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兒事多忙,你奶年歲也大了,力不從心,難免有照顧不到的地方。”
  “都交給娘!”李氏一拍胸脯。
  “娘保證給你安排的妥妥當當,不叫你操半分心。”
  “這……”宋青苑一臉為難。
  “娘既然這么說,做閨女的自然要給娘一個機會,那就娘負責吧!”
  宋青苑勉為其難。
  李氏聽了卻歡欣鼓舞,渾身都是勁兒,仿佛那誥命夫人,在向她招手。
  三日后。
  李氏說干就干,既痛快又利索,風風火火的,便在村里召集了三十多個婆子,來到宋家院內。
  又把從店鋪,收集來的破棉被,破棉襖分發好。
  張羅道,“都用心點兒,這可是給邊關將士穿的,那針腳都碼齊了,別漏了線。”
  “等送到邊關,也讓那幫將士,瞧瞧咱們宋家村的針線活。”
  “哎!”婆子們應下。
  “誠義媳婦放心吧,針腳肯定密實,穿在身上沒問題。”
  “咱們宋家村人,也為邊關,為咱大齊做做好事。”
  “誠義媳婦放心!”另一個婆子接話。
  “家里這些孩子,老爺們兒的衣褲,棉被,都是我們自己動手,穿著結實著呢!”
  “這次肯定不會出差錯!”
  “對!對!對!”
  “我們針線活,都是頂頂拿手的,誠義媳婦心放在肚子里……”
  眾人你一句我一句的說了起來,滿臉的歡喜之色。
  李氏聽著這一句接一句的話語,笑容漸漸淡了,僵在臉上。
  誠義媳婦!
  誠義媳婦!
  李氏在心里哼哼。
  真土!!!!
  春來嬸見狀,連忙捅了捅身旁婆子的腰。
  大聲嚷嚷道,“李大家的,啥誠義媳婦,瞧你這嘴,真不會說話。”
  “現在大丫是宋二夫人,可別叫錯了。”
  “哎喲!”
  李大家的聽罷,連忙伸出手,輕輕拍打著臉頰,“瞧我這張嘴,總說錯話。”
  “誠、二夫人,可別跟我計較。”
  “不會!怎么會呢!”
  李氏挺直了腰板,端起笑,捋了捋頭發,
  寒暄道,“都是街坊鄰里的住著,一個村兒這么多年,我哪會因為一個稱呼,就怪罪你們!”
  “雖然我男人如今已是朝廷命官,我閨女是縣主,我未來女婿是侯爺。”
  “可我也不能仗著身份,就不認咱村的父老鄉親。”
  “叫什么都一樣!叫什么都一樣!”
  李氏搖搖頭,表示毫不在意。
  沒一會兒,周氏也從上房走了出來,挑選了一半的人,帶回正屋做活兒。
  而剩余的人,則被李氏帶去了東跨院。
  兩天的功夫,宋家為邊關將士,準備過冬棉衣的事,便傳遍了整個青石鎮,乃至榆林縣。
  附近十里八鄉的村民,聞風登門,加入為邊關將士獻愛心的活動……
  地主,鄉紳,富戶,把自己自家用舊的棉被,破衣,全部捐獻。
  也有那壓箱底兒的舊料,用不到的,也送到了宋家。
  至于普通老百姓,則是有力出力,針線活兒好的,主動承擔起了縫制的活計。
  針線活兒不好的,也把拆卸被褥等事務攬于己身。
  一時之間,宋家的門檻眼看著就要被踏破。
  正院,東跨院,西跨院,干活之人無數,宋家院內,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
  正在宋家養胎的宋青蓉見此,也坐在炕頭拿起剪刀,幫忙拆卸舊衣。
  雖然李郎中讓她臥床休息,最好不要走動。
  但做些力所能及之事,幫把手,對她來說還沒問題。
  “蓉兒姐,別累著。”
  宋青苑坐在一旁,小心的勸著。
  “嘶拉”一聲,布料被剪開,宋青蓉停手一笑。
  “沒事,我自己的身體我知道。”
  “我不動針線,就是拆拆布料,累不著的。”
  “小時候咱家日子苦時,可比這過得累多了。”
  “現在呀,都是托了苑兒的光,享福了。”
  “蓉兒姐別這么說!”
  宋青苑伸手捋過拆下來的棉花,放在筐內。
  一邊道,“不止是我一個人的功勞,是家里人共同努力的結果。”
  “苑兒會說話,不貪功,不過這也不可否認,是你帶領的好。”
  宋青茉在一旁接話。
  三姐妹說著,外面大奎媳婦便進來通報,“苑兒姑娘,縣令大人帶著其夫人來了。”
  “走吧,出去看看。”宋青苑站起身。
  心想,宋家這邊這么大動靜,身為一縣之尊,王大人不來過問才奇怪!
  宋家院內。
  王縣令夫婦,已經與自主過來幫忙的婆子,聊了起來。
  “老人家,這一天的工錢怎么算?”
  “啥工錢不工錢的!”婆子搖頭。
  “我們是聽說了,錦寧縣主在這邊召集人少,幫邊關的將士縫制衣衫,特意趕過來的。”
  “戰士保家衛國,征戰沙場,我們這閑著無事的老百姓,還不出份力,咋能談工錢。”
  “是,是,我們都是自愿過來幫忙的,就是想出點兒力。”另一個婆子接話。
  還有那年輕的小媳婦,“有多大的能耐,我們就出多大的力。”
  “家里不富裕,捐不了銀子,我們就捐點兒破被褥,做做針線活。”
  “只要咱大齊的將士,別嫌棄就行。”
  眾人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王縣令,王夫人對視一眼,心中震驚,眼角突然有了兩份濕潤之色,聲音中也帶上了哽咽。
  欣慰的道,“你們都是咱大齊的好百姓!”
  “本官待大齊邊關將士,謝謝各位!”
  王大人的聲音,鄭重而嚴肅,對著院內,干活的重任,深深鞠了一躬。
  再抬頭時,卻恰巧看見走過來的宋青苑。
  王行了夫婦急忙上前兩步,同樣對著宋青苑一鞠躬道,“下官代邊關將士,謝謝錦寧縣主。”
  “王大人這話客氣了!”宋青苑搖頭。
  “都是大齊子民,宋青苑做的也不過是分內之事,當不得王大人如此話語。”
  “縣主高風亮節,下官佩服。”王縣令一拱手。
  左右看了看,全是干活的百姓,幾乎無落腳之處。
  于是道,“下官有事,想要與縣主商議,不知可否……”
  “王大人這邊請!”
  宋青苑伸手一指,指向了宋家的書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