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盤“椒鹽蝦”對洪衍武起到的觸動,遠超合理的范疇。
  吃過之后,好幾天他沉浸其中,而不知肉味,無法自拔。
  當然,這并不是說“張大勺”是廚神,這道菜已經玄幻到了讓人一嘗,再吃別的都沒滋味的地步。
  其實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張大勺”從這道菜中體現出的執著與熱情,意外的帶給了洪衍武一種意想不到,卻又極為強烈的精神震撼。
  就像出現了一個霹雷,一道厲閃,讓他于猛然間,把現今眼前的一切,和他所經歷過的未來聯系到了一起。
  他忽然就想到幾十年后社會的樣子。
  到那時,和現在太不一樣了,是不會再有像“張大勺”這樣的人的。
  人們的生活越來越現代化,但卻失去了耐心和信心。
  大家迷信科技、迷信學歷、迷信裙帶關系、迷信潛規則,甚至迷信屬相、星座,卻不敢相信別人、相信自己。
  人們毫無安全感,變得喜歡懷疑一切、否定一切。
  越是正統的東西,越是經驗性的東西,就越會被人抵觸、被人嘲笑。
  “老實”、“踏實”、“肯干”,徹底成了窩囊廢和傻子的代名詞。
  那個年代的人,只把能瞬間實現的事情才叫做夢想。
  人們變得喜歡投機取巧,崇拜的是一朝暴富,天天想的是怎么付出最少的代價,換來最高的回報。
  每個人都在無聊的事兒上浪費大把的時間,卻偏偏總愛說自己忙得沒時間。
  京城?京城沒了,雖然名義上還有,可那只是首都。
  這里成了一個龐大的,由鋼筋水泥、電子網絡、擁堵的交通和讓人眼花繚亂的、燈光構成的現代都市。
  商業街都是懵人的,京城小吃都是編造的,洋快餐處處可見,占據了京城餐飲市場最大的份額。
  而我們本土飯館里的菜全都是一個味兒,廚師這個職業,實質上是在從事化學工作。
  “北極熊”沒了,牡丹煙沒了,“五星”啤酒沒了。
  前門樓子底下幾分錢一碗的大碗茶也沒了,過去那些靠味道攬客的老字號先后成了華而不實,專宰游客的地方。
  全世界的品牌都扎堆兒到京城來分一杯羹,盡管這些商品還是我們自己造的,但只有掛上洋標簽,才能取信于人。
  但這還不是最慘的。就連京城人也只剩下吹牛X和京罵做代名詞了。
  往日的謙和、客氣、包容、赤誠、幽默、樂觀、禮貌,幾乎完全被時間抹殺掉了。
  就是在這樣的未來,人們想要的和追逐的只有花花綠綠的票子,他們愿意拿能賣的一切去換成錢。
  祖宅、老物、時間、身體、感情、自尊、良心、臉面……一切都可以標價出賣。
  毫不猶豫,不用吝惜。
  就像他,就像他自己,當初曾經干過的一樣!
  可這值得嗎?即使是換到了想要的價碼,可失去的和得到的真的能對等嗎?哪個又更寶貴呢?
  洪衍武惶惑了,他恐懼了。
  因為作為過來人,哪怕他如今明白了,可也于事無補。
  物欲橫流的大環境是不會因他這個小小個體而改變的,他也沒有辦法讓別人體會到他的感受。
  虧他還傻呵呵的為抄底印石、字畫、玉器、古玩而高興、興奮呢。
  可他卻忘了一點,那些有形的寶物盡管他可以納入囊中,可更多的無形珍貴又怎能挽留?
  那不是簡簡單單花幾個錢就能買下來的,許多他舍不得又離不開的東西,注定還是要失去的。
  京城也注定要變成一個不再宜居的城市。
  所以他發現如今好不容易到手的幸福,其實岌岌可危,實際上是處于一個曇花一現,轉眼即逝的狀態。
  他并不能做到獨善其身,營造不出一個安全的世外桃源來。哪怕他有再多的財富也不行。
  因為他要的幸福是需要特定的環境和氛圍的,而“家”也是籠罩在“京城”這個概念之下的。
  如果連吃碗地道的炸醬面和打鹵面都找不到地兒,這也能叫京城?
  如果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看不見陽光和藍天,只能活在霧霾尾氣造出的一片灰蒙蒙當中,那也能叫生活?
  他的父母更不可能容忍沒有鄰居可以聊天,沒有熟人可以打招呼的環境里,否則不早就搬進老宅了?
