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音收回眼神,心說也是。
  都說只見新人笑,哪聞舊人哭。
  她們是擔心新人的風頭太盛,而她們就被冷落了吧。
  如若不是因為這個,那就是她們急著想拉攏新人。
  而且,聽說有些家族還會把妃嬪的姐妹送進宮,也好姐妹齊心,在后宮占據一席之地。
  當年康熙帝的佟佳皇后不就是個例子。
  進宮時就把還未長大的親妹妹帶進宮培養。
  她去世后,親妹妹便成了康熙帝的妃嬪。
  而她的妹妹,便是如今的賢皇太妃。
  大約一炷香后,外頭有太監唱報:“太后到!”
  跟著,還有一道唱報聲:“皇太妃到!”
  聞言,若音和眾人眼里閃過一抹驚訝。
  按理說,這種情況太后在場就行,皇太妃是沒必要在場的。
  可是皇太妃也不是那種死乞白賴要來的人。
  所以若音在想,估計是四爺不想太后在場作,便把皇太后請來,專門用來權衡太后的吧。
  若音眼里閃過一抹笑意,這倒是像腹黑四爺的作風。
  太后和皇太妃進殿后,若音和妃嬪們齊齊行禮。
  “皇額娘、太后、皇太妃萬福金安。”
  “都起吧。”太后的聲音悶悶的,明顯是不高興的樣子。
  尤其她走過若音身邊時,更是板著一張臉。
  皇帝素來是個孝子,即便跟她面和心不和,也不會與她鬧。
  可是上次,居然為了皇后,當眾讓她下不了臺。
  她本以為過一陣子就好了。
  誰知道今日的秀女大選,皇帝特意把皇太妃弄到她跟前礙眼。
  太后心氣不順的在上首坐下。
  皇太妃則在下手靠前的位置入座。
  剛好,她的位置是在若音對面。
  若音抬頭,朝皇太妃淺淺一笑。
  正在這時,就聽見蘇培盛的唱報聲:“皇上到。”
  于是,若音和妃嬪們起身行禮。
  四爺穿著明黃色的龍袍,上面繡著九條五爪金龍。
  他的步伐均勻而穩健,明黃色的袍角隨著他的步伐掀起金色的駭浪。
  整個人散發著君王之氣,霸氣外側,令人不禁臣服。
  進殿后,他的視線在妃嬪們身上淡淡掃過。
  最后落在若音身上,并走近她,戴著碩大藍田墨玉扳指的手扶了她一把,而后在上首的主位坐下。
  等到身為帝后的若音和四爺入座后,妃嬪們才再次入座。
  而四爺親自扶若音,也并沒有引起多大的波瀾。
  畢竟,皇帝扶正妻,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總不可能放著皇后不去扶,反而去扶低等級的妃嬪,那才是不像話。
  大小BOSS都到齊后,負責秀女大選的管事就開始準備了。
  一盞茶后,一個內監和一個老姑姑,帶了一行人到了殿外。
  這一輪復選比之前的任何一輪都要嚴格。
  所以,秀女們是每六人一排進殿,供四爺、太后、若音以及妃嬪選閱。
  但有些情況特殊的,便是三四人一排。
  甚至,還有一人一排,當然,能到這個級別的,身份自然不言而喻。
  到了這個時候,若音和妃嬪們只起到陪閱的作用,真正的決定權在四爺和太后手里。
  若音抬頭看了太后一眼。
  心說有皇太妃在場,可能太后今兒說話都有點不算呢。
  否則四爺就不會把皇太妃請來了。
  按照規矩,首先被內監帶進殿的,是后宮妃嬪們的親戚。
  然后是以前被選中留了牌子,這次復選的秀女。
  最后,才是本次新選的秀女。
  在這個順序上,再按照滿、蒙、漢進行排序。
  因著最開始的,是后宮妃嬪的親戚。
  所以,這些屬于身份特殊之內,只四人一排。
  第一排上來的,就不乏有重量級的人物。
  若音和妃嬪,以及四爺、皇太后、皇太妃手里都有一本冊子,上面全是秀女們的家庭背景情況,就跟簡歷和身份證一樣。
  此刻,她不知道其余人是怎么想,怎么看的。
  反正她的注意力全在排單上的一個秀女身上。
  因為那排單上寫著滿洲鑲黃旗知府凌柱之嫡女鈕鈷祿氏。
  凌柱,可是死去的熹常在的阿瑪。
  如果說這新人是凌柱之嫡女,那么,便是鈕鈷祿氏的妹妹,還是嫡親的!
  看到這幾個字時,若音便抬頭,對著殿中的秀女看了一眼。
  那些秀女的旗裝上都掛了一個木牌子,寫了年齡和身份的。
  若音將視線落在對應著的鈕鈷祿氏身上。
  只見鈕鈷祿氏穿著一襲薄荷色的旗裝,眉毛彎似新月,形態修長苗條,眼神澄澈,嘴角的淺笑溫柔而從容。
  整個人看起來很符合大家閨秀的氣質,有一種當代女性清秀柔美的姿態。
  不知道是不是一個像爹,一個像娘的原因。
  這個鈕鈷祿氏,和熹常在并沒有多相似。
  但不得不說,長得比熹常在要水靈。
  這時,不止是若音,就是齊妃幾個,也齊刷刷地看向鈕鈷祿氏。
  當她們看到年輕、溫柔如水的鈕鈷祿氏時,感到壓力的同時,不由自主將自個與其比較一番,有種競爭和威脅之感。
  想來這一位肯定會被選進宮的。
  因為大清選秀女的品級,最看中的便是家室。
  按照往年的選秀規矩,公爵之女可封為妃、將軍之女可封為妃。
  知府之女可封為嬪,總兵之女可封為嬪。
  尚書之女可封為貴人,總督之女可封為貴人。
  這些老祖宗傳下了的硬性規矩,并沒有說秀女們的品性或者容貌,只有她們父親的官職。
  由此可見,大清選秀女其實就是拼爹!
  同時,也代表著有這些身份的秀女,只要走到了復選這一步,就可以有這些封號。
  就跟現代的優等生免考保送一個樣。
  后宮妃嬪能想到的,若音自然也想到了。
  要說前陣子,她還不明白。
  為什么熹常在死了,鈕鈷祿一家只哭不鬧,那么懂事聽話。
  原來是想著馬上要秀女大選了,而人死又不能復生。
  暫時的交易沒了,但仁義還在,
  這樣才好送個年輕貌美的小女兒進來。
  再將希望寄托在小女兒身上。
  畢竟若音剛才在排單上看到了,這位剛好二八年齡,十六歲,年輕著呢。
  加之熹常在已經在后宮作惡多端,得罪了四爺和身為皇后的她。
  那么,鈕鈷祿家族更加不會多此一舉,得罪四爺了。
  在若音想問題的時候,就聽太后淡淡道:“鈕鈷祿氏是吧,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