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273章 宮爭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蜀漢之莊稼漢

  “陛下,陛下,上大將軍回來了!”

  吳國的皇宮里,小黃門躬著身子,飛快地邁著小碎步,面有喜色地向孫權稟報。

  “哦?到了么?”

  已經是過了耳順之年的孫權,相比于去年正值花甲之時,親自率軍北上攻打合肥時的意氣風發。

  似乎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一下子就蒼老了很多。

  陸遜攻下襄陽,或許是獻給孫權花甲之年最好的禮物。

  可是在這個花甲之年,孫權同樣失去了苦心孤詣培養十幾年的太子孫登,最信任的宗親大將孫韶,以及生死不渝的諸葛瑾。

  特別是孫登,不但是朝臣眾歸所望的未來之君,同時也是孫權極為滿意的接班人。

  這三人的接連病亡,委實是無比沉重打擊到了孫權。

  在孫權心里,如果可以的話,他寧愿用襄陽來換孫登的復生。

  看著小黃門滿面欣喜的模樣,孫權有些渾濁的眼睛閃過一抹厲光。

  不過很快,他就垂下眼皮,似乎想要掩飾自己目光。

  當孫權再次抬起頭來時,他的臉上,同樣露出了極為欣喜的神色:

  “哦?上大將軍終于到了嗎?快,快請進來。”

  他一邊說著,一邊站起身來,“算了,我親自去迎接。”

  “臣遜,拜見陛下!”

  看到孫權親自前來迎接自己,陸遜感動之余,連忙叩拜。

  “上大將軍何須如此?起,快起!”

  “臣何德何能,能讓陛下親至殿外迎接,惶恐萬死!”

  “應該的,應該的!”

  孫權上前,親自扶起陸遜,臉上滿是欣喜,“伯言為國征戰,親冒失石,拿下襄陽,讓我大吳荊州從此無憂。”

  “莫說是走幾步到殿外,就是到城外,也是應當的。”

  孫權握著陸遜的手,拉著他進入殿內。

  讓陸遜坐下后,孫權就有些迫不及待地說道:

  “伯言還是快些仔細與我說說,襄陽一戰,你是如何調兵,智取堅城的經過。這戰報上,終究是說得太過簡略了。”

  陸遜微微一躬身子,答道:

  “臣遵旨。”

  當下便把襄陽一戰的情況細細說了一遍。

  同時還特別提到了漢國的學生軍。

  “陛下,依臣看,漢國這些學生,皆是忠勇之輩,雖陣前經驗不足,但無一怯戰畏死者,真可謂是漢軍未來之中流砥柱是也!”

  “今吳漢雖為盟國,但日后魏賊一旦被滅,兩國勢必為一統天下而戰,到時這些學生軍,怕是會大吳之大敵。”

  孫權卻似是早有所料的樣子:

  “伯言所言,吾早已知曉。”但見孫權略有嘆息一聲,“子范(即朱據)前往漢國習騎戰之法,數次往來于漢吳之間。”

  “曾多次有言及漢國講武堂之事,說但凡從里面出來的學生,非但文有所學,且多習武略軍陣,又忠勇有義。”

  說到這里,他又不禁長長嘆息,語氣感慨:

  “世言馮明文深謀遠慮,誠然是也!聽聞此人在十數年前,就在漢中南鄉以一己之力開設學堂,廣授師門學問。”

  “當是時,有多少人家笑其真乃瘋癲之人,居然不懂師門學問之珍貴,委實敗家之極。”

  “可是如今再回頭看,世人笑彼太瘋癲,彼未必不是在笑世人太過愚昧啊!”

  從設學堂,再到學院,最后講武堂,乃至醫學院。

  就算是專給禽獸看病的獸醫院,那也是早有謀算。

  不然漢國何以能區區十數年時間,就能源源不斷地產出大量優質戰馬?

