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190章:返回宋國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戰國大司馬

  趙王何四年十一月,蒙仲、樂毅、蒙虎一行人在大河南岸告別了龐煖、劇辛、趙奢三人。

  旋即,蒙仲亦解散了信衛軍。

  畢竟趙主父已死,而蒙仲亦決定返回宋國,日后若無意外可能再不會返回趙國,而一路跟隨至此的那二十幾名信衛軍士卒,他們在趙國都有各自的家人,他們不愿意拋下家人跟隨蒙仲前往宋國。

  當然,其中的重點是不希望拋下家人,而不是不愿跟隨蒙仲,甚至于有的信衛軍士卒臨走前還告訴蒙仲,日后會帶著家人到宋國蒙邑投奔蒙仲,對此蒙仲等人當然表示歡迎,畢竟相處一年多,彼此亦有了頗為深厚的感情。

  將身上所有的干糧、錢幣以及多余的戰馬都給予了那二十幾名信衛軍士卒,蒙仲帶著樂毅、蒙虎、蒙遂、武嬰、華虎、穆武、樂進七人,繼續向南趕路,抵達了「聊河縣」一帶。

  聊河縣,又稱聊城,原先乃是隸屬衛國的城池,不過從百余年前起,這里就成為了齊國的疆域,齊國將這一帶都劃為「東阿郡」。

  話說回來,雖然抵達了聊城,但蒙仲等人并不敢堂而皇之地進入這座城池,一來是他們身上穿戴著趙國士卒的甲胄,一旦進城勢必會遭到聊城內守軍的盤查,二來,他們身上也沒有多少閑錢,縱使進了城亦無能為力。

  于是最終,蒙仲等人在聊城一帶的找到了一個村莊,說服村內的平民在村莊內住了下來。

  可能是見蒙仲、樂毅、蒙虎、蒙遂、武嬰、華虎、穆武、樂進一行八人個個身披甲胄、腰跨佩劍,雖然看上去頗為年輕但怎么看都像是經歷過戰場的士卒,因此村莊內的平民雖然并不情愿蒙仲等人借宿在村內,但也不敢強行驅逐,只能委曲求全,默許蒙仲等人在村莊內住了下來。

  對此蒙仲亦感覺有些過意不去,但他也沒辦法,因為他知道他們需要一個暫時的落腳地,至少要等整個冬季過去。

  為了補償村民,蒙仲等人亦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村莊內的居民,比如放哨什么的,畢竟冬季里時常發生野獸食人的慘劇。

  同時,蒙仲等人亦跟著村內的年輕人上山砍柴,或者狩獵野獸,取得肉食。

  不得不說,在狩獵野獸時,蒙仲等人便展現出了他們作為正規軍士卒的素質與實力,比如當有一次碰到一群山狼時,蒙仲等人輕而易舉便將那些兇殘的野獸殺死,嚇得其余的狼轉身就逃。

  期間最令讓村內年輕人感到震驚的,即是蒙虎,他利用自身三層厚甲的優勢,故意讓狼咬住了腕甲,而與此同時,他右手的利劍一下就刺穿了那頭狼的腹部,干凈利索。

  見此,蒙仲、武嬰等人紛紛見樣學樣,很快就殺死了幾頭狼,嚇得其余的狼趕緊轉身逃跑。

  這件事,讓村內的年輕人清楚認識到了蒙仲這群少年的能耐個人的武藝尚在其次,關鍵在于蒙仲等人不避血腥的適應能力,一看都知道是上過戰場、殺過人的士卒。

  “趙國的兵卒都像你們這么厲害么”

  有一名村里的年輕人驚詫地詢問蒙仲等人,因為他感覺,雖然他的年紀比蒙仲等人大幾歲,但若是彼此搏殺,他完全不可能是蒙仲等人的對手這八名少年,可能擁有著屠盡一條村落的實力。

  對于那些年輕村民的驚詫,蒙仲笑而不語,而蒙虎、華虎、穆武等人則毫不見外地向他們吹噓,比如說,他們幾個至少都是卒長級別的士卒,驚地那幾名年輕村民目瞪口呆。

  這也難怪,畢竟卒長,那可是統率百名士卒的士將,而他們這條村落,總共也就百來人而已。

  經此之后,村人對蒙仲等人的警惕減少了許多,畢竟村人們也都意識到,倘若蒙仲等人果真對他們什么歹意的話,他們幾乎無力反抗。

  當然,更關鍵的還是蒙仲等人近幾日表現出來的善意。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轉眼便到了新年。

