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去的時候,秦嶺走在沈隆前面,她身形碩長,長頸、削肩、纖腰、長腿,走起路來好似弱風扶柳,這樣的姑娘應該生活在城市里,過著寶馬香車的富貴日子,和周圍一片荒涼的黃土高原格格不入。
這里需要的是粗手大腳的婆姨,能上鍋臺能下田,還能一個接一個的生娃,可是在沈隆眼里,這種姑娘卻更符合他的審美。
看著她的背影,沈隆心中微微一動,剛想說話,不料秦嶺卻先開口了,“昨天晚上我把你唱得那首歌琢磨了很多遍,總覺得它和以前的陜北民歌很不一樣,但是骨子里卻天然和黃土高原極其吻合。”
“陜北民歌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悲涼感,這是人對苦難的無奈,從心靈深處自然流淌出來。”沈隆照搬了原著里鐘躍民的話。
“圣人布道此處偏遺漏……”秦嶺回過頭來,目光柔和,“清朝光緒年間大學士王培棻來陜西考察,考察完寫了一篇文章叫七筆勾,從山川地貌到衣食住行將陜西說得一無是處。”
“萬里遨游,百日山河無盡頭,山禿窮而陡,水惡虎狼吼,四月柳絮抽,山川無錦繡,狂風驟起哪辨昏與晝,因此上把萬紫千紅一筆勾……塞外沙丘,韃靼回番族類稠,形容如豬狗,性心似馬牛,語出不離毬,禮貌何談周,圣人布道此地偏遺漏,因此上把禮義廉恥一筆勾。看完雖然覺得心里不舒服,卻也不得不承認很多都是事實。”
“呵呵,這種人就不配當官,從古來說,是沒有仁心,缺乏恤民情懷;從今天來說,是對勞苦大眾沒有起碼的同情心;日后庚子年光緒來陜西避難的時候,靖邊縣令丁錫奎去告御狀,光緒宣布七筆勾奏折無效,將王培棻貶為七品知縣,可謂罪有應得。”這篇文章在原著中很是有名,沈隆還專門查了查背景。
“與之相對應的是嘉慶年間的定邊知縣黃沛,任職期間,‘循行邊鄙,驅車所至,目睹夫荒村斷煙,戶口蕭條,蓋緣歲比不登,民多失業,為惻然者久之’,這才是一名有良知的官員應有的態度,像王培棻這種污民、辱民、棄民的官員實屬罕見。”身為高官看到種種不幸不禁不同情,反而寫文諷刺,這樣的人簡直寡廉鮮恥到了極點。
“縱使身處窮山惡水,縱使苦難重重,黃土高原上的人們千百年來一直保持著積極向上的態度,和天斗,和地斗,他們依舊在這里頑強地生活著……四季不停的大風就成了他們口中的歌。”話題又回到了歌里。
“我只看過七筆勾,卻還不知道背后有這么多故事。”秦嶺喃喃道,面前這個男人不也和那些將大風當成歌的陜北人一樣么?縱使從繁華的京城來到荒涼的西北,也不改心中的豪情。
“呵呵,說起七筆勾,還有件有意思的事情,其實七筆勾并不是這位王大學士的首創,明末杭州云棲寺僧袾宏也有一篇七筆勾,‘恩重山丘,五鼎三牲未足酬。親得離塵垢,子道方成就。嗏,出世大因由,凡情怎剖?孝子賢孫,好向真空究。因此把、五色金章一筆勾……夏賞春游,歌舞場中樂事稠。煙雨迷花柳,棋酒娛親友。嗏,眼底逞風流,苦歸身后。可惜光陰,懡羅空回首。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無論立意還是文字都比王大學士這篇不知道高到那兒去了!”
“因此把、風月情懷一筆勾……倒是有種佛家看破世情的味道。”秦嶺默念了一遍沈隆朗誦的文章,風月情懷真的能一筆勾掉么?
“哈哈,和尚的文章也好,大學生的文章也罷,看看就成,當真就成傻瓜了,陜北山川未必沒有萬紫千紅,風月情懷未必空回首;現在咱們都是大好的年紀,應該更積極昂揚一些才是。”沈隆大笑道。
“嗯,不管是東南風,還是西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秦嶺點頭,唱起了昨天沈隆唱得那首歌。
秦嶺唱完后搖頭笑笑,“我的嗓子還是太柔了,不適合唱這種豪邁的歌。”
“嗓子豪邁有豪邁的好處,柔美有適合柔美的歌,昨天唱這首歌不過是因為我是破鑼嗓子,柔美的歌唱不出來罷了。”沈隆同樣笑道。
“你還會什么歌?再唱首聽聽唄?”秦嶺來了興致,已經很久沒人和她這么愉快地聊音樂了,她還想多聽幾首。
“我想想啊。”沈隆抬眼張望四周,現在他們正走在山梁上,遠遠地可以看見對面的溝地里有人在放羊,這些天秦嶺除了在灶上幫忙之外,偶爾也會領著村里的羊群去吃草,想起秦嶺揮著鞭子趕羊的樣子,一首非常著名的民歌冒了出來。
“在那遙遠的地方,
有位好姑娘,
人們走過了她的帳房,
都要回頭留戀地張望;
她那粉紅的笑臉,
好像紅太陽,
她那美麗動人的眼睛,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我愿拋棄了財產,
跟她去放羊;
每天看著她動人的眼睛,
和那美麗金邊的衣裳;
我愿做一只小羊,
坐在她身旁,
我愿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我愿她拿著細細的皮鞭,
不斷輕輕打在我身上。”
唱這首歌的時候,沈隆忍不住想著,不知道在這附近的某個縣里,是不是有位叫金波的少年,每天都在遙望青海的方向,唱這首歌唱得淚如泉涌;算算時間,算算方位,平凡的世界似乎也是這個年代,這附近的故事。
“王洛賓的在那遙遠的地方。”這首歌是西部歌王王洛賓39年在青海金銀灘草原創作的,早在解放前就享譽盛名,秦嶺自然聽過。
只是這時候,她腦海里想的不僅是這首歌,還有她在放羊時沈隆從山坡下經過的身影,他好像還給自己招手來著,他唱這首歌就僅僅是唱歌么?或者說,他是想接著這首歌向自己表達些什么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