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格紙上排布了許多類似國際象棋的陶制棋子,代表了火槍手、長槍兵、炮兵。
有些營長連長正在根據預設的戰況條件來挪動代表各個兵種的棋子,有些則在聽李云連長宣講他的軍事理念。“我們訓練部隊進行交錯前進,最少需要9個月。而且戰場上地形哪里有那么多讓我們從容布陣的平地。所以我們就讓把大方陣變成一個個小方陣。”
此次前來的五個營都打過仗,能當上連長的完成了科目學習考核與上戰場參戰的過程,都具備基本的指揮能力。之前的戰斗中,大家在那些泥濘的土地上吃夠了布陣的苦頭,窗外長江流域的土地比起交趾占城也沒啥本質變化。
見沒人反對自己的意見,李云繼續對聽課的指揮員說道:“就如太尉所講,這么搞的要點就是兩個。炮兵要能夠更快運動,各個部隊的排長們得能夠更好的指揮部隊。炮兵原本就已經做得極好,現在的要點就是排長們是否合格。”
年輕人熱切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卻不知道自己正在挑戰軍事上的大問題。軍事水平越高,軍事能力越強,就對更基層的軍人有越高要求。譬如步兵巔峰的PLA,一個班里面還要分為三人作戰小組。現在李云等人正在挑戰讓各個排長都能根據地形等情況來安排自己排的行動,在這個時代真的是超前到沒邊了。
李云他們并沒有對自己的精準定位,他們之所以這么做的理由很現實,大方陣排好之后在平原上很有可能所向無敵,可哪里有那么多平原給大軍陣施展。以火器方陣崛起的西班牙是個半荒漠地區,密集水網在歐洲并非常態。既然不想放棄大軍陣的優勢,就必須根據地形進行調整。
正在說話間,有通訊員跑來報告前面發現了蒙古軍,數量在三千左右。內部軍事會議暫時結束,各個營長連長趕回部隊開始準備作戰。宋軍后續的情報顯示,蒙古軍并沒有出現在運河兩岸,而是全部位于運河東岸擺開陣勢,看他們的意思是想威脅宋軍的側翼。
一看這布置,李云懷疑蒙古軍的將領是不是沒睡醒。已經不需他專門講述該怎么辦,部隊按照之前的訓練過很多次的模式,以連為單位沿著運河一邊擺出兩層的陣列。炮兵在前面一線排開,通過交替掩護滾動前進的方式掩護后面的船隊通過蒙古軍布陣的地區。
李云并不知道對面那個‘沒睡醒’的將領是個17歲的毛娃娃。這娃娃叫伯顏察兒,是蒙古朝的駙馬。從伯顏察兒的角度,擺出一個突擊陣型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對面背水而戰,他們根本沒辦法掩護那么長的一支船隊。
蒙古軍也不會不觀察敵人的部署,根據蒙古探馬的準確偵查,伯顏察兒駙馬確定宋軍竟然擺出一個無比細長的陣型。雖然不知道宋軍腦子是不是有什么貴恙,位勇敢的駙馬爺抓住戰機,毫不遲疑的指揮著三千兵馬對看著一戳就破的宋軍戰線發動了沖擊。
對這么一場紙面教科書般的戰斗,宋軍從容應對。此次派來的部隊都經過了改編,每個營還是七個連,卻是兩個炮兵連,三個長槍兵連,兩個火槍連。一個炮兵連就是六門兩斤炮,一個營有十二門兩斤炮。此時蒙古軍正面面對的除了兩個營宋軍的炮兵,還有李云營長另外增派的一個炮兵連。
五個連三十門兩斤炮從容不迫的對著前進的蒙古軍進行著轟擊,每一輪炮擊都要造成超過三十人的傷亡。伯顏察兒駙馬爺非常勇武,他沒有在后面和步兵待在一起,而是指揮著騎兵沖殺過來。此時運河流域的降水還沒讓地面變得泥濘,爭功的騎兵沿著水田中的道路飛馳。
甚至不用特別排列,宋軍火槍兵們只用堵住道路,用密集的彈雨招呼飛奔而來的騎兵即可。蒙古騎兵在幾處狹窄的通道上被人帶馬一氣被打倒了四十幾騎,沒被打死的騎兵眼瞅事情不對,馬上后撤。撤退中又被打倒了二十幾人。