  記得十五歲乃至十五歲之前的新年,蒙仲都是在宋國度過的,而十六歲時的新年,他則是在趙國度過的,沒想到十七歲時的新年,他會在齊國東阿郡境內的一座小山村度過。

  是的,過了新年,蒙仲便已經十七歲了,若是放在他們的故鄉蒙邑,這個歲數的年輕人大多都已經成婚,并且差不多誕下了自己第一個子女。

  而事實上,即便在蒙仲等人借宿的這條村子情況也差不多,村內的那些年輕人,基本上都是十五六歲便成婚,然后時隔一年左右便有了自己的子女。

  新年正月,天氣依舊寒冷,外面依舊大雪紛飛,因此蒙仲等人倒也沒急著趕路,除了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村人以外,蒙仲等人平日里主要就是鍛煉自己的武藝與體魄。

  畢竟此番前往趙國,他們前后碰到了廉頗、牛翦那兩位幾乎無法抵擋的猛將,那兩人的個人武力,讓蒙仲等人受到了很大的震撼。

  尤其是蒙虎,雖然平日還是嘻嘻哈哈,但是在鍛煉武藝與體魄時,他比任何人都要嚴肅認真,縱使在寒冬臘月,他亦赤裸著上身,扛著圓木繞著村子不停地奔跑,讓村內的年輕人們嘆為觀止。

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待等到二月時,春季來臨,外面的冰雪逐漸消融,而天氣亦逐漸轉暖,終于該是時候告別這座村子,繼續返回宋國的旅程。

  為了感謝這座村落的收留,蒙仲等人留下了三套甲胄,補償他們這兩個月里消耗的食物。

  不得不說,三套趙國軍隊的甲胄,雖然有些破舊,但依舊價值不菲,有了這些甲胄,村人上山狩獵顯然會安全地多。

  二月初九,在村內許多老老小小的相送下,蒙仲一行八人帶著些干糧離開了村落,踏著尚未消融的積雪,繼續向南返回宋國。

  為了掩人耳目,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蒙仲等人臨行前向村人們討要了一身布衣,套在身上的甲胄外,否則穿著趙國士卒的甲胄堂而皇之地走在齊國境內,一旦撞見齊國的士卒,就有可能引起什么麻煩。

  聊城往南,即是東阿縣,也是齊國在東阿郡的治縣。

  同樣的,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蒙仲等人沒敢進城,繼續向南,反正他們身上帶的干糧與肉干還算充足。

  本來自東阿徑直往南,便可抵達衛國,然后從衛國繼續向南,便可抵達宋國的「陶邑」,也就是宋國最繁華的幾座城池之一,但是蒙仲在經過沉思后,卻沒有選擇這條路,而是決定向東南方向,朝著魯國的方向走。

