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大漢重設護羌校尉以來,領護羌校尉一職的馮君侯,先是撫天水南安二郡的羌胡,后左巡漢陽郡,平叛亂。
  今年剛開春,又右擊隴西叛胡,大獲全勝。
  一系列動作下來,馮郎君在隴右羌胡中終成赫赫威名。
  平襄的有些羌胡看到一列列被押送的胡人,不免有些兔死狐悲的感覺。
  只是當護羌校尉府把此次參與平亂各部族的獎賞公布出來以后,別說是胡人,就算是漢人都紅了眼。
  看著得了獎賞的部族歡天喜地扛著糧食,趕著牛羊馬匹等戰利品從家門口前走過,所有人都是又羨又嫉。
  更有立下的戰功能記到軍中功勞薄上的勇士,走的還是漢軍規矩,直接發放到個人手上,無須經過部族大人。
  “馮郎君,公正君子也!”
  什么兔死狐悲,去他阿母的!
  那是什么?能吃嗎?能穿嗎?
  以前部族之間互相攻打劫掠,還要擔心漢人在旁邊一鍋端,現在是漢軍領著大伙去搶,不但沒有克扣,甚至還有獎賞!
  沒有撈上機會的不少部族都騷動了,四處想著法子的打聽:馮郎君下次征召是什么時候?有消息嗎?
  重點的打聽對象就是這次跟出去的部族君長。
  但人家又不是傻子,大著膽子博了一把,紅利拿到手,嘴都合攏不上:下次當然還是我去啊,有消息我能告訴你?
  于是最早投靠馮永的端木哲再一次抬了出來,所有人都感嘆:端木長者真是慧眼啊!
  “不見不見!有什么好見的?”
  端木哲指揮著人把平襄新開狗場的大門關上,掛上“閑人免進”的牌子。
  身為狗管理,在狗場里自然有專門的休息室。
  端木哲回到休息室坐下,專門配給他的胡婢小心翼翼地提著一壺茶上來,給他斟了一杯茶。
  霧氣裊裊升起,端木哲深深地吸了一下,這才端起杯子來喝了一口。
  甘中帶澀的茶水洗蕩了嘴里,咽下肚子,身體一陣舒暢。
  這茶水好啊,喝了它,身子感覺比以前都要輕松不少。
  胡婢小心地問道:“大人,主人回來了,你不去迎接嗎?”
  端木哲擺了擺手,“現在主人身邊,哪有我站的份?今天只有主人的兄弟和主人的女人才能站在他身邊。”
  “只要做好主人安排的事,那就是最好迎接,你不懂這些。”
  經過這些年來,端木哲自認已經摸準了主人的行事風格。
  自己本就是最早舉族投靠主人的,資格最老,主人那里急需好狗,只要自己能培養出足夠多的好狗,就沒人能威脅自己的位置。
  相反,若是辦砸了主人安排下來的事情,自己就是再殷勤,也只有吃羊糞的份。
  那些想通過自己尋找門路的家伙,壓根就沒明白過來,主人需要的是什么。
  現在隴右這一片,只要主人一聲令下,愿意為他而戰的部族不計其數。
  但那又如何?
  主人稀罕嗎?
  主人需要的不是通過部族君長去下令的部族,而是需要那些族中勇士能直接聽命于他的部族。
  茶杯里的霧氣把端木哲的面孔掩藏在后面,讓人看不清他臉上的面容變化。
  這些年來,眼看著南鄉的牧場開起來,成千上萬的羊被圈養在一起,一年到頭不缺草料。
  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
  再看到自己的族人由牧羊變成了喂羊,再不用趕著羊群四處流浪,不用挨風雨,受霜雪。
  端木哲早就想明白了一點,放牧的人沒有任何理由去拒絕這等好事。
  只是這個過程當中,會有誰看不清形勢,會發生什么樣的事情,誰也不知道。
  所以自己現在這樣子就挺好,不要和那些部族君長有過多的沾惹。
  這些想法,端木哲自然不會跟身邊的胡婢說。
  倒是胡婢聽到只有“主人的女人才有資格站在他身邊”這個話。
  再想到今天偷偷跑出去看得勝歸來的壯士時,那個被無數勇士圍在中間的身影。
  她心里禁不住地泛了一絲波瀾,要是自己也能站在身邊多好?
