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二十章 風水寶地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有關夜市的事兒至此可沒有完全結束。x23us頂點小說23

  因為壞事去了又來了好事。

  一塊早就被洪衍武惦記上的風水寶地也要招個體工商戶來擺攤了。

  那就是京城著名的“東華門夜市”。

  說起這個這東起王府井北口,西到南河沿北口,全長三百多米,占據了東華門大街道路路面的北半部分的夜市,可絕對不一般。

  因為它同時具有好幾個“京城第一”。

  比如說是京城第一家在馬路上開辦夜市,又比如說是京城規模最大的夜市,再比如說是京城首家以“夜市”掛名的小吃街,而且它還是京城保留時間最長久的夜市。

  直到洪衍武穿越前,這里還是生意興隆,熱火朝天的呢。

  (2016年關閉)

  而這最后一條,恰恰得益于它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就因為靠近故宮,在其他的夜市因為節假日、休息日增加,購物場所增加,逐漸消亡之后。

  它卻靠著不斷增長的內外游客數量始終保持著旺盛生命力。

  那毫無疑問,這塊地界就是一個金光燦爛、叮當作響的大聚寶盆。

  只要占下來,日后都不用真的賣什么,光收租子就能收到手抽筋兒。

  事實上也正是如此。

  最早一批在此售賣京味小吃的“土著”,一進入九十年代,就逐漸開始將攤位轉給外來經營者,開始躺著掙錢了。

  這才導致經營京城地道小吃的攤位日益減少,京城人逐漸不再涉足此地。

  而在2000年東華門夜市改造升級為“東華門美食坊夜市”以后,這里已然徹底復制了“西單服裝夜市”那批“聰明人”的做法。

  也正是從這一關鍵的時間點起,所有的攤主中再難尋京城本地人的身影。

  于是,東華門夜市昔日所創造的聲譽不再,掛羊頭賣狗肉的年代開始了。

  這里很快變成了完全以哄騙游客為主,專營“天南海北胡做亂賣敢吹牛大雜燴”的地方。

  炸蜈蚣、炸魷魚、炸蠶蛹……稀罕物一樣接一樣登臺。

  賣家也不局氣了,以次充好,衛生差勁,價格跟風漲。

  僅僅三串烤魷魚就敢要你40元,炒肝15元,炸灌腸10元,鹵煮18元,爆肚定價15元,其余像炸灌腸、煎餃等小吃都在10至20元不等。

  這么說吧,聚集著八十八個小吃攤的地方,只有二十四家在賣京城當地小吃,而且品種非常少,僅有所謂的“爆肚”、“炒肝”、“糖葫蘆”、“灌腸兒”等種類,并且還要打個引號。

