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一百五十九章 永不解密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所以當年一經推出就大獲成功啊。都圖新鮮,也透著吉利。不但引得京城的富家公子爭先購買,辦喜事的更不肯落空。一個大洋買一串兒,還供不應求呢。好嘛,你們是不知道。當年給信遠齋眼紅得啊,掌柜直跳腳,可惜干沒轍。”

  “因為那一年的榅桲和手藝過得去的“糖畫兒”師傅,可全讓‘不老泉’提前花錢給包圓兒了。就為這個,‘不老泉’算是緩過來了。他們的東家,還專門上門,謝了我兩百大洋呢。”

  “這錢掙的可容易,比我跑‘外燴’都強。不過我看不上這個,年輕的時候自己愛琢磨琢磨,也只當個玩意兒罷了。高興了能見天連著做,做一堆兒。不高興了,許幾年想不起來做一根。”“當然,我做這個絕不為賣,就為送親戚朋友。要不,咱要真想靠這個吃飯,哪兒有他們幾家的事兒啊?拽句文的,這叫大丈夫非不能也,是不為也!……”

  聽著“張大勺”講述當年京城的故事,盡管已經時隔久遠,但洪衍武和陳力泉同樣是聽得心情澎湃,替師傅自豪。

  而一邊這么想著,一邊眼瞅著糖葫蘆,那可就更饞了。

  真一品嘗又怎么樣呢?

  倆人一人挑了一個,洪衍武咬下一朵“澄沙花”來,陳力泉則嘗了口“百寶山藥”。

  好家伙!

  名廚做這個,果然非同凡響,比外頭賣的好吃多了!

  那叫一個嫩脆,自己嚼著都能聽見“咔嚓”的聲音。

  為此,倆人實在忍不住,必須得高挑大拇指稱贊一聲了。

  “高哎,您實在是高!”

  洪衍武甚至還趁機央求,讓“張大勺”也教教他們怎么做“盤龍柱”。

  說服務公司現在就得靠這個打響第一炮了,您的絕招也免得失傳了啊。

  卻沒想到,這都不算什么,“張大勺”下面還有更驚人的言語呢。

  “切,又沒見識了吧?你們小年輕啊,就是眼界窄。其實,那‘盤龍柱’算個什么啊?還絕招呢?不算好活兒。因為這糖畫兒啊,畫出來的龍和鳳都是平片兒。無非是為賺幾個錢的行活罷了。取巧懵人而已,會不會做的又有什么關系?”

  “我跟你說,看我做的這幾樣沒有?正格跟你們說,這才叫手藝。不瞞你們說,這還是半成品呢。你等我再做個立體的糖蜻蜓、糖蝴蝶,糖蟈蟈什么的出來,然后將這些玩意點綴在糖葫蘆上,咱們再看。那才叫生動有趣呢。”

  “真不是吹啊,想當年我做的這幾樣,就不能拿著上街去,否則就得招來一堆人跟著。特別是帶著孩子出門的女人,每每我都會遇著拉著孩子在我后面追著主兒,非要買我糖葫蘆的。我要說送親戚的不賣,孩子就哭。哎,麻煩極了。”

  “但這還不是最倒霉的。有一次我被一幫人圍上了,正跟他們解釋糖葫蘆不賣。結果怎么著?好,碰上一輛馬車駛過來,突然從高處就伸過來一只手,將我一把糖葫蘆一下擄去,緊接著一個錢袋唰地扔過來,打在我身上。嘿,他明搶啊,這是!”

  “那次等我再一回家去,好家伙,身上都青了,一打開那錢袋子,好幾十塊大洋。娘的,還不如給少點呢,這弄不好能砸斷人的骨頭。至于馬車上的人是誰,到今天也是個謎。你們說,這是不是太蠻不講理了?這就是舊社會的壞處,公子哥兒鮮衣怒馬,老百姓惹不起啊……”

  好嘛,這些話更是傳奇得匪夷所思啊,光聽著就讓人合不攏嘴了。

  不過想想看,要真能把糖葫蘆做成這樣,那也夠了不得的,讓人實在難以想象。

  還真別說,“張大勺”可不是光說不練的主兒,那是真有手腕兒。

  說完了他還真就做,這次可讓洪衍武和陳力泉真開眼了。

  只見老爺子就拿一個大勺,一個小勺。

  熬好了糖,小勺挑出糖來畫,先翅膀后身子,都是分著的件兒。

  等幾件冷卻后,再拿個小鐵勺燒紅了“點焊”。

  跟著用小夾子夾起來一拼接,真就把栩栩如生的這些小昆蟲給做出來了。

  然后呢,再用同樣的辦法把這小小精靈“焊”在了糖葫蘆上。

  可這還沒完,最后“張大勺”還有倒別出心裁的工序。

  他拿幾個勺各化了幾塊酸三色的水果糖在其中,跟著用個小刷子這么一刷,把糖色都刷在了那些小物件上。

  嘿,點睛之筆!

  蜻蜓變成了粉紅的,蟈蟈變成翠綠的,蝴蝶則是三色相間的。

  洪衍武敢打保票,這絕對是糖葫蘆界的第一絕啊!

  在他心里,堪稱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出來的。

  “張大勺”這兩下子,堪比國家級的工美大師啊。

  別看是個小吃,可這是把登堂入室的廚藝和民間藝術融會貫通,才能造就的精美之物!

  吃?誰舍得吃啊!

  他寧可冒冷風蹬自行車,也得親手把這幾根給弄回家去。

  怎么也得好好拍幾張照片,再好好擺上幾天才行。

  享受啊,光看著就是享受!

  心悅誠服!

  說來最有意思的是,“張大勺”已經出夠了風頭,也答應傳藝了。

  按說這事兒到這兒,本該當結束了吧?

  可誰都沒想到,就跟美國大片似的,字幕之后,還藏著彩蛋呢。

  這天下班之后,當洪衍武、水清、陳力泉小心翼翼舉著這幾根“藝術品”,好不容易成功返家之后。

  他們當然要迫不及待的拿給家里人開眼。

  卻沒想到眾人興致勃勃觀賞,驚嘆巧妙之余,王蘊琳一開口就是驚人之語。

  “啊,這是張師傅的手藝?不能吧?他這是家傳的?我還記得,年輕的時候我見過一次,和這一樣精彩的玩意兒。”

  “那時候……那時候我還沒嫁人呢。是跟你們舅舅吵了架,他從外面買回來給我賠禮道歉的。好像四五根就花了差不多三十大洋。”

  “對對……也是這樣的蜻蜓,這樣的蟈蟈。不過這么好的東西,也就那一次而已,想再找可就找不著了。我問你們舅舅,他居然說不出來準地方,只說大街上無意撞見的……”

  不用問,這后續可是把洪衍武和陳力泉又整傻了。

  有沒有這么巧啊?

  愣了半天,倆小子才對視一樣,眼神頗有默契。

  哎,人生已多風雨,這事……不能解密。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