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六十四章 陰雨之期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興漢室

———南陽頌  當然,這也不算是背叛之舉,而是重歸朝廷治下,費伯仁毫無心理負擔的想著,忽然問道:“倘若朝廷一旦打下漢中,張魯敗亡,益州擾攘混亂,屆時僅憑劉瑁一人,恐難以團聚人心,非得有重兵相佐不可。校尉孫肇乃劉公腹心,手綰羌叟之兵,若能為我等所用,足堪彈壓局勢。”

  說到這里,來敏卻是有些挫敗的說道:“孫肇此人實在冥頑,第一次見過吳元雄之后,獲知來意,便再不理睬。我看他要么是另有打算、要么是一心只聽劉使君之令。”

  “或許是前者居多。”費伯仁深思良久,謹慎的說道。

  “什么?”

  “敬達有所不知,孫肇此人平日里曾與劉瑁多有往來,交情不淺。若是我所料不差,劉瑁定然已與孫肇有過謀議。”費伯仁說道。

  “天下事豈有如此!”來敏想起去年來綿竹時,與劉瑁的一番話不投機的交談。雖然在事后隱約猜測出了對方或許有不孝之舉,但二三十年的儒學倫理卻讓他不愿相信這個事實。如今被費伯仁委婉的點破,來敏頓時有牢騷要發了:“劉使君怎會生出這般逆子!”

  “劉瑁向來狂悖輕傲,此人在家行三,本來劉公一死,益州這基業本輪不到他,可誰讓劉公其余三子皆在關中、膝下唯有劉瑁一人。依我看劉公心里也有數,只是念及長安諸子,不得不由劉瑁在其死后出面罷了。”費伯仁說道。

  如今為了讓劉誕等人能在長安保全富貴性命,就必須要由劉瑁通過完成獻土歸附之功,以折罪補過。劉焉為了達到這個結果可謂是煞費苦心,先是遷移州治,拉開與張魯的距離、再派甚有威望的孟光出面說和,主動向豪強低頭妥協、最后憑借孫肇的兵力,軟硬兼施,讓豪強同樣劉瑁在其死后暫代州牧。

  若是朝廷那時勢如破竹,順利打下漢中,進逼劍閣,那么劉瑁大可憑領頭人的身份、與來敏一同率眾歸附;若是朝廷沒能打下漢中,那么劉瑁照樣能借此平穩繼承益州,他劉氏還能保有這塊家業。

  真正的政客沒有朋友,來敏心知肚明,他與劉焉只是互信互利的程度而已。別看現在劉焉對他的所作所為視而不見,可一旦朝廷沒能對益州造成威脅,后繼者劉瑁完全會殺了他這一批主和派的頭來立威。

  雖然來敏與黃琬在一開始也沒真心為劉焉打算過,但此時身份互換之后,來敏還是不免有些心寒。

  “不行!”來敏忽然說道:“如今不能將全部的念想盼在孫肇一人身上,我等得另謀一條出路才行。”

  費伯仁倒是把他的話好好想了一通,嘆口氣答說道:“我何嘗不知這個道理?只是益州坐擁強兵之人,不過漢中張魯、校尉孫肇、以及江州趙韙。張魯與孫肇是不指望了,而趙韙也不是個易與之輩,彼態度曖昧、心思難定,又遠在江州,就連劉公都調他不動。依我看,此人不僅幫不上忙,我等更還要防著他另生事端!”

  “此人不需管他,他遠在江州,我等只要控制蜀郡,待朝廷打下漢中,便可北迎王師。王師一到,就算趙韙再有想法也是默然無計。”來敏放低了聲音說道:“眼下當務,乃是蜀郡的兵馬能否在緊要時刻,為我等所用。但有蜀郡郡兵在手,縱然不能壓制孫肇,也能防其獨大。”

  費伯仁想了一想,忽然說道:“郕都附近兵馬,除了駐兵雒縣的孫肇以外,還有兩支兵馬。一支是蜀郡北部都尉高靖手下郡兵……”

  “且慢。”來敏皺著眉說道:“若我未有記錯,這個高靖,在今年元月就病逝了吧?”

  “沒錯,高靖亡故以后,北部都尉一職始終未曾安排繼任,所部兵馬,皆由沈彌、婁發二人代領。”費伯仁細細的為來敏陳說道:“而這兩人,則皆奉另一人為兄長,那人手下所掌的就是我適才所言、郕都附近第二支兵馬。”

  “喔、喔。”來敏大為點頭,他已知道費伯仁所指為誰了:“剛補為蜀郡丞的甘寧?”

  說完,他又有些猶疑了:“可這人向來輕薄無禮、好殺人劫掠,我等能說服他么?”

  “凡輕俠者,多好利重義,甘寧此人殊為尤甚,其生性好奢、好放大言,卻極守信諾。只要敬達能許下重利,自不難誘之襄助,得此一人,可得半數郡兵、乃至江上盜寇。”費伯仁捋須說完,身子往后一仰,頗有運籌帷幄的氣概。

  而來敏卻正好相反,低著頭悄然無語,片刻,方才問道:“然我這段時期,皆是與豪強大姓往來,從未與其有過交集。倉促與會,為人所輕倒是其次,彼若誤以為我有意藐視,那可就麻煩了。”

  “所以,此事還得仰賴到已亡故的高靖身上。”費伯仁很快、又很篤定的說道。

  “可他不是病故了么?”來敏問道。

  費伯仁想了一下說,復又說道:“雖已病故,但因為子嗣不在蜀地,故而暫時停喪不葬。前些日子,其子高柔從兗州陳留出發、走白帝而入蜀,于今正好就在郕都預備喪事。現在的蜀郡太守高眹同為陳留高氏,喪事一始,蜀郡無論大小,皆要前往敬奉,聊表喪儀。敬達盡可一去,就算不能借此與甘寧搭上關系,但能結好太守,也算不虛一行。”

  “嗯……”來敏這三個月來走訪各家,對本地太守也是過府拜訪過幾次,這個太守高眹拙于智計,一心撲在經義上。在與來敏僅有的幾次談話中,通篇不離他的政績——在城南翻修重建的文翁石室。

  來敏與其溝通后,發現對方確實對除了儒學以外的東西沒有任何興趣,只要保他心心念念的文翁石室不受損壞,無論誰來主政益州,他都不會反對。在當初知道高眹的立場之后,來敏也不再打算拉攏對方,將其拋在腦后了,此時費伯仁又將其當做一個繼續攻克的關鍵,這讓來敏又再度重視了起來。

  他沉吟道:“高府君常與我研討經義,其族子高柔力行千里險阻,有如此孝行,我如何也要前去拜訪一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