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百二十一章 敢有異心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興漢室

———顏真卿論  雖然已重定下將奏疏先送往承明殿初步處理的規矩,但與尋常政務不同的是,只要是涉及軍務的奏疏,仍然是第一時間呈交皇帝御覽。

  公車司馬令榮合將手中紅色縑囊盛裝的奏疏雙手奉上后,便悄然退步,站在幾步開外垂首以待。

  一旁的穆順代為接過縑囊,當著眾人的面查驗了一番縑囊的繩結、封記,確認無誤后這才將其解開,對著皇帝抖出奏疏一角。

  皇帝伸手從縑囊中把奏疏抽了出來,展開略讀了一會,眸色立時深了幾分。

  荀攸瞅到皇帝的臉色,心里不禁思忖道,現在河內平靖、兗州歸復,朱儁與曹操合兵一處,正要過河攻打東郡。按說是沒有什么急事了才對,如何皇帝見了奏報會是這等模樣?

  很快,皇帝沒有讓荀攸多想,便隨手將奏疏遞給了荀攸。

  “韓遂的事看來還要另外商量,不宜早下結論。”

  荀攸拿來看了看,面色一凝,點頭道:“陛下睿鑒,是需要再三計議。”

  兩人說完這番話后便不再言語,在場的穆順、榮合二人小心翼翼的站在邊緣,靜心屏息,一句話也不敢說。

  “再讓下詔給朱儁,領所部人馬留守陳留,東郡的事,讓曹操一人處置。”皇帝在原地踱著步子,忽的語氣有些煩躁的說道:“魏桀戰死豫章,這么大的事,為何偏是隔著淮南、經由豫州劉艾等人才輾轉報來?荊州江夏那一塊難道毫不知情?劉表到底存的什么心思!”

  原來這奏疏中提了三件事,一件事關雍涼的變數,是繡衣使者賈詡探聽得來的消息;一件是朱儁的表奏,闡述如今兗州與關東的局勢;還有一件就是轉奏汝南太守劉艾的奏疏,說是揚州刺史魏桀引狼入室,被笮融襲殺,這個消息過了好久才輾轉由劉艾等人知曉上報。如今袁術后方沒了魏桀這根刺,必將重振旗鼓,將劉艾、田疇、劉備等人各個擊破。而在其中起到一個關注戰況、溝通消息作用的荊州牧劉表,卻自始至終不發一聲,導致貽誤了軍情。

  “劉表歷來恭敬,幾年來每逢年尾歲旦,皆有上計表賀。其還曾舉發劉焉在益州不法情事,供給財貨磚木修復雒陽宮城,遍數種種,都不像是要與朝廷為敵的模樣。”荀攸將奏疏握在手中,出于公正,還是淡淡說道:“更何況如今天下局勢幾已明了,劉表身為宗室,也犯不上與他人共蹈險地,這其中許是有什么變故。”

  “劉表是海內名士,名列八顧,當年也曾應袁氏邀,入何進麾下掾屬。他彈劾劉焉在益州似有子夏在西河疑圣人之論,無非是想試試朝廷的態度與兵將,待一舉復蜀,他這才委輸軍資,助修宮城。今年我詔使徐晃、太史慈沿漢水出上庸,借道南陽入豫州征討袁術,劉表就以為朝廷是要圖謀他荊州,幾次上書推諉婉拒,到現在才只敢讓徐晃領兵過去!”皇帝沒有為這些所打動,反是愈想愈忍不住數落道:“我看他反意倒是沒有,異心卻是不小,眼里就只把荊州當自己的家業了!”

  早在四個月前,皇帝為了應付河內、豫州的戰事,也是為了提前為明年布局,特意調護匈奴中郎將張遼、撫軍中郎將徐晃兩名心腹干將帶兵,分別出上黨、上庸。如今張遼早在河內擊退了袁熙、焦觸等兵馬,而徐晃所部卻還只停留在新野,這其中固然有山道難行、漢水激險等地形拖延行軍的緣故,但也不乏東道主劉表百般不愿,沿途不盡配合的因由。

  劉表的擔憂其實不無道理,荀攸心里非常清楚,當時跟河內兵眾潰退的險惡局面相比,豫州汝南一帶其實還是兩方僵持的保守局勢。徐晃去了,也只是多一份力氣征討袁術,后續的錢糧與詔令跟不上,也不會有太大的突破;但若是不去,光憑劉艾、田疇等人也能自保。與其如此,還不如優化配置,利用徐晃麾下的這股兵馬,設假道滅虢之計,占據新野、宛城,圖謀南陽,掐住劉表的喉頭。

  荀攸沒別的閑話,畢竟這些事都是他與皇帝一起商量的,起先調遣徐晃,跟調遣張遼所不同的是,其并不是為了馳援豫州,而是存的一個試探劉表立場的想法,想看看劉表對朝廷的忠心究竟有幾分成色:“臣等當日對策,料想以劉表之忠良恭敬,其必竭力委輸軍資,供給徐晃所部過南陽、入汝南。豈知他畫地為壑,另自樹疆,視徐晃為征荊之兵,幾次拖延,如今徐晃仍停駐新野,連宛城都還沒到。”

  “劉表為人短視,無他遠慮,又不見事變,多疑而無決,不過一座談客而已。”皇帝眼神落處,穆順立時乖覺的帶引著榮合走下樓去,自己卻站在樓梯口半藏著身影,隨時等候詔命。皇帝見狀,目光又移向了遠處,嘴上毫不留情的譏諷道:“既然已選了效忠朝廷,不愿與袁氏合流,卻還畏首畏尾,生怕我要害了他。若是他真赤心一片,就合該積極響應,籌措糧草、修葺道路,好讓徐晃無有耽擱,順順利利的加快行軍。可他偏要做出這般別扭的模樣,鬧得徐晃至今還沒出新野,此時河內、兗州各地形勢大好,他心里應是已經后悔了,正要設法補救呢。”

  “他若是沒有私心,讓徐晃及時入豫州,眼下自然別無話說。”荀攸拱了拱手,坦言道:“可如今徐晃因人之故留在新野,貽誤軍機,可不是給了朝廷口舌?陛下本是信他,奈何其人不自信,臣以為,南陽乃帝鄉,民戶殷實,其地又北近潁川、東接汝南、西通武關。若是劉表一心為國,那么此等試探卻是朝廷測度君子的多心之舉,實屬無用,可他卻如此……如今大戰在即,南陽地處關鍵,實在得小心托付。”

  皇帝深以為然,說實話他也只信得過自己身邊的以及自己親手提拔起來的人物,別的人即便再有能力,對他來說也疏遠了些,譬如曹操、劉備無論當時還是后世再怎樣聲名赫赫,在皇帝心中也是個靠不住的外人。劉表自然也一樣,歷史上他與袁紹南北同盟,夾擊袁術、曹操,放至今日,皇帝如何信得過他?當下不僅是為荀攸說動,其心自是也早有變化,不然也不會四個月前就與荀攸商議借此試探劉表了:“無論身處何事何地,所托非人,都是一大忌!”

  荀攸低下眸子,借眼睫藏住了深深的眸色,他忽然提議道:“司徒黃公是荊州江夏人,最是知曉荊州人情風物,而劉表之所以立足荊州,多是憑借荊州蒯氏、蔡氏、馬氏等豪強之力。陛下若要在明年東征之前,將荊州收為己用,此時不妨從豪強入手,可得事半功倍之效。”

  “唔?”皇帝意味不明的看向對方,也不說什么,只淡淡允道:“那就詔黃公千來一趟,南方之事,也該多上些心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