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749章 動遷戶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生之八十年代新農民

  柳久戴著個圍裙正在和幾個雇傭的養豬工人在制作飼料。

  通俗點解釋就是在粉碎玉米秸稈。

  這些秸稈粉碎成粉末狀好按照一定比例摻和進豆餅魚粉再加入食鹽和預混料,飼料也就制成了。

  秸稈也不全是玉米秸稈,也有大豆秸稈。

  這些秸稈都是花錢收來的,在豬場北方的空地上垛起了一個很高很大的草垛。

  這讓萬峰想起上一世他在藍山鄉奶牛場干活時,奶牛場也有這樣一個巨大的草垛。

  正在干活的柳久扭頭看到萬峰后和交代了那幾個工人幾句,然后從工作的粉碎秸稈的棚子里走出來。

  脫下帶披肩的帽子,拍拍身上的灰塵,邊掏煙邊向萬峰走來。

  “柳叔!你們沒制作那種袋裝飼料呀?”

  柳久走到萬峰面前的時候,那支煙已經點燃,在早晨八點半的陽光下冒著裊裊青煙。

  “暫時還沒做,我和勝光決定今天先做一年試驗,我們做了各種原料搭配的飼料,一種飼料喂養一個豬群,詳細記錄了飼料的成本,豬的生長抗病等情況,經過一年的飼養我們不就掌握了第一手的情報,這樣明年我們做飼料除了自己用以外可以對外出售了。”

  這個想法比較貼合實際。

  自己心里有底了再干不失為一種穩妥的方式,這比較符合農民投資的特點。

  柳久解釋完拉著萬峰來到一個豬圈外。

  這個豬圈里有五頭豬,個頭比較小,大概在一百斤左右,這有點出乎萬峰的意料。

  這養了六七個月的豬就這么小?這么小只的豬到過年出欄這還來的及嗎?

  豬圈里的豬剛吃完早飯,此時一個個在豬圈里躺的橫七豎八的,見到來人有的抬頭哼哼幾聲,有點瞪著死魚眼看兩眼,有的干脆連看都不看地躺在水泥地上裝死。

  “這里七個豬圈里全是兩個多月前抓進來的豬崽子,是我們一開始養的二百頭豬以外的試驗豬,從一開始都是喂飼料的。這個豬圈是用一號飼料喂養的,一號飼料我們是這樣搭配的:玉米面六十斤,豆餅二十斤,細糠十八斤,食鹽五兩,骨粉一斤,貝粉一斤,預混料五兩,一天喂三遍。”

  接著又到下一個豬圈:“這個圈里的五頭豬是二號飼料喂養的,這是另一個配方的飼料,配方是這樣搭配的:玉米面五十斤,秸稈粉三十斤,豆餅十斤,炒黃豆粉八斤,骨粉一斤,貝粉一斤,食鹽五兩,預混料五兩。”

  萬峰點點頭。

  用不同配方的飼料喂不同的豬群,這樣可以檢驗出哪個配方的飼料飼養的豬生長期短,出欄率高。

  接下來柳久又介紹了剩下的五個豬圈,每個豬圈里的豬都單獨喂一樣飼料,豬的大小并不一致,最大的一百五十斤上下,最小的也就一百來斤。

  “這六個圈里的三十五頭豬,我們就是純做實驗的,看看四個月的時間能不能達到出欄的斤數,現在看來,三號和五號飼料的豬到過年時達到二百五十多斤不成問題,其余的也就二百多斤吧。”

  二百斤的豬肉比較嫩,吃著不香,大多數人并不喜歡。

  但也有人喜歡吃這樣的豬肉,這也算是達到出欄的斤數了。

  萬峰對他們這種踏踏實實一步一步前些的做法持贊賞態度。

  “通過實驗,我們明年準備重點推出三號和五號飼料,四五個月豬就可以達到出欄的水平,應該會有市場。”

  “是肯定有市場,你們干吧,說不定干兩年你們就專門做飼料連豬都不用養了。”

  這兩年豬肉價格蹭蹭的上漲,養豬業馬上就會成為農民發家致富的一條捷徑。

  但靠以前那種土法養豬,豬是不可能在四五個月就出欄的,要想豬快速出欄快速周轉,喂飼料是最好的選擇。

  在北方劉勝光和柳久算是先走一步的人了,只要能好好經營是會做起來的,至于能發展到什么規模這個就的看各人的命運了。

  看完了這些小豬萬峰又去看看那些已經養了超過半年的大豬。

  這些大豬普遍都在二百三四十斤左右,到年底估計能達到二百七八十斤,大的可能會過三百斤。

  “你們這些豬現在有來預定的嗎?”

  “有哇!都不夠訂!東山的鏈條廠訂了五頭,南大灣車圈廠訂了五頭,車軸廠訂了六頭,你叔叔的廠子還訂了四頭,說是元旦他們企業要會餐,現在幾乎都訂出去了,沒了。”

  這些吃貨,竟然沒給他留點。

  廠子小就是好,萬水明的小廠,百多號人,會一次餐四頭豬就差不多了。

  而他的南灣集團現在要是會餐,四十頭豬也不夠呀。

  參觀完了豬場,萬峰還要啟程去黑礁,就和柳久和劉勝光告別。

  車到黑礁鄉時已經是九點多鐘了,萬峰先到鄉政府去找張文才。

  張文才是鄉長同時兼任開發區一把手,萬峰要了解開發區的事情當然找他了。

  不巧的是張文才不在鄉政府,有人告訴萬峰張文才去吳圈開發區了。

  吳圈開發區離黑礁鄉政府所在地沙那頭也不算遠,十幾里地的路程,十多分鐘車就到了吳圈。

  張文才年前的任務就是讓處于動遷區域的人知道動遷的政策,做好動遷的準備。

  政府在相鄰的玉山村,魚屯村給這些動遷戶安排統一的住處,同時補償土地和房屋的損失。

  房屋是按照估價,通常都能高出當時的房屋造價很多,土地一畝給多少錢作為補償。

  他們中有人將來如果想在開發區的企業里工作還會優先照顧。

  九零年的人思想還是比較單純的,國家給地皮給補償跳出來阻礙動遷的人倒是沒有。

  張文才的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挺順利的,他現在的工作就是給這些動遷戶在政府劃定的動遷區域落實宅基地。

  宅基地落實完畢后,這些動遷戶在上凍前會把地基打好,明年春天開始建房。

  萬峰找到他的時候,張文才正背著手在玉山村的一塊土地上指手畫腳。

  這里就是這些動遷戶的一個落腳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