  就連原本以精騎橫掃天下的魏國,在漢國崛起的鐵騎面前,亦是大有不如。

  魏國精騎這些年對上漢國鐵騎,接連遭到慘敗便是明證。

  而這一切,馮明文用了整整二十年的時間去布局。

  待其勢一成,沛然莫能御。

  可謂深謀遠慮耶?

  陸遜沒有接這個話,也不知是不敢,還是不想。

  畢竟無論是在魏國還是在吳國,學問幾乎已經被世家大族所壟斷。

  寒庶子弟想要讓自己的學問進一步精進,或者想要進行系統學習。

  無一不得向有傳家學問的世家大族求學。

  你向我求學,總得有所表示吧?

  至少也應該算是我家的子弟吧?

  師長有事,弟子服其勞,沒有錯吧?

  不然不遵師道,有何顏面立足于天地之間?

  別人憑什么要教你?

  世家大族,便是用這些手段,壟斷了學問,進而壟斷了智力資源。

  陸家身為江東豪族,能不知道這些?

  陸遜總不能站在家族的對面,去贊揚馮明文掘世家大族根基的做法吧?

  就算是陸遜再怎么大公無私,對陛下附和一番。

  萬一陛下也提出,要開設講武堂,讓陸遜開門授課傳軍陣之法,他應還是不應?

  畢竟可不是每個人馮明文那般,不拿學問當回事——人家有整個師門學問作為后盾,一輩子都敗不完,其他人可比不了。

  孫權看陸遜垂首不語,臉上微有失望之色,不過幸好,他臉上胡須頗為濃長,很好地掩飾了這點不小心露出來的心思。

  三個最信重的人在一年內皆病亡,讓孫權在悲痛之余,也意識到,就算再怎么不愿意承認,自己也已經老了。

  過了耳順之年,上天還能給自己多少時日,誰也說不準。

  這個想法,讓孫權產生了一種從來沒有過的緊迫感。

  因為相比于漢國,孫權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吳國的世家豪族勢力,實是太過強大了。

  更重要的是,自己的兄長在入主江東的時候,還曾大肆屠戮江東大族。

  孫氏與江東大族,由此結下了血仇。

  雖說經過這么多年來的化解,再加上當事人的逝去,雙方都默契地不再提當年事。

  但人心隔肚皮,雙方誰也不能保證對方的心里究竟是不是已經真的不在意。

  別看孫權對江東大族又是婚姻拉攏,又是提拔恩寵。

  但內心深處,他從來沒有對江東世家完全放心。

  君不見當年暨艷之事,以及張溫之禍?

  孫權在給兩人的罪名里,都曾大罵其父輩,提及江東大族當年反抗孫氏一事。

  如今在外強敵環伺,在內豪強林立,自己年事已高,而各方都能接受的接班人孫登又突然病逝。

  這些事情造成的緊迫感,讓孫權越發地焦慮萬分。

  陸遜前來,孫權沒有過多的討論襄陽一戰,卻是順著對方的話頭提起馮明文,其實意在試探。

  畢竟陸遜可是江東大族的代表人物。

  只是就算陸遜是孫權的侄女婿,還是孫權一手提拔培養起來的臣子。

  但涉及動搖江東大族根基的事情,他也注定給不出讓孫權滿意的答桉。

  看到陸遜如此,孫權也沒有強求,只是又換了一副悲傷的面容:

  “我本以為,漢主雖有諸葛亮馮明文等人輔左,但幸而天資不過庸人耳。而我大吳,有明嫡,有良臣,未必就比漢國差了。”

  “不成想,”一提起孫登,孫權似乎就不能自已,捶胸嗚咽道,“天不佑我大吳啊!國喪明嫡,百姓何福?社稷何福!”

  陸遜見孫權悲泣,連忙起身安慰道:

  “陛下請節哀!太子寢疾不起,此乃命也。方今朔土未一,四海喁喁,天戴陛下。”

  “陛下若是因悲痛過度,而壞了身子,那更非百姓之福啊!”

