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組來到馮大有的影視城,這里的宋城已經建好了,劇組要在這里先完成東京汴梁、大名府以及其他地方城中場景的拍攝,影視城已經做好了準備,群眾演員們紛紛換上古裝,成了路人甲、商人、店小二、混混、小官吏,他們就像在這座城市已經生活了幾十年一樣,該做什么就做什么,攝像機從半空中俯拍著這座城市的繁華。
沈隆對導演叮囑道,“開幕這組鏡頭,我要的是《清明上河圖》的感覺,沒有什么畫面能比《清明上河圖》更能體現東京汴梁的自然風光和繁華景象的了。”
“這一組鏡頭要是拍好,我這么多年的攝影就算是沒白干,總算能給自己留下一部經典了!”攝影師顯得很興奮,不是誰都有資格拍攝這種傳世經典的,他小心翼翼掌控著攝像機,對準了下方的街道上,兩名仆人正抬著轎子走。
他們路過一處染布坊,染布坊高大的架子上,已經染好的藍色布匹和拿出來晾曬的白色坯布正在隨風輕輕飄揚,一名伙計順著梯子爬上架子頂端,正把一匹新染好的藍布搭在架子上,頓時一股帶有濃濃生活氛圍的煙火氣就出來了。
轎子繼續前行,前方遇到了一輛運送酒水的車,堵住了街道,東京汴梁如今可是地球上最繁華的城市,出現堵車完全正常啊。
另一組攝像開始拍攝近景,一一名推著獨輪車的小販為視線主角,通過他的目光來觀看這座繁華的大都市,畫面變得更熱鬧了,孩童的嬉笑聲,小販的叫賣聲,此起彼伏,沒有其它古裝劇的那么僵硬死板,一切都變得十分生動。
鏡頭掃過掛在店鋪門廊下的宮燈,穿過一名騎馬從街上走過的官人,對準了正在街頭演武賣藝的江湖客,江湖客把棍子舞得虎虎生風,引得周圍觀眾陣陣叫好,這下《水滸傳》的江湖味也出來了,讓人們看了馬上就明白,水滸好漢和市井的淵源。
茶館內,一名老者拉著二胡,一名小娘子唱起了小曲兒,小曲聲吸引了過往的行人,兩名書生模樣的男子停在了門口,隨著曲調微微點頭,還跟著小聲哼唱起來,然后走進茶館,坐下來安靜地欣賞。
街邊上一名老者正在捏面人,一位母親摟著自己的孩子對老者說些什么,似乎在告訴他自己的孩子喜歡什么樣的,對面還有個大點的孩子,直愣愣看著老者手里的面人,忍不住舔了舔嘴唇,對面小孩都快饞哭了。
小曲聲仍猶在耳,鏡頭已經轉到了隔壁的醫館,有人在醫館里享受推拿按摩,有的在醫館中拔火罐,粗獷的陶制火罐上有明顯的包漿,這一看就是用了很多次的,道具刻意進行了做舊,以免顯得突兀。
鏡頭又重新回到了染布坊,一名伙計正賣力地拉著風箱,讓爐子里的火燒得更旺盛,另一名伙計正用力攪動著爐子上的大鍋,一匹藍色的布經過熬煮之后已經染好了,被第三名伙計拉到架子上晾曬,在藍布旁邊還有靛藍色帶著梅花紋樣的布,還有紅色的布,嗯,這家染坊的手藝挺好,各種布色都染得相當不錯。
這一組鏡頭的結尾,第一集的主角終于出現了,不過一開始并沒有露面,一個彩色的蹴鞠從人群中飛起,有節奏的一上一下,旁邊響起了陣陣叫好聲,但凡是稍微了解點《水滸傳》的都知道,這是大宋球王高俅要出場了。
就開幕這短短兩分零六秒的鏡頭,劇組愣是拍了三天才完成,沈隆對這組經典鏡頭的要求太高了,那怕出一點兒錯都不行,群演的表情動作稍有不對就得重拍,那家店鋪的布置那怕有那么一丁點兒不合理的地方也得重拍,鏡頭的角度略有偏差還是得重拍。
那怕是那頭驢亂叫了一聲也必須得重拍,這些店鋪、人物乃至驢都是有講究的,幾乎完全照搬了《清明上河圖》中的原景,這條街道也是按照《清明上河圖》建造了,完全復刻了張擇端在畫中的汴梁街道。
因為馮大有有錢,所以這些店鋪、街道修建的原劇要好、要更加精致,當然這種精致不是說新和漂亮,而是完全復原了原貌,在修建過程中他們還請了宋史專家、古建筑專家幫忙考證指導,務必在所有能讓人看得到的地方,都做得和宋代的汴梁街市一模一樣。
修建好之后,也沒有急著馬上拍攝,而是先請了一些人來這些店鋪里生活經營,利用一些手法把這些建筑、桌椅、獨輪車、轎子不同程度做舊了些,讓人們一看就能感覺到,這些地方或許真的已經使用了幾年、十幾年甚至是幾十年一樣。
路人們的衣服上也有污漬、補丁,絕對不是后世古裝劇那種一塵不染、嶄新的樣式,后世的許多古裝劇光看衣服就出戲,你說男女主角這種公子哥兒、大小姐衣服干凈漂亮也就罷了,那怕是丐幫的弟子,身上的衣服也是干干凈凈的,這樣誰愿意施舍給他們啊!
“總算是好了!”當沈隆宣布最后一個鏡頭通過的時候,攝影師松了一口氣,這幾天無數次的重復不僅讓他身體疲憊不堪,心理上也積累了巨大的壓力。
不過他并沒有一絲怨言,能拍攝出這么經典的鏡頭,他也頗有成就感,別的不說,就是日后吹牛也能多幾分底氣啊。
“今天先到這兒吧!明天咱們接著拍。”沈隆宣布收工吃飯。
“總算是輪到我們出場了!”劇組里的正式演員們已經等不及了,這都開拍三天了,他們還一次都沒有出場過呢。
第二天繼續在這條街道上進行拍攝,今天要出場的自然就是第一集的主人公,大宋球王高俅了,哎,這倒霉的孩子早出生了九百年啊,要是他出生在當今,那會背上這樣的罵名?恐怕早就成為全國球迷心中的偶像了!
準備好之后,大宋球王終于出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