  原因有二。

  其一,有關于趙主父過世、趙國國內發生巨變之事,蒙仲認為應該盡快告知宋王偃與義兄惠盎,以便宋國盡快做出改變。

  畢竟可以預測,趙主父過世之后,趙宋之盟基本上已經不復存在,因此宋國需要另外辦法來應付來自齊國的壓力。

  而宋王偃與惠盎都在彭城,也就是宋國的西部。

  其二,在前往彭城的途中,蒙仲也想順路去鄒國看望一下孟子,若運氣好的話,可能還會碰到去年新結識的義兄匡章。

  三月前后,在足足趕了一個月的路程后,蒙仲等人終于抵達了鄒國。

  對于蒙仲前來拜訪,孟子與他的弟子們當然頗為歡迎,畢竟在某種程度上,孟子居的這些儒家弟子們早已將蒙仲視為了自己的小師弟。

  在吩咐弟子們準備酒菜后,孟子單獨將蒙仲帶到了內室,詢問他忽然到訪鄒國的原因。

  蒙仲很敬重孟子,當然不會隱瞞什么,便將他在趙國的經歷,包括沙丘宮變,再包括趙主父過世這些事,通通都告訴了孟子,只聽得孟子唏噓不已。

  “趙主父一死,怕是中原要再次出現動蕩。”孟子當時感慨道。

  不得不說,對于趙主父的死,孟子亦感到頗為惋惜。

  當然,他惋惜的其實也并非是趙主父過世這件事,畢竟趙主父的性格與宋王偃其實沒有什么兩樣,都是崇尚武力的君主,關鍵在于趙主父看待蒙仲的態度。

  去年,當匡章前往趙國代表齊國與趙國簽署了臣服約定后,他在返回齊國的途中,亦造訪了鄒國,拜訪了自己的老師孟子。

  當時,匡章便向孟子敘說了蒙仲這位“小師弟”在趙國的處境,當得知蒙仲頗受趙主父的器重時,孟子頗感欣慰之余,亦希望蒙仲能在趙國立足,畢竟這對于他們儒家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要知道,蒙仲雖然不是他孟軻的弟子,但此子對他那套“仁政”的主張卻非常認可,因此孟子覺得,倘若蒙仲能成為趙國的要臣,或就能使他儒家的思想在趙國得以傳播。

  就像宋國那樣,雖然宋王偃對儒家思想毫無興趣,可架不住他身邊的重臣惠盎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因此宋國的施政,其實本質還是偏向于儒家仁政思想的,遠比齊國、趙國、尤其是秦國要寬松地多。

  倘若蒙仲在趙國也能成為像惠盎這樣的要臣,憑借著蒙仲對儒家思想的好感,孟子當然有機會在趙國傳播他的仁政思想。

  但遺憾的是,最器重蒙仲的趙主父在政變中失敗而亡,雖然目前的趙國君主趙王何對蒙仲其實亦有諸多好感,但因為安平君趙成、奉陽君李兌等人的關系,蒙仲注定難以再回到趙國,這讓孟子多少感覺有點遺憾。

當然,遺憾歸遺憾,孟子還是盡可能地開導、寬慰蒙仲,畢竟就蒙仲講述的沙丘宮變過程來說,蒙仲本人并未犯下道德上的缺失,且也并未犯下什么錯誤,公子章與趙主父的政變之所以失敗,只是出自兩個原因,其一,趙主父沒能聽取蒙仲的建議;其  二,便是牛翦的倒戈。

  至于蒙仲本人,孟子認為此子在這件事上已經做地足夠出色,雖然最終落到事敗逃奔宋國的結局,但孟子卻覺得,在趙國的那些經歷,這對蒙仲是一個極好的磨礪。

  他笑著對蒙仲說道:“阿仲,你還年輕,你看看老夫,老夫四十多歲時游走列國,足足花了二十年時間卻一事無成,最終無奈返回鄒國教授弟子,你如今才十七歲,有什么可著急的呢”

  蒙仲聞言說道:“晚輩不是著急,晚輩只是覺得有點有點不知該什么形容,晚輩本來有機會挽回趙宋之盟,可是”

聽了蒙仲有些自責的話,孟子笑著說道:“那是宋王偃與惠盎需要去考慮的事,而不是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你再者,世間有很多事都不是我等能夠左右的,你我唯一能做的,即順其形勢”

  “唔”

  蒙仲微微點了點頭。

  此后,孟子又與蒙仲聊了聊有關于齊宋兩國局勢的事。

  跟蒙仲的想法一樣,孟子亦覺得這次趙國出現劇變后,齊國可能會抓住機會,趁機攻打燕宋兩國,以報復燕宋兩國此前協助趙主父攻伐齊國之事。

至于為何齊國不趁機攻伐趙國而攻伐燕宋兩國,其實這也不難猜測,畢竟趙主父已死,而趙王何尚年幼,國內勢必被安平君趙成與奉陽君李兌一同把持,而趙成、李兌二人一向親善齊國,因此齊國當然會留著趙國一起對抗秦國,怎么可能趁機進攻趙國,將本來對齊國心存善意的趙國推向秦國的懷抱  而相比較趙國,燕宋兩國對齊國一向是心存惡意,齊國當然會選擇拿這兩個國家下手,以挽回當初被迫臣服于趙國的顏面。

