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四十三章 翻篇兒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進入1982年11月,根據葉辛同名改編的電視連續劇《蹉跎歲月》,在華視電視臺結束了播出。

  這部電視劇作品不但引起了全國性轟動,更由此引發了一場對知青生活的回顧熱潮。

  關牧村演唱的電視劇主題曲《一首難忘的歌》唱紅了大江南北。

  扮演女主角杜見春的肖雄,也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并因此獲得了第一屆電視金鷹獎的最佳女主角獎。

  至于這部作品的反響之所以會如此強烈,會成為一種文化熱點,主要還是因為它表現出的是一代人共同走過的路,與時代大背景脫離不開。

  千千萬萬擁有著相似經歷的知青們,正是從這部電視劇,才一下子想起了他們當年唱著《三套馬車》下崗勞動的樣子,和飽經掙扎的命運沉浮與生活艱辛。

  自然是感同身受,便會因觸景生情,生出一種既苦澀又慰藉的復雜滋味來。

  但愿人們的歲月不再蹉跎!但愿蹉跎歲月永遠成為歷史!

  好在事實也確實如此,歷史已然悄悄翻過了新的一頁。

  如今一晃四五年過去,大部分的知青不但都找到了自己新的生活坐標,也差不多都是以一種渴望的目光憧憬著未來,迎接著改變。

  像壽諍和洪衍文作為其中比較幸運的一員,自然是這一代人精英中的典型代表。

  雖然一個出國了,另一個是在國內成家立業,即將為人父。

  但這只是選擇的不同,他們根本目的還是殊途同歸的,都是在為如何實現個人價值努力奮進。

  而就憑他們這些經歷過真正磨難的人,無不懂得珍惜時間和把握機會,他們就注定不會碌碌無為。

  這一條也同樣適用于水清。

  雖然回城后,她的遭遇比較坎坷。

  就因為孤身一人拉扯著好友相托的孩子,學業中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嚴重的負面影響。

  但生活終究不會全然辜負一個人的,特別是在這個人堅持不懈的勤奮努力之下,東邊不亮西邊亮才是常理。

  這不,由于水清在工作上盡心盡力,表現優秀,成績斐然。

  不但獲得工會魏大姐和廠辦老主任一致的信任和倚重,就連公司團委都相中她了,幾次三番想把她調到團委去。

  要不是廠里根本不想放人,每次都借口人員緊張給硬留下了,水清恐怕早就成了團委干事了。

  當然,廠里也難免因此對水清有所虧欠。

  所以為了補償,由魏大姐牽頭,竟讓廠里把眾多等著入黨的積極分子放在一邊,優先發展水清入黨。

  這就足以證明,廠里想要提拔重用的誠意了。

  因此還別看水清的職務和級別暫時沒動,但誰都清楚那不過是時間的問題了。人人幾乎都把她當成中層干部來對待了。

  這要是考慮到體制的問題,越是大單位,人力資源越得不到有效利用的現狀。

  客觀來看,水清在事業方面,目前的狀態反倒是要好于她那些拿到大學正式文憑,卻每天無所事事的同學們了。

  肖和平同樣是插隊知青考上大學的一份子,不過他的特點是幾乎不食人間煙火。

  職稱待遇他毫無追求。對找對象的事兒也提不起半點興趣。

  他心思幾乎全撲在繪畫和創作上,國畫、西畫他都愛,工資也都花在繪畫工具和買畫冊、看畫展上了。

  按理說,他這樣的人,心里是容不下別的了,也很難為了什么俗事再激動的。

  不,偏偏洪衍武就能讓他樂得睡不著覺。

  原來呀,因為許崇婭有孕在身,洪衍文打消了搬家的念頭,已經把宿舍鑰匙還給了洪衍武。

  而洪衍武呢,見肖和平一個人整天睡畫室既不落忍,又佩服他這股子執著勁兒。

  念著交情,就大方的又把房子轉借給了他,連房租都不要。

  這樣一來,肖和平今后就可以更隨心所欲的畫畫了,生活條件直線提高,那還能不美嗎?

  所以他心里的感激那就更甭說了。

  為此不但花了小半月工資請洪衍武和陳力泉大吃了一頓,送了他們煙酒。

  還主動表示,愿意為洪衍武的父母畫一幅肖像油畫相贈。

  并且一再保證自己絕對不會賴著不走。什么時候需要,只要提前幾天打招呼,他準能及時搬家。

  這就叫做懂事。若他不是這樣的人,那也就不值得洪衍武如此厚待啦。

  話說了一圈兒,最后咱們當然還得繞到洪衍武和陳力泉的身上。

  這個月,他們哥兒倆最大的收獲就是跟“張大勺”的關系有了突破性的進展。

  終于獲得了允許,在“張大勺”下廚的時候也能進廚房了。

  為這個,就連華英都說,“你們倆可真有福氣,我都沒想到張師傅會有破例的這天……”

