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一百八十七章 信心和希望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這個修士很危險

  意識到自己撞見的可能是此界武史上留下傳奇身影——始終不曾顯露真容的青蒼問對,許易興奮之余,心中又起了隱隱的擔憂。

  他生怕所謂的青蒼問對講述的道理,都是如魂與魄這般在千年前發人深省,千年后已為世人盡知的修行常識,若真如此,他就太失望了。

  壓下微微起伏的心潮,許易一路閱覽了下去,他看的極慢,足足兩個時辰,才將四面墻壁上近萬言文字悉數覽畢。

  心頭沉沉不知是何滋味,很遺憾,青蒼問對并沒有解決他目下所遭遇的困境。

  正如他所擔心的那樣,所謂的青蒼問對,絕大部分內容在千年后的他來看,都顯得太過青澀簡單。

  當然,許易并不會因此而否定兩位偉大的先哲,反倒心中對這二人的天才敬佩無比。

  唯因二人的論證無一不深刻精準,便連一些明顯超越當時時代的猜想,在如今都被徹底證實為正確。

  卻說,雖然許易對青倉問對失望了,但他也并非是毫無所得。

  尤其是青蒼問對中的最后一對,便是兩位哲人關于虛實之間的探討。

  其中談及了靈臺氣海這些虛器,與五臟六腑經絡頭顱這些實器之間的關系。

  兩人的問對極有針對性,有些方面也令許易茅塞大開,其中蒼舒回答的兩點讓許易印象尤為深刻。

  其一,便是蒼舒認為人體本身便是一個虛與實、陰與陽有序結合的完整生命體,所謂的氣海靈臺是天然存在的。并不是因為感悟了陰魂便成就了靈臺,更不是因為沖破了丹田便化出了氣海。靈臺和氣海,并不因為修行本身而改變,只是因為修士的修行讓靈臺和氣海易于為修士所感知。

  其二,氣海和靈臺這兩大虛器,依托于血肉之軀存在,而又獨立于血肉之軀外存在。說依托是因為生死魂滅,七魄散盡靈臺氣海也便自然湮滅。說獨立于靈臺氣海,乃是因為此二者的存在,并不因肉身的傷害而毀壞。

  其中青松子對此第二點持懷疑態度,而蒼舒反駁之際舉了個有趣的例子。

  蒼舒舉例說,倘若一人陰魂受到重創,那時他的靈臺會因為他的陰魂損傷而變得搖搖欲墜嗎?

  倘若一人深受重傷,七魄將亡,那他的氣海會在七魄滅亡之前隨時崩塌嗎?

  青松子默然不能答。

  “默然不能答”五字,乃是山陽老人札記中的原話,道盡神髓,顯然山陽老人認為,青松子亦為蒼舒的這番妙答所折服。

  總而言之,雖未得獲自己想要的,但許易對整篇青蒼問對的評價極高。

  不僅因為整篇青蒼問對充斥著審慎的思辨,閃爍著智慧的光芒,更重要的是整篇問對中的論述和預測幾乎都得到了證實,展現了兩位先哲超越時代的驚天智慧。

  唯獨一點,許易認為賢明如這兩位先哲也照樣出現了失誤,那便是蒼舒關于氣海論述的第二點,認為氣海不會在七魄消亡以前而自崩散。

  這是個明顯的錯誤。

  因為他本身便是反駁此點的活生生證據,除卻他以外,整個修行界有多少人被仇家毀去氣海,修行終止,皆是明證。

  念頭到此,許易腦海中陡然一道閃電劃過,他重重一拍大腿,脫口道:“未必如此!”

  他陡然認識到自己的思維出現了一個致命的盲點。

  這盲點便是,而今的修真界充斥著大量的氣海被毀的修士,難道蒼舒所處的那個時代就沒有氣海境修士嗎?

  氣海境又非是感魂境,乃是修行的極為基礎的境界,即便蒼舒所處的時代更為古老,修行資源更為荒涼,但當時是否出現大量的氣海境,照樣是可以推測的。

  這一點在二人的問對中,以及山陽老人的筆記中都得到了呈現。

  從山陽老人這些典籍文字中,已經在集中的論述凝液境、感魂境的修行成果和法門。反過來也證明了氣海境即便在蒼舒所處的時代,也是極為尋常的。

  既然如此,蒼舒怎會不知世上有人被毀去氣海,修行廢止?若是蒼舒知曉,為何又會發如此言論呢?

  以整篇問對中蒼舒所展現出的審慎和嚴密,許易絕不相信蒼舒會不關注世間大量充斥的實證。

  即便蒼舒真的疏忽了,青松子為何不以此反駁他,難道青松子也在同時疏忽了這個問題?

  顯然這是不可能的!

  順著這條思路繼續往下猜測,許易忍不住渾身顫抖。

  他甚至忍不住做了個大膽的猜想,世人所謂的氣海被毀,修行終止,毀去的可能并不是氣海,而是連接肉身與氣海的通道。

  正如蒼舒問對中提到的連接實器與虛器的通道橋梁,許易被毀掉的可能并不是氣海,而是那根通道橋梁。

  失去了這根通道橋梁,他無法感知氣海的存在,自然無法御使氣海中的真煞,便以為是氣海被毀了。

  此點,極端類似,“我不感知便不存在”的唯心之論。

  許易又設想,若氣海真的被毀,緣何那雄渾如海的真煞沒有爆裂炸出。

  那無量的火之真煞爆出,他根本不可能還活著。

  越想,許易越覺得青蒼問對中的揣測有極大的可行性。

  而按照青蒼問對中兩位先哲論斷和預測皆被后來的事實證明為正確來看,許易的信心又增強了幾分。

  他心道:若是僅僅只毀去了通道橋梁,相信修復的難度必定要比修復氣海低得多。

  念頭到此,他反思道:思維的盲點,往往起于盲從,分明將“世人皆如是想”和“事實必如這般”劃了等號。

  推而廣之,普天之下,也不僅僅蒼舒和青松子兩位聰明人,茫茫北境圣廷,悠悠萬載歲月,必定還有其他奇士窺破了其中關鍵,說不定便有哪家傳承有修復連接氣海的通道,也未為可知。

  此番山陽老人古墓一行,許易旁的無有所得,唯獨收獲了信心和希望。

  而相較其余,這兩點對目下的他而言,便顯得尤為珍貴和寶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