  但實際上,端木哲只說對了一半。
  此時站在馮永身邊的,只有兄弟,沒有女子。
  李遺奉大漢丞相之命,從漢中趕到隴右,本想直接去首陽見馮永。
  但才走到半路,又聽到馮永已經去了前線。
  他不得已,只得又轉道去了平襄。
  同行的還有一直吭哧吭哧甘愿當后勤大隊長的許勛。
  待得聞俘三萬余人,數萬牲畜歸來。
  許勛是最高興的,在某個部族君長的帳內翻云,咳,錯了,是翻來覆去,興奮了一夜沒睡著。
  平襄城里城外熱鬧非凡。
  馮君侯把軍隊交接給張嶷,讓他安排將士的犒勞,自己跑回了城內的護羌校尉府。
  關姬肚子大了,為了落人口實,避在內院。
  主母不出現,張星憶和阿梅自然也沒有理由出現。
  只有李遺和許勛領著人站在府門口迎接。
  “兄長,我來,我來!”
  馮永大踏步地走進大廳內,許勛連忙屁顛屁顛地上前,幫忙解下外面的戰袍。
  “我來,我來!”
  許勛看到婢女端著茶水上來,又上前接住。
  “都坐吧。”馮永自己先坐了下去,指了位置,“都是自家兄弟,沒必要這樣。”
  許勛幫忙把茶水都倒上了,自己這才尋了最下邊的位置坐下。
  李遺看了看門口。
  馮永會意點頭,“無妨,只管說就是。”
  李遺這才開口道:“兄長,東吳那邊可能有變。”
  馮永聽到這個話,立刻皺起眉頭:“東吳鼠輩?”
  當年自己提出的南中甘蔗種植園計劃,東吳把好處吞了下去,最后卻不愿出力。
  這個馮君侯吃大虧后一直還沒占回便宜的場子,可是牢牢地記在他心里呢。
  此時聽到東吳在這個關鍵時候又出妖蛾子,心里頓時覺得甚是有些厭惡,“他們又準備做什么?”
  “孫權準備要稱帝了……”
  李遺剛說出這話,底下不敢插嘴兩位兄長談話,只想當個安靜美男子的許勛,當場兩眼圓瞪。
  一口熱茶吞在嘴里,燙得他“噗”地一聲吐了出來,連連伸舌頭。
  別說是許勛,就連馮永聽到這個話,亦有些愕然。
  然后臉上又現出怒色,“這個時候?怎么又是這樣!”
  “兄長?”
  李遺有些看不懂馮永的反應。
  馮永擺了擺手,忍不住地站起身來,來回走了兩步,“嘖”了一聲,有些惱火。
  “這東吳還真是會趕時候啊!我正欲建議丞相趁著今年攻下涼州呢!”
  “兄長這又是為何?”
  李遺大吃一驚。
  按計劃今年是休養生息,畢竟為了去年的北伐,大漢準備許久,如今雖一舉成功,但大漢也要休整。
  而且只要能守穩隴右,涼州遲早是大漢的囊中之物,這一點,就連曹賊也知道得很清楚。
  不然他們也不至于在這個時候著急著試探進攻隴山。
  “涼州的大將郝昭很有可能要死了。阻擋大漢進入涼州的強敵,唯郝昭為最。”
  馮永解釋了一句,“所以今年上半年,涼州很有可能會繼續動蕩,正是進取涼州的好時機。”
  反正如果大漢打算進軍涼州,身為運輸大隊長的許勛也會提前知道,所以馮永倒是不怕把這個消息說給許勛聽。
  “孫權稱帝之心,由來已久,阻是阻不住的。”
  馮永嘆了一口氣,“只是若關于郝昭的消息果真屬實,那么孫權挑選在這個時候稱帝,對大漢不是什么好事。”
  李遺聽到這話,臉色也有些難看起來。
  孫權稱帝,大漢則必有一番爭論,到時候丞相只怕以穩定國內為先,那么趁郝昭死而進取涼州的機會也會喪失。
  三人沉默了好久。
  最后還是馮永長嘆打破了沉默,“自石亭之戰的消息傳來,我就猜出會有這么一天,只是沒有想到會在這個時候。”
  李遺看了一眼許勛,許勛一個激靈,知道再下去的話再不是他所能聽聞,連忙自覺起身去守門口。
  “兄長既早已想到,那覺得大漢應當如何應對才是?”
  李遺悄聲問道。
  馮永搖頭,“阻止不了人家稱帝,還能有什么應對?”
  弱國無外交,沒有實力阻止孫十萬稱帝,嘴炮無卵用。
  “如今大漢與東吳乃是聯盟,若是孫權稱帝,那大漢當如何?是和?還是棄盟?”
  李遺又問道。
  “此丞相所問?”
