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統領,白天朝堂上所講的,你可否聽懂了?”楊太后有些不太自信的問道。
既然太后已經臨朝,作為御林軍統領的張世杰自然也在朝堂上守護太后。現在護送太后回宮,又聽到太后的問題,張世杰只能絞盡腦汁思考該如何解釋。
白天趙嘉仁講的乃是最新的鈔法,然而里面內容太多,張世杰完全沒辦法給串起來。想了想,張世杰答道:“太后,不如明日里請趙太尉再給太后專門講述吧。”
楊太后聽了這話便暫時不說話。她本以為臨朝是很威風的事情,無論是大小事情都得由她這個太后最后決定。然而第一天上朝就讓楊太后發現想做決定得先明白朝堂上講述的到底是什么。那些冗長的發言,那些完全不能理解的內容,楊太后不知道那些人到底在說什么,更遑論知道自己該說什么了。
看著太后進了寢宮,張世杰摸出根小雪茄點著抽了起來。之前楊太后最擔心的就是蒙古人送回被俘虜的官家和全太后,等汴梁和議的內容公布之后,之前蒙古使者提出的‘送還’根本是提都沒提。
楊太后的注意力全部放在此事之上,她反復看和議條文,反復找李庭芝等人,試圖弄明白趙嘉仁是不是與蒙古人達成了什么秘密條約。最后楊太后才敢稍稍相信,所謂的‘送還’只是蒙古人玩弄的一個小把戲而已。
被那個小把戲完全調動的楊太后終于臨朝了,然而太后又完全聽不懂政治的問題,張世杰現在感覺太后若是能藏拙就好了。
楊太后與張世杰有他們的想法。那些在朝堂上的大臣們其實是能夠聽懂趙太尉所講的內容。下朝之后,這些官員就開始串聯起來,李庭芝參加了其中的一伙。此時也沒心情再找妹紙彈吉他唱歌,官員們就開始就白天的問題討論起來。
大宋的鈔法正如趙太尉所講,是有目的的想把交鈔留在百姓手中。譬如納稅的話,交鈔只能納一半稅,另外一半要用銅錢。譬如交鈔兩年一屆,發行新一屆的交鈔之時,得用舊鈔兌換新鈔,賈似道當政之時就拒絕兌換上一屆交鈔,直接發行新鈔。這么搞的結果就是市面上的交鈔數量暴增,交鈔價格暴跌,人民幾乎是不計成本的把交鈔給畫出。市面上以交鈔計算的物價飛漲,交鈔自己越來越不值錢。
趙太尉之前已經在經過的各地上大量投放糧食與布匹,吸收了大量交鈔。現在更是下令,以后稅收可以用交鈔全額支付,在城市購買糧食、布匹、食鹽、鐵器,只能用交鈔。這幾個政策前所未見,官員們都懵了。
“李知州,若是這樣搞,朝廷以后收上來的豈不都是交鈔了么!”有官員剛坐下就急急忙忙的說道。
李庭芝在治理揚州的時候展現出很不錯的手腕,所以聽了這個問題,他發現自己竟然沒辦法立刻回答。就在此時,就聽熊裳說道:“發行交鈔本就該有準備金,以前是用生絲、金銀、綢緞,這次沒想到趙太尉竟然用上了糧食。”
雖然熊裳素來狂傲,不過在此時他能夠提出看似完全有見地的說法,大家也不能不湊過去請教,“這糧食是怎么回事?”
熊裳此時心中也在考慮,所以完全沒了平日里那狂傲的模樣,他邊想邊說道:“趙太尉要重建常平倉。不……,他已經重建了。所以他建起了官府直接管理的糧鋪,糧食價格固定,而糧食又全部得用交鈔來買。就是說,想從官府糧鋪買糧食,就只能用交鈔。以前百姓是不得不收下官府給他們的交鈔,現在成了他們不得不去想辦法賺到交鈔。”
熊裳解釋的清楚,見識過大通脹的官員們忍不住嘲諷起趙嘉仁的政策,“市面上交鈔這么多,那點糧食夠什么用!”
“可不光是糧食,沒見到趙太尉把布匹、食鹽、鐵器和辛香料都給拿出來了么。”熊裳繼續解釋著。
“那也不夠,完全不夠。”有著充分通脹經驗的官員們搖頭表示不贊同。
這下熊裳可有些不高興了。他語氣嚴肅的對這些反對者說道:“諸位,我等吃食堂所用的飯票其實就是一種交鈔。還有布票,糧票也類似。雖然俸祿少了,可我等日子過的并不比以前差……”
熊裳的話立刻遭到了官員們的反擊,“我等是官員,理當如此。現在趙太尉所對的乃是幾千萬大宋百姓。他哪里能做得到!”
