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五零四章 鄉野老少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秦時小說家

  “兄弟此言,胡亥感激不盡。”

  “實則,無需兄弟言語的。”

  “一些過往之事,胡亥也有從年長的宮人口中打聽過,母親當年的確行事不對。”

  “然!”

  “麗夫人于我卻無特別之處,待我和后宮其余公子一般模樣。”

  “只此一點,胡亥已然銘記大恩。”

  “其余公子、公主的姻親之事在前,皆琴瑟相合,皆和睦安泰,如此,兄弟何意擔心我?”

  “無需擔心。”

  “若是擔心我,反倒有礙麗夫人的一片心了。”

  “這一點,反倒是兄弟你的不是了。”

  “當罰一杯!”

  “罰一杯!”

  姻親之事。

  按照王族的規矩,年歲到了,自然要成親為家的。

  接下來就到自己了。

  禮儀上,是少府與后宮皇后娘娘負責,父皇的后宮一直沒有皇后,便是落于麗夫人身上!

  少府有司將適合的人家女兒列選出來,一一挑選,一一備用,麗夫人再挑選之。

  父皇若無意見,事情就可成了。

  就可以準備了。

  對于姻親之人,胡亥并沒有什么特別要求,也沒有什么特別期待,此刻所言,也許虛妄。

  無論如何,那位女子不會差的。

  那就足夠了。

  好好的待在府中持家就好了。

  待自己回府的時候,好好的伺候就可。

  至于公子高所言好好的挑選一位女子為姻親之人,實無必要,什么樣的女子為好?

  顏色好?

  不足用,咸陽內外,顏色好的女子太多了,不為稀缺,自己若是想要,一抓一大把。

  性情好?溫柔?順從?有特別的性子?

  于那些……,不為強求。

  聽話、持家就足夠了。

  故而,一個尋常女子就行了。

  公子高愿在麗夫人跟前替自己說那般事,著實心意,心領了,其實……并無必要。

  拱手一禮,含笑搖搖頭。

  語落,身軀挺立,拿起旁邊的金絲銀壺,提袖親自斟酒。

  “這……。”

  “你這番話……,倒是道理。”

  “母親在后宮處事,向來依從規矩和禮儀的。”

  “只是……,罷了,既然你都這樣說了,我就不強求了。”

  “待你成親的那一日,好好送你一份賀禮!”

  “請!”

  公子高啞然。

  繼而也是搖頭一笑。

  胡亥這么一說,自己突然不知該說什么了,當年的事情,自己有耳聞的,胡亥的母親的確……行事有罪。

  對于胡亥,母親也卻是沒有什么禮儀有失,后宮其余公子有的,胡亥一樣會有。

  只不過,自己還是能夠感覺到,母親對于胡亥是不喜的。

  那也是沒法子的事情。

  論來,那也是人之性情之事。

  胡亥的姻親之事,自己也相信母親不為瞎選亂選的,貌似……這一點也就足夠了。

  瞧著酒杯被胡亥滿上,公子高不自一笑。

  “量土地肥磽而立邑,建城稱地,以城稱人,以人稱粟。”

  “三相稱,則內可以固守,外可以戰勝。”

  “戰勝于外,備主于內,勝備相用,猶合符節,無異故也。”

  “治兵者,若秘于地,若邃于天,生于無,故開之。”

  “大不窕,小不恢,明乎禁舍開塞,民流者親之,地不任者任之。”

  “夫土廣而任則國富,民眾而制則國治。”

  “富治者,民不發軔,甲不出暴,而威制天下,故曰:兵勝于朝廷!”

  “將者,上不制于天,下不制于地,中不制于人,寬不可激而怒,清不可事以財。”

  “夫心狂、目盲、耳聾,以三悖率人者難矣。”

  時節入深秋,冷日漸進。

  諸夏諸郡,各有涼意席卷。

  所不同,關中已然霜意凌然了,關外也是寒冷一片,中原諸地……亦是被西北風不住的吹襲。

  尤其,中原諸郡之地,沒有高山的阻礙,沒有起伏不斷的山脈相隔,風勢西來,寒意深深。

  大梁,出鴻溝,有高陽小城。

  城南三十里,有一鄰水村落,不為大,不為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天色將明,已然有炊煙裊裊生氣。

  是時。

  村落一角僻靜之地,有些許清亮的誦讀之音響起。相隨也有些許清亮的誦讀之音在村落一角響起,

  “信!”