能當上蒙古駙馬,就得有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的豪氣。不然就會被人看不起。不得不說,駙馬爺就是駙馬爺。被年輕熱血沖昏頭腦的伯顏察兒居然還能收攏騎兵,逼著他們又來了一次沖鋒。
這次駙馬爺緊握馬刀,縱馬和其他蒙古騎兵一起沖鋒。聽著來自宋軍方向密集的呯呯聲,聽著自己前方前面和左右的騎兵與戰馬發出慘叫或者嘶鳴。風在耳邊刮過,駙馬爺知道只要只要有騎兵能夠沖進敵人單薄的陣列,就能將其擊潰。現在需要的只是利用馬匹的速度做到而已。
然后駙馬爺胯下的馬匹突然一聲嘶鳴,前蹄一軟就栽倒了。好在年輕的駙馬爺身體輕盈,在這個時候竟然按住馬鞍一個騰躍,落在地上后向前跑了幾步,接著站穩了腳跟。被突然變故弄到完全不知道怎么回事的駙馬爺回頭看,就見和他一起沖擊的四十多騎兵只剩下幾匹馬瘋狂的沖進稻田里面,在泥濘中掙扎逃命。
把視線投向更靠后的步兵陣列,伯顏察兒駙馬爺就見那些步兵在火炮的轟擊下逃散了。對面不過是三十門火炮,而三千步兵就在三十門火炮的轟擊下掉頭就跑。
此時槍聲停了下來,伯顏察兒駙馬本能的感到了危險。扭頭一看,就見宋軍的長槍兵們挺起槍就向他殺了過來。舉起馬刀,駙馬爺想繼續戰斗。然而看著對方那四米長的長槍,即便是勇敢的駙馬爺也感受到了極大的恐懼。就在此時,駙馬爺身后突然沖上來一名親兵,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拉著駙馬爺就往回跑。
宋軍雖然很想把敵人留下,可放出步兵之后這局面就尷尬了。他們擋住了火槍兵的視野,等竄的比兔子都快的駙馬爺再次出現在火槍兵視野內,兩方之間的距離又超出了能夠準確射擊的范圍。此時開槍后能不能打到人全得靠天意。
駙馬爺不知道自己已經逃出生天,他被親兵拉著飛竄。兩人跑過死者傷者的的區域后繼續猛跑,在跑到幾乎要吐血之前差點追上之前開始逃竄的蒙古步兵。此時兩人再也跑不動,伯顏察兒駙馬爺扭頭看他們之前逃竄的來時路。遠遠見到宋軍長槍手有些在追擊在炮擊中受傷的傷者,追上就一槍刺死。有些沒有繼續追,只是對著倒在地上的蒙古傷兵進行刺殺。
這些長槍兵并沒有一個勁的往下追,干的差不多了就收隊返回。看著遠處那條細線般的宋軍陣列掩護著后面排成長隊的船只繼續前行,駙馬爺難過的放聲痛哭。他畢竟只是個十七歲的孩子,自己的部下損失這么大,駙馬爺越哭越傷心,干脆倒在地上哭的打起滾來。
與這個十七歲的毛娃娃駙馬一比,二十三歲的李云營長就顯得成熟許多。李營長沉靜鎮定的指揮部隊殺光所有能殺死的蒙古兵,收攏馬匹。雖然對蒙古兵下達毫不寬容的殺戮,李營長對馬匹就寬容的多,能救的盡量施救,不能救的才殺掉剝皮割肉。
部隊繼續前進之時,李云營長與其他營長討論此戰得失。他上來就做自我批評,“我之前算的有問題,若是每個營有三個炮兵連就好啦。”
其他營長也表示贊同。蒙古軍在炮兵面前的弱勢讓大家都傾向于使用炮兵解決敵人的戰法。要是拿破侖時代的法國將領聽到這話大概會氣死,法軍一個營1000人只給4門炮。一個師9000人才36門炮而已。當然,拿破侖時代的法軍火炮是六磅炮,步兵武器同樣全面超過李云的部隊。
駙馬戰敗給運輸部隊爭取到了一天多的時間。他們本來就距離揚州有不足100里的道路,這一天多讓他們平平靜靜的走了60里路。眼瞅距離揚州不過30里,部隊就慢下腳步做準備。
阿術元帥沒有讓大家失望,他第二天調動了圍困揚州的一萬多軍隊前來迎戰送糧部隊。
兩邊沒搞什么花樣,就是拉出陣列硬碰硬。宋軍是火炮在第一線,長槍兵與火槍兵在炮兵后面列陣的老套路。蒙古軍則有些新意,第一線上推上來床弩等遠程投射武器,稍微靠后一些是新附軍弓弩手。加起來總數有三千人左右。
