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郎君,某這一次過來,除了是想要親自向你道謝,其實還想向糜郎君請教,如今宮中太子與魯王并立,吾當如何?”
  校事府的呂中書,很是誠懇地向糜十一郎請教——興漢會位列十一位,說是糜十一郎,其實也不能說有錯。
  畢竟糜郎君也曾親口說過自己是十一郎,對吧?
  還是那句話,校事府在吳國被人所厭惡,哪個正經士人,愿意與之為伍?
  也不怕壞了自己名聲。
  故而府內那些校事,靠著孫權暗地里的放縱,搞些上不得臺面的誣告中傷,迫害大臣,可謂拿手。
  但想要以一己之力挑動二黨相爭,玩弄整個吳國朝堂,好讓他們能夠趁亂取利。
  這等布局大手筆,整個校事府所有人加起來,都不可能做得到。
  初步嘗到甜頭的呂壹,已經隱約可以看到校事府在這個事情上將會得到的巨大利益。
  所以這一次,他才迫不及待地跑過來,就是想要問一問糜郎君,準確地說,是問一問糜郎君背后大司馬:
  下一步,自己等人應該怎么做?
  入他阿母的,你們這些所謂士人儒子,一口一句校事乃吏民之仇,國之奸賊。
  但你們跟伱們的家族,在荊州干的那些事,可沒見比我們校事府好到哪里去!
  我們應該給陛下上交的東西,那可是一錢不少。
  你們呢?
  一錢不交!
  此可謂行同狗彘耶?
  現在好啦,你們不幫我,自有別人幫我!
  事實上,這么多年以來,以呂壹為代表的校事府,對于興漢會的態度,向來都是精誠合作,互惠互信。
  對興漢會會首馮某人,甚至還帶著感激。
  畢竟馮某人當年不但把校事府從危機中拉了出來,而且還送了天大的好處。
  甚至后面還數次提點,每一次都讓校事府受益良多。
  不但是馮會首,興漢會的相關人員,也屢次盡心幫忙。
  校事府聽從興漢會相關人員的意見,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比如說,早幾年的馬先生,亦曾出謀劃策,給校事府幫了不少忙。
  馬先生回漢國后,呂壹還遺憾了一陣,沒想現在又來一位糜郎君。
  潛移默化之下,就算是呂壹這等小人,都下意識地認為,跟興漢會的人商量事情,那都是理所當然的。
  畢竟,天下還有比興漢會更好的盟友嗎?
  沒有!
  大吳境內,上至太子,下至吏民,無不對自己等人深恨之。
  這與校事府有沒有得罪過他們無關。
  只因為在他們眼里,不罵校事府,不與校事府為敵。
  不足以顯示他們對陛下,對朝廷的忠心。
  不足以顯示他們的清正忠勤,嫉惡如仇。
  說句誅心的話,就算是陛下,當年也迫于壓力,曾考慮過把校事府送出去以平息眾臣之怒。
  若非自己等人拼命自救,如今大吳校事府還存不存在,那可能都是兩說。
  所以,不信興漢會,信誰?
  信那些行同狗彘的家伙嗎?
  面對呂壹殷殷目光的糜郎君,心里卻又是別有一番驚濤駭浪:
  校事府不是孫權的心腹爪牙嗎?這校事府中書居然主動上門來問自己這等問題。
  瘋了?
  不,應該是說,兄長給對方下了什么迷藥?
  還是……這個呂壹,是兄長早年安排在吳國的細作?
  不怪他這么想,而是見慣了馮某人種種挖坑埋人的手段,由不得他不往這方面想。
  心如電轉,糜郎君嘴里重復了一句:
  “下一步啊?”
  下一步怎么做?
  只是兄長好像沒有告訴我,下一步應該怎么做……
  雖然糜郎君是見過大風浪的,且好歹也算是皇親國戚。
  可謂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
  但這等謀國大事,須得步步小心,著著謹慎,可不是他可以隨意出主意的時候。
  畢竟他還沒有達到兄長那等看似隨手落個閑棋,實則得等幾年乃至十幾年之后,才可以看出暗藏驚世鬼謀的地步。
  萬一出了個看似是幫忙,實則南轅北轍的主意,那可就是好心辦壞事了。
  這個時候,糜郎君已經完全確信,這盤棋,兄長應該是很早以前就在下了,現在正是落子的關鍵時候。
  見他略一思索,然后這才緩緩回答道:
  “這等大事,非朝夕可見結果,況相爭已起,南魯二宮,任何一方都斷難有退路一說。”
  “依某看來,朝中只怕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卷入其中,故而呂中書何須著急?”
