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五十四章 不一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實事求是的說,在福利分房上呢,“北極熊”過去不比其他單位有什么優勢。

  因為沒辦法啊,哪兒有活動余地和空間啊?都得盡力跟房管所搞好關系,指望能多照顧一些。

  可現在不一樣了,上面有政策了啊。全靠四月份“偉人”《關于建筑業和住宅問題的談話》。

  “北極熊”就有了響應上面號召的正當理由,可以靠自有資金蓋新樓,來解決職工住房問題了。

  新樓如今已經破土動工,就在廠子東南角,按規劃要蓋三棟四個單元門的六層樓。

  說真的,滿京城算,能有幾個廠子有這么大的本事?像市糧食局、商業局、一輕局、二輕局,無非也就是差不多類似的建筑規劃。

  也就是怕別的單位眼紅,和工廠占地面積不夠大,實在找不著地方了。否則“北極熊”還能再蓋他三棟。那么至少一半現有職工能搬進新居了。

  不過即便如此,這已經夠內部職工們歡呼雀躍的了。

  因為每個人都相信,只要把工作干好了。靠“北極熊”的實力,解決所有人的住房根本不費吹灰之力。他們新房就近在咫尺,就在不遠的前方。

  至于再往下排列,那就是計劃經濟時期獨有特色的緊俏商品調配上了。

  當時由于很多商品需要憑票購買,工業制品的票券都是由單位下發給職工的。

  除了通用的“工業券”,還有“自行車票”、“縫紉機票”、“電視機票”、“電冰箱票”這樣的專用票證。

  分配時通常是采用抓鬮的辦法,就看誰手氣壯,和現在的汽車搖號本質是一樣的。

  當然,除此之外,也有肉、蛋、食用油等外面難以買到的食品按人頭分配。

  像現在,一些單位還保留著逢年過節給職工每人發一桶五升裝的食用油的做法,大致就是這種傳統福利的延續。

  在這兒真的不得不說,無論是工業品還是搞食品方面,“北極熊”都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這全是因為“北極熊”是“一輕局”的“親兒子”啊。

  “一輕局”的管轄范圍內,包括食品、釀酒、造紙、玻璃、日用化學、樂器、光學眼鏡、電光源、燈具、制筆、鐘表、縫紉機、自行車、輕工機械、搪瓷、陶瓷和卷煙等十幾個行業,涉及上百個生產廠家,逾千種產品,近萬個花色。

  產品以日用消費品為主,恰恰與人民生活關系最為緊密,幾乎涵蓋了所有緊俏輕工業制品的范疇。

  既然有這么多牛x的兄弟單位,那想要什么沒有啊?

  比如說,在“北極熊”上班的工人,自行車早就普及了。除了不會騎車的,幾乎人手一輛。手表更是基本配置。其他工業品,占有率也遠比其他工廠為高。

  像頭兩年最缺肥皂的時候,“北極熊”的職工就不缺。像今年鬧啤酒荒,“北極熊”的職工夏季還按每人半打的數目,發了兩次“五星”瓶啤呢。

  而逢年過節分魚、分肉、雞蛋、水果、花生、大米、白面,那就更是家常便飯了。

  以致于一發東西,“北極熊”的人離開工廠就總會被路人詢問,東西哪兒買的。這種時候一說單位發的,那是人人稱羨,太有面子了。

  對啦,還有在夏天供應的免費汽水和冰棍呢。那當然就更是近水樓臺先得月了。

  只是唯一的遺憾,像有的單位夏季放一周至兩周的高溫假,這種福利“北極熊”可是絕對享受不到的。他們肯定是天兒越熱就越忙啊。

  最后呢,再加上一個冬天報銷的供暖費,這也就構成了大多數企事業單位的福利全貌了。

  可是別忙。這還沒完,“北極熊”還有他們自己的獨有幾項福利呢。

第一是全額報銷  凡是家庭住處與單位距離較遠的都享受這種福利。

  這個較遠的距離是多遠呢?公交車四站地及以上。只要住址超過了這個范疇的職工,每月就能白坐公交車了。

  第二是文娛福利。

  考慮到職工們業余文化生活單調、枯燥,年輕人精力旺盛卻又無處消遣,往往感覺閑得慌,悶得慌。

  “北極熊”為了豐富職工業余文化生活,經常會請來電影放映隊放露天電影。地點就在單位的球場空地,掛上白色銀幕,拉上電線,架起放映機,天一黑就開演。

  到了今日,還額外增加了一項,就是在職工活動室里,先后添置了兩臺電視機。一臺黑白的,一臺彩色的,每天傍晚開放。職工可以一直看到電視節目完畢為止。

  其他的,搞一些電影院的票子,或到劇場看京劇,和報銷一定的書報費,其實也有,但那就是干部的待遇了。

  第三,就是“北極熊”還有自辦的免費托兒所。

  為了給雙職工解除后顧之憂。“北極熊”專門在廠區里騰出了幾間房子。安排好幾個女職工,專職負責照看這些孩子。

  廠子有錢啊。設施其實并不比正規幼兒園差。有床有凳,有桌有椅,有玩具、小人書,屋外還有滑梯、轉椅、秋千。

  吃飯單由食堂專門給做兒童餐。多是些不擱蔥姜的面條、包子、餃子和粥之類。

  而且托兒所還不光只照顧那些學齡前的兒童。像已經上了學的孩子,下午放學沒人看管。也可以來這里寫作業,看小人書。等著父母下班一起回家。

  多么親民,人性化啊。不說別的,這可是解決水清的大問題了。真是急人所急的意外之喜啊。

  反正綜合來說吧,當一名“北極熊”的職工就是和在別的地兒干不一樣。

  像這些福利名目,多是多一些,今天看來或許瑣碎的有些可笑,或許有些不可思議。但實話實說,比多掙一倍的工資還讓外面的人眼紅呢。

  畢竟,歷史條件在這兒擺著呢。這可是計劃經濟時代,商品交易太不發達,很多事情只能靠政府、靠單位解決。“北極熊”能做到這個份兒上,無愧自己的職工,簡直已經接近了。

  也正是因為這些福利待遇極好。職工才會心懷驕傲自豪,那出入廠門都挺胸抬頭的。出門在外,一說自己“北極熊”的人,誰不另眼相待?這企業就是牛啊。

  于是,這也就起到了穩定隊伍,吸引人才,凝心聚力的作用。

  所以說,知道了這些,這些今天剛剛來報道的年輕人們能不高興嘛。他們還沒干呢,就真切切實實感受到了一種身為“北極熊”職工的榮耀感了。

  說實話,可比什么領導鼓勵、廠史教育,更有實際性促進作用。

  但盡管說了這么些,可還有一樣兒極為重要的福利,趙洪林卻沒提。

  什么呀?職工食堂的伙食水準。

  那又為什么呢?

  道理也挺簡單,這不馬上就中午了。說的再好聽,百聞不如一見。

  讓這六個新人自己親手體驗一下,可不比什么都強嗎?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