  當然,什么事兒都是有原因的,也是循序漸進的,都得有個過程的。

  首先來講,自從洪衍武和陳力泉到了小廚房,靠著吃苦耐勞和任勞任怨,就投了“張大勺”的眼緣。

  別看“張大勺”對他們像對別人一樣,都是雞蛋里頭挑骨頭地叱罵。

  可終歸還是有區別的,他們那股子與眾不同、專心致志的認真勁兒,“張大勺”心里卻是最清楚不過的。

  而且“張大勺”喜歡有真本事的人。

  就憑他們倆那“炒肝”做的真是味兒,得了“天興居”真傳。

  他就對他們高看一眼,覺得至少也是有一技之長的主兒,不算廢物。

  其次,“張大勺”同樣能看出洪衍武和陳力泉是真心欣賞他的手藝。

  因為倘若不是如此,有誰為了吃他一道菜,肯花這么貴的價錢,又會如此欣喜若狂的?

  而且還能說出“術到極致,幾近于道”這樣的話來?

  說白了,這和“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的道理一樣,水平越高的廚師越喜歡懂得欣賞的食客。

  也只有如此,才不辜負自己的手藝,否則那就是偏向瞎子拋媚眼,白費勁了。

  另外呢,還別看洪衍武平日對“張大勺”是一副低眉順眼,恭敬備至的態度,可他卻敢不“尿”廠領導。

  他對副書記的不滿就體現在明面上,該怎么著就怎么著,一點不怕跟領導對著來,影響前程。

  這種“三青子”似的風骨,盡管在別人看來傻得冒泡兒,但卻證明了洪衍武不是舔領導屁股溝子的勢利小人,對“張大勺”的看重確實發乎真心。

  所以這也讓“張大勺”有些欣賞,打心里舒坦。

  總之,洪衍武和陳力泉哪兒哪兒都對了“張大勺”的胃口,這或許就是緣分。

  要不是他早死了心,絕不收徒弟,多半這會兒就已經態度松動了。

  不過,雖說正式傳藝還不可能,可感情一到位,“張大勺”對待他們也就有些與眾不同了。

  像聊天的時候,有時候就愿意指點一二樣廚藝上的竅門兒。

  當然,他說的并不是什么山珍海味,全都是用最普通、最便宜的原料做的家常菜。

  而且有言在先。說這些法子雖然行之有效,但目的是為了投機取巧,也就不免失去了廚藝的真諦,算不得什么真本事。

  但話雖如此,關鍵是得看傳藝的是什么人啊?

  “張大勺”這樣的本事,這樣的氣性,肯開口告訴你的,又怎么會不管用?

  而且正因為他光說不練,他這些招兒還特省事、特好掌握。

  基本上能一聽就會,可以直線提高生活質量,有化腐朽為神奇的功效。

  比如說吧,拿炸花生米來說,這道下酒菜常見,但油溫火候并不好掌握。

  一般人做的不是易糊,變黑變焦。就是外熟里不熟,發皮偏軟,還帶著點土腥味。

  “張大勺”就告訴洪衍武,說你先將花生米倒入盆中,滴上幾滴白醋,倒入清水浸泡。之后再小火慢炸,等一放涼再吃就不一樣了。

  果不其然,洪衍武家里一試,這樣炸的花生米極其好吃。

  脆香入味,外表不焦不糊,絕非一般水準的炸花生仁兒能比。

  別說家里人贊不絕口,就送給鄰居們嘗,都好評如潮。

  可沒想到,院兒里老丁卻不是滋味了。

  背后直跟洪衍武打聽,是哪兒學的,誰告訴他的。

  之后更一再囑咐他,千萬別再擴大傳播范圍了。

  敢情這也是他“崩豆丁”的竅門之一,算是當年他賴以謀生的不傳之秘呢。

  還有“燒肘子”這道菜,京城人家的餐桌上,逢年過節絕少不了。

  但最煩人的就是處理生肘子這一環節。

  因為生肘子有異味和毛根兒,真正要想去掉異味和毛根兒,那就必須得用燒燎的辦法。

  一般來說,京城人的辦法都用火筷子,塞在爐子里先燙得火紅,然后小心翼翼慢慢處理。

  是既怕把肘子燙糊了,又會弄得一屋子毛臭味。麻煩得很。

  可“張大勺”卻告訴洪衍武,其實根本不用費那事兒。

  讓他等家里再做的時候抓住生肘子,將燃氣灶開大,用火直接燎。

  燒得恨不得外皮全黑了才好,一點不用害怕,因為燒糊的只是角質層和毛囊,回頭只要在堿水里一搓洗,就干凈了。

  洪衍武記住了轉述給母親,后來王蘊琳照這個做了一次,結果超乎想象的驚喜。

  敢情這樣處理的肘子,露出的內皮不但沒有任何毛錐,而且“哄氣”全無。

  特別是再用來做肘子菜,更有股特別的淡淡的焦香,口感高了一籌不止。

  開二群了,群號:608640021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