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第0438章 趕英超美

請牢記域名:黃金屋 我成了一條錦鯉

  音樂劇版的《默》和電影版的是很不同的,因為表現方式本身就是天差地別——劇情上,比如這個結局,音樂劇版的就比電影版要更加正向一些。對于一個植物人,能夠在這樣一個想象世界里,抵達自己夢想的舞蹈巔峰時刻,能夠演繹一支那么驚心動魄的《寂靜湖》,何嘗不是一種安慰呢?

  而電影版更為決絕,求而不得,現實中的絕望,在想象的映襯下,只會更加絕望——據一位朋友說,當初拿龍標的時候,也不是沒有委員提出過過于消極的評價,但最后上頭還是直接讓過了,主要是消極這種評價,跟黃暴黑政那些不一樣,全看運作手段了,歸根到底,它也是一個藝術片,標準還是有一些差別的。

  季銘在掌聲響起之后,遲滯了兩三秒,才釋然一笑,站了起來。

  兩邊數十名演員,包括艾琪的演唱者王柔柔,也登臺了,就站在艾琪的出演者旁邊,兩人一個角色。傅成杰、連海洋他們也擠上臺來,畢竟是首映嘛,季銘讓大家伙兒都上來,不過就是要往后站站,站在所有首演場演員的后面。

  但這絲毫無損那些洶涌澎湃的掌聲和歡呼聲,穿山過海,鉆進他們的耳朵里——多么熏熏然的時刻啊。

  他們真的參與了如此杰出的一場作品——毫不夸張地說,這出音樂劇在各個維度上,都是國產音樂劇的巔峰之作,哪怕它不是喜劇,不是全家歡,不是那么典型的西方音樂劇形式,依然無愧于這個評價。

  它的音樂,它的戲劇,它的形體舞蹈,不僅僅在于季銘奉獻出來的毫無短板的頂尖表演,也包括合唱團、舞團在內的其他演員們,包括國家愛樂樂團的現場配樂,包括東方藝術中心大動干戈地場地改造……沒有人會想到,此時此刻,國內會出現如此高水準的作品。

  場館二樓的一角。

  有三位外國朋友,正是莫瑞斯、斯圖爾特和一定要跟來的魯迪,縱然他們聽不懂中文,有一些遺憾。但作品的質量和驚人程度,已經完全足以讓他們瞠目結舌。

  莫瑞斯靠近到魯迪身邊,湊到他耳朵那里,小聲兒地說著正事:“你不是很關注各地的音樂劇發展么?為什么說中國的音樂劇水平不太行?”

  作為常年參與各種音樂劇全球巡演的威斯劇院老板,魯迪確實是西區少有的了解亞洲音樂劇的人才之一,所以最早知道莫瑞斯準備圍繞一個中國人和一部中國電影,做一臺關乎莫瑞斯劇院命運的音樂劇,他才會那么急躁和反對——對魯迪而言,中國幾乎是一片音樂劇荒漠。原創音樂劇微乎其微,票房被各大經典名劇占據大半,剩下能引起一些動靜的,全是英文作品的中文版。

  然而,此時面對莫瑞斯的疑問,他卻有些張口結舌。

  這不是他認識的中國音樂劇,建立在高水平技能之上的,獨具清晰審美的,行云流水仿佛出自一個經驗極其豐富的團隊之手——即便在西區,即便是威斯劇院,多年來似乎也沒有比這更優秀的作品。

  太驚人了。

  “也許你的運氣太好,找到了這片廣袤土地上,僅有的可以化腐朽為神奇的那一個。”

  莫瑞斯鼓著掌,想著季銘在英文版中的表演,不由贊同地點點頭。他看向斯圖爾特:“你覺得如何?”

  “他絕對是一個表演型的天才,哦不,應該說他是一個天才演員,而且又是天才當中表演型天才——句式是不是太復雜了?”斯圖爾特的眼睛還看著舞臺上。

  莫瑞斯聽明白了,無非就是天才中的天才,日常已經是天才,但登臺表演時,還會更加天才。

  他們當然不知道,季銘可是一個有登臺buff的男人——第三枚金鱗在整場表演中,都在微微發熱,至今還未冷下去。

  “我越來越期待《默》在西區首演了。”

  “……我也是。”魯迪罕見地認可:“不如把它全球巡演的業務交給為威斯劇院吧?怎么樣莫瑞斯?”