  “只須暫時坐山觀虎斗,暗察百官,以備陛下之需即可,而且朝臣相爭愈烈,對校事府就越是有利,不是嗎?”
  以不變應萬變,不知道兄長下一步舉動之前,還是不要輕舉妄動為好。
  哪知呂壹聽到糜郎君這番話,臉色一喜,連忙點頭:“對對對,正是如此。”
  糜郎君這番話說得好啊!
  這參與此事的大臣越多,局面越亂,校事府就越是能在暗中有機可趁。
  當年我們校事府干這個事,老熟練了。
  然后只見呂壹猶豫了一下,又希冀地看向糜郎君:
  “只是不知,吾等要暗中等待到什么時候,才算是時機成熟?”
  這個是真的把糜郎君問住了。
  但見他坦然道:
  “呂中書莫急,宮中太子與魯王并立之事,吾肯定是要傳書回長安的,到時候想必兄長自會有書信送至。”
  呂壹等的,可不這就是這一句?
  只見他長舒了一口氣:
  “那就好,那就好,真是多謝糜郎君了!那我就恭候大司馬的好消息了?”
  “應該的,應該的。”糜郎君微笑,伸出食指,在兩人之間來回指了幾下,“都是互相幫忙嘛!”
  “其實照這一次在荊州,也發現了幾個地方的關稅,似乎有些小問題,所以可能需要校事府的幫忙……”
  (第1117章,根據漢吳達成的租借協議,漢國幫吳國建立鐵甲騎軍,借錢借裝備借戰馬,其中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吳國拿關稅作抵押)
  聽到糜郎君的話,呂壹連問都沒有問到底是什么問題,直接就是拍著胸膛說道:
  “糜郎君只管說是哪里,又有誰不長眼,敢在關稅上做手腳,我這就立刻派校事前去!”
  反了還!
  在江東,交不交稅,怎么交稅,校事府說了不算。
  但在荊州……
  殺人放火校事府可以不管你,但不交關稅,不行!
  別跟你家阿翁說什么你是哪家罩著的。
  就算是江東四大家族的家主想要運貨過荊州,也得交錢!
  這不僅僅是關系到校事府與大漢合作的根基,也關系到校事府在陛下面前立足的根基。
  但凡少收一點錢,校事府在陛下面前都是要吃排頭的。
  如果收不上錢,校事府在陛下面前就什么也不是。
  軍頭?
  軍頭就更簡單了。
  你以為手底有兵卒,校事就不敢上門了?
  知道校事府是靠什么起家的?
  以為校事府這幾年沒有動靜,就不會監察百官了,那就太天真了。
  在錢糧這方面,陛下會更相信誰?
  “那就有勞呂中書了。”
  糜郎君才不管未來幾天內有誰會倒霉,反正他只要保證一點:足額交稅!
  什么古未有之的苛政?
  關我大漢什么事?
  前去催繳的人,不是你們吳國的人嗎?
  要的就是你們這些豪右,養成交稅的好習慣。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進入八月底,暑氣已經完全消退,秋高氣爽,正是長安城氣候最為宜人的時候。
  馮大司馬拿著從吳國那邊送過來的書信,臉上露出古怪的笑容:
  “孫十萬又派人出海了?這一回好大的手筆,居然有三萬人。”
  記得派人找到夷洲的時候,也不過是一萬來人吧?
  “看來野心不小哇……”
  一念至此,馮大司馬臉上的笑容就越盛了起來,再配合上那古怪的神情,像極了后世電車系列的癡漢之笑。
  光線暗了一暗,門口似乎有人經過,還探了一下腦袋,似乎是被馮某人的笑容嚇著了,又連忙想要悄悄離開。
  “回來!跑什么?”
  馮大司馬反應倒是快,立刻開口叫喚道。
  門口再次露出一個腦袋,花小五眼珠子滴溜溜地轉動著,指了指自己,“阿郎是在叫我?”
  也不知是生下孩子之后認命了,還是日久生情,被睡服了。
  在大司馬府的后院,沒有外人的情況下,花小五終是隨了大流,喚馮某人為阿郎。
  馮大司馬沒好氣道:
  “不是叫你叫誰?快進來,我有話跟你說。”
  花小五轉動腦袋,環視了一下里面,發現再無他人,她有些不情愿地踏過門檻,磨磨蹭蹭地說道:
  “我只是路過,想要去尋阿梅……”
  讓我進來,指不定是沒什么好事,要不然屋里為何沒有別人?
  馮大司馬“嘁”了一聲,對這個膽敢騙他的情婦很是不滿:
  “阿梅這些日子忙著在渭水那邊琢磨蒸汽機呢,天黑還得派人去催她回來,你準備到哪尋她去?”
