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地為比賽定制,價值兩百萬的斯坦威鋼琴,無論是材質還是音色,都是世界一流。
從賽事最初開始,聽到這樣的音色,廖遠都是忍不住汗毛倒豎。
而現在,近距離觀察這架鋼琴,廖遠所有毛發幾乎都是歡欣鼓舞起來。
他沒有太多的猶豫,迅速的抬起手,便開始彈奏第一個音符。
下一刻,全場嘩然!
大屏幕上,導播迅速給了一個清晰的特寫。
似乎沒有任何前奏一般,A叔那十個迅如雷疾一般的手指,剛剛接觸琴鍵,就看是在在八十八個黑白鍵上形成幻影。
沒人能看清他的手指。
快的仿佛是一輛超跑,在無盡的高速公路上風馳電掣!
而琴聲連綿,更是如蜜蜂飛舞,讓全場觀眾目瞪口呆!
“可怕!我看到了什么?”
“抖腿的速度已經跟不上了!”
“我眼花了嗎?這一秒鐘到底彈奏了多少個音符?”
“我靠!導演!能不能慢動作回放一下!完全看不清!”
“你們看到翟臨的臉色了嗎?哈哈,面對恐懼吧!”
“我就知道,我就知道會這樣!”
“太他媽激動啦!A叔果然沒讓我失望!”
“這才是世界級水準!前面的表演都是啥呀!沒眼看沒眼看!”
“我快嚇尿了!”
“太可怕了,一秒鐘能彈奏十幾個音符依然游刃有余,這還是人類嗎?”
全場觀眾驚呼連連。
廖遠的手速快的有點非人哉。
琴音一接一個的出現,往往第一個琴音還未消散,第二個琴音就已經覆蓋上了!
猶如捅了一直馬蜂窩,無數的黃蜂嗡嗡嗡的向你飛來!
那來自視覺上、聽覺上的摧殘,讓所有人欲死欲仙!
就連評審席上的八名評審員,一個個都瞠目結舌起來。
林微音更是小嘴微微張開,露出一副吃驚的模樣。
他聽過廖遠彈奏李斯特的《鐘》,深知廖遠的手速之可怕,但《鐘》是世界名曲,在鋼琴史上影響深遠,也并不是無人能夠彈奏,所以給予林微音的震撼并不高。
但此時的這首樂曲,林微音卻完全沒有聽過。
作為一個行走的曲庫,連林微音自己都沒有聽過的鋼琴曲,只有一種可能——這是一首廖遠原創的樂曲!
只是……
林微音看向廖遠在琴鍵上不斷飛舞的手指,內心一顫。
這首曲子的難度,絕對屬于殿堂級,最難得的是,雖然許多旋律重復,但它并不是雜亂無章,就是……有點吵……
不過,仔細聽去,卻又飽含美感。
林微音興趣濃烈。
這首曲子,講究的就是一個快字,它或許沒什么內涵,但就是快!
從第一個音階開始,就一直處于高潮不斷的旋律中。
無論是快速行進間的更音,亦或是經常出現的左手和弦的琶音,都是讓人目不暇接。
最直白來說,這就是一首用來炫技的鋼琴曲!
雖然達不到世界頂尖名曲《鐘》的境界與難度,但對于不懂鋼琴的人來說,這首曲子的表現力,顯然更加讓人激動。
這一點就足夠了!
而對于臺上的其他評審來說,這首曲子雖然看似相當復雜,但其實很多旋律都存在重復,以他們的手速而言,多練習幾天也能輕松彈奏,可現在畢竟是比賽。
他們也畢竟都是世界一流的大鋼琴家!
因此,單單就目前的比賽標準來說,這種曲子一經出世,那絕對是神曲級別!
洗腦程度,也無與倫比。
反正就速度而言,的確是挺能唬人的!
這一點,單就現場觀眾們激動的表現就能看出。
更何況,這首曲子還是原創!
舞臺一側,翟臨已經控制不住顫抖的雙手了。
“他絕對是廖遠!”
翟臨緊緊盯著那雙在琴鍵上飛舞的手指殘影。
這一幕,他曾在歌詩達號也曾目睹過。
鋼琴家都有一雙漂亮的雙手,但像是這種漂亮到能讓人忍不住把它們做成標本的雙手,卻很罕見!
這雙手,曾經完美演繹過李斯特的《鐘》,被許多古典界的大鋼琴家推崇不已。
而現在,他來對付我了……
翟臨腦闊疼。
廖遠彈琴的時候異常的舒爽。
不僅是因為選對了曲子,還因為這臺鋼琴給予他的共鳴,讓他幾乎要突破自身手速的限制,甚至有一種妄想要把整臺鋼琴彈穿的錯覺。
那是來自靈魂的舒爽!
這首曲子叫《野蜂飛舞》,前世他雖然嘗試彈奏,但卻演繹的并不完美。
但今生雙手硬件極度達標,即便此前不曾嘗試彈奏,可一想起腦海中的旋律,他的雙手就能在空中自由的切換各種和弦,并且僅憑想象,就能知道自己會彈得一音不差。
這就是他的自信。
其實,《野蜂飛舞》本身是一首聽著覺得超級難,練起來也超級難,但練久了也就會覺得不過如此的曲子。
但即便是不過如此的曲子,如果不是大鋼琴家或天賦異稟的鋼琴師,演奏起來,九成以上的人也總是會出現失誤。
總之,這就是那種一般人永遠都接近不了完美的曲子。
舉個例子,《鐘》這首曲子里面,具備各種大跳躍級別的難度,如果沒有扎實的基礎和勤學苦練,以及殿堂級的手速,絕對是無法駕馭的。
而《野蜂飛舞》則最重視速度和清晰度,它的難度在于連續而密集的半音的不停切換,和曲子本身對速度的要求。
很多人速度是上去了,可手指靈活度卻不夠。
所以,彈著彈著,各種音階就開始混成一團,往往會沒有了“野蜂飛舞”的感覺,而變成了一群無頭蒼蠅四處亂撞。
如果當初在歌詩達號交流會上,廖遠彈奏的不是《鐘》,而是這首《野蜂飛舞》,恐怕他不會因此而在圈內名聲鵲起,也不會引起大鋼琴家林微音的矚目,更不會讓翟臨內心忐忑,甚至都不會有機會加入音協。
所以,就整體而言,《鐘》的難度是要高于《野蜂飛舞》的。
但普通觀眾卻絕對聽不出來。
他們會覺得,靠,這曲子真帶勁!
這就是現場八萬人的錯覺!
于是,當一曲結束,全場再一次齊聲高呼“A”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