  “讓我想想。”

  臭嘚瑟。

  季銘的左手邊站著導演佟鑫宇,右邊站著艾琪的兩位演員,當之無愧地第一個接過話筒,不論他讓或者不讓,所有人都清楚,包括他自己和佟鑫宇本人,這臺音樂劇的靈魂,只有一個,是毫無爭議的一個——季銘。

  他看著臺下,那么多熟悉的面孔,那么多不熟悉,但是臉上洋溢著感動和情緒余味的觀眾,覺得很神奇——當年田明鑫讓他在《雷雨》的首演上發言的時候,他是那么新奇,那么激動,那么心潮洶涌。而此時,作為這片天地的中心,作為享譽海內外的頂級演員,作為功成名就的人生勝利組,他的感受卻幾乎沒有差別。

  依舊新奇,依舊激動,依舊心潮洶涌。

  甚至當他開口說話的時候,第一個字都啞在了嗓子眼兒里。

  但他沒有流淚的沖動,他的生理情緒在剛才的最后一支舞里被抽空,所以面上有一種麻木的平靜感,靈肉分離了似乎。

  “謝謝。”

  掌聲比剛才更熱烈了,仿佛要沖破音樂劇廳剛剛整修好的穹頂,觀眾們也在用掌聲向他致以謝意和敬意——這個年代,對于一個超級流量,花這么多的精力和時間,做出這么一臺空前的音樂劇作品,何其不容易。

  “當我站在這里,聽到最后一個音符結束,其實有一種圓滿的感覺,好像從我第一次在田明鑫導演的《雷雨》里登臺,到現在為止,我都在為這場表演做準備,我學習表演,學習聲樂,學習舞蹈,不論當時是因為電影,還是因為見面會,或者別的什么原因,但是到此時,都是為這場音樂劇學習的,我不是宿命論者,但我相信,我的心一直在指引我,走到今天,走到現在。

  啊,還是要感謝很多人,國家話劇院的培養,公司的幫助,團隊的辛苦努力,以及《默》劇組臺前幕后數百人的卓越作為,當然,一直以來支持我的那么多朋友,也許我們素未謀面,但我一直都能感受到你們的真誠和心意,也謝謝你們。

  謝謝大家,希望大家都能滿意。”

  今天的音樂劇廳,掌聲響了很多次,很久。

  “西區音樂劇”幾乎掐著點兒,發了微博。

  “今天有看了《默》公演的,能說說么?(沒搶到第一天的票,只有第三天去看Sad)”

  “等一個。”

  “我也是第三天哦。”

  ——“你是季銘場么?還是其他演員的。”

  ——“是季銘的啊,我男朋友搶到的。”

  ——“天殺的……居然關門殺狗。”

  “我也買了票了,別劇透啊。”

  ——“放心吧,劇透是無法體現它的牛嗶之處的。”

  ——“你看了?”

  ——“剛剛出來哦,好些大咖發言,結束完一個小時才出來。”

  ——“說說呀。”

  這一層樓,頓時熱鬧非凡。也就是音樂劇這種集聚性很強的細分大V下面,換一個普通的大v,不一定這么快能有看過的來回話。

  ——“我說了,無法描述那種牛嗶。可能我看的音樂劇比較少,在西區和百老匯也只看過幾部最出名的。我感覺季銘這部劇,更合我的口味,有一種含蓄的激烈,豐富的臺面之下有更豐富的意味,而且一些表演是很典型的中國審美的體現。

  至于季銘的演出,應該用嘆為觀止來形容吧,沒有一點薄弱,沒有一刻松懈,全場兩個小時,一支舞接一支舞,一首歌接一首歌,一段劇情接一段劇情,一次情緒接一次情緒,行云流水,到最后,xiu一下在最爆炸的時刻,創造出那種萬籟俱寂的震撼,讓你失去表達能力的那種感覺。

  總結一下,就是一夜之間,中國音樂劇趕英超美了。”

  ——“我的媽呀,你把我期待感搞得這么夸張,我可怎么辦吶。”

  “西區音樂劇”把這位網友的評論給轉發了出來,因為太多,還是截圖艾特發的。

  自己也加了一段評論:“趕英超美!我相信這是在一種特別的激動中,給出來的真誠評價,沒必要真的去把季銘杠上那個難以招架的境地。無論如何,《默》大幅度刷新了國內音樂劇的見光度、專業性、藝術水準,基本是無可置疑的了。希望大家看完之后,能夠多多評價,多多宣傳,讓更多人愿意去看音樂劇,愛上音樂劇,我相信,趕英超美并不是一個空談,而是一個可以一步一步去接近的目標。”

  《默》本身熱度就非常高,再加上一眾明星地義務宣傳。

  比如劉然,看完之后在微博上發了張跟季銘的合影:“驚人!恭喜!”

