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版的《西游記》一共重播了四千多次,就算是到了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許多人在電視上見了依舊看得有滋有味;演員們出色的演出,實地拍攝的美麗風景等等,都給觀眾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這并不意味著這部電視劇就完美無缺,首先特效就有些不太給力,特效要想做得好,技術和資金都是不可或缺的,而在這一時期,盡管國外已經誕生了《星球大戰》這樣的偉大作品,可國內對特效的探索才剛剛起步,人們不知道該怎么做,只能想一些土辦法,這些辦法有的效果還不錯,而有的則很是一般。
當然,這一時期的觀眾眼界也很有限,沒見識過高質量的特效是什么樣的,所以起碼在這個時代,觀眾們還是比較認可《西游記》的特效的。
剛開始,楊導以為特效是第一大難題。后來,才意識到,原來最難的竟然是資金;因為像藝術上的這些東西,沒有硬性指標,可硬件達不到,那才叫百事無成,資金上的匱乏遠遠大于超出了劇組的想象。
在前十一集試播大獲成功之后,副臺長突然說沒錢了,要直接腰斬;在爭取之下,終于可以自己找錢來拍,經過千辛萬苦,他們終于向鐵路十一局拿到了300萬,可還是只拍了二十五集,就草草收場,錢還是不夠!
好在那個時代也正有一批真正干實事的文藝工作者,因此,即使劇組沒有錢,也在盡力讓最后的遺憾留的最少。即使沒有技術設備,也要用最土的辦法拍出最好的效果。即使沒有如今的各種摳像背景,也要用走遍千山萬水拍出最有意境的感覺。
即使沒有更多的群眾演員,也要用超神的化妝完成一次又一次的改頭換面,即使只有一臺極難跟焦的攝影機,李崇秋帶著攝影組也要用過硬的技術實現最經典的推拉搖移,最終呈現出了一幕幕經典的畫面。
所以過了一段時間之后,等臺里的領導最終確定正式拍攝《西游記》的時候,沈隆就和楊導聊起了預算的事兒,“楊導,根據我的測算,臺里批的這點經費不夠啊,我估計最多拍個十來集就沒錢了,咱也不一定非要把九九難都全部細致地拍出來,可只拍這點肯定不圓滿,要是中途腰斬就太遺憾了。”
“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兒,臺里的經費也很緊張,能給我們這么多就不錯了!現在只能先拍著再說,要是觀眾反饋好,或者今后臺里經費寬裕的話,說不定還能繼續追加。”楊導也沒太多辦法,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額,其實我倒是有個辦法,能解決部分經費的問題,就是不知道合適不合適。”沈隆拿出了自己早已準備好的方案,“我之前不是說過么,我大爺是臺胞,現在在京城開了一家廠子,想打,您看能不能讓臺里幫我大爺打打,然后我大爺出一筆費,您和臺里說把這筆錢用在《西游記》的拍攝上。”
朝廷臺打的歷史早從79年就開始了,其中一個是幸福可樂,另一個則是宣傳冀縣暖氣片的,“冀縣暖氣片,部優產品,實行三包,代辦托運,電話總機128”,一個當時沒有任何知名度的社辦小工廠,憑此一舉轟動全國。
“另外,我大爺還從美國買了一臺最新的攝像機,正適合咱們這部戲,不管這事兒成不成就都捐給咱們劇組了。”一臺攝像機肯定是不夠用的,“另外,這筆費可以用美元支付,讓臺里可以進口一些國外先進設備,然后換成人民幣發給咱們劇組。”
沈隆拿出了鈔能力,自然是無往不利,這時候國家缺外匯都缺成什么樣了,臺里有賺外匯的機會,要是錯過了還不得被人罵死?所以沈隆見了領導一說這話,人家立馬就同意了,當天就去廠里見了馮大有,把合同給敲定了。
這事兒馮大有也不虧,他拿到了《西游記》的海外代理權,只要能賣出去,肯定有得賺,更何況還有保底呢。
沈隆還有打算,等劇組去九寨溝拍攝的時候,可以考慮和劇組以及地方上合作,把這片景區承包下來,現在承包可花不了幾個錢,就算日后地方政府肯定要收回去,那也虧不了,而且還能又幫劇組解決一筆經費。
總而言之,只要沈隆在這兒,劇組就肯定不會出現缺錢的問題,86版《西游記》只有二十五集,一直到十多年后,楊導才又拍了十六集,不過這十六集的質量和前二十五集相比還有一定差距。
幾位主演年紀大了,豬八戒和沙和尚還換了人,這些倒不是最主要的,蛋疼的是不知道編輯到底咋想的,非喜歡讓唐僧談戀愛,在獅駝嶺還整出一孔雀公主,讓她和唐僧、大鵬來了段三角感情糾葛。
整部劇在感情部分有《女兒國》那段已經足夠了,“悄悄問圣僧,女兒美不美”絕對堪稱經典,再加上這個就是畫蛇添足了。
按照沈隆的規劃,咱不說超過84集的《三國演義》,超過36集的《紅樓夢》、43集的《水滸傳》,拍他個四十八集還是沒問題的。
簽完合同,拿到了第一筆款項,臺里的領導找到沈隆說道,“哎呀,小馮啊,以前還以為你只是在電視劇拍攝上有一手,沒想到搞錢也很厲害么!”
客套了一番過后,領導問道,“按道理說呢,你現在還在讀書,實在是不好打擾你,不過臺里現在就缺你這樣的人才,我想讓你當《西游記》的制片副主任和副導演,只要你答應,我就發函給電影學院,把你借調過來。”
領導看重的可不光是他這個人才,更看重沈隆的社會關系,要是能利用他多從臺胞那兒弄到外匯,那可是賺大了。
對此,沈隆心知肚明,不過他想要的就是這個,“愿意肯定是愿意的,不過我這么小就當制片副主任和副導演合適么?”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