  “那些書……你都已經讀了多遍。”

  不時。

  一道蒼老的聲音含笑道。

  “兵之所及,羊腸亦勝,鋸齒亦勝,緣山亦勝,入谷亦勝,方亦勝,圓亦勝。”

  “重者如山、如林、如江、如河,輕者如炮、如燔、如垣壓之,如云覆之,令人聚不得以散,散不得以聚,左不得以右,右不得以左。”

  “這些書每每讀之,都有不一樣的感受,都有不一樣的感覺。”

  “在此地讀,更是如此。”

  “在郡學讀……又是一般感覺。”

  “老師,我來……,我來!”

  “老師當多睡一會的。”

  “多睡一會,可以多養養精神。”

  于耳邊之言,誦讀之音的主人沒有中斷,將一篇兵道經文字字讀完,方才收工。

  繼而,視線一轉,落于不遠處正要從井中取水的老者身上,觀其顫顫巍巍的身子,忙快步跑了過去。

  “哈哈,這桶水……我這把老骨頭還是可以拎動的。”

  “果然拎不動了,就換一個稍小一些的木桶。”

  “信!”

  “郡學即將畢業,你真的不打算前往兩大學宮?中央學宮、護國學宮都有所長。”

  “于你而言,護國學宮更合你心意。”

  身著褐色的直長袍,如雪之發梳攏成髻,一根槐木簪子束之,老者立于井邊,將一只盛滿水的木桶拎上來。

  正要將水桶拎向庖廚之地時,信近前,將其奪過了。

  于此,老者多無奈。

  自己雖垂垂老矣。

  雖不中用了。

  實則,拎一桶水還是不成問題的。

  還是不難的。

  已經回家第六日了。

  非為假期,這個日子有些長了。

  “老師,我如今年歲,前往兩大學宮有些大了。”

  “何況,兵道之學,非學宮可成。”

  “兵道之理,諸多典籍都有所言,老師自幼也教導許多,受益良多。”

  “從護國學宮流出來的講義文章,我也有看過一些,的確精妙,卻也是萬變不離其中。”

  “雖有變化,本源不變。”

  “故而,前往護國學宮,于我也沒有太大的益處。”

  一位看上去頂多雙十的年輕人。

  身穿一件暗綠色的青衫直,肩頭胸背各有些許的花草紋理隱現,因漿洗之故,略微淺淡。

  腰系粗布蠻紋袋子,梳著一絲不亂的規矩發冠,眉宇難掩飛揚之氣,顧盼生輝,體態欣長,樣貌堂正。

  從老師手中接過木桶,步履輕盈的將其送入庖廚之地,沒有走出,熟練的在庖廚之地處理各種食材。

  老者立于門前,不為打擾。

  “兵家的道理,的確不是待在學宮、學堂就能有成的。”

  “不過,學堂和學宮也是有些作用的,可以增長見識,可以增長眼界,可以廣博學識。”

  “諸子百家,兵家之道。”

  “兵家的道理,欲要明證,非有在戰場上。”

  “數年前,因我之故,你沒有前往咸陽,也沒有入兩大學宮。”

  “現在,你郡學快要畢業了。”

  “可有什么準備?”

  雙手背負身后,老者在門前的空地上緩緩走動著。

  這是當年自己離開那處地方后,游歷天下,自楚地遇到的一個孩子。

  那時候的楚地多有亂象,這孩子的家人皆去了,后面……自己觀那孩子天資聰穎,便是待在身邊了。

  一晃,便是這些年過去了。

  這孩子的確聰明,教導什么東西,很快就能學會。

  尤其是兵道之學,更是學的很快。

  他愿意學,自己也愿意教。

  傾囊而授!

  似乎,還是低估他在兵道上的天資。

  若是在百年前的大爭之世,定當大放異彩,定然揚名天下,就是在一二十年前,也有不錯的機會。

  而今,稍稍弱了一些。

  數年前,自己身子不太好,他……放棄前往咸陽的機會,選擇前往附近的郡學。

  現在。

  郡學都要結束了。

  這孩子……也是時候出去了。

  只是,這孩子太過于聰明,年歲又如此,怕是心中已經有了想法,老者并不干涉。

  兵道!

  本就無常之學。

  若是盡聽盡信前人所言,兵道謀略,也難以大成。

  這孩子的兵道造詣很高,很適合入軍,果然前往護國學宮,定然有機會前往幾大軍團。

  上戰場就方便了。

  也容易施展所學。

  若是不前往護國學宮,而是直接入軍,多可惜了。

  只是,不知道信是如何想的。

  這孩子的路……,需要這孩子親自去走一走。

  “老師,我準備先游歷一下天下諸郡!”