  “就算太子在天之靈,亦不愿看到陛下如此,故還請陛下以社稷為念,節哀順變,保重身體才是。”

  陸遜連番勸慰之下,孫權好不容易才止住悲泣,拭了拭眼角,看向陸遜:

  “太子在病亡前,還曾寫了遺奏,猶為盛贊上大將軍,言伯言忠勤于時,出身憂國,謇謇在公,有匪躬之節。”

  “吾今日見到伯言,不禁想起太子之賢,故一時不能自已,倒是讓伯言見笑了。”

  陸遜回道:

  “臣受陛下之命留守武昌,曾奉侍太子數年,深知太子之賢,陛下言國喪明嫡,殊實也。”

  “太子病重時,猶不忘提攜微臣,臣除了感激涕零,唯越發惶恐,恐有損太子慧眼之明。”

  孫權伸出手,示意陸遜不要再說下去:

  “伯言何須多言?汝為人如何,我焉能不知?故吾知太子對汝贊譽之言,絲毫不為過。”

  頓了一頓,又繼續說道:

“太子在遺奏中,除  了提及伯言你,還建議吾立三皇子為太子,伯言你覺得如何?”

  陸遜毫不猶豫地說道:

  “太子既沒,二皇子又早逝(即孫慮,232年病亡),如今諸皇子中,以三皇子為長。”

  “且臣聽聞,三皇子雖年少,但好學下士,甚見稱述,太子生前,多親敬三皇子。”

  “故臣以為,早立三皇子為太子,確實妥當,有利于穩定國家人心是也。”

  當然,陸遜還有沒有說出的另一層重要原因:

  那就是三皇子孫和之母王夫人,受寵程度僅次于步夫人(即步練師)。

  今步夫人已亡,宮中諸多夫人,最貴者莫過于王夫人。

  子憑母貴,孫和如今也是最受陛下寵愛,其賞賜遠超其他皇子。

  可以說,在陸遜看來,三皇子長與賢皆備,簡直就是天地地利人和的最佳人選。

  至于嫡,反正現在王夫人最為受寵,到時只要立她為皇后,那三皇子不就是嫡了嗎?

  孫權聞言,目光一閃,若有所思地說道:

  “如此說來,伯言亦是贊成此事?”

  “臣自是贊成此事。”

  孫權緩緩地點頭,“伯言既贊成此事,那自是最好不過,吾則不再有所顧慮。如此,吾將擇日冊立三皇子為太子。”

  “陛下圣明。”

  似乎終于了結了一樁心事,孫權臉上的神色終于有了些輕松:

  “吾近來,有一些疑慮不能解,正好伯言回來,當真是天助我也。”

  “為陛下解憂,臣之所職也。”

  “好,”孫權點頭,“除了太子之事,我還有一事,朝中久議不能決,正好需要伯言幫忙分析一番。”

  “陛下請講。”

  “前番吾領軍北上伐賊,時衛將軍(即全綜)為大都督,攻打壽春,戰于芍陂,初攻勢不可抵擋,賊軍損失慘重,壽春幾為衛將軍所破。”

  “誰料賊軍援軍突然到來,五營將秦晃陣亡,幸得顧子直(即顧承)與張叔嗣(即張休,張昭之子)奮力阻敵,這才遏止魏賊。”

  “衛將軍派長子與從子前去支援,二人終將賊軍擊退。”說到這里,孫權看向陸遜,問道,“伯言以為,此戰中,是顧張二人功大,還是二全功大?”

  陸遜沉吟,斟酌了好一會,這才說道:

  “臣以為,阻賊功大,退賊功小。”

  孫權聞言,擊節道:

  “我還以為上大將軍會看在衛將軍的面子上,說其二全功大呢!”

  陸遜搖頭:

  “軍中須賞罰分明,如此方能服眾,豈能因身后關系而賞罰不同?”

  “善!”

  孫權稱贊了一聲,然后又有些嘆息,“若是朝中諸臣,皆能像上大將軍這般,能居中公正行事,吾又有何憂?”