三千人對六十門炮,元帥與毛頭營長之間的戰斗隨著一聲響箭而開始。
普通人只要挨上一根床弩射出的巨大弩箭立刻就報銷了小命,那些腳踏弩的有效殺傷射程都超過百米。漫天飛蝗般的箭雨向著六十門火炮組成的陣地傾瀉之時,那些可憐的炮手們只能縮在鑄鐵炮盾之后開火。
如疾風驟雨拍打木門,金屬箭頭射在鑄鐵炮盾上發出噼噼啪啪的響聲,這種響聲帶來的聯想讓炮盾后的宋軍們不自覺的有些發抖。
比可憐的炮手更可憐的應該是那幫不得不清洗炮膛,裝填火藥的炮組人員。炮手們有鑄鐵炮盾可以躲藏,這些炮組人員必須得暴露在弓弩之下。即便頭帶內襯厚棉的鑄鐵頭盔,背后是鑄鐵甲,外面再批一層厚厚的紙甲,這些炮手們背對敵人,嘴里嘟嘟囔囔并且做著該做的動作。從蒙古軍這邊看過去,在宋軍炮位旁邊總是有些被箭射的如同豪豬似的身影在不停晃動。
“你們好好打,快點把那些蒙古人都打死。”呈現豪豬狀的炮組人員邊干自己的工作,邊對著炮盾后發炮的那些人發狠。大家基本都在這樣的局面下,眾人除了竭盡一切提高射速之外貌似也沒別的辦法了。
火炮的射速很大程度上受限于火炮的散熱度,每次發射炮彈的火藥氣都會讓炮管中的溫度提升。即便炮管內被沾水的刷子刷過,一旦炮管在水蒸發之后的溫度還高過那些殘留灰渣的自然溫度,此時又有新的火藥填充進炮管,其結果就是產生悲劇。趙嘉仁的部隊里面就在訓練中出現過這樣的悲劇。
灰口鐵的鑄鐵炮比白口鐵的鑄鐵炮更薄,這意味著散熱更好。看著只是不太起眼的差距,在實際上的戰斗中就完全不是那回事。只要降低點發射頻率,增加澆水降溫的力度,趙嘉仁的炮兵就能夠維持較長時間內的連續射擊。宋軍的炮組頂著敵人密集的箭雨,維持著兩斤炮一分鐘大概發射兩發炮彈的頻率。
與宋軍炮組們的防箭手段相比,蒙古軍對兩斤炮就完全沒有防御手段。每一輪六十發炮彈飛過來,除了嘴里念念有詞之外,蒙古軍的遠程部隊完全找不到其他防御的手段。
逐漸習慣了箭雨敲打炮盾與豪豬外形的大宋炮兵越打越順暢,可對面的蒙古軍遠程部隊怎么都習慣不了自己毫無防護的面對擊中后必死的炮彈。隨著隊伍在慘叫聲中開始變得有點稀疏,即便有蒙古刀斧手以及北方漢軍虎視眈眈的監視,這三千遠程部隊撐了整整十輪炮擊后才終于開始大踏步的向原理宋軍炮兵的位置撤退。
阿術元帥并沒有下令刀斧手們砍殺這些遠程部隊,因為他看得出,即便是蒙古弓箭手與宋軍對射結果也是一樣。如果更實事求是點的話,這幫新附軍在刀斧手的堅實下比蒙古軍表現還好不少呢。
一般來講,宋軍都會比蒙古軍被動許多,會傻呆呆的看著蒙古軍調整。李云營長是趙嘉仁太尉創立的宋軍營長,他的態度就是趁你病要你命。既然蒙古軍對宋軍的火炮轟擊沒有應對辦法,隨著蒙古軍遠程部隊撤退,宋軍向前推動火炮。在蒙古軍沒辦法立刻反擊的距離上繼續對蒙古軍開炮。
這次率先挨炮彈的就是那些刀斧手。以他們的攻擊范圍,這已經是完全的單方面挨打。于是刀斧手只挨了兩輪炮擊,立刻就往下撤退。阿術元帥究竟陣仗,知道這可是軍中大忌。軍隊最怕混亂,遠程部隊和刀斧手們此時都沒了再戰之心,沒辦法逼著他們立刻繼續作戰。若是強行調整,立刻就是自家陣線上先來一場大混亂。
元帥不得不命令蒙古軍先撤退。李云等人見到阿術元帥的部隊居然也撤離岸邊,立刻將部隊改換成細長的掩護陣型。沒多久,部隊就越過阿術元帥曾經把守的地區,向著揚州繼續前進。
見宋軍井然有序的變陣,井然有序的前進,元帥并沒有下令繼續猛攻。當天晚上,護送總數達到四萬五千石糧食的宋軍進入揚州。揚州城得到足以再堅守半年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