍’蕭逸和自己手下人稱牛頭馬面的牛威,馬寧兩員重將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見面。這一年,蕭逸14歲,大牛17歲,馬六16歲。
后世《三國志》魏書記載:
“牛威,字鎮遠,乳名‘大牛’,幽州漁陽郡人氏,父牛宏,鑄刀巨匠;牛威少年貧寒,隨父打鐵為生,時有‘無愁侯’蕭逸隨其師‘出塵子’來訪,牛威折服于無愁侯之智,終身跟隨,后官拜大魏征南大將軍,爵,鎮遠侯。牛威常言:“生我者父母,開我靈智者,無愁侯也!
“馬寧,字致遠,乳名馬六。西涼人氏,父為朝廷養馬官,為奸賊董卓所害,流浪漁陽,投奔娘舅牛宏,以打鐵為生;后隨其表兄鎮遠侯牛威同遇‘無愁侯’蕭逸,終身跟隨,后官拜大魏征北大將軍,爵,致遠侯。馬寧常言:“得遇無愁侯,寧,三生之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