  “去渭水邊……”
  “你敢!”馮大司馬瞪了情婦一眼,“阿梅的研究正是最關鍵的時候,你敢去打擾她,看我怎么收拾你!”
  蒸汽機的原理,是小學生就可以接觸到的課外知識。
  但如何打造出一臺原型機——不要求它的性能有多高,只求它能動起來——那也是阿梅孜孜以求十來年都沒法解決的問題。
  因為對于這個,馮大司馬也沒有太好的辦法。
  這個玩意,它涉及到了原材料的問題。
  想要煉出達到要求的鋼鐵,必須要經過無數次試驗。
  他可不想阿梅這個國寶級工程師在使用某些不合格偽劣產品時,因為膨脹爆炸之類的發生什么意外。
  從私心來說,他不想孩子還沒長大就沒了親媽。
  而且對于馮某人來說,早年的大漢,最緊迫的目標,不是搞一兩個新式武器,而是建立起能夠打敗魏國的國家體系。
  因為使用的武器,始終是人。
  直到拿下了并州,興漢會能夠在平城和九原進行大煉鋼,這才算是給阿梅提供了足夠她隨便揮霍的鋼鐵材料。
  然后就是橡膠材料。
  不過這個問題,對于馮某人來說,倒不是什么大問題。
  畢竟前世在大西北為國戍邊,他知道大西北產一種草,就叫橡膠草——聽說原產地還是在天山一帶。
  世人皆知橡膠樹產橡膠,卻不知橡膠草是與橡膠樹并稱世界三大產膠植物之一。
  光聽這稱號,就知道橡膠草產膠能力,妥妥高產無壓力。
  當年下地方支援老鄉的時候,馮某人幫老鄉搭小拱棚蓋膜,老鄉感激之余,很是熱情地滔滔不絕地給他和戰友們作介紹。
  說這是橡膠草的育苗地,這玩意老厲害了,要是南洋那邊不給咱們供橡膠,咱這大西北啊,就有后備戰略橡膠呢云云。
  一番雞血打下去,徹底激活了馮某人的愛國熱情,鋤頭掄得老快老高了……
  也正是那番經歷,讓馮某人知道了還有最后一種產膠植物,叫銀膠菊。
  不過這個也與橡膠樹一樣,是原產于美洲,就不多說了。
  馮某人現在沒有能力跑去美洲挖橡膠樹挖銀膠菊,但派人到西域天山挖橡膠草,那就是一句話的事情。
  可以說,敦煌張家為大漢重通西域,功莫大焉。
  當然,挖橡膠草也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
  畢竟這個時代的人,根本不知道這玩意有什么用。
  不過幸好它的特征還是很明顯的。
  所以幾經波折,終是讓人找到了真正的橡膠草。
  有了它,還得種植。
  想要成功種植,還得先移植。
  大涼州,是最適合移植的地方。
  而想要成功大規模移植種植,還得找這方面的種植專家。
  于是李許氏閃亮登場。
  已經把《許氏農書》的書稿寫了一半的李許氏,早些年幾乎跑遍了涼州和蜀地,種豆種竽頭,種麥種稻谷。
  還得給馮金主改良各類水果,比如寒瓜蒲桃啥的。
  還得給他移植和試種不知從哪里收集來的各類稀奇古怪的植物種子——比如說林邑稻,比如橡膠草。
  若是沒有這些年的經歷,她哪敢說要寫一本農書?
  試種成功之后,還得想辦法大規模種植。
  大規模種植才能嘗試提煉,接著就是嘗試制作橡膠……
  林林種種,哪有容易的?
  所以說,沒有建立起基礎體系,想靠一個兩個三個四五個新式玩意就改變歷史趨勢,想的是真美。
  體系碾壓,才是堂堂正道。
  直到這兩年,一切材料準備完畢,阿梅才能迫不及待地開始試驗打造她不知想了多久的蒸汽機。
  等打造出原型機,都不知道是什么時候。
  由原型機改進成實用機,又不知是什么時候。
  待大規模實用化,馮某人暫時不抱太大的希望。
  不學無術的花小五,哪里知道這些曲折?
  她只道馮某人又是想要對她找事。
  果然是對我不滿,想要借著無人的時候收拾我?
  花小五眼珠子再次轉動了起來。
  “怎么還不過來?”
  “哦……”
  “坐旁邊。”
  馮大司馬抬了抬下巴,示意道。
  “哦。”
  花小五乖乖地坐下來。
  沉吟了一下,馮大司馬開口問道:
  “你的馬隊,在九真和日南那邊,有沒有代言人?”
  (本章完)
  請:wap.ishuquge.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