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三一九零章 武真少年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秦時小說家

  箕子朝鮮之事,不只是箕子朝鮮本地的事情,還相連帝國東部的許多郡縣。

  稍有不慎,激起一些人的些許心思,帝國穩定大局就會受到些許的沖擊,于帝國長治久安非好。

  那些人離開了箕子朝鮮,前往其它地方,如何處之……,抉擇不為多,落下不為容易。

  “陛下!”

  “老臣以為……斬盡殺絕不為上策。”

  “先前,帝國大軍至箕子朝鮮,那些人聞風而逃,而中原諸郡還有齊魯之地,并無太大的動靜,可見那些人的心思。”

  “他們……于帝國而言,不為大患。”

  “此次,將箕子朝鮮攻占,不日還要立下嶄新郡縣,天下間,那些人可以停留的地方越來越少。”

  “縱然辰國部族之地,據臣翻閱典籍可知,那個地方較之先前的江南之地還要蠻荒一些。”

  “除非他們愿意花費大力氣,否則,不為長久停留。”

  “將來還是要歸于諸夏,歸于帝國的諸郡之中。”

  “而帝國對于諸郡的統御管轄,歷經十余年,已經初步穩固了,就算他們歸于諸夏,也翻不起什么風浪。”

  “時間一長,其力自弱。”

  “偶有不甘心之人,也是翻手可滅,郡縣之力都足以平定。”

  “兵者,大事!”

  “以帝國精銳入辰國部族之地,或可取得不小的戰果,倘若那些人狗急跳墻,也許,還要危及一些郡縣的安穩。”

  “是以,臣覺……那些人無需理會,只需要加強沿海之地的警戒,對那些人以震懾就足夠了。”

  “少了箕子朝鮮,那些人接下來定然會伺機歸來。”

  “如此,可命山東諸郡于民冊戶籍之事,多多警戒,對于一些突然出現的人,多多警戒!”

  鄭國!

  多年來,仍為國府大田令,官位不為極高,自有一番心意在其中,隨行車駕,近前一禮。

  于箕子朝鮮的事情,說著自己的所思所想。

  “君子畏德,小人畏威!”

  “陛下,臣以為當趁著這個良機,對箕子朝鮮的離散之地,繼續剿滅,以顯帝國之威。”

  “十多年來,帝國多有懷柔,那些人不為有心。”

  “這一次帝國攻占箕子朝鮮,其實……并未取得太大的戰果,許多人都率先離去了。”

  “陛下,臣以為……還是應該派兵進入辰國部族之地,對那些人進行追殺。”

  “他們……既然離開了諸夏,那么,就無需回來了。”

  “若可……也能擒拿抓捕一些人,反過來將山東諸郡的一些隱患化去。”

  “如大田令所言,帝國這些年在山東諸郡的統御安穩,那些人就算有事,也不會很大。”

  李斯的聲音再起。

  歸于先前之言,順從先前之意,兵戈殺伐多重。

  “馮去疾,你之意如何?”

  嬴政沒有抉擇二人之言,話風一轉,落于帳內另外一人身上。

  “陛下。”

  “臣……臣之意同大田令之言相仿。”

  “兵事,非小,生死之事。”

  “那些人從箕子朝鮮逃竄,已如喪家之犬,帝國若派精銳入辰國部族之地,縱可有成,也絕非輕松。”

  “人之將死,定有超越先前之力。”

  “山東諸郡也會有一些動靜,期時,東郡大營的兵事再起,對于今歲帝國大局不為上。”

  “烏孫之事將起,北胡匈奴的蹤跡靠近長城。”

  “陛下,臣以為……對于逃向辰國部族的那些人,今歲可不予理會,待帝國將箕子朝鮮之地占據。”

  “期時,可以派精銳緩緩入辰國部族,對那里的人一一剿滅。”

  “給了他們一些喘息之機,帝國諸事也會和緩一些。”

  馮去疾的聲音多洪亮,帳內各處隱現回音。

  “蒙毅,你于李斯三人的抉擇……以為如何?”

  始皇帝營生仍沒有落下定語。

  “回陛下!”

  “臣……,臣如今還在思量,三位大人之言,似乎都有道理,皆有所長,臣……一時難斷。”

  “臣慚愧!”

  一道慚然的聲音應下。

  “你倒是有些滑頭,不過……李斯你等所言,卻有所長,皆有獨到之處。”

  “朕一時間,也不好決斷了。”

  “寧兒,聽了諸卿所言,你意如何?”

  嬴政笑語,一件事……群臣有不一樣的看法,是正常之事,也是應有之事。

  如何決斷?

