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臉?這是什么意思?我不是東北人,不太懂哦。”
  “簡單了,就是以后別拍了唄,都說你拍的不好,就要點兒臉吧。”
  “吳強呢?吳強會不會也對自己要臉?”
  “吳強人家一直都很要臉的,沒怎么太不要臉呀。”
  “不對吧,好像分哪個方面,吳強在某些方面,其實是不太要臉。”
  “這回復,承包了一天的笑點。”
  關于要臉,吳強這邊提出來,那就被網友們玩上了。
  挺好玩的嘛。
  又是一個梗了。
  至于具體的細節什么的,真的沒有說。
  內情就是……吳強在那種狀態之下,確實也沒什么細節可說。
  還說什么呢?
  不過,這個事情,真要說誰吃虧了,也真的不一定。
  《妖貓傳》這個電影本來就很有熱度,現在這個熱度就更上了一層樓啊。
  別忘了,現在可是賀歲檔,今年賀歲檔依舊是強強對話,好多的強勢大片。
  除了《妖貓傳》之外,還有《心理罪》《前任3》《妖鈴鈴》《奇門遁甲》《解憂雜貨店》《二代妖精》……
  太多了,太多了。
  應該說,我們國家影迷是很幸福的,雖然很多影迷還是覺得我們國產片拍的比較爛,但說真,這么多的選擇,還是相當不錯的。
  有時候是這樣的。
  就算是爛,但這么多。
  至少有的噴啊。
  對不對?
  這也是一種有意思的事兒嘛。
  而在如此多的大片里,《妖貓傳》現在的熱度,絕對是鶴立雞群的。
  應該說,陳大導這一次,玩的挺不錯哦。
  到底,到底結果如何,可就要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了。
  12月22號,《妖貓傳》與《我不是潘金蓮》兩片同日首映。
  很明顯的,放在元旦的前一周,這是很有自信的。
  當然了,之后就是周末,而再后面就是圣誕節,這個算盤打的還是不錯的。
  那么,口碑到底如何,這首映也是很關鍵的。
  現在的豆瓣學聰明了,不會在電影首映之前就做分數,特別是一些個重要的大片,因為他們也知道,這樣搞實在是太喪失公信力了。
  于是乎,等到首映了,這才出分。
  兩片同日首映,自然也引來了好多的關注。
  影迷群體,更是覺得有趣。
  陳大導跟吳強之間恩怨不少,這次會不會搞出一些個更有趣的話題呢?
  分數雖然沒有出來,可豆瓣上的評論已經有變化出來了。
  畢竟可以在群組里談談。
  “其實這兩部電影之間,明顯存在著那種東西,也就是,陳大導,我們眾所周知的,他的電影資金主要來自何處,另外這部《妖貓傳》更是非常的明確,已經是告訴我們了,這是日本的嘛,而且,最新的消息就是,日本政府準備獎勵這部電影,因為這部電影向我們國家介紹了日本文化。”
  “而吳強,就更加的明確了,他就是強大戰狼嘛,人家愛國嘛,或者說,從電影這個方面,就是代表著本土電影,甚至可以多說一點兒,《我不是潘金蓮》這確實是個文藝電影,可《妖貓傳》也算一定程度的文藝電影,這很可能是兩個國家文化產業的碰撞吧。”
  這個說法,就很有意思了。
  陳大導畢竟也是我國的大導演,但卻在這個局面之下,變成了國外電影的代言人。
  就是日本電影。
  當然了,這樣的說法可能是有些過分,但卻得到了許多人的贊同。
  娃娃作為豆瓣的深度用戶,她此時就拿著手機參與評論呢。
  她是覺得不可能的,不應該的,陳大導不會。
  作為一個文藝女青年,她雖然知道中日有別,但還是無法相信陳大導會什么代表日本。
  但是,作為一個大強子粉絲,娃娃今天的決定,還是想要看一下大強子這部《我不是潘金蓮》吧。
  好吧,作為一個忠實的影迷,在看電影之前,當然要去看一遍。
  沒錯了,陳大導的那部也是看了。
  不一樣哦。
  超級不一樣。
  《我不是潘金蓮》這部,相當的短。
  而《沙門空海》,這總共有4冊,而這部《妖貓傳》,本身是第三冊,可是這第三冊有333頁。
  很明顯,后者更加的多,內容肯定更是豐富。
  講真,日本的,看著有些費勁,特別是這部《沙門空海》。
  因為這部是夢枕貘一個日本人寫的當年大唐的事情,這不光是時代問題,還有就是國別問題。
  要知道,我們國家跟日本,雖然日本在當年學習了很多我們國家的文化上的東西,但還是有很大的區別。
  所以,夢枕貘的這部,里面有很多的橋段,都是在介紹一些個我們國家的小事情。
  比如人物的稱呼,一個人稱呼為老猴,為啥會這么稱呼呢?
  就講一些。
  這在日本人角度,自然很有趣了。
  可是我們看來,有些麻煩。
  當然了,書還是很精彩的。
  可娃娃看到的是。
  這兩部,不一樣。
  《我不是潘金蓮》帶有極大的諷刺跟批評。
  諷刺的是啥,批判的是啥,這就不敢講了。
  而《沙門空海》這明顯是一部披著魔幻外皮的推理呀!
