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1.55 筑臺募士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劉備的日常

  外出兩年,薊國變化巨大。劉備有言在先。各城編戶過萬,民過十萬。城長便可擢升為城令。

  遠行前,已有數人如愿。事隔兩年,又有二城完滿達成所愿。

  容城,計一萬一千六百九十二戶,十二萬八千一百八十余口。

  平曲,計一萬零五十五戶,十萬七千五百三十余口。

  容城長盧儉,平曲長劉渙,筑堤圩田,安置流民。與治下一眾屬吏居功甚偉。有功自然要賞。

  恰逢大朝會。劉備這便擢升二人為城令。食俸千石。又與二人約定,待治下人口破二十萬,便拜為王宮行人。領食雙俸。

  左國令士異命宮女取來坐席。與一眾城令同排而坐,列在兄長益昌令盧節之后。

  容城令盧儉,平曲令劉渙,皆年少有為。不滿而立之年,便食千石高俸。如何能不令人艷羨。

  從官員的年齡,人口的結構,等諸多方面,皆不難看出,薊國正如初升之陽,朝氣蓬勃,蓄勢待發。

  與暮暮沉沉,江河日下的帝國根本是天壤之別。

  有光武中興在前。

  如何能沒有薊國三興在后?

  名士大儒,世家豪強,漢室諸侯。天下皆拭目以待。

  劉備種田筑城,無出其右者。大亂在即,如何能不筑城守備。

  為防北方來敵,亦與二歸義侯國互為犄角,相互呼應。劉備命國中良匠在雀臺之上,修筑障城。稱:雀臺障。

  雀臺在臨鄉東北十二里,方城縣境內。乃戰國時,趙國大將李牧于趙悼襄王二年(前243年)攻打燕國,占領方城后,在方城北二里所建,用于點將、瞭望之高臺。

  范陽縣有黃金臺。位于范陽縣治故城,西北五十里處。又稱招賢臺。戰國時,燕昭王欲得賢士而筑高臺,置千金于臺上,以招天下之士。

  臺上有殿、堂、閣等古建筑共二十五間,重樓疊翠,花木盈庭。殿前有一古井,稱金臺古井。

  古井水清而甘洌,遠超范陽縣諸多苦澀井水。劉備命人取井水釀酒,取名:金臺釀。后亦入貢,時人稱之為:古井貢酒。

  劉備問過,戰國時的古建筑,早已毀于戰火。黃金臺上建筑,乃是宣帝時重建。

  既是重建,何不再造。

  劉備即命人拆除重造。臺上重樓高閣,覆道飛架。廣植花木,修建官舍。取名:四方館。

  四方賢者,紛紛慕名而來。待館中學士驗明正身,這便酌情推薦給兩位國相,另行安置。

  后有童謠:黃金臺上四方館,天下英才紛至沓來。

  除雀臺、黃金臺外,亦有第三臺。

  容城附近,古城林立。有葛城、渾埿城、三臺城,三座戰國古城。

  其中三臺古城,在容城南四十五里。為古燕趙邊界地。《城冢記》載:“燕魏分易水為界,筑三臺登降以耀武。”時筑城五里余,為軍事要地。

  先前,東西二淀水大。古城沒于洪水。隨著容城通渠筑堤,圍湖造田。又與薊國水網通聯,水患漸除,城臺顯露。

  “燕筑三臺以耀武。”

  可見筑城時是何等的不惜工本。墻基深厚,周長五里。城內房屋雖盡數坍塌,地基猶存。街道巷陌,縱橫如棋盤,亦清晰可見。

  淀區本是與河間國天然交界。如今城基顯露,劉備欲重造三臺城,恐惹人非議,這便請來河間王詢問。

  新任河間王劉陔,長袖一揮:無主之地,何須問我。薊王自取便是。

  劉備大喜。特命貲庫放貸一千萬,給河間王劉陔翻本。所謂投桃報李。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劉備筑高臺,劉陔筑債臺。又豈止他一個。

  幾位國王,債臺高筑。這可如何是好……

  劉備命別部司馬麴義領麾下先登,駐守雀臺障。以防備北面來敵。

  長安城下殺亂羌者。赫赫兇名,早已遍傳北地。雖尚不能止小兒夜啼。卻也足以震懾宵小之輩。

  麴義率先登死士,一人雙馬,穿城而過。人馬如龍,氣勢沖天。濃烈的肅殺之氣,呼嘯撲面,嗆得人難以呼吸。亦難招架。

  皆是刀頭舐血的豪勇之輩。

  方城縣內奸佞之徒,肝膽俱裂,紛紛遁走,四散逃亡。

  或遁入山林落草為寇。或逃亡邊郡侍奉胡人。

  縣內竟有野生賊寇?

  麴義聞訊喜從天降。

  立刻調集人馬前往剿匪。攻營拔寨,麴氏先登,舍我其誰。

  賊寇草結的營盤,如何能經得起先登死士的沖鋒。

  一日連破數寨。首惡盡誅。從眾盡數押入障城,收編留用。

  所得金銀糧秣,盡數上交國庫。劉備又命兩位國相從中下撥三成,犒賞有功之士。

  雀臺一時間歡聲雷動。

  什么,還要錄入軍功。這蟊賊的腦袋,還能作數?

  原來還有武功爵。

  王上果是明主也。

  有麴義鎮守,方城縣很快盜匪絕跡,民心安定,氣象為之一新。

  得方城令上報,劉備這便廣而效仿。

  兩位義弟,皆稱萬人敵。出鎮一方,只當大材小用。

  作為國中人口次多的大縣。范陽縣的地位,自然尤為重要。

  劉備這便乘新晉下水的旗艦“游麟”號,逆巨馬水而上,入北易水前往范陽縣。

  此次巡視國境,便是要未雨綢繆,查缺堵漏。搶在賊兵來襲前,做好充足守備。

  橫海校尉黃蓋,領薊國水軍,一路保駕護航。

  船上旌旗飛揚,當中豎一大旗,名曰:橫海纛 (dào)。

  水上舟船,紛紛避讓。待水軍遠去,往來船家,口中仍嘖嘖有聲,各自嗟嘆。

  “范陽古郡,易水之陂,燕趙要沖,督亢腹地,既為膏腴之所,更兼八達通衢。戰國金臺高筑,人才紛聚。”

  范陽,地扼燕南,處沖繁域。

  境內地勢平坦,土壤肥沃。北易水、中易水,自西向東橫貫全境,合圣水匯入巨馬水。南易水與巨馬水合流滹沱水,東流入海。

  范陽原是深澤侯國。后為范陽侯國。

  縣內名勝古跡眾多。

  更有仿前漢長安,督造的長安城。

  此城建于宣帝時,時范陽公主嫁幽州刺史李宣。公主思念長安,乃于范陽縣筑此城,象征長安,故名之。城中有棗樹,開花而不結果實。枝皆向西南,俗謂思鄉棗。

  長安城南,高里村。為戰國末荊軻好友高漸離故里。漸離為荊軻刺秦送至易水,奏易水歌。后在秦宮以筑(樂器)擊殺秦王未遂遇害。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燕趙舊地,慷慨悲歌。

  英烈何其多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