  因各有所長,是以……反倒不太好決斷。

  蒙毅,應該也有所想,卻也的確難斷。

  說著,自上首案后起身,握著手中一只白色的玉胚,隨意把玩著,語落,看向臨近處的一位少年人。

  李斯等人本能看過去。

  對于那位衣著錦繡、性情清靜少言的少年人……早早認識,是武真郡侯的長子!

  不出意外,也是帝國將來的武真郡侯。

  如今為昌南君,位尊初顯,注定的位極人臣。

  這一次,始皇帝陛下下江南巡視,一路上多帶在身邊教導指點,榮寵可觀。

  “陛下!”

  “諸位大人老成謀國,所言所語,皆可為,此事……陛下決斷為上。”

  “無論哪一種,影響都不為大。”

  一道略顯稚嫩的清亮之音響起。

  “哦,無論哪一種,都可?”

  “說說看!”

  嬴政笑道。

  “陛下!”

  “父親曾說過箕子朝鮮的那些人,都非山東諸郡諸國淪亡的核心之人,諸子百家亦是一樣。”

  “如項氏一族那般根基之地為帝國大力處理的部族不為多。”

  “這一次……帝國就算將那些人都剿滅,山東諸郡都不會有太大的動靜。”

  “因由,他們不敢賭。”

  “他們的籌碼很少,真要出手,帝國損失一毫,他們損失就會動骨,非生死存亡之刻,他們不會動手。”

  “而箕子朝鮮、辰國部族非核心之力,舍棄之,也達不到生死存亡之際。”

  “故而,可以剿滅!”

  “如今,攻占箕子朝鮮的兵威正盛,宜率兵入辰國部族剿滅那些人。”

  “東郡大營的百戰穿甲兵,正適合山地密林作戰,他們渡過海域,在箕子朝鮮沒有獲取太大的戰功。”

  “若可南下辰國部族,則戰力可用!”

  “只是……雖可用,卻不能再辰國部族之力滯留太長時間。”

  “短時間內,那些逃竄之人沒有根基,正合剿滅,時間長了,他們熟悉了那里的山林地形,剿滅起來,就難了。”

  “率兵入辰國部族一兩個月的時間為上,那個時間,就算不能將人全部剿滅,也足以將大部分力量滅掉。”

  “剩下的頑固之力,欲要滅掉,怕是需要更多的力量,就沒有意義了。”

  “此外,也能夠趁著兵入辰國部族,將那些部族的民力遷移入遼東塞外之地,填充箕子朝鮮之地。”

  “以此更快的將那些地方化入帝國嶄新郡縣。”

  “至于辰國部族,待箕子郡縣穩固之后,稍稍派遣一支力量,就可將起拿下,帝國疆域又多郡縣,民力反哺,可為用!”

  少年人的聲音多平靜,于身側不遠的皇伯陛下一禮,順而,一道道言語不住流出,將一些心思和想法道出。

  有條不紊,說了許多。

  空蕩明亮的中軍大帳內,少年人身上匯聚許多目光。

  “不錯,不錯!”

  “有理。”

  “寧兒,你方才之言偏向于攻打剿滅。”

  “既然兩法都可。”

  “另外之法,有何好處?”

  嬴政輕捋頷下灰黑中泛著一絲絲白意的須發,郡侯當年少年之身,就多聰慧,軍國機要,多有明耀間接。

  寧兒。

  雖遜色當年的郡侯一些,然資質明秀,天性聰穎,許多事,一點就通,很喜歡看書,這是一個好習慣。

  更難得,不為優柔寡斷。

  這是罕見的性子。

  決斷。

  是最為艱難的。

  寧兒,這孩子很好。

  教導好了,將來……必成王族肱骨支柱之人,必成帝國輔政之人,猶如當年的智囊樗里疾一般。

  郡侯這一點……就太喜歡偷懶了。

  若非十年前的強留,也無眼下的江南諸郡盛況了。

  “陛下,另外之法,收攏力量,不為理會辰國部族的那些人。”

  “那些人不為大患,只消中原諸郡和齊魯等地貫入秦法,時日長了,那些人的力量自會越來越弱。”

  “也如大田令剛才所言,在戶籍民冊之事上,給于嚴格把控,那么,許多人想要隱入諸夏,也為難事。”

  “帝國今歲還要其余要事,謹慎一些總歸無錯的。”

  “兵戈之事,畢竟非同小可。”

  “生死之力,關乎的民數甚多,性命不為小事!”

