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574章 想做生意就得交稅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諸天萬界神龍系統

  沈隆前腳送走了徐光啟,后腳國丈嘉定伯周奎就來求見了,先前周皇后把他父子二人召進宮中叮囑了一番,剛開始周奎還沒放在心上,可看著錦衣衛和東廠一口氣拿下了那么多官員,許多傳承兩百多年、與國同休的勛貴都斷了傳承,這下周奎可是真怕了。

  陛下這可是玩真的啊,以前那些烏七八糟的事情肯定不能再干了,可周奎這人又貪財,你讓他啥也不干就窩在家里吃嘉定伯的俸祿,他肯定是受不了的,于是相當了周皇后給他說過的話,陛下說了,想賺錢就去找他,于是周奎就來拜見沈隆,想要求個賺錢的門路了。

  周奎支支吾吾地把意思說了一遍,沈隆哈哈大笑,“我當是什么事,國丈想多賺點錢而已,有什么不好說的,朕這里賺錢的門道多得是,給國丈一兩個又能如何?”

  說罷沈隆起身帶著周奎來到徐光啟的實驗室,拿出徐光啟手下學生最新研究出來的成果遞給周奎看,“國丈且看,此物在京中約莫能賣到多少錢?”

  “這鏡子竟然這般清楚?”周奎接過鏡子一照,差點嚇得把鏡子摔倒地上,和銅鏡比起來,這玻璃鏡子簡直太清楚了!

  “就算是佛郎機人從濠鏡澳運進來的玻璃鏡子,也沒這般清楚啊!佛郎機人的鏡子,一面這么大的,最少也得上百兩銀子,要是找來高手匠人打造鏡框,飾以金玉寶石,上千兩也能賣得!”周奎也是見過世面的人,馬上就估算出了價格。

  “國丈再看這些。”沈隆笑著又打開了幾個盒子,只見里面或是酒杯、或是餐具,全都是用玻璃制作的,造玻璃這種穿越者的發財利器,沈隆又怎么會放過呢?利瑪竇等人原本就掌握了一些制造玻璃的技術,沈隆略一指點,就拿出了超越這個時代的玻璃制品。

  “這玻璃酒杯最少也得三兩銀子一個,這玻璃盤須得十兩…….”一件件看過去,周奎羨慕地眼睛都紅了,我也想給家里擺上一套啊。

  “國丈可想知道,制造這些鏡子、酒杯、餐具到底要花多少錢?”沈隆問道,說話的時候手里把玩著一個酒杯,不得不承認,皇家工匠的手藝還是非常精巧的,他手里的這尊酒杯的精美程度已經超過了許多后世工藝大師的作品。

  難道陛下要把這門生意交給我么?那我周家可是發財啊!一想到這些,周奎就激動地血脈賁張,好半天才把心情平復下來,試探著猜到,“聽聞佛郎機人從泰西不遠萬里把鏡子運過來,縱使途中損毀過半,也有翻倍的利潤,微臣以為制造一面這樣的鏡子,恐怕非得二十兩銀子不可!”

  “哈哈,那里用得了這么多?其實玻璃不過是沙子燒制而成的罷了,沙子又值得了幾個錢?像這面鏡子,成本其實連一兩銀子都不到。”沈隆搖頭笑道,然后看著周奎說道,“國丈,朕把這門生意交給你如何?”

  噗通一聲,周奎立馬跪了,“多謝陛下厚愛。”一兩銀子打造出來的東西,能賣出上百兩去,這么好的生意到那兒找去啊,那還不趕緊抓在手里?有了這門生意,我那兒還用得著仗勢欺人,霸占別人家的產業?

  “都是自家人,說這些干嘛。”沈隆叫他起來,然后繼續說道,“不過,這么大的生意,可不是你一個人能吃得下的!朕找了幾個人,你們合伙做吧!你算一股,內官監也算一股,然后英國公家一股,鄭芝龍家一股……你們加起來才能把這門生意做大。”

  沈隆這個方案兼顧了各方的利益,周奎雖然舍不得把好處分給別人,但是一聽這些合作伙伴的名字,他也不敢說什么了,這些要么是老資格的勛貴,要么是沈隆的親信,那個都比他在陛下面前受寵,能分自己一份估計也是看了皇后的面子。

  “要想發財就得守規矩,朕今天就給你講講這里面的規矩,這位李大匠乃是徐先生的弟子,今后燒制玻璃的事情都得交給他,到時候你們在城外尋找一塊隱秘的地方建爐燒制玻璃,工坊之中的工人工錢、獎金得給足了。”

  “這是當然,這是當然。”和如此豐厚的利潤比起來,一點兒工錢又算得了什么呢,周奎忙不迭答應。

  “還有,你們須得把利潤的半成交給李大匠,讓他研究如何造出更好的玻璃!”沒有研發資金那來的技術革新?你們總不能都指望我吧?這一點周奎也勉強答應下來,沈隆也不解釋,可能開始的時候你還不理解,可等日后其它人也能造出來玻璃的時候,你就知道這筆錢花得值了。

  “還有最后一點,你們得給朝廷交稅!像玻璃這種奢侈品,起碼得交三成稅!”這么高的利潤,要你們三成稅那是一點兒也不多啊。

  “陛下!這里面不光有微臣、英國公、鄭將軍的股份,也有您的啊,我們這種人做生意也得交稅么?”這下周奎可是舍不得了,三成稅啊,這得多少錢?

  “呵呵,要是你們都不交稅,朕的國丈都不交稅,那試問全天下,還有誰愿意交稅?”沈隆冷笑道,其實這也是個表率作用,你看國丈都交稅了,英國公都交稅了,剩下的商人,那個還敢不交稅?你們家比國丈家、比英國公家還厲害么?

  “國丈想不交稅也行,那這門生意你就不用摻和了,我去找別人吧,皇嫂也讓我幫太康伯找點營生呢!”沈隆把張嫣的父親張國紀搬出來當擋箭牌了。

  “微臣愿意交稅,微臣愿意交稅!”周奎馬上不說啥了,連忙答應,少了總比沒有的好吧?

  “朕這里好東西多了去了,以后還會不斷拿出新東西供天下商家撲買,但有資格參加撲買的,都是照章納稅的良家商戶,膽敢逃稅漏稅的,休想參加進來!”所謂的撲買類似于日后的拍賣,乃是宋朝流傳下來的手段。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