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舒打算到其他店鋪去看看,如果轉悠一圈都不能拿下的,還是可能回到這個店鋪,畢竟寧舒還蠻喜歡那串念珠的,能讓人心情平靜。
看到寧舒要走了,最后店鋪老板咬了咬牙,說道:“可以,35點信仰力。”
“還有一串念珠。”寧舒高興地說道。
老板臉皮顫抖了兩下,寧舒付了35點的信仰力,信仰力還剩下14點,果然還是虛擬空間的東西便宜。
寧舒戴上了念珠,頓時感覺心平氣和的,而且念珠還挺漂亮的,一顆顆圓潤飽滿。
出了店鋪,寧舒又都酒樓去點了一些東西,過過嘴癮,
寧舒看到別人都是三五成群的,都有人拼桌,但是每次自己都是孤零零一個,沒有談得來的朋友,好像她遇到的任務者好像都是彼此敵對的。
算了,朋友這種東西還是算了。
與其天天想著捉馬,還不如現在多種草,以后會有很多馬來吃草,等到強大了之后,會遇到志趣相投的人。
吃完了滿滿一桌子菜,寧舒又在城里轉悠了一會,以前她還沒有注意,虛擬空間還有和競技場,還是很多任務者參與。
寧舒看到一個任務者輸的什么都沒有了,就用自己的靈魂力來賭,最后輸的只剩下靈魂本源了,靈魂淡薄得好像泡泡一樣,一戳就能破。
以這狀態的靈魂進入委托者身體只怕夠嗆。
寧舒才感覺到,任務者哪怕是成了任務者,擁有了永生的,也是人,人的劣根性任務者同樣深埋骨子里。
的人看到寧舒伸長脖子到處看,上下打量了一下寧舒的靈魂,是少有的堅韌,朝寧舒問道:“小姑娘,要不要來兩把。”
寧舒連忙擺手,“我就到處看看。”說著寧舒就離開,這種東西她才不碰呢,來這種都抵擋不住,她要如何強大。
逛了一圈,寧舒就回到了系統空間,先是盤坐在地毯上將修煉一陣,等到沒有辦法吸收空間里的物質才停了下來。
然后寧舒從書架上拿了一本書,她的目標是,將書架上的書都看完了。
感覺不到時間的流逝,不知道過了多久,寧舒翻著書,到了最后一頁,然后把書一合放在書架上,給盆栽澆澆水,在跑步機上跑跑步,東摸摸西摸摸,一點都不著急。
寧舒點開了系統兌換商城,兌換了生存基本的東西,辟谷丹,水,藥品,解毒丹還有假死藥,一些雄黃粉。
寧舒發現假死藥可是一個好東西。
兌換好了基本的東西,寧舒才對2333說道:“我們開始任務吧。”
“好噠。”2333立刻說道。
寧舒腦袋眩暈了一下,感覺自己的靈魂進入了一具身體中,等到適應身體,寧舒睜開,從手臂間抬起了頭,動了動僵硬的脖子。
原主正坐在灶口前燒火,灶孔里有火苗舔著鍋底,寧舒看到灶孔里的火苗小了,左右看了一下,抓起了一塊干木頭塞到灶孔里。
周圍的環境環境很昏暗,桌子上點著一盞煤油燈,寧舒也不知道現在什么時間了。
屋里都是一股豆腥味,不遠處掛著濾豆渣的紗布,鍋里正煮著雪白的豆漿,豆漿正咕嚕咕嚕地冒泡。
這是做豆腐啊,寧舒有些麻爪子,趕緊接受劇情。
原主叫祝素娘,已經為人妻子了,一家人的活計就靠祝素娘做豆腐,丈夫祝硯秋到上海讀書了。
祝素娘是一個苦命的女人,在歲的時候被父母到了當地鄉紳大戶祝家,以祝家的條件,哪里需要養童養媳,而是因為當時只有四歲左右的祝硯秋生病了,怎么都不見好,祝家就這么一根獨苗,這要是去了,簡直就是就是挖祝家人的心。
祝老爺可是老來得子,四十歲才有這么一個兒子。
當時就是懷著沖喜的心理,還有就是想轉移一下祝硯秋的病痛,將厄運轉移到別人的身上,就想出了童養媳的方法。
時日正值晚清,八國聯軍已經將圓明園掃蕩了一遍,軍閥割據,社會動蕩,百姓生活困苦,哀鴻一片,祝素娘的父母迫不得已將祝素娘給了祝家,祝家將祝素娘和祝硯秋的八字一合,很合適,于是給了祝硯秋父母半串銅板。
從此祝硯秋就是祝家的人了,鄉下人沒有什么名字,祝素娘在家里排行老四,就叫四丫頭,祝家不滿意這個名字名字,祝硯秋的秀才爹給原主取了一個素娘的名字,還恩賜讓祝硯秋跟祝家姓祝。
這樣就算是一家人,也能幫忙替祝硯秋分擔厄運。
童養媳在家里是沒有什么地位的,其實祝硯秋的身份也就是照顧祝硯秋的侍女一樣,有點像是通房丫頭。
歲的祝素娘接受了自己的命運,至少在祝家能夠吃飽。
也許是沖喜有作用,祝硯秋的身體漸漸好轉了,從此祝素娘就是開始了天天照顧祝硯秋,給祝硯秋洗澡喂飯,還得陪著祝硯秋玩耍,祝素娘可以說是又當老婆又當娘。
祝硯秋繼承了祝家人的好皮囊,穿著洋人的小西裝,蹬著小皮鞋,走出去一看就是大戶人家的少爺。
在這個江南水鄉,北平的動蕩對這邊沒有什么影響,隨著晚清最后一個皇帝退位,封建社會結束了,流通的貨幣從銅板變成了袁大頭和各種紙票,祝硯秋和祝素娘也也長大了。
在祝硯秋十六歲的時候,和祝素娘圓房了。
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祝家卻一遭落魄了,家中的生意直接倒閉了,祝老爺子直接吐血病倒了,再也沒有從上爬起來,最后撒手而去。
家中值錢的東西都還債了,葬了祝老爺子后,遣散了家中的奴仆,一家子三口搬出了大宅子擠在小房子。
巨大的落差讓祝硯秋很不適應,有種茫然無措的感覺,最后穩定了心神,告訴祝母自己要去上海求學。
這個時候正是新舊思想碰撞的時候,女子走進了學堂,穿著改良的旗袍,露出細瘦的胳膊,新新學子接受著洋派的思想,祝硯秋想要通過求學來振興祝家。
祝母將家中大半部分的錢都給了祝硯秋,讓祝硯秋到上海去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