  哪怕沒有去看的,雷大頭、郭大飛、李大潔、黃壘,何老師這些,《流浪地球》的郭導、吳金、吳夢達、麥克隋,其他的還有齊西、任素溪、胡旭……等等吧,合作過的,接觸過的,神交過,神往過的,一個圈兒的,比如張成啊,學音樂劇的,總之是驚動了小半個娛樂圈兒,外加好些國話、人藝的低調老戲骨,混跡在微博上的各路影視公司老板、高管,被婉謝的時尚圈朋友,被營銷號點一點,問“季銘的人脈圈是個什么水平?”

  ——“合作過的沒人說不好,沒合作過的都在期待,一個圈子的都敬佩有加,圈子外的都在喊牛叉。紅在面上的不太認識,牛在里頭的都稱老師,跨界跨的讓人傻眼,進去一回就成名成家。到了季銘這份上,他才是別人的人脈。”

  ——“牛嗶!”

  ——“一個明星走到季銘這份上,已經是算到了某個方向上的巔峰了吧。”

  這樣的人脈也好,巔峰也好,也體現在“盜拍”上,各大新聞,用的都是劇組提供的官方宣傳圖,基本上見不著盜拍圖片,更別說視頻了,本來就少,偶見一個,分分鐘就被舉報掉了——獨眼浪也是很上道,畢竟季銘這一次也給他們CEO送了票的。

  季銘跟企鵝一貫關系不錯,他總是很能滿足這些殘酷資本家的。所以微博和微信這兩塊都控住,基本上也就杜絕了各類侵權了。

  “什么時候放下面的票呀?”

  “金陵有巡演不?啥時候啊。”

  “來南極科考站巡演不?”——黑人問號?

  這種嚴格的控制,加上蒸騰而起的大好口碑,就像加州的山火一樣,一日燒的比一日厲害,此前沒有買到票的朋友,都在季銘微博下面,工作室微博下面,劇組微博下面,問啊,一刷就是幾萬條。

  而朋友圈,全是哭泣的黃牛。

  出手早了。

  季銘的場次,好位置真真是要破萬了——跟上回被惡炒破萬的某天后是不一樣的,連著十八場,而且后面肯定還有更多場次的情況下,有人愿意出破萬買票,那絕對是真愛了。

  “之前我出過票的朋友,不去看的可以賣回給我啊,這么貴干點什么不好啊,我加一千回收。”黃牛在朋友圈哭完之后,又開始收票了,一頭牛宰兩次啊,跟哪些個網站作法還挺像來著?

  可能他們也確實收到了一些票,然后就看見季銘發了公演后的第一條微博,也是唯一一條。

  “場次很多,準備演十年,英文版、中文版隨便選,不要買黃牛票,錢多可以存著多看幾遍,會陪你到談戀愛結婚生子……”

  “哈哈哈哈,黃牛:我不活了。”

  “真的要演十年么?那我就不急了,肯定會演到家門口的吧。”

  “能跟你生子么?”

  ——“不能!”

  來自本人的冷漠回復,可以說很鋼鐵了。

  到《默》在東方藝術中心,演過第五場,真正有料的專業評價,才開始見諸媒體——一部分是將將才搶到票,一部分是看到熱度才去買的轉手票,還有一部分是看過兩遍以上的,看過B組或C組之后的,總之,似乎大家對于這樣一個作品的評價,都過分慎重。

  微博娛樂發的評論文章,來自一位資深的評論編輯,多次出戰過戛納、威尼斯,也曾執筆過一些重大話劇,然而他依然開門見山地坦白——“這是我第一次寫關于音樂劇的評論文章,我甚至去搜索了音樂劇的觀賞標準,然后在接連看過兩場季銘版和一場B組版之后,才心懷忐忑地打下第一句話:

  如果說在方方面面都有極高水平的基礎上,還有讓觀眾長久無法忘懷的驚鴻華彩時刻的作品,會被稱之為經典——那么音樂劇《默》,就應該是一部經典了,一部作為經典誕生出的經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金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