  于是便有人生動的把這里調侃為“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條龍”,實在是精辟得很。

  但即使如此,這里也從沒缺過從五湖四海,七大洋五大洲而來,伸著脖子自愿挨宰的“傻子”。

  畢竟京城的故宮太有名了,京城的文化底蘊也太厚實了。

  只要打著“皇家”、“宮廷”、“京味”的幌子,都不用費力行騙,就有人自覺自愿上當。

  而且京城作為首都擁有超強的政治屬性,政府對國家級的著名景點實行補貼政策。

  像故宮、頤和園、圓明園、北海、景山、天壇、地壇的門票都是極為廉價的。

  這恐怕在很大程度上增強了游客們對一些旅游欺詐行為的容忍度。

  不得不說,這算是一種變相的“讓利于民”了。

  總之,就沖著這條街在日后幾乎等同于京城旅游的名片,是游客們必到之地。

  洪衍武就必然不肯放過。

  實話實說,他一直就跟惦記著偷羊的狼一樣,在緊密關注著這方面的動向。

  這樣在宋國甫告知他東華門夜市已經確定即將招商的內部消息后。

  他也必然像聞著鮮肉味兒一樣的興奮,緊著催促宋國甫幫他趟門路,找相關負責人拿攤位。

  于是最終,在招商公告還沒貼出來的時候,一頓酒宴的桌上,洪衍武就靠拉關系走后門,在所有個體戶之前,提前預定下了五十個攤位了。

  代價不過是幾瓶好酒,幾條好煙,再幫忙買一臺平價的進口彩電而已。

  這就是這個經濟起步的年代巴結權力的特征。

  由于大部分的人都沒見過什么大世面。

  在不違反重大原則的情況下,吃吃喝喝,送點禮物,再適當辦點私事兒就足以了。

  真想多給,成千上萬的塞錢,人家還真不敢要呢。

  當然,也是因為同樣的原因,洪衍武即使貪心不足,卻同樣沒可能拿到更多的攤位了。

  人家也怕出事啊,就這五十個已經是極限了。

  而且是兩頭和中間的地段都有,不可能全都是連著的熱門地段。

  甚至人家還擔心洪衍武光占著茅坑不拉屎,因為貪心不足再把夜市給搞砸了呢。

  非得讓他說出攤位拿到要怎么辦,具體經營什么,才敢把攤位真的批給他。

  好在這一條洪衍武可有的是辦法。

  他不是還身兼公職嘛,跟龐師傅他們關系又不錯。

  回去就先跟大食堂這邊商量了一下,說要給大家伙找點副業干干,賣出去的利潤四成當租金。

  這下好,立刻獲得了大家交口稱贊和滿口致謝。

  一半攤位很快就被自愿結合成五組的人給分了。

  經營項目也很快確定下來。

  肉餅、餡餅、鍋貼、糊塌子、褡褳火燒、配小米粥、棒渣粥、荷葉粥一組。

  炒飯、炒面、炒餅、炒疙瘩、燴貓耳朵配紫菜雞蛋湯是一組。

  蒸餃、燙面餃、燒麥、包子、元寶餛飩配咸菜、豆兒粥一組。

  雞湯面、榨菜肉絲面、芝麻醬拌面、麻辣涼面、炸醬面又是一組。

  最后還有一組,大家有點沒想頭了。

  倒是洪衍武根據前世京城流行的“京味兒肉夾饃”,出了一個“創新”的主意。

  那就是讓他們做點燒餅,燉點豬肉,再弄點香菜、青椒、小芹菜一切,來了個“燒餅夾大肉”再搭配著涼粉兒、煮老玉米賣。

  說到這里,就不能不提一提原本的京味兒肉夾饃啊。

  其實大家都知道,那玩意是仿效陜西肉夾饃的變種。

  用的是豬肉不假,可京城人真做不到人家那個香味。

  正因為吃了口膩,這才又加入了香菜和青椒作為配菜。

  另外一個遠遠不如的地方,是夾肉的饃也做不好。

  所以這東西也就勉勉強強的湊合事吧,優點是價廉管飽解饞,是個糙口兒。

  還千萬別碰上人家李逵,否則這李鬼一比,就沒戲了。

  而洪衍武出的主意為什么說是創新呢?

  說實話,就因為他并沒有照搬原樣。

  而是根據自身的體驗,在這個燒餅和配菜上做了一些改進。

  別忘了,京城人是不會做饃,可燒餅是正行,那手藝高啊。

  洪衍武也是跟著茍師傅學過白案,才真正了解到京城燒餅的種類之多。

  什么吊爐燒餅,卷酥餅,糖燒餅,油酥燒餅,蛤蟆吐蜜,蟹殼黃燒餅,缸爐燒餅,燜爐燒餅,白馬蹄兒,紅馬蹄兒,那品種多了去了。

  現今人一說京城的燒餅就芝麻醬燒餅,那不對。

  芝麻醬燒餅只是其中一種,而且是讓人白嘴兒吃的。

  頂多就點咸菜和稀的。

  如果要用這東西夾肉,不但串味兒,也忒厚實了,并不好吃。

  真要用來夾肉的燒餅,那就得用“吊爐燒餅”。

  這種燒餅的特點是兩層厚皮,無瓤,這是專為了夾肉或夾油而食的。

  只是由于制作費工,越往后,商家越懶得做,這才逐漸為芝麻醬燒餅所代替。

  不過像茍師傅這樣的高手,還有一種更高明的變通辦法。

  那就是不用傳統吊爐而用餅鐺烙后烤熟,形與味皆似吊爐燒餅,行內人稱“假吊爐”。

  而最后,洪衍武于配菜里又加了小芹菜,也很有必要。

  因為多出了一種香芹的口味可以豐富口感,還更解膩。

  這么一來,想想看,這“燒餅夾大肉”能不好吃嗎?

  反正大食堂做出來一試,是人人嘴角流油,交口稱贊。

  而洪衍武自己也感覺比原有的京城流行版本強多了。

  至此,一半攤位的問題就算解決了。

  至于剩下的那些攤位怎么辦?那也好辦。

  洪衍武又找了趟“天興居”的司師傅,把三個攤位勻給了他過去的老師傅和同事們。

  讓他們用兩個攤位賣炒肝包子,另一個攤子半串行,賣鹵煮火燒。

  其余還有分布在小吃街兩頭的二十二個熱門攤位呢,洪衍武就留下自用了。

  或許有人迷糊了,這么多他用的了嗎?

  嘿,這個夜市可沒硬性必須得賣小吃。

  剛開業時,也必然是五花八門,什么都有。

  所以除了讓“三蹦子”、“菜刀”再安排幾個人,晚上占四個攤子賣旅游商品以外。

  洪衍武還把原先在旅館呲活兒,后來被他安置在百貨大樓門口練攤兒的那小二十號人抽調出來。

  這批人他又分為兩組。

  一組不用變化,還照舊賣服裝。

  另一組挑幾個機靈的,他教給他們賣烤串兒。

  學這玩意,可上手快啊,技術簡單。

  另外事實證明,這烤串兒也必然會是風行全國的小吃。

  別看京城眼下還沒有,但就已經知道的歷史走向而言,絕沒可能不大火的。

  最后外加再順帶賣點啤酒汽水什么的。

  這也就順利解決了全部攤位的經營內容的問題。

  而那些空出來的百貨大樓門口攤位呢?

  再以兩千的價錢,轉租給別人就完了。

  這樣這幫小子去了東華門夜市,也就“進化”成了吃租子的主兒了。

  從此每人每月除了自己干活兒掙錢,還能從租金里干落八百,那絕對會是美滋滋的。

  總之,是面面俱到,沒有一處安排不妥帖的。

  于是當一切規劃設計確定之后,一上報,東城區工商局那頭也放了心。

  接著大印一蓋,五十個攤位便又落入洪衍武的囊中。

  自然,經一事必定要長一智。

  鑒于剛發生的不愉快,這次洪衍武可沒把所有攤位再平均到每個手下的腦袋上。

  而是只落戶到了自己絕對信任的一干親信名下。

  特別是“小百子”,因為最得洪衍武信任。

  這小子的頭上頂的攤子最多,足足有十五個。

  要說句不好聽的,真哪天洪衍武要倒霉,出門被車撞死了,或者在臉盆里嗆死,又或是絆個跟頭摔死。

  “小百子”一定會為洪衍武給他留下的“遺產”無比吃驚的。

  他就是永遠不干活,找不著工作,只要不出手這些攤位,這一輩子都夠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