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二百四十章 良宵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至于洪衍武,他很有自知之明。

  他知道自己要演正經節目通常是不會有什么顯著效果的。所以他的表演是走得曲藝路線。以“脫口秀”的形式,一連給大家講了三個有關粽子的笑話。

  應該說,效果是真不錯,可一個笑話比一個不正經,惹得大家笑罵并舉。

  第一個,洪衍武絕對是挾私報復,先拿大哥來打镲。

  從桌旁站起來,他就一本正經地對大家說。

  “我親愛的父母家人,兄弟姐妹,大家都知道端午節要吃什么嗎?對,粽子。為什么要吃粽子呢?咱爸剛剛說過的,為紀念屈原這位詩人。可為什么用粽子紀念屈原?據民間傳說,是怕汨羅江里的魚蝦王八吃屈原的遺體。嗯!這一點其實大有可討論之處。洪鈞不認可,我也不認可。可偏偏大哥卻認為是自古不變絕對不可討論的真理。所以說,在大哥看來,粽子就是百姓拿來喂王八的。那么現在請問了,今天大哥自己吃粽子的時候,心里感受又是怎么樣的呢?誰能回答,有獎!”

  最后一句一出口,才思敏捷的洪衍文當場一口“桂花陳”就噴地面上了。

  在克制不住地哄堂大笑聲中,醒過味兒來的其他年輕人也無不指責洪衍武犯壞,變著法兒的擠兌人。

  洪祿承和王蘊琳這對父母卻齊齊相視苦笑,無比為兒子這不肯吃一點虧的性情發愁。

  唯有洪鈞這小不點兒,和躺在媽媽懷里的洪鎰沒聽明白。

  好在大哥大嫂倒是沒生氣,只是全都怕了洪衍武的口才舉手投降了。

  徐曼麗說,“你這個壞老三!真是開罪不起!我們認輸!”

  洪衍爭則說,“你小子還是口下留德吧,算我怕了你了!”

  洪衍武趕緊笑著沖大哥大嫂抱拳請罪,表示只是玩笑并無惡意。跟著,第二個笑話便脫口而出。

  “端午要舉行龍舟賽,各位都知道這個風俗吧?這一天,飯館里的各色糕餅也去參與。沒想到燒麥爭先,一個閃失被擠到水里。跟著粽子想都沒想,脫了衣服就跳下去救,只是它這個決定太草率,自己也直往下沉。眼瞅著這倆貨色就都要沒命了,索性會水的湯圓也在場,施以援手救了它們。但才一上岸,湯圓就忍不住罵了粽子,‘你小子是不是傻呀?一看見穿裙子的就不要命啊!’”

  這一次,因生動的擬人化表達和另類的想象,大家又被逗樂了。

  只是在這個年頭,這完全可以算帶色的“葷段子”了。于是這就造成女人們紛紛臉紅,男人的笑聲不多,大家都強忍著的效果。

  甚至還遭到了王蘊琳的一番正色斥責。

  “老三,這個笑話可不好,上不了臺面。好在也就是家里說說,沒人笑話你,要敢去外面胡謅,我可不答應!接下來你趕緊說個好的,要是再像前兩個一樣這么討人厭,我就罰你自己個明兒把整個院子都掃了!而且不許泉子幫忙!聽見沒有?”

  這個提議是大得人心。大伙兒紛紛起哄。洪衍爭更是連拍馬屁,直夸母親大人圣明,終于說句公道話,不護短了。

  而就這工夫,“糖心兒”居然沖洪衍武也做了個鬼臉。那意思是同樣想看他的笑話。

  整個一個墻倒眾人推,破鼓萬人錘啊。

  好在咱洪三爺可不是非常人物。老家賊的肚兒,那是雜貨鋪兒啊。幽默的段子數不勝數。什么分寸的都有,這難不住他。

  洪衍武略一思量,跟著第三個又出了口。

  “咱還說飯館里的糕餅界的事兒。端午這天晚巴晌,米飯和包子打上了群架。米飯仗著人多勢眾,一碗飯好幾千米粒撒出去,見了來幫包子的就打,什么菜包、肉包、豆沙包,蒸餃、水餃、糖三角,無一幸免。就連粽子都被逼到墻角里。幸虧粽子有急智,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對米飯們大叫一聲‘眾位兄弟們,都看清楚嘍,我是臥底!自家人!’”

  “哈哈哈!”

  這次的笑話真可謂奇思妙想,淺白易懂。不但把大家給集體逗樂了,就連洪鈞也聽明白了。自然獲得大家的一致贊譽。

  洪祿承給的評價也很高。說這個笑話和《餑餑陣》有異曲同工之秒。應該放洪衍武過關。

  這樣洪衍武沖四座拱了拱手,終于一身輕松的坐了下來。

  只不過洪祿承可沒想到,他這一句饒了洪衍武,卻又給他自己個添了事兒了。

  因為大家都沒聽說過什么《餑餑陣》,不免都好奇上了。不但幾個兒女來打聽《餑餑陣》是什么,洪鈞也鬧著要爺爺講一講。

  老爺子就告訴大家伙。說《餑餑陣》是說相聲的唱的太平歌詞。內容是將幾百種餑餑名稱組織在一起,構成了一篇兩軍對壘、擺陣征戰的故事。

  像什么“燒麥出征喪殘生,窩窩頭回營調救兵”,什么“槽子糕騎著一匹薩其馬,黃杠子餑餑拿在手中”。皆為此類。

  嘿,這簡簡單單吐露出的一兩句,就能聽出語言風趣至極。

  可這么一來,大家當然也就更感興趣了,都求洪祿承給來上一段完整的。特別是洪鈞這個小人兒,扭糖似的搖著爺爺的胳膊纏磨。

  沒辦法,盛情難卻,洪祿承也就只好勉為其難,給大家唱了一小段。

  還真別說,老爺子能票老生的嗓子還真不錯。而且別看他時隔多年沒有聽過了,可由于洪家祖上就是開“餑餑鋪”起家的,詞兒還記得特別清楚,把幾十種糕餅的順序動態都表現得活靈活現。

