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六十八章 好事連連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重返1977

  或許是真應了那句話,“暗中害人災殃伏,行善積德神明幫”。

  洪衍武他們替幾個有實際困難的家庭解了燃眉之急之后,他們這伙“海碰子”的扶危濟貧之舉,似乎也真的把好運氣接二連三地引到自己身上來了。

  首先是9月27日“中秋節”當天,隨著新一批的秋季海貨按期補充進了水產公司的庫房,全濱城的水產商店,迎來了多年來規模最大、幅度最大的一次降價。

  那位周副總大概是把所有的勁兒都使出來了。

  他竟然把五十頭的海參又降了七塊,定價為十八塊一斤,八十頭的海參又降了五塊,定價為十五塊一斤。

  同時,四頭、八頭、十二頭的“對蝦”分別下調了六元,五元,四元不等。

  鮮扇貝和干貝也跟著降了兩元,四元不等。

  就連新上市的“海蜇”也比往年,每斤便宜了一塊錢。

  等于越是貴的東西調價越狠,像“蝦爬子”、“鲅魚”、“刀魚”這類的廉價海鮮則維持原價未動。

  這自然讓全濱城的民眾樂得嗷嗷直叫,“海碰子”們則氣得想要跳崖自殺。

  于是周副總很快就在民間名聲鵲起,迅速成為了普通老百姓人人稱頌的“萬家生佛”,成為了“懂得民間疾苦的青天大老爺”。

  但同時,他也就成了“海碰子”們口中“不得好死”、“生孩子沒腚眼兒”的詛咒對象。

  只是罵歸罵,恨歸恨,另一方面,“海碰子”們也是為此真的驚慌失措了。

  誰也不知道,明天水產商店還會不會再降價。又一想到“中秋”、“國慶”馬上就要過去,入秋以后“小市場”要海參的人就更少了,好多人甚至連婚宴的錢都顧不上賺了,本能地把家里的存貨拿到市場上拋售。

  這么一來,才不過一兩天的功夫,全城的“小市場”就如雨后春筍一樣,涌現出特別多扛著麻袋的“海碰子”。

  所引發的連鎖反應是,海參私下交易的價格也跟跳水似的下去了。不但突破了洪衍武界定的七塊標準,還眼瞅著要往六塊以下走。

  當這個消息穿到洪衍武耳朵里,他的眼睛當時就亮了。

  他深知周副總這一步昏招,徹底挑動了“海碰子”們的敏感神經,等于是把濱城所有的存量海貨都給硬逼出來了。

  而像這樣的特殊時機絕不可失!一旦失去,將不再來!

  所以他當機立斷,讓所有的“海碰子”馬上停止“碰海”,哪怕去水產商店高價購買,賠錢把人家訂的海貨補足,也不能自己再撈了。

  跟著他就是公然宣布,“發財的機會到了!全部人手,一律回濱城收海貨!”

  在這一聲令下之后,若用今天的話來形容。就是1977年濱城的海參市場上,一場空前的“爆買”行動開始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