李庭芝聽著大家的爭執,他其實很高興能有熊裳這樣的家伙能夠替他暫時抵擋一下,讓他能有時間來理理思路。聽了眾人的討論,李庭芝確定了自己的看法,趙太尉手里只怕是沒有那么多的東西可以兌換完百姓手里的交鈔。另外,趙太尉讓國庫里面充滿了交鈔也沒什么用啊。
確定了自己的想法,李庭芝開始奇怪。以前趙嘉仁做棉務的時候,他還知道銅錢的重要,那時候他每個月給朝廷十二萬五千貫銅錢,那是真的解決了朝廷的財稅問題。怎么等趙嘉仁自己當政,他立刻就恢復了舊傳統。難道是因為趙太尉手下沒有趙嘉仁這樣的干才給他撐腰么?
正在思量間,伙計已經開始把菜給送上。等到飯菜全部上桌,跑堂的說道:“幾位官人,今日我們店里的稻花魚買一送一。另外,店里收交鈔。”
若是以前,官員們大概會因為稻花魚便宜而感到高興。可眾人方才討論的正好是交鈔,飯鋪里面已經很久沒有主動表示愿意收交鈔啦。等跑堂的下去,熊裳冷笑道:“哼!既然官府糧鋪的糧食便宜,這些人當然要弄到交鈔啦!我們的俸祿也是發交鈔的日子只怕要不了多久啦。”
聽到如此不祥的預言,飯桌邊的官員們臉色都不好看。然而酸辣湯中稻花魚撒發著誘人香氣,讓大家在冬天里面忍不住吞咽著口水。最后李庭芝笑道:“管他那么多呢,我們先吃著!”這么務實的發言立刻得到官員們響應,大家動起筷子,吃的不亦樂乎。
既然稻花魚買一送一,很快就解決了一大份稻花魚的官員又要了兩份。跑堂的笑道:“請官人們稍等,今天吃魚的人多,我們廚房做起來可沒有那么快。”
正說話間,李庭芝突然對著門外喊道:“那不是劉兄弟么。”
從包間門外走過的人聽到呼喊聲,扭頭過來,竟然劉景文。李庭芝出門本想請劉景文一起進來吃飯,沒想到劉景文竟然帶著夫人與一對兒女已經吃完了飯。見李庭芝相邀的態度挺誠懇,劉景文就讓妻子和兒女先回家。他這個前官員就加入到了現官員的行列當中。
“不知劉兄現在做什么營生?”有些知道劉景文已經沒了官職的家伙問道。
劉景文答道:“我在文史館找了個差事,專門開給趙太尉找兩漢的資料。”
“哦!漢史不是劉兄的長項么!”對劉景文比較了解的官員驚訝的說道。
大宋的進士們都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成為‘說書’,想成為說書就得在某個方面很有造詣才行。中華歷史如此悠久,大宋進士每個人都只能在某一個方面進行專項研究。即便文史館根本不是官員的工作,然而劉景文這個‘不堅定份子’竟然靠自己的能力再次有了差事,讓不少官員都看到他們那些‘不堅定份子’的家人或者朋友也許還有東山再起的可能。
面對眾人的詢問。劉景文苦笑道:“諸位,這種事情也都是命而已。我自己前去討要官職之時,可是弄得灰頭土臉。萬萬沒想到等我心灰意冷,竟然又靠了漢史混口飯吃。”
“那趙太尉用漢史里面的那些內容。”進士們立刻直奔進士在意的話題。
“農林還有漁業。”劉景文簡單的介紹起來。原來在漢代的時候,特別是東漢,國家在魚苗培育以及林業培育上就很有成就。不過那時候培育出來的魚苗是在河川湖泊里面放養。讓人到了捕魚季節可以大量捕撈。至于林木,國家也有廣闊的育林的地區。
聽了這些之后,熊裳說道:“這不就是趙太尉最近要在江南推行土地國有制的時候所用的漢代資料么!所謂,諸朝皆以弱亡,唯漢以強亡。無他,只因大漢國有經濟強!”
見劉景文居然成了趙嘉仁土地國有政策的幫兇,桌邊至少有一半官員臉色都不好看。劉景文發現自己的學術造詣竟然隱隱被人‘誤解’,他本能的就反駁起來。“兩漢官府營運本來就強,且不說別的,光這個魚苗之事。就我所知,趙太尉在各地努力建設魚苗廠,凡是有魚苗廠的地方,水田里面都養了稻花魚。除了稻子增產一成之外,種稻的百姓一畝里面還有好幾百斤的產魚。官府賣魚苗,不虧本就好。若是私人賣魚苗,還不知道他們怎么和百姓算賣魚苗的錢呢。”
喂喂!李庭芝覺得自己都有些聽不下去。這是被趙嘉仁剝奪了官職的人應該說的話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