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九百四十九 烽火狼煙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白馬掠三國

  匈奴的大舉南侵,使得大漢北疆的長城沿線全都點燃了滾滾的狼煙,一時之間,烽火連天,猶如無數條黑龍脫困于天地。

  舉火焚天,烽火狼煙!

  這便是這個時代,邊境的士兵為了及時的傳遞敵人來犯的信息,在烽火臺上點燃“燃料”,點燃時的煙氣很大很濃,可以從很遠處看到。

  就這樣,烽火臺一個接一個的點下去,敵人來犯的消息就被很快的傳遞出去。

  一道、兩道、三道,先后三道狼煙沖天而起,從一座座烽火臺不斷的向遠處傳遞,。

  三道狼煙,已經是漢軍邊境制度上較高等級的軍事預警,這代表著起碼有數以萬計的外族人,向中原內地殺來……

  狼煙,這兩個字,在北境邊境,確實具有比狼群更可怕的威嚇力和警報作用,不過“狼煙”與狼糞壓根兒就沒有一點關系。”

  這里的“狼”,指的可不是草原狼群,而是打著狼頭軍旗的突厥騎兵;是崇拜狼圖騰、以狼為楷模、具有狼的戰略戰術、狼的智慧和兇猛性格的匈奴、鮮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騎兵。

  這些草原人從古至今一直崇拜狼圖騰;一直喜歡以狼自比,把自己比作狼,把漢人比作羊;一直憑以一擋百的豪氣藐視農耕民族的羊性格。

  而古代華夏農耕民族,也一直將那些野蠻殘暴沒有人性的草原騎兵,視為最可怕的“狼”。

  狼煙便是用以警報崇拜狼圖騰的草原民族騎兵進犯關內的煙火信號。

  一時間五原郡,乃至并州邊境所有北地城邑,全部關閉四門,各地郡兵開始上城布防,各處集市上的商人們立刻四散而去,無數的平民百姓要么涌進大的城邑,要么開始向山中轉移自己的一家老小,大批的難民群四處奔跑,哀嚎之聲響徹田野……

  與此同時,人手緊缺的郡縣,亦是開始緊急招收新兵和老卒。

  之前就提及過,從大漢王朝建立那天起,在北部邊疆實行的就是軍屯制度,既兵民合一,這里的百姓平時為民,戰時為兵。

  尤其是那些當年在戰場上廝殺過的退伍軍人,如今一個個都站了出來。

  即便是有些人因為郡縣屯儲的武器裝備不足,也各自披著曾經佩戴過的陳舊的鎧甲。

  他們手中的兵刃也大都古樸殘缺,雖然已經年老,卻一個個神態平靜,絲毫不亂,甚至在他們的目光中還透露著一絲絲的興奮,就像一匹年邁的戰馬在生命之火即將熄滅時,又一次獲得在沙場上沖鋒陷陣機會的興奮。

  這是一場蔓延數百年之久的,民族的戰斗。

  在漫長的人類文明發展史中,爆發過無數場戰爭,各個族群之間為了求得生存互相撻伐,千百年來使得一個個文明興起湮滅。

  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矛盾,尤為突出。

  農耕民族與游牧民族的分野體現在兩者不同的生活方式,兩者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特有的文化。

  不同的生活方式,天然的就決定了,他們各自不同的民族命運。

  文明的第一要義是生存。

  漢族需要耕地,在生產技術得不到提高的條件下,人們只有擴大耕地面積才能提高土地產值,以養活更多的人。

  匈奴需要牧場,溫暖濕潤的地區具有天然的誘惑力。河套平原的爭端是一個絕好的例證,它說明了文明的戰爭就在于對生存空間的爭奪。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為匈奴所在的北方環境惡劣,并不像中原地區那樣有著豐富的食鹽、礦產等資源,匈奴人一輩子最重要的物品就是牛羊馬等農畜。于是只要冬天一到,匈奴人的溫飽就解決不了了,為了生存下去,匈奴人只得去南方的漢人地區進行搶劫擄掠,搶完就走,第二年冬天再來搶。

  北方特有的嚴酷生存環境,造就了匈奴剽悍兇猛的民族性格、較為平等的人際關系和簡樸、自然的社會習俗。

  這個曾一度雄居北境的龐大的軍事政權,以畜牧為業,以掠奪為榮,體現在軍事文化意義上的便是極具其民族特色的軍事組織、軍事訓練、軍事裝備和軍事思想,以及在戰爭中所體現出的游牧民族特有的作戰方法和對戰爭環境較強的適應性。

  蛋糕就那么多,當有人想要多分一點的時候,就注定有人獲得的利益會減少。

  所以,戰爭無法避免。

  不過有一點,是漢族與異族截然不同的優勢。

  人類歷史上曾涌現過許多文明,但他們大多消逝在歷史長河中。

  與之相比,我們中華文明卻是薪火相傳,代代延續。

  漢朝與匈奴民族的戰爭是兩個民族間的戰爭,長達一百多余年的戰爭,是漢族人民不屈的象征,那是一股貫徹我可以輸,但我不會倒下,侵犯我邊境者,再遠我也要將你懲罰的精神。

  這,同樣也是屬于大漢民族的底線。

  漢朝與匈奴之間的糾葛,這長達百多年的戰爭,是中國歷史上的戰爭豐碑。

  由一代又一代的將領在戰爭中領悟的作戰戰略,由一個個士兵的尸體堆積出來的豐碑,讓每一個漢人都為之肅然起敬。

  蓋因為,這個時候,華夏民族的人,骨子里是驕傲的。

  自齊恒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之后,原始的文化民族主義就已經興起了。

  在此文化背景之下,中國的先人每擴張到一地,就極力的摧毀當地的宗教信仰文化文字,取代以中國制度和禮儀。

  其程序流程比后世米帝強行推行民煮普世還要激烈幾百倍。

  后世米帝的招牌,則叫做自由民煮。

  中國人的招牌,則叫言傳身教。

  因為你們太愚昧了,所以我們不遠萬里,熱情的上門提供一條龍文明改造計劃……

  過去幾千年,大部分人都是感恩戴德的接受著中國文明的熏陶和改造,無數民族和文化融入華夏文明的主流之中。

  就連匈奴,也不例外。

  匈奴自與漢地發生聯系后,就受到漢文化的較大影響,這種影響強烈地表現在各個層面上。

  具體從語言、文字、思想、典章制度、生產技術以及社會風尚等六個層面,通過戰爭、和親和關市,匈奴大量地接受了漢文化的影響。

  所以,每一次匈奴的入侵,即便是在他最強大的鼎盛時期,也無法完全吞并漢朝。

  這是屬于漢朝的,天然的優勢!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