  對,甚至可以稱之為,推理中的變格派。
  變格派,簡單而言,就是相對于本格派來講的。
  本格就是很正經嘛,案件,警察,找兇手,至少不脫離現實。
  可變格派不一樣,有妖魔,有鬼怪,反正就是讓一個案子,出現了一些個如外掛一樣的東西。
  但是,寫的好的,外掛是不能影響這個事件的關鍵。
  比如,這個事件主要講的是什么。
  《大唐鬼宴》很明顯是講的愛情與政治。
  很成功,鬼怪沒什么問題,不影響要說的主題思想。
  娃娃作為一個比較會欣賞的人,影迷,書迷,文藝女青女,都行吧,她覺得自己看的不會太差。
  帶著這樣的心情,娃娃就開始了自己的兩部電影觀影之旅。
  《我不是潘金蓮》……
  一開頭,竟然就是現代社會。
  “你是……”
  “啊,我是李雪蓮呀。”
  “你還記得我吧?”
  “記得,你是縣長史為民呀。”
  “你還記得呀!”
  “當然了,那個……其實要跟你說一聲抱歉的。”
  “別,也沒什么,當年我被撤了之后,跑生意,也賺了些錢,日子不算差。”
  “不,不,當年的事情,其實,我是冤枉你了。”
  就這樣,開頭了。
  看的有些奇怪呀。
  整個場面是一個小飯館,可是這個飯館里,老板娘忙前忙后的,很是滄桑的樣子。
  而這個自稱縣長的史為民……
  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上來就跟書里完全不一樣了。
  書里是,李雪蓮上來就鬧。
  現在不對呀,時間不對,這明顯是現代呀。
  沒多久,娃娃就明白了。
  通過了李雪蓮跟史為民兩個人的對話,這個情節展開了。
  史為民一個縣長被擼了,他能沒有怨氣嗎?
  自然也就想探究一下嘍。
  “當年是怎么回事呀?”
  來了,回憶就此開始。
  畫面本來是正常的彩色精致的畫面,等再一亮起來。
  這畫面就變成了圓的了。
  娃娃很想叫一聲好。
  因為這很明顯的,就是回憶,而這個回憶,就是要找出當年事情的緣由。
  以此開篇,很有意思呀……
  等一下!
  這是吳強非常慣用的手段,制造懸念!
  這個手段有推理的感覺呀。
  娃娃接著看了下去。
  果然!
  正如自己想的,這部電影,非常非常的有推理的味道。
  到底當年是怎么回事?
  原來啊,當年發生了一系列的事件。
  李雪蓮各種大鬧。
  而最有意思的是,這個大鬧,就沒正經的順著時間線來拍。
  是一出鬧。
  然后接下來,給展現,李雪蓮為什么鬧。
  比如,這圓鏡頭出現之后,李雪蓮大鬧史為民,他是縣長嘛。
  為啥鬧呢?
  縣長幫忙搞定,結果就發現。
  大強子出場了。
  大強子跟李雪蓮是夫妻呀。
  但離婚了。
  而大強子這個秦玉河,他就是楞把李雪蓮給說成了潘金蓮。
  李雪蓮強調,自己不是潘金蓮。
  這就又開始了一個懸疑,又開始了一段推理。
  為啥叫潘金蓮,又不是潘金蓮呢?
  這就又是一段情節。
  下面也是如此。
  而且,事件不斷的升級。
  李雪蓮鬧的是越來越大,史為民這個縣長都給鬧掉了。
  但這個電影的敘事方式就是這樣的。
  一段鬧吧,然后一段推理。
  看的娃娃心里是大呼有趣。
  真的很好玩呢。
  其實,這當然就是吳強的改編了。
  娃娃自然不知道原本電影的樣子,可現在有陳大導說了,吳強對這部電影做了改編,讓原著作者不高興了嘛。
  而且,這個敘事手法,太有吳強的味道了。
  那么,最終的結果,也就是那個謎底是什么呢?
  這個鏡頭有趣了,鄉村鬧的時候是圓的,到了京城就是方的。
  有隱喻哦。
  而等鏡頭回到了正常,也就是現代社會了。
  謎底終于揭曉。
  “其實,當年啊,我跟秦玉河就是想多要個孩子,還有房子,可是這個孩子沒要到,房子也就那么地了,所以……”
  聽到了這里,史為民縣長,恍然大悟。
  但他僅僅,很平淡的說了一句。
  “原來是這樣啊。”
  而此時呢?
  娃娃則是叫了一聲,“好!”
  原來這部電影,還是遵循了原本的主旨,就是諷刺跟批判這個制度。
  計劃生育。
  娃娃覺得非常棒,因為我們現在跟當年已經不一樣了。
  現在已經寬松的多了。
  至少,可以講幾句,總結經驗什么的吧。
  至于對錯,也可以講,在當年確實是符合那個年代的。
  至于……
  不想了,不想了。
  娃娃決定去看《妖貓傳》。
  很明顯的,《我不是潘金蓮》這部電影太有推理的感覺了。
  那么,《妖貓傳》這本來就是一個推理改編的電影,會如何呢?
  娃娃這么一看……
  怎么這么別扭呢。。。
  這是推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