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部被拆分之后,禮部大院就被一堵墻一分為二。東邊半部的大門面南背北,掛著牌子‘外交部’。西半邊的大門面北背南,掛的則是‘理藩部’的牌子。倭國與重新改回高麗國的兩撥人搭乘同一艘船抵達的杭州,到了他們曾經都來過的前禮部大院。然后從不同的門走了進去。
對于這兩個國家來講,今年都是他們非常在意的事情。大宋已經有了自己的國慶日,國慶日也會招待外國與藩國。330年乃是一個整數年份,正常人對這樣的年份都會非常認真,更不用說是大宋這樣強大的國家。
另外一件事則是現任大宋官家趙嘉仁。趙官家乃是大宋280年生人,今年正好是趙官家五十大壽。雖然官家已經說明不要勞民傷財,不許搞全國性的慶賀。可這阻擋不了倭國與高麗國國王派人前來恭賀。
高麗國國王格外熱切的期盼能夠向大宋派來使者,去年的時候大宋突然就下旨恢復了高麗國的國號。高麗國王驚喜之余,甚至懷疑是不是弄錯了什么。之前在做蒙古征東行省的時候,高麗沒有國號,高麗國王不能稱王,沒有謚號。死后怎么稱呼得由蒙古朝廷決定。三韓行省延續征東行省的制度,突然間恢復高麗國稱號,高麗國王生怕趙官家突然后悔,此次是以最隆重的禮數,以大宋藩屬高麗國國王的身份前來賀壽。
某種意義上,這位高麗國國王有點拍到馬腿上的嫌疑。趙嘉仁知道自己一定要接見這幫家伙,忍不住嘀嘀咕咕的說道:“我又老了一歲,有什么好慶賀的。”
在旁邊的皇后忍不住笑道:“官家,你給我慶賀生日的時候可高興得很呢。”
在面對老婆的時候,趙嘉仁總是能很自在,他笑道:“那是當然,我那天喝酒你不會說我貪杯。晚上還能親熱一下。”
“胡說什么。”秦皇后忍不住埋怨道。只是她也只能埋怨兩句,沒辦法大聲反對。按照大宋的普遍看法,士大夫的正妻生六七年里頭生兩男一女,那叫非常好,正合適。但是身為皇后,如陳太后那樣十年生五個娃,其中至少有三個是男孩,這才叫國家之福,社稷之幸。
現在天下都知道秦皇后集萬千寵愛于一身,趙官家沒當皇帝之前就只和秦皇后睡覺。當了皇帝之后依舊只和秦皇后睡覺。秦玉貞視聽說過外面有關秦皇后‘善妒’的評語。那幫三妻四妾的家伙普遍對秦皇后有這樣的看法,甚至那些女性們處于微妙的情緒,也有差不多的辦法。以前甚至有腦子不清楚的請教過秦玉貞,怎么才能像秦玉貞這樣牢牢抓住丈夫的心。
看丈夫收拾完衣服前去辦公,秦皇后無奈的坐回沙發里面。她馬上就要去面對一群在很多事情上不明道理的女人,這幫女人就不明白趙嘉仁若是娶了別的女人大概也會如此對待。以夫妻親熱次數和花樣來看,趙嘉仁也談不上清心寡欲。他是個只和一個女人上床的好色之徒罷了。
不高興歸不高興,秦皇后簡單的化妝一下,然后出門去了。馬車停在婦聯門外,立刻有人出來迎接。進到會議室,一群光鮮體面的女子馬上起身迎接。眾人落座,馬上有人問道:“圣人,官家大壽,我們若是不能表示一下,真的過意不去。卻不知怎么才能讓官家接受。”
秦玉貞聽到這問題就有些頭痛,思忖了一下,她干脆說了實話,“諸位姐妹也知道,官家是個不愛操心的懶人,又素來體面。大家就順了他的心思,別讓他費心就好。若是真的想送禮,我覺得不妨這樣。咱們婦聯就寫個賀卡。上面簡單的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的簡單寫兩句。之后姐妹簽個名字。大家都開心。”
這個回答完全能讓趙嘉仁高興,不過這幫試圖送禮的定然不是奔著讓趙嘉仁開心的目的去,她們的目的是要讓趙嘉仁記住她們的‘善意’。聽秦玉貞說完,這些女人都不吭聲了。有些輩分高的,嘗試著想表示反對。只是話到嘴邊還是沒敢說出來。
秦玉貞說的沒錯,趙官家是個體面人,所以從來不貪圖別人一絲一毫。這樣的體面人恰恰娶了同樣性格的老婆,秦皇后不愛禮物,只是愛遵守禮數本身。只要遵循禮數,拔根頭發發當禮物,都不會讓秦皇后覺得失禮。
見沒人反對,秦皇后就拍板定案,“我讓人準備紙張,簽字要用漂亮卷軸,看著也喜人。”
這件事講完,秦皇后就開始另外一個重要的事情,私下接待。說是私下接待,也是經過挑選。六名婦人被領進小會議室,她們甚至不敢坐,直接站在秦玉貞面前。為首的那位焦急的開口說道:“圣人,我家五郎在江寧攤上了官司,想請圣人幫著說項。”
“請圣人幫著說項。”其他幾人也跟著說道。
秦玉貞心中嘆口氣,先請這些人坐下,才接著說道:“咱們中認識最晚的,也得是官家從福建北上討伐蒙古之時。這也快二十年了。”
“是。圣人好記性。”婦人們應道。
“若是那種相識不久的,我也不敢說真心話。對大家,我就給大家說個清楚。你們來求我,就是大錯特錯。你們應該去給你們兒子講,錯了就認。只要真知道錯了,就把此事完全完全了結,然后繼續向前走。年輕人,這一輩子長的很。只要能自己過了這道坎,以前的錯算什么呢。”
這話說的如此冠冕堂皇,婦人們花了些時間才想明白,秦玉貞的意思是‘絕不幫忙說項’。這些婦人登時急的眼含熱淚,繼續哀求,“圣人,若是被壞了前程,他們這一輩可就毀了。他們錯了,等此事了解,狠狠處罰就好。可這次,關乎太多。”
“你們的意思是,在這件事上,錯的不是這些孩子,錯的乃是官府,乃是朝廷么?”秦玉貞對這些女人并沒有絲毫客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