  結果老爺子一唱完,那是好評如潮啊。眾人公推,遠超洪衍爭的“電影串燒”和洪衍武的幾個小笑話。

  這樣一來,老爺子的節目在曲藝范疇里暫時公認排在第一位了。

  可這還沒完呢。此時大家的興致堪稱最熱烈的時候,未免都有點意猶未盡,仍舊盼望著有人能再演個精彩的節目。

  于是在洪鈞以兩首兒歌作為中場小段兒暫時救場之后。洪衍武就又提出一個建議,說既然今兒爸都演了節目了,那媽自然也得來一個。

  同時這小子怕媽推辭。還來了個大揭秘。自稱他在家里的舊物中尋到一支洞簫,今天剛剛交到爸媽手里,爸說那玩意就是媽當年的愛物。顯然媽是會幾首曲子的了。

  好,這么一來,王蘊琳想借口不會也是不行的了。老太太笑嗔了洪衍武幾句,也就爽快地在大家的鼓掌歡迎下應了,說干脆給大家伙兒吹一曲《良宵》吧。

  這樣,在洪衍武小跑兒去屋里把一根紫竹九節洞簫取來之后,王蘊琳又拿手絹沾著“蓮花白”仔細擦過了吹口,一陣悠悠的簫聲便浸潤在了清亮的夜色之中。

  那曲調是特別細膩清麗,頃刻便將大伙兒的喧囂瞬間平息,讓整個院落都變得水一般靜。

  要說這曲《良宵》,其實原名叫做《除夜小唱》,是作曲家劉天華1928年除夕創作的曲目。

  當時,劉天華的幾個學生與他的親朋好友到他家過年,室內溫馨的氣氛與室外熱鬧歡快的節日氣氛交融在一起,讓劉天華的心情特別好。

  所以這首樂曲曲調當順暢柔美,極少跌宕,完全是為了表達作者怡然自得、輕松愉快的心情。那么從情緒和氛圍上講,也就與今天洪家家宴貼切極了。

  實際上正是如此,盡管園中的燈光映照之下,閣樓外樹影婆娑。東側粉墻依然,西側紫藤依然,聽著這般曲聲,難免使人有恍若隔世之感。

  但圓木桌上的美酒和紅燒黃魚散溢出的香氣,配上這曲《良宵》,無疑又為大家的心頭,平添了一層溫暖的家味兒,讓人在想象與現實間感到了一種奇妙的舒適與溫馨之氣。

  于是一時間,除了洪鈞還能把精力放在吃上,洪鎰躺在媽媽的懷里沉沉睡去。其余每個人,幾乎都陷入了一種品味的沉思,一種慵懶的沉寂。

  大家都只會默默地坐著,凝視坐在燈籠映照下的王蘊琳,看著她身后巨大的閣樓和樓外的樹影、粉墻、紫藤,便會覺得此時此刻是這般的美好。

  無論是誰,所有的聽者在這簫聲與月色之下,都不會再有一點燥熱之感,沸騰活躍的思考也仿佛化作固定的符號,在腦海中淡化、隱退。

  當然,每個人在想的東西肯定是不完全一樣的,都會有各自微妙的體驗。

  比如說,洪祿承是在對歷史進行重溫與懷念。

  他不由想起了自己年輕的時候,那時,他的妻子便在這里吹,他坐在這里聽,如今依然如故。

  多少年了啊!孩子們不但大了,他們也都有了自己的孩子了!

  而洪家的兒女們則大多在感嘆,在佩服。只為他們意外地看到了母親從未彰顯過的一面。

  媽吹得真好。媽怎么什么都會?琴棋書畫,大家閨秀。但是卻默默無聞地隱藏了這么多年。真不知道媽的身上還有多少秘密?

  這才叫真人不露相呢。我們這一代人要比起來,實在太淺薄了。

  糖心兒的心思其實也差不多。但羨慕感更加突出。

  她覺得未來的婆婆年輕時必定是個大美人,哪怕是現在,她從王蘊琳的身上扔能感受到一種說不出的吸引力。

  在她看來,這大致應該就叫做“風韻”吧。那真是一種任何外在的修飾都難以企及的美。是一種永遠不會慌亂、碰到什么都不會心虛的鎮定自若。

  她要是到了老的時候,也能是這個樣子就好了。

  唯獨和大家有點不一樣的是洪衍武,這小子思想境界十分墮落。

  他美滋滋給自己點燃了一根煙,吐著煙霧又喝了兩口汽水,不禁很有成就感地想著。

  院子外面的那些人,腦子里成天裝著什么“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和“堅持四項基本原則”,那有什么勁啊?

  瞎掰!還是咱家這副“萬惡舊社會”的樣子,才有點意思!

  真別說,當地主老財就是好啊!在宅子里面就是完全自己的天地,怎么折騰都沒人來指手畫腳。

  嗯,等我更發達了,我也弄幾頭熊貓兒回家養養,每天黃昏時分,全家一人一頭,牽著花園子里遛熊貓兒去。壯哉!快哉!

  不不不,這就有點太過了!司馬昭笑劉禪的典故教育了我們,時刻也不能忘了嘚瑟必敗!

  對!幸福的人兒啊,要低調。省得那些不幸的人兒喲,受煎熬。

有群號了:244574974,喜歡這本書的朋友,快來加入吧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