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點燃?不,這個方案已經討論過了!激光在發射過程中會產生衍射!如此遙遠的距離,就算激光能夠到達引爆點,也會由于衍射而導致光斑擴散,單位面積所釋放的能量也會被稀釋,根本達不到點燃混合氣體所需的能量強度!”有科學家只瞄了一眼就做出判斷。
和普通人下意識的理解不同,激光并不是一條筆直的直線,它只是比手電筒發射出來的光更加凝練,散射程度更低,卻不是不會散射。
就用最常見的激光來舉例子吧,一般市面上當成玩具銷售的激光筆,采用的是膠合晶體的激光模組,一般都是波長532n的綠光,一支出光口直徑一點五毫米的激光筆,發射出來的激光,在五米外照射出的光斑就會擴散成直徑一厘米的圓斑。
而按照這個比例,在地球上發射一束激光投射到月球上,地球和月球的距離是3844039千米,如果這種激光筆能照到月球,我們能看得到的話,其光斑直徑會達到6534千米,要知道月球的直徑也才只有347628千米而已。
激光筆投射在月球上的光斑面積將會變得巨大無比,當然,憑肉眼肯定是看不到這個光斑的,因為激光經過散射,投射在月球的光斑可見度極低,已經不足月球本身反光的億萬分之一,肉眼已經無法觀測到了。
可控核聚變需要使用強激光點火,所以流浪地球的世界在激光領域的研究極深,人們也早就想到了利用激光來點燃地球和木星之間的混合氣體,但就算行星發動機所擁有的激光發射器,能夠發射出來的激光散射程度更低,但只要乘以地球到達引爆點的遙遠距離,等激光抵達引爆點的時候,單位面積的能量已經不足以引爆混合氣體了。
這就和太陽散射出來的陽光是一個道理,太陽就好比是一個巨大的核聚變反應裝置,它可以每秒鐘把400億噸的物質轉化為能量,其中很大一部分被轉化為光能,要是沒有散射和衰減,地球早就被太陽給蒸發了。
“除了散射之外,大氣層也會讓激光的威力衰減,雖然現在地球的大氣層已經很稀薄了,但依舊會極大消耗激光的能量,同時地球和木星之間的混合氣體也會進一步導致能量衰減,所以,那怕是使用人類目前研發出來最強大的激光發射器,發射出來的激光也不足以點燃臍帶空間內的混合氣體!”那名科學家搖著頭說道,“我們已經沒有多少時間可以浪費了,還是繼續讓劉培強中校執行他的計劃吧!”
聽到這些,劉培強的手又放在了維生艙脫離鍵上,但另一名科學家的話卻讓他沒有馬上按下這個按鍵。
“這是阿基米德?”看到這一幕,許多科學家都想起了那位生活在兩千三百多年前的古希臘數學家、物理學家。
“是的,這份方案和阿基米德當年用鏡子燒毀馬塞拉斯所率領的羅馬艦隊是一樣的!一束激光的能量強度不夠,那就用一千束、一萬束激光!將這些激光對準同一個區域進行照射,成千上萬的激光束疊加,就算有散射和大氣造成的能量削弱,依舊可以達到點燃混合氣體所需要的能量強度!”最早那名科學家大聲喊道,“這個方案一定可行!”
傳說,阿基米德年老的時候,他所在的城邦敘拉古和羅馬爆發了戰爭,羅馬軍隊的最高統帥馬塞拉斯率領龐大的艦隊來襲,只依靠敘拉古的軍事力量完全無法抵擋馬塞拉斯的軍隊。
阿基米德雖然不喜歡戰爭,但他更不想自己的家鄉被敵人破壞,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他讓婦女和孩子們每人都拿著自己家中的鏡子一齊來到海岸邊,讓鏡子對準強烈的陽光,集中照射到敵艦的主帆上,千百面鏡子的反光聚集在船帆的一點上,船帆燃燒起來了,火勢趁著風力,越燒越旺,馬塞拉斯根本不知道船帆是怎么燃燒的,認為敘拉古有神靈庇佑,于是不敢繼續進軍,連忙帶著剩余的船隊撤走了。
當然,這只是一個寓言故事,經不起科學驗證,首先,就算是銅鏡,在阿基米德生活的時代也是奢侈品,敘拉古城能不能找到這么多面鏡子可不好說。
其次,銅鏡的反射能力遠不如玻璃鏡子,就算找到這么多鏡子,恐怕也很難成功。
另外,讓許多面鏡子同時對準一個地方可不是依靠肉眼判斷就能完成的任務,科普節目流言終結者就對這一傳說進行了驗證,他們發現,當鏡子上升到十二塊的時候,操作鏡子的人就很難知道自己控制的鏡子反射的究竟是那一束光了。
根據節目的測試結果,在140尺遠的距離,用300面銅鏡使靜止的船體冒煙,而當鏡子對準帆的時候,熱量大量流失,因為帆是白色的,而且風一吹便前功盡棄。
最后在75尺的地方,用玻璃鏡點燃了靜止的船體,但是這么近的距離,已經足夠讓羅馬人發起進攻了,所以阿基米德的方案并不具備實戰價值。
歷史上也有人做過類似的驗證,1747年杜布芬伯爵用168面玻璃鏡在150尺外燒起木頭,但那是涂上木餾油的木頭1973年希臘科學家艾歐尼沙卡斯博士,他讓60名水手拿著6尺長2尺寬的反射鏡,在160尺外點燃一片釘在劃艇上的夾板,可這些同樣不具備實戰價值。
日后地球的科學家們也試驗過類似的武器,都因為同樣的原因最終放棄了。
但是,把這個思路轉移到流浪地球世界所面臨的危機,卻又很強的可操作性,依靠人力無法準確控制這么多激光發射器同時對準一個區域,ss卻可以做到,它分辨每一束激光的落點可不是依靠肉眼。
精彩東方文學提供等作品文字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