  “老夫對燕國并無過多了解,不過老夫覺得,燕國應該擋不住齊國”孟子捋著胡須嘆了口氣,顯然是對無法阻止齊國與燕國的戰爭而感到嘆息。

  聽孟子提及燕國,蒙仲當即便想到了在大河邊分別的劇辛、趙奢二人。

  劇辛、趙奢二人,乃是龐煖的左膀右臂,也是當初檀衛軍中最得力的兩位將領。

  先說劇辛,蒙仲對劇辛其實了解不多,但從他當初與龐煖的交流中所知,劇辛當初在檀衛軍中扮演的角色,就仿佛信衛軍中的樂毅,從操練士卒到領兵打仗,皆是面面俱到,蒙仲毫不懷疑待劇辛投奔燕國后,必定會受到燕王職的重用。

  至于趙奢,那同樣是一位善于統兵打仗的年輕將領,且用兵頗具章法。

若是燕國的軍隊中有劇辛與趙奢在  唔,恐怕還是無法抵擋齊國軍隊。

  在細細一想后,蒙仲暗自搖了搖頭。

  倒不是他輕視劇辛、趙奢二人,而是因為燕國的軍隊實在是太弱了。

  還記得前年趙、宋、燕三國聯合攻伐齊國時,趙主父曾帶著蒙仲前往齊國北方饒安一帶與燕王職商議大事,當時蒙仲曾仔細觀察過燕國的軍隊,且私底下對燕國軍隊做出了非常低的評價。

據蒙仲當時的觀察,燕國軍隊的士卒相比較趙國、宋國的士卒,實力弱小且不得章法,簡直就跟沒有經過訓練一樣,縱使是劇辛、趙奢二人統帥那樣的軍隊,又如何能抵擋住齊國的進攻呢  更何況,倘若齊國準備在今年開春時進攻燕國,劇辛、趙奢二人還未必能趕上這場戰爭。

  想來想去,蒙仲都不覺得燕國能擋住齊國。

  而燕國一旦戰敗,齊國必定會將矛頭針對宋國,畢竟在趙國發生劇變、燕國戰敗臣服的情況下,宋國是齊國周邊唯一還抱持敵意的國家,因此,齊國必然會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宋國這邊,這對于宋國而言,可不是什么好事。

  更要緊的是,相比較地域偏僻、國內亦不繁榮的燕國,宋國處于中原最繁華的地段,像彭城、陶邑、商丘等繁華的城池,齊國早就對它們垂涎不已,因此不難猜測,在迫使燕國投降后,齊國必定會立刻加緊進攻宋國。

  一想到這里,蒙仲的心情便沉重了幾分。

  仿佛是猜到了蒙仲的心思,孟子寬慰他道:“齊國與宋國的戰爭,老夫無法左右,但倘若僅僅只是蒙氏一族”他頓了頓,旋即說道:“若日后事情當真落到無法挽回的局面,你可以去請田章相助,相信他有能力庇護你蒙氏一族”

  孟子口中的田章,即是匡章。

  以匡章在齊國的地位,庇護蒙氏一族易如反掌,說得難聽點,憑借著蒙仲與匡章的關系,縱使宋國被齊國覆亡,蒙氏一族亦能在齊國立足,得享一席之地。

  但是蒙仲也知道,這是除非萬不得已才可去走的最后的退路,畢竟匡章雖然可以庇護蒙氏一族,但齊國國內其他家族是否愿意接納蒙氏一族,這就不得而知了。

  無論是貧是富、是強是弱,終歸還是自己的國家最好,彼此不至于會有太多的排擠、敵意與輕視。

更別說匡章現如今也已經五十多歲了,雖然目前身體還算硬朗,縱使他日后能出面庇護蒙氏一族,又能庇護多久呢  想到這里,蒙仲還是決定盡快前往彭城,將趙國發生巨變的事告訴宋王偃與惠盎,希望他們能盡快想出對策。

  鑒于蒙仲急著前往彭城,孟子亦未挽留,只是叮囑他莫要放松學問,并且有空閑時多來看看他,畢竟他還是很看好蒙仲的。

  次日,蒙仲便告辭了孟子,帶著樂毅、蒙遂等人前往宋國彭城。

  臨行前,孟子亦贈送了蒙仲一些儒家書籍。

  鄒國往南即是滕縣境內,也就是曾經的滕國,從這里起就已經是宋國的領地,因此蒙仲倒也不必擔心會被城內的衛兵抓起來盤問,只不過他們身上仍穿戴著趙國的甲胄,因此還是謹慎些為好,萬一出現誤會導致他們被宋國的衛兵抓起來,那可就太丟人了。

