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十六章 趨庭之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興漢室

“大略之士常留所必爭者以餌敵,而從事乎不足急者,以蹙之也。”龍川集·序  雖然外面尚有余暉,但尚書臺內已經點好了燈,一顆顆豆大的燈火被鎖在青銅燈罩之中,從縫里流露出橙黃溫暖的光。在燈光下,有一人長身玉立,穿著朝服,頭戴梁冠,手中執著書卷,腳步穩穩地踏著光滑如鏡的深黑石板地面,緩步慢踱,凝神深思。

  聽到有人進來的聲音,此人停下腳步,轉過身來,頷下長須無風自動,像是芝蘭玉樹在月光下微微舒展搖曳,室內浮動著若有若無的一絲蘭草的香氣。

  此人便是當朝尚書仆射、潁川人荀彧。

  當年被稱贊為“王佐才也”的男人如今已人過中年,但端正的面龐和偉美的五官依然保留著青年時的俊秀,他的身型也保持的很好,不胖不瘦,修長有力。

  此時荀彧除了腰間的水蒼玉與印綬以外再無別的飾物,尋常的朝服穿在身上,卻透著一股讓人無法忽視的雍容風度。

  “文若。”吳碩臉上帶著笑,幾步邁了過去:“這時候還沒有退值?你可也太辛勞了些。”

  荀彧瞟了他一眼,面上微微流露著笑意,他低聲道:“明日就是正旦,一早便有大朝,而這詔書仍未獲準。沒有等到吳公議事回來,轉述承明殿消息,我也不敢走啊。”

  “文若盡責,實為朝臣楷模啊。”當初荀彧從關東調來擔任自己的副手,吳碩很是敵視了對方一段時間,期間也曾有過打壓的念頭,但對方才智過人,他沒有辦法,只得與對方和平共處。

  如今預尋退路,有求于人,吳碩更是將姿態放的很低,他低嘆道,接著伸手作邀:“我使人傳了太官令,命彼等供食,文若可用過了?不妨與我稍坐一會?”

  荀彧將手頭的書簡卷了起來,淡淡笑道:“正有此意。”

  于是兩人分坐各位,閑談幾句,吳碩便將話題引到今日的議事上:“旨意既定,明早便將公告天下,未來數年之內,朝廷諸事,左右離不開這詔書上的幾句話。我等主贊奏事,總領紀綱,事無不統,這詔書上的種種大計,早晚要壓到中臺與外朝上來……只是這勸農桑、興學校倒還好辦,充盈府庫卻是一大疑難。均輸令糜竺早前因軍糧的事累得身形消瘦,前線沒有耽誤,民間卻落得物價沸騰,怨聲不斷。就連糜竺這樣的行家都支絀不已,我實不知等年后國家再招我等與少府、司農等官議財賦,我身為尚書令,又該何以詔對?”

  “明日大朝,內外公卿都要入前殿敬賀,自少府張公故去后,陛下遲遲不擇賢良。”荀彧有意無意的回避了吳碩的話,凝視著對方的眼睛,道:“大朝的班列中若是少一個卿臣,說出去可不好聽。今日陛下難道沒有裁定人選?諸公于承明殿也無有進言么?”

  吳碩微不可查的皺了下眉頭,他到底是不敢在荀彧面前擺上官的架子,只得順著對方的話頭往下說道:“有,就在議事的最后,國家便親口點了太倉令王絳接手少府。擬詔的事我早已讓梁紹寫好,就等填個名字、加幾句話而已,想必現在已經送往陛下御覽、由謁者帶出宮外了。”

  說著,他砸了咂嘴,又試圖將話題轉回來:“這次糜竺倒是失了手,倘若他當初照顧到民間的物議,適度鑄錢購糧,如今也不至于遭人謗訕。”

  “糜竺是王氏的姻親、國家的親信,今日雖是錯失九卿,但少府王公年已垂暮,無銳意進取,供職僅唯諾而已,待過一二年,少府仍舊會是他的。”荀彧語氣隨意的說著,他說話謹慎,在吳碩看來有些避重就輕,就在對方想要接著說話時,門外已有了別的聲音。

  回頭看去,卻是太官令趙蕤領著幾個員吏帶著膳食過來了。

  “就放在這吧。”荀彧客氣的招呼著,趙蕤便帶著人將食案分別擺好、備齊。

  依漢制,尚書宿留臺中,不僅會發放被褥衣物,還會讓太官、湯官供食,規格次天子一等。荀彧定睛往桌案上看去,只見桌上的菜蔬居多,只有一份炙肉,不禁問道:“國家已用過了么?”