  馮永同樣壓低了聲音問道。
  李遺點頭。
  “大漢若能坐擁關中,成高祖皇帝當年之勢,而可棄東吳之盟。若不然……”
  馮永說到這里,搖了搖頭。
  “若我們現在就棄東吳之盟,孫權必然會仇視大漢,到時候派陸遜移兵向西,我們也得要在永安增加兵力。”
  “真到那一步,我們東不能進,又不能全力在北地與曹賊相爭,甚至我們在荊州和江淮一帶,還少了一支呼應之師。”
  “真要成了那等地步,大漢取這隴右,與不取又有何區別?更何況江州……”
  提起江州,馮永又冷笑一聲,頓住不語。
  “只是若二帝并尊,大漢亦無甚好處。”
  李遺輕聲嘆氣。
  “沒有好處就找好處。”
  雖然不知道孫權在歷史上稱帝的準確時間,但這并不代表著一直在隴右征戰的馮永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所以他早就有過一些想法,只是想法還沒成熟,孫權準備稱帝的消息就傳來了,讓他有些措手不及。
  “雖吳與魏不和,但孫權的王位乃是曹丕所封。如今孫權棄王而稱帝,不但讓大漢為難,同時還打了曹魏的臉。”
  馮永仔細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繼續說道,“若我們能再給曹魏一點刺激,那么曹魏必會被我們牽動。”
  “牽動曹魏?”
  李遺有些聽不明白馮永的話。
  “對,沒錯!”馮永想到這里,腦中閃過一道亮光,臉上露出興奮的表情,“文軒你想,曹魏去年在東西連敗兩場。”
  “隴右一戰,魏帝還是親自御駕長安,最后落個狼狽退回洛陽的地步。以曹魏如今的情況,若是他想要重振國內民心。”
  “上策是清隱戶,分田地以聚民,以儲后蓄之力。”
  如果曹睿當真有魄力,敢對世家大族下手,忍一時之痛,光是清查出來的隱戶都足以讓曹魏膨脹一到兩倍。
  當年才剛南征完畢,涼州就有人自北投南,名叫李鴻。
  他帶來了一個消息,曲轅犁已經被一個叛逃往曹魏的人帶給了曹魏,此人叫王沖,是李嚴的部下。
  所以清查隱戶的同時,再把世家大族手里耕地割出一部分。
  最后再把曲轅犁強力推廣,曹魏在短時間內絕對可以同時對漢吳兩國產生優勢。
  只是可惜啊,曹丕為了稱帝,所采取的種種措施,已經讓世家大族與曹魏融成了一體。
  若是不能加以抑制,他們甚至還會像毒瘤一樣,從曹魏身上吸取足夠的營養,然后對曹魏進行奪舍。
  馮永不相信曹睿會有這等勇氣:“曹賊依世家大族才得以立國,所以魏偽帝必然不會采取上策。故他唯有采取下策。”
  李遺精神一振:“下策又當如何?”
  “自然是劫掠他國百姓,開拓疆土,對國內耀以武力,以固根基。”
  轉移國內矛盾最快的途徑是什么?
  自然是對外戰爭。
  不管是武力戰爭還是經濟戰爭,本質都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不能讓曹賊有喘息之機,孫權稱帝的同時,我們若能對涼州用兵成功,則足以逼得曹賊不得不繼續用兵。”
  曹睿要鞏固自己的地位,要么對威脅到皇權的世家大族下手,同時收買國內百姓人心。
  要么就是再想法子打一場大勝仗。
  “兄長果然有高見!”
  李遺忍不住地大聲贊道。
  馮永搖頭,“我能想到的,也就這么多了。至于孫權稱帝后,大漢當如何,還是得由丞相來應對。”
  這種國家方向決策,自己還是不要自不量力了。
  “這就夠了。”李遺仍是贊不絕口,“就如兄長所言,既不能阻止孫權稱帝,那就只能想法子從中要些好處。”
  馮永點頭,“沒錯。事不宜遲,文軒你把我方才所說,盡快傳與丞相。我再想法子,看看如何能探出涼州的消息。”
  李遺應下,“兄長放心,小弟記下了。”
  他猶豫了一下,又放低了聲音:“小弟還有一事。”
  “何事?”
  “兄長,大人來信,說自己身體越發虛弱,舊傷引發隱疾,有意辭去庲降都督之位。”
  “什么?”
  馮永聽到這話,猛地一驚,“李都督……”
  明明去年北伐的時候,李恢還生龍活虎地為北伐提供了不少的軍資。
  怎么還沒過一年,這就開始想病退?
  這實在是太過于突然了。
  突然到有些詭異。
  “兄長,小弟自漢中過來時,聽說丞相還打算派魏將軍領軍出陳倉。”
  李遺又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
  馮永看了他一眼,看到了李遺眼中略帶驚惶和擔憂的目光。
  “不會!”馮永斷然道,“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