  所以說,這種感覺對洪衍武而言,就像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忽而有人從后面拍了他一下。
  悚然而驚!
  又或是某一天起晚了,穿上衣服就著急忙慌去上班,半路上才想起忘了鎖門一樣。
  突如其來的后脊梁發涼啊!
  那怎么辦?他該做些什么?他又能做些什么?
  或許生活是自己想得太簡單了,哪怕他是重生者,許多事情仍力所難及,遺憾在所難免。
  就像……就像他和“糖心兒”的事兒一樣……
  但這種想法實在又讓他憤憤不平,感到郁悶難解。
  而他究竟有沒有能力去改變一些?如果做螳臂擋車又會有多大的用處?
  他恐怕還需要不少時間,才能慢慢想清楚。
  不過,正是因為心里存著問題,此后,他一下子變得安靜多了,干起活來卻更認真了。
  似乎像得了強迫癥似的,又或是干活才能讓心里感到踏實,他天天“吭哧”、“吭哧”地跟活兒較勁。
  卻沒想到這反倒歪打正著,落在“張大勺”的眼中,反倒以為孺子可教。
  反正經過這件事吧,這倔老頭兒對洪衍武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改善。
  至少沒事兒的時候,愿意跟他聊上兩句了。
  更讓人沒想到的是,老家伙逗起悶子來挺有意思的,因為他總愛拿吃的東西打镲。
  比方說油條,他就跟洪衍武說,那是告訴你,不受煎熬,就不會成熟。總受煎熬,會成為老油條。
  饅頭呢?渺小時,比較充實。偉大后,就變得空虛。
  面條?想成功,總得靠人拉一把。
  餃子?臉皮太厚就不是好東西。
  汽水?得多鎮鎮,到時候了,總歸有讓你冒泡的時侯。
  蒸螃蟹?大紅之日,便是大悲之時。
  豆腐?關鍵階段,需要點化。
  窩頭?做人還是留個心眼好。
  別說,不光聽著可樂,細一琢磨,還挺符合世情百態的。
  當然,洪衍武也是段子手啊,同樣的,他就拿“食物打架系列”的笑話回饋。
  結果“張大勺”也被那些奇思妙想的包袱逗得哈哈大笑。
  這樣一來,就越相處越融洽了。而“張大勺”一高興呢,就又做了一次“椒鹽蝦”。
  照這個路子,洪衍武大約不用為解饞的事兒發愁了。
  所以,這時候真正被動的反倒是把洪衍武給弄到這兒來的副書記了。
  因為他原本是想讓洪衍武吃苦頭來的,可沒想到這小子在這兒還挺適應。
  而且由于陳力泉非要陪著一起來“服刑”,“天興居”真傳的炒肝在大食堂可就沒了蹤影。
  別說職工們意見大了,好些人跟行政科提意見,廠領導們也想啊。連郭書記都問過這事兒了。
  怎么辦?為避免眾多非議,只能把人調回去。
  嘿,可有句話叫請神容易送神難。既然人來了,再讓人走可就沒那么容易了。
  龐師傅和科長都來勸過,可洪衍武這次可沒給面子,而且還放話了,說要把這兒當成“沙家浜”用遠扎下去了。
  好,這下大食堂的同事們可是一片擁護啊,因為誰也不愿意去替換啊。
  龐師傅和科長一商量,倆人也不愿意受夾板氣,直接就跟副書記匯報了。
  說人家不愿意搞特殊化,還要把吃苦耐勞的精神發揚下去呢。如果強行調動,既沒有道理,大食堂的職工也都有意見,難以服眾,工作就沒法干了。
  好嘛,這下弄得副書記也終于嘗到左右為難的滋味了。
  最后怎么辦啊?最后副書記是自己出面找洪衍武談了一次話,才讓他答應每周三,他和陳力泉會擠出一個人去大食堂上班,給職工們做一餐炒肝。
  但副書記也沒因此而高興,因為洪衍武這小子是絕不肯白做奉獻的。
  他只能同意把洪衍武和陳力泉工資提前上調了半級。
  這么著,這倆小子每個人基礎工資變六十塊了。
  嘿,沒成想整人沒整成,反倒給人家長了工資,純粹是自己給自己挖坑了。
  怎么弄得呢?
  這事兒的觸動,一樣不是滋味。
  要深琢磨一下,絕對夠副書記憋屈個半年的了。
  請: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