  “已用過了。”趙蕤是前司徒趙謙的兒子、同時也是趙溫的侄子,由于父叔兩人為皇帝立下不少功勞,趙蕤數年間便從一名普通的光祿郎中成為太官令,專門負責宮中膳食。

  趙蕤人也才三十出頭,為人踏實,知道荀彧話外問的是什么,于是說道:“國家曾有口諭稱,今后膳食從簡,非宴席不得繁復精細,以尚節儉。故而不單是尚書臺這里,就連國家在宣室殿進用的也是如此。”

  “國家年少英睿,身先垂范,這是天下之福。我等臣子,豈有不為君共擔憂慮的?”說著,荀彧便嘆息一聲。

  趙蕤附和的笑了一下,目光往吳碩、荀彧二人身上看了一眼,便告辭離去。

  待趙蕤走后,吳碩方才執箸夾了一大塊切好的炙肉放入口中,跟荀彧慢條斯理的吃相比起來,吳碩嘴巴動得極快,往往一口才咽下,另一口便張來了。他似乎急著將飯吃完,好與荀彧接著說話,最好能不失時機的袒露自己的心思。

  可面對著滴水不漏的荀彧,吳碩心里總有些怯意,好像自己早已被對方看透了似的,于是他又有些不急著用完飯,好趁這個‘食不言’的時候斟酌一番話語。

  末了,倒是荀彧先用完了飯,漱口過后,他用手絹擦了擦嘴,又往口中含了塊香片。吳碩這時也跟著將碗筷放下,如此照做,命人將食案端了出去,便與荀彧一時沉默著對著燈燭,不知該誰先開口。

  “糜竺與少府失之交臂,未必是因他籌措不力的緣故。”荀彧的目光望著地板上自己的影子,淡淡開口道。

  吳碩一震,猛地看向他:“你說什么?”

  “吳公也是個聰明人。”荀彧對著自己的影子慵慵地一笑,輕聲說道:“強臣如董卓、王司徒都接連失勢,而吳公游走于各方之間,始終不傷分毫,足可見吳公機警。因由王氏的關系,糜竺也與天子帶親,其人徐州商賈出身,品德淳厚,有研桑之計。于德于能、于親于功,少府之職本該就是他的,可這次國家卻將少府交給了老成的王公……以吳公之明,難道真以為是糜竺措置失當的緣故么?”

  吳碩梗了半晌,似像辯解,卻也只吃力地說了幾個“我、我”字,就再也說不下去了。

  誠然,為了大戰籌措糧草,糜竺可以說是想盡了辦法,甚至不惜涸澤而漁,榨取關中好不容易積攢的家底,最終得以保障數萬大軍的糧草供應。當時一切以戰事為重,糜竺提出鑄錢購糧的提議也是得到朝堂公卿以及皇帝同意,即便如今搞成了民間錢多貨少的通貨膨脹,那也不是糜竺一個人的過失,皇帝這樣冷落自己的‘親戚’,私底下是說不過去的。

  吳碩心里對此的解釋是皇帝對王氏有了意見,以及糜竺的商人身份。

  光武中興以來,士人廣泛占據著朝廷上下各個位置,糜竺若是詔拜為少府,將會是繼桑弘羊以后又一個以商人身份執掌財賦的大臣。當初桑弘羊為孝武皇帝奪天下豪強的‘利’,如今仿佛歷史重演,糜竺座了少府后,難保不會重現前輩的故事。

  吳碩不敢說皇帝是畏難,而沒有提拔糜竺,倒不如說皇帝是繼續將寶劍藏于鞘中,以待時發。

  “王公為人守成,善于積蓄,以后這數年間,朝廷需要的正是他這等善于守財的少府。在國力恢復之后,國家若要進取,勢必需要糜竺這般人才。”荀彧說完以后,轉過頭看向吳碩,悠悠說道:“是故一人能否長久,不能只看當下強勢與否,還得將目光放之長遠。吳公正是明白這個道理,所以才會特與我做一番長談,只是又何必避而不談呢。”

