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易說的本來“不應該說這么多”,因為是行里基本都這樣,不問清楚不亂掌眼。這個,主要就是怕買賣之前,很可能砸了買賣或者得罪人。
當然,現在唐易這么說,更重要的,那就是他本來是要盤店的,這東西亮子沒說是店里的還是自己的,也就是說,唐易不知道是不是和自己的利益有關。
這種情況下,還實話實話地說這么多,的確是給足了面子了!
亮子聽了唐易說的,確實也服氣了!他沒想到,居然是崇禎年間的精品筆筒,雖然是民窯,但是這東西也不便宜。
而貨主呢,沒當個正經東西,就放在在他這里代賣了。
“這東西,是朋友放在這里代賣的,已經被人買了,只不過暫時還沒拿走。可惜,我賣便宜了。要是沒賣就好了,正好送給唐總,當是見面禮了!”亮子開口道。
“客氣了。”唐易笑了笑。既然他沒問情況就說了,本來也沒想占這個便宜。
“那就先這樣吧。如果真的想把店盤出去,亮子你也別找其他人了,這兩天你整理一下,核對核對貨品和賬目,過了周末,周一我們來過手怎么樣?”刁欽三就勢開口道。
“行,聽刁哥的。不過,我這里的東西參差不齊,全盤接收實在是不好意思。”亮子應道。
文佳一直沒多說話,但是經過這兩個回合,已經看出亮子是個小算盤打得很響的人,半開玩笑道,“沒事兒,實在是不值錢的,你不要錢不就行了嘛!”
亮子一愣,轉而掩飾性地哈哈大笑。
刁欽三卻正色道,“說了全收就全收,不過盤店不比普通買賣,該是什么價格亮子你肯定有數。而且今天唐總幫你掌眼,這分量你也明白。”
刁欽三這么說,開始有點兒親兄弟明算賬的意思了,當然,這還是把亮子當朋友。
亮子點頭,這點兒數兒他還是有的,“放心吧刁哥。”
“那好,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刁兄,資金方面回頭找我報賬就行。”唐易本來不想說得這么外道,不過在亮子這個外人面前,還是得有幾分程式化。
三人離開紫光軒,準備先在長安古玩城逛逛。
商店門臉兒大體走了一遍,有些老招牌大店面其實生意還湊合,主要靠的是熟客,而且只要有精品重器,一兩件就能保證不短時間的運轉。
很多小店鋪相對慘淡,而且真是如亮子所說,有一部分店面已經掛出了“轉讓”、“招租”一類的告示。
“唐總,要是對亮子的店不滿意,回頭我再否了也沒事兒。”刁欽三一邊走一邊說。
“可以,盤了吧,正好還有三年的時間,足夠了。到期之后,就按你說的想法,再找獨立的門頭,那時候閣寶多的招牌已經在長安響起來了。而且這個,盤的是正在經營的店,不是關張之后貼告示的,相對吉利一點兒。”唐易應道。
刁欽三點點頭,“那好,先這么定了。”
“去地攤看看吧?”文佳提議道。
去地攤區也是為了考察行情。實際上,這個店鋪里的東西,如果老板眼力高,很多是就地取材,從地攤上抓貨,然后再擺到店里的。看看同市場內地攤的行情,也是為了心里有個數兒。
長安古玩城的地攤,只有周六才有,不少攤主確實是走街串巷或者下鄉跑貨來的,那種“工藝品”地攤相對少一點兒。當然,即便是這樣,真正的老東西還是少,光這么收貨肯定是收不到多少的,里面肯定得摻雜批量“做”出來的東西。
除了考察行情,唐易也想這兩天轉轉各個古玩市場,抓點兒貨。新開店鋪,沒點兒像樣的東西不行。拿出三件紅山文化玉器,是要走圈里的口碑和名聲,但是擺在店里的東西,也得有兩件像樣的。
亮子的店里,精品太少了。弄出一件崇禎筆筒,還是他想瞇下的。
因為是周六,地攤區的人還是不少。不少逛攤的人也在議論如今行情不景氣的情況。唐易走到一個瓷器為主的攤子前,就有倆人一邊看東西,一邊議論。
一個老者說,現在不景氣,一是因為經濟上不太景氣,二是假東西太多了。旁邊的中年人連連點頭,“是啊,手頭緊了,假的東西再多,誰還敢輕易出手?”
說的有點兒道理,不過唐易的注意力,此時已經被攤子上的東西給吸引了。
其中一件,是青花云龍紋象腿瓶。
象腿瓶,聽起來不太雅致,卻形象,和大象腿一樣,就是大致呈圓柱形的瓶子。還有一個名字,叫做筒瓶。這種器型是從明代開始出現的,清初的時候很是流行。因為“筒”和“統”諧音,滿清剛得了江山,有點兒追求“一統江山”的美好寓意。
這個瓶子上的龍紋,不完整。怎么呢,穿梭在“云”里,龍頭露出一段,龍身露出一段,龍尾又露出來了。不是一條完整的龍,是龍穿梭在云彩之中,時斷時續。
一龍三現。
龍紋很是雄壯有力,畫工也不是那么中規中矩,皴和點的手法用的比較多。
青花發色有點兒淡,不是翠青,也不灰暗,有點兒含蓄淡雅。
唐易先拿起了這件筒瓶,細看釉面比較厚,不太透明,有點兒鴨蛋青的顏色。底部,修胎不太規整,還能看到跳刀痕跡。
沒有底款兒。
這么一件東西,乍一看,除了龍紋畫片還算有點兒氣度,整體上給人感覺是件很一般的東西。最起碼,讓人覺得不是官窯的東西。
“老板,這物件怎么出?”唐易看好之后,開口問道。
這地攤的攤主年紀不大,三十多歲的樣子,不過和很多攤主不太一樣,他收拾得很干凈,頭發也梳得很整齊,臉上也溜光水滑,不太像個下鄉收貨擺地攤的,倒像是個文人。
“有眼力啊!這東西沒款兒,但卻更加少見。”攤主先笑著接了一句,而且還給唐易遞過來一支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