  “多年來,多待在中原,于諸夏諸郡都沒去過,所知都是別人所言。”

  “齊魯的繁華繁鬧!”

  “楚地,也許久沒有回去了。”

  “江南,帝國嶄新開辟的郡縣,這些年來的消息很多很多,許多人都去過,我也想要去看看。”

  “還有巴蜀之地。”

  “還有燕趙之地。”

  “還有隴西、河西之地。”

  “西域之地,這些年來的消息也很多很多。”

  “老師,我準備先好好的走一走諸郡之地,見識一下諸郡風華,領略一下諸夏妙處。”

  “再行決定將來之事!”

  “若是直接入軍,太可惜了一些。”

  “何況,眼下的諸夏,除了北胡之戰,也沒有別的戰事了。”

  在庖廚之地稔熟的淘米下鍋。

  于老師所言,略有所思,便是緩緩而應。

  將來的事情,不好說。

  眼下的事情,卻可以決定。

  自己希望先走一走諸郡之地,好好的一覽天下各地風華禮儀,好好的見識一番諸夏之大。

  也許,在行走游歷的時候,就會做下決定了。

  “戰事!”

  “兵道之學,不只是落于戰事上,兵道是一則道理。”

  “道理無處不在。”

  “兵道只是其中一隅。”

  “游歷天下,是一個不錯的決定。”

  “年輕的時候,也當四處走一走,好好的看一看嶄新天下。”

  “如今的天下,和我當年的天下不一樣了。”

  “帝國一天下十余年了,如今的天下如何,我也沒有去看過,你去看一看也好。”

  “若可,記得多多寫信回來。”

  老者點點頭。

  游歷天下?

  是一個不錯的想法。

  自己在信這般大的時候,也曾游歷諸國,受益良多,一路上,吃著不同的食物,喝著不同的美酒。

  順而印證所學,精進道理。

  兩者不相沖突。

  天下!

  現在的天下如何了?

  自己也不太清楚了。

  這些年來,多待在此地,沒有外事侵擾,一切多隨心,一切多自然,一切多暢然。

  吃著自己種的谷物。

  喝著自己拎上來的井水。

  睡在親手編織的竹床上。

  一切,多輕松。

  天下歸一。

  天下合當歸一。

  天下若不歸一,若是還是諸國林列,如今的天下怕是還戰亂不斷,怕是還要死去很多很多人。

  盡一份力,天下歸一。

  帝國立下。

  一晃十余年過去了。

  諸國不在了,取而代之是一處處嶄新的帝國郡縣,施為帝國嶄新的郡縣統御法道。

  各地是一個什么情形,難知。

  從些許零碎的消息來看,天下還是安穩居多的,一些地方雖有雜亂的事情發生,總歸都是小患。

  那些為亂之人,近來似乎又鬧出不少動靜,若非身處魏地,還真難以知曉。

  天下!

  以自己如今的身子,難以行走四方各地了。

  信,可以。

  他還年輕,有的是精神和力氣。

  信的學識,自己是放心的。

  修行上,初入先天的層次,行走天下,只要不招惹一些人,還是安穩的。

  他的人生才剛剛開始,自己……已經垂暮了。

  歲月,還真是無情。

  其實,歲月對自己已經多恩賜了。

  非如此,也不會讓自己活到這個歲數。

  遍觀記憶中自己年輕時候的朋友,如今還存于世的……寥寥無幾了,他們都先自己而去了。

  他們沒有見到諸國歸一的模樣。

  若是他們知道自己……,若是家國不在了,他們或許……。

  諸國歸一,是大勢所趨。

  就是沒有自己,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的。

  嶄新的諸夏,嶄新的歲月。

  此間村落,庶民百姓安居樂業,相當好,真的很好。

  倘若列國還在,此地當荒無人煙?當遍地狼藉?當婦孺日夜啼哭?當處處白骨?

  諸國還是歸一為好。

  若然那些老友見到如今的諸夏,想來會明悟自己之意的。

  這些年來,若非有信在身邊,自己的日子或許會枯燥、無聊很多,雖有將一身道理傳于信,是否大用……難料。

  縱然無所用,有人傳下去,也是一件好事。

  請:m.badaoge.or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