值得一提的是,距離滕國覆亡已經過了兩年,曾經在戰爭中幾乎被摧毀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殆盡的滕縣境內,如今亦得到了發展,在蒙仲等人穿越滕縣的途中,他們看到曾經因為戰爭而被摧毀的那些鄉邑,再次發展起來,有了人煙,只是不清楚這些鄉邑歸屬于哪些家族。

僅兩日后,蒙仲等人便抵達了「南湖微山湖」,到這里就比較麻煩了,因為這座湖泊的東西兩岸,皆設有宋國軍隊駐扎的水寨,雖然宋國并不禁止國內的百姓在湖泊內捕魚,但考慮到蒙仲一行人個個身穿著趙國的甲胄,且還佩戴著兵器,在湖泊邊駐扎巡邏的宋國士卒,怎么可能輕易讓他們過河  “先去試試吧,實在不行,就只能借用我義兄惠盎的名聲了。”

  蒙仲對蒙虎、樂毅等人無奈地說道。

其實在路過滕縣的時候,蒙仲就考慮過這件事,但問題是宋王偃派往治理滕縣的那名官員蒙仲根本不認識,對方憑什么相信他的說辭呢縱使蒙仲說出他義兄惠盎的名諱,對方多半也會派人到彭城求證一番,這一來一去,豈非又要花不少時間  因此蒙仲才決定先到南湖看看情況,倘若這邊的防備并不森嚴的話,他可以想辦法拜托當地的漁船將他們載到對岸。

  沒想到,南湖這邊的防守還挺嚴的。

  無奈之下,蒙仲一行人主動與當地的駐守士卒接觸。

  可能是因為口音的關系,那些宋國士卒并未為難蒙仲等人,當即就將蒙仲等人帶到了駐將「曹選」面前。

  而這個曹選,蒙仲并不陌生,此人正是宋國軍司馬景敾麾下的輿司馬,當年蒙氏一族跟隨景敾攻伐滕國時,蒙仲亦多次跟著蒙擎、蒙摯兩位叔父與曹選接觸,彼此雖說沒有什么交情,但至少是認得的。

果然,曹選亦認得蒙仲也對,作為宋王偃身邊重臣惠盎的義弟,就連軍司馬景敾都要給蒙仲幾分面子,曹選豈會不認得蒙仲  “蒙小兄弟怎么會來南湖而且還穿著這似乎是趙國的甲胄”

  對于蒙仲等人的到來,曹選感到十分驚奇。

  蒙仲亦沒有隱瞞什么,如實說道:“前年在下跟隨李史大夫前往趙國,去年時,趙國發生巨變,在下因故逃回宋國,現有緊急要情需親自呈稟大王與惠大夫,希望曹司馬派船載我等過河。”

  因為蒙仲乃是惠盎的義弟,且又有緊急要事,曹選不敢怠慢,當即吩咐士卒用船將蒙仲等人載到對岸,還給了蒙仲一份路引,以免蒙仲等人被宋國的士卒攔下。

  憑借曹選給予的這份路引,蒙仲等人輕松就進入了南湖西岸的沛縣,然后在城內驛館歇息的一宿后,繼續馬不停蹄地前往彭城,終于在三月二十四日,抵達了彭城。

  進入彭城后,蒙仲按照記憶,直接來到了義兄惠盎的府邸,可惜惠盎此時不在府內,因此蒙仲等人便在府內前廳等候,順便請府上的下人幫忙向惠盎傳訊。

  大概過了半個時辰左右,就見惠盎急匆匆地走了進來,待見到蒙仲后,眼眸中閃過幾絲驚喜、幾絲困惑。

  “阿仲你何時返回宋國的”惠盎驚喜地問道。

  此時蒙仲亦不得打招呼,連忙說道:“義兄,趙國發生巨變,公子章與田不禋叛亂失敗,相繼伏誅,連累趙主父亦死于逃亡途中”

  “什么走,隨我去見大王,到時再細說此事。”

  惠盎聞言色變,亦顧不得聽蒙仲細說,當即拉著蒙仲前往王宮。

標記書簽返回封面,按空格鍵滾動一屏,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