  “是我冒失了。”見心事被人說破,吳碩心頭一跳,低聲說道:“如今董公位置難保,雖長秋有寵,一時無有大礙,但今后誰也……我本也有憂國之心,不論何人當朝,只要仁治天下,恢復光武之制,我心便已足矣。只是我觀國家胸有大志,以后著手進取,也只有那幾個方面……”

  “吳公!”荀彧提聲說道,他一向給人的感覺是溫潤如玉,明明有天縱的才華與鋒芒,卻從不讓人覺得他咄咄逼人:“朝堂的事,暫且不論。只說物有優劣、人有好壞,豈能一概而論?若說一地商賈不法,難道就要將天下商賈殺絕不成?”

  “是這個道理,不過……”吳碩并不知眼前這個尚書仆射的心思,他才能不及,只得跟著對方的思路走,很認真地思考著:“天子抑豪強之心已昭,即便這幾年偃旗息鼓、以休養為要,也逃不過以后……我這也是為潁川眾家著想!”

  在預感到威脅時,再散亂的階層也會發自本性的去奮力阻截,于是漸有酷吏形象的楊沛坐罪罷官,換之以能力中庸的射堅;糜竺被雪藏也是同樣的道理,相對于楊沛的嚴格自律、只有在遇到法衍這件事才試了方寸,糜竺執掌均輸,經手萬億財物,可以攻訐的漏洞實在太多了。

  所以在廷尉的空缺上,皇帝或可以提一提楊沛,但在少府的空缺上,糜竺卻是提也不便提的。

  各方的博弈與妥協造就了吳碩現如今在手中拿著的這份輕飄飄的詔書、確定了未來數年間平穩過渡、休養生息的局勢。幾方勢力在建安四年的年末似乎達成了某種均勢,他們要在接下來的這幾年間竭盡所能的積蓄實力,增加底牌,目的就是為了下一次定國是的時候能占據優勢。

  “豪強也分好壞,吾等士人,蒞任州郡的時候,誰不是嚴懲作惡,興揚道義?”荀彧聽了吳碩的表態后不為所動,而是列舉了幾個士族出身的郡守嚴懲地方作惡豪強的例子,似乎對于皇帝抑制豪強的觀點,他心里也是深感贊同:“豪強盤踞地方,殘害鄉民,威脅郡縣,是國法不能容,吾等豈能庇之?”

  地方豪強與世家大族并不是一個概念,豪強或許有田宅、財帛多少之分,但世家大族并不在乎錢財多寡,而是政治資源。豪強的崛起,往往伴隨著對黎庶的剝削與血腥積累,這對于早已從豪強蛻變為大族的士人來說,是嗤之以鼻,不屑與伍的。抑制行跡惡劣、為富不仁的豪強,在某種程度上與皇帝的觀念不謀而合,開明的士人多半也會給予支持。

  但皇帝并不僅是如此,他要收回的是大族在地方上的特權,打破彼等在經濟、政治、教育上的壟斷,這樣的念頭所針對的可不單是那些作惡的豪強,而是整個階層。

  想到荀彧似乎想將皇帝往抑制少數害群之馬這方面引,避重就輕,吳碩心里便油然而生的佩服。他更因此想到荀彧肯為他說如此剖心置腹的話,顯然是看出了他的心意,在這個情況下,吳碩勢必要有所回應:“荀君說的是,郡縣豪右擾亂鄉里,勢必要有所制之。國家曾言‘為國、為民’,天下黎庶是民,商賈是民,大族也是民,我等大臣,自當為朝廷百年計。”

  “不用。”荀彧深深看了吳碩一眼,伸手虛虛一按:“國家年少英睿,年方弱冠便蕩清海內,興復漢室,正是志氣尚滿、銳意高漲的時候。以后的日子還長著,鮮卑未定,西域未通,海外未臣,國家豈會止步于此,自然要有所恢廓。我等身為大臣,自當以國事為重,綜理庶政,治理萬民,不當有所私計。”

  吳碩愣了一下,尚不知何解,只聽荀彧又接著說道:“吳公適才談及府庫一事,可是在為年后財賦之議而憂?”

  “誒。”提起這個,吳碩倒有些愁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