  “顧張阻敵功大還是二全退敵功大,朝中爭論許久,皆不能下定論。”

  “我怕決斷錯誤,寒了軍中將士之心,亦是久不能決,有了上大將軍這一言,吾知當如何做矣。”

  陸遜一聽,心里就是咯噔一下,似乎覺得有什么不太對:

  自己的這個話,若是被傳了出去,不會得罪衛將軍嗎?

  只是想起自己乃是秉公而論,并無私心,他又強行按下這個小小的擔憂。

  孫權又和陸遜談了許久,直至宮中快要落鑰了,這才親自把陸遜送出殿門外。

  臨別前,孫權似乎又想起了一事,有意無意地提了一嘴:

  “對了伯言,攻下襄陽后,其西邊上庸一地,已是成了孤地了吧?為何不趁勢取之?”

  陸遜連忙道:

  “回陛下,上庸雖成孤地,臣亦曾派人勸降之,奈何上庸守將不肯降。”

  “且襄陽新得,漢水以北的魏賊大軍云集,不可小覷,漢國馮明文半途回轉,魏賊得以專心對我。”

  “又上庸雖近,但道路崎區難行,故臣不敢輕易分兵往西,當以鞏固襄陽為先。待天氣轉暖,襄陽已固,臣再派人攻而取之。”

  “原來如此。”孫權點頭,“那西邊荊州之事,我就盡付伯言了。”

  “臣定當盡心盡力,不負陛下之托。”

  拜別了孫權,陸遜這才轉身向宮外而去。

  孫權站在殿門,看著陸遜的背影,久久沒有轉身回殿內。

  夕陽西下,陰影籠罩住孫權,偌大的宮殿,似乎一下子變得孤寂空曠起來。

  站在陰影里的孫權,臉上的和顏悅色不知何時已是漸漸散去,眼中泛起了陰冷之色。

  直至再也看不到陸遜了,孫權的目光,這才收了回來。

  他看向侍立在門口的小黃門,忽然指向其中一人,冷聲道:

  “來人,把這個閹奴拖下去,杖斃!”

  被選中的小黃門臉上露出不可置信而又茫然的神色,似乎被這飛來橫禍嚇呆了。

  除了按本職給陛下通報過上大將軍覲見,剛才他什么也沒干啊!

  拿下了大吳西邊大患襄陽的上大將軍回京述職,對于朝中的許多人來說,那可是一件大事。

  上大將軍剛一回來,就立刻被召入宮中,與陛下深談良久,更是顯示出陛下對上大將軍的尊榮。

  而某些有心人,則是在第一時間,就想盡辦法,打探陛下究竟和上大將軍究竟談了什么。

  “啪!”

  “嘩啦!”

  衛將軍府內,一只從漢國傳過來的精美陶瓷茶杯被毫不憐惜地狠狠摔到地上,瓷片四濺。

  面有憤恨之色的全公主(即步練師之女孫魯班,亦被稱為大公主)砸了茶杯之后,猶不解恨。

  但見她勐地站了起來,恨聲道:

  “憑什么!那個賤人憑什么!”

  若是換了別人,全公主可能還沒有那么憤恨,偏偏三皇子之母,正是王夫人。

  那個敢與她的母親爭寵的賤人。

  母親生前,陛下就有心欲立母親為后。

  奈何前太子只愿稱嫡母徐氏為母,陛下顧慮太子和朝中群臣的想法,久不立皇后。

  直至母親在死后,這才被追贈為皇后。

  無論是對母親還是對全公主來說,這都算得上是一件大憾事。

  現在太子好不容易死了,沒想到王賤人居然因為其子有可能會被立為皇后。

  這一切,原來應當是屬于母親的!

  若是母親還在,莫說是輪到王賤人當皇后,就是他的兒子,都未必能被立為太子!

  全公主早年就極為討厭經常與自己母親爭寵的王夫人。

  如今看到王夫人有可能會壓自己母親一頭,她如何不惱怒萬分?

  而令全公主惱恨的,還不僅僅是這個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