  少年人一禮,將守成之法落下。

  道家的修行,萬物如一,天地一般,人事之道,生死為大,帝國精銳之人若有傷亡,相連的背后之人非小。

  “哈哈哈,不錯,不錯!”

  “論來,兩法大體如此。”

  “既如此,寧兒,你意……兩者取哪一種?”

  嬴政贊譽,少年人……能夠想到這些,能夠說道那些,已經不易,已經難得。

  聞聲,李斯有覺,更為奇特的目光看向少年人,鄭國等人相視一眼,沒有多言,靜待少年人回應。

  “一柄劍出鞘了,沒有沾血而歸,威德有缺!”

  “陛下,我……更屬意前者!”

  少年人深深一禮。

  “哈哈哈,好!”

  “好!”

  “帝國懷柔山東諸郡多年,那些人漸漸忘卻帝國當年的鐵血強勢,忘記了帝國銳士的鋒芒。”

  “箕子朝鮮,他們以為逃離了就可以避過?”

  “那么,他們想錯了。”

  “李斯,擬旨!”

  “如昌南君剛才所言,箕子朝鮮之地的兵士稍作準備,葉騰主持大局,趙佗等人率兵攻入辰國部族!”

  “時間!”

  “定為兩個月,兩個月的時間,如若提前將那些人全部剿滅,算他們的功勞!”

  “兩個月未能徹底剿滅,則是那些人命大。”

  “此外,再擬定旨意,落于山東諸郡,即日起,要對麾下城池、鄉里、偏遠之地的民冊收緊。”

  “有司也會不定期對民冊給于核查、探察,若然有礙,上下一體并罪!”

  嬴政大笑。

  旋即,將一道道吩咐落下。

  “諾!”

  李斯近前一步,含笑深深一禮。

  “寧兒,待在朕身邊這么久了,可有想念南昌?”

  群臣離去,蒙毅在側收拾案牘文書。

  踏步玄色長靴,橐橐之音淺淺,嬴政在明闊的中軍大帳內走動,話語間,至帳口,以觀遠處情景。

  今日的天候不錯,也算難得,靠近江南,雨水的次數……逐步增多,比起關中更為明顯。

  “陛下。”

  “有些想。”

  少年人近前在旁。

  “哈哈,有些想就對了。”

  “郡侯當年入咸陽的時候,比你如今的年歲還要小一些,那時……郡侯待在咸陽,待在咸陽宮。”

  “那里就是他的家!”

  “一晃都近三十年過去了。”

  “還真快。”

  “有些想家也無需著急,車駕會慢慢行至南昌的。”

  “蒙毅,距離江水不遠了吧?”

  雙手背負身后,手中仍把玩著一塊白色玉胚,嬴政頷首笑道,少年人如何會不想家呢?

  每次看到寧兒,就忍不住想起郡侯當年初入咸陽的事情。

  屈指一算,已經過去那么久了。

  時間過的很快很快。

  寧兒他們都要一一長大了。

  “回陛下,從輿圖而觀,車駕以南,距離江水最近還有兩百多里!”

  “大致在巫縣附近!”

  蒙毅的聲音很快傳來。

  “兩百多里。”

  “巫縣附近,巫山十二峰就在附近了。”

  “海域仙山,多可惜了。”

  “寧兒,你在仙山之地待了數年,仙山十三洲都有詳細所知吧?于朕隨便說說!”

  嬴政輕應,江水橫貫諸夏,同北方的大河遙遙相對,相對黃河的屢次泛濫,江水則舒緩許多。

  巫縣。

  那個城池,自己知曉。

  是位于巫山十二峰數十里開外的一處城池,不為大,因地建城,也有多年了。

  巫山十二峰。

  陰陽家所在,此次車駕隨行,陰陽東君等人隨伺,在海域仙山煉成的長生不老丹目下還在東皇太一手中。

  玄丹。

  目下非時機服用。

  長生不老丹!

  這一次下江南巡視,身子大體還好,也許是多多行走之故,也許是每日習練一兩遍《太極十三式》的緣故。

  先前,郡侯本想要助力自己的武道修行入化神,太艱難和麻煩了一些,也無大用,便是放棄了。

  而今,頭痛不為多,渾身還是舒服的。

  站在帳口,這里的氣息都比咸陽宮好了許多。

  仙山之地,想來會更好,念頭有起,看向寧兒,仙山的事情,郡侯說過一些。

  不同的人說,定然不一樣的感受。

  如若仙山還在,待巡視諸夏完畢,造大舟,海獸牽引入海